第76章 第七十五章(1 / 1)

“黎明时的朝霞,是否真的是血染成?”——亚特愚者卢法塔

北历前759年盛夏的一个夜晚,在赫尔基里的领导下,约170个部落的30万人类在5个大陆的主要城市同时爆发了起义(原计划是1000个部落以上,在恶劣的条件和魔族的监视下,他的动员能力实在有限,这不能不说是人类的幸运),压抑已久的人们怒吼着聚集起来,成为棕色的洪流。

当他们刚刚遭遇魔族的巡逻队时,所有的人都迟疑了一下,随后便发出震天动地的狂呼“真神!撕碎他们!”人群很快吞没了魔族队伍,让那里成为怒流中一个个血色漩涡,每当一个尸首不全的人类被打飞出来,便有更多的人填入其中。漩涡挣扎了数分钟便平息了,地上躺下的每个魔族身边都有数十具人类尸体。但他们毕竟已经倒下。残缺的尸首对着天空,仿佛还没有从惊讶中清醒过来。

这是人类的初次胜利。

但是美好并没有持续多久,兴奋的人群在杀死城市中的所有魔族之后失去了目标,即使是赫尔基里亲自领导的阿克萨城起义也演化成了暴乱。没有人封锁消息,没有人组织队伍,没有人抢夺武器。每个饥饿的起义者都在争夺金钱与食物。圣诗的信仰在人们原始的本能面前显得如此无力。赫尔基里愤怒的呼号在混乱中只能传到不远的地方。

“我茫然地看着四周,仿佛看到被众神遗弃的地狱,我许诺给大家带来光明,眼中却是如此黑暗,我空白的大脑仿佛被火焰烘烤,我嘶哑的嗓子再也叫不出一点声音。

我不明白!

为什么我们渴求秩序的撒拉,却总被奈落眷顾。

为什么我们书上说神佑人类,人却总被寇德玩弄。

有人来抢我的长袍;让他们把丝绸拿走吧——即使裸身我也要去问问众神,这一切究竟是为何?”

起义者的胜利只持续了一夜,当晨雾散去,渐渐现出的是四周魔族雪亮的刀枪……赫尔基里仓促组织的队伍没有顶住魔族步兵的一次冲锋便开始了溃散,而胜利者在这个城市的狂欢最终持续了10天之久,他们杀得很慢,对,很慢……

人类史称这次起义为“滴血黎明”。尽管在军事上它如此失败,但学者们仍然将它美化成了一次真正大无畏的牺牲。关于这次起义的英勇传说在人类间不断流传,进一步激励了人类的觉醒。或许赫尔基里不是一个优秀的领导者,但总会有优秀的领导者诞生。

“有时,为了信仰,你必须违背你的信仰。” ——转化者赫尔基里

赫尔基里没有死,甚至没有受伤,从阿克萨城的士兵一溃败,他就被身边最忠诚的信徒拖离了战场。并在无数人的自我牺牲后逃了出来。在接下来数年流逃亡岁月里,赫尔基里没有说话,只是坚定地向着神山逃亡,穿过刀伤平原,离开魔族占领区,翻越龙脊山脉,横渡溺水者之海......身边的追随者越来越少,有些半路潜逃,有些被怪物拖走,有些自告奋勇去探路就再也没有回来,这些丝毫也没有动摇赫尔基里去神山的信念。终于,他们来到了神山,蓦现眼前的却是千丈绝壁,无处攀援。

众人看着赫尔基里,只见他拿出身边破旧不堪的圣诗,对着神山高声颂唱:

吾乃净化者,是为驱离所有阴影之明光。

吾乃解结者,是为无法缠持之松绳。

吾乃流放者,是为吹熄最後烛火之恶意。

吾乃狂想者,是为吞噬肉体之激情。

吾乃给养者,是为使饥饿者复苏之食肴......

(圣诗信者祷文)

高唱之时,绝壁上竟有圣歌相和,一部天梯垂下。赫尔基里从容顺梯而上,信徒齐声欢呼欲紧紧跟随,但却发现天梯在他们手中如同虚无......赫尔基里最后也没有回头,只留下身后虔诚者绝望的呼号和眼神。

“每个生物都把自己的神想象得无比美好,而我却终于发现,圣地中的污秽,同样是污秽。”——转化者赫尔基里

在希律斯,赫尔基里如愿见到了他日夜祈祷的众神,可是几乎让他精神崩溃的是,诸神不但对他的指责置若罔闻,而且仅仅把他当成宠物般玩弄。“既然众生平等,我们为什么还要护佑人类呢?主神沉睡万年,谁又来保佑我们?”撒拉在他的千般呼唤下冷冷回答。众神随即哄堂大笑,各自散去。

此时,将近300岁的魔族大帝斯卡鲁已是风烛残年,他已经对大陆的统治感到厌倦,但生的渴望仍然紧紧的攫住了他的心,当他听说那个人类的煽动者竟然延天梯进入神山时。他意识到了众神的存在。随即便调集大军包围了神山,呼唤神赐予他永生。如果未能得到,就掘地而入,与神俱灭也再所不惜。

众神盛怒了,齐聚科洛诺斯神殿商议如何轻松而彻底地给魔族一点教训,在赫尔基里的苦苦哀求下,神决定赐给人类一些力量。因为如此不仅可以让魔族遭殃,他们也可以在隔岸观火中得到不少乐趣。但是为了不让人类变成第二个魔族,他们限制每个人类只能享受一位神的恩赐。最后,欧斯恶作剧般地给魔族一条神喻,声明在亚特大陆最后一个人类身上,将有魔族永生不死的秘密。

如神所料,魔族的大军立刻开始转攻人类,而各地人类也突然发现自己身上的神奇变化,奋起反抗,整个大陆陷入一片混乱和战争之中。众神创世以来从未如此兴奋过。当他们想回过头来给赫尔基里一点奖赏时,却发现这位先驱者已经饿死在光秃秃的希律斯神山上,死前,他甚至吃掉了那本圣诗封面的羊皮.....

“我们出生在一个错误的年代,所以,我们成了英雄。”——四方雄主阿格里斯

镇压与反抗持续千年,不论怎样的疯狂与沉重都将在历史中化为轻轻一笔,多少次雄歌响起,战火重燃;多少次风起云涌,群星毕现,多少次舍命奋战,浴血荒原,多少次岌岌可危,异军突起.......打不败的魔族,杀不完的人类,斯卡鲁的野心早已随着他的死去化为尘土,众神也早已不再关心曾给予人类的恩赐。但战争既然开始,原因如何便不再重要,你死我活才是最终的结局。

阿格里斯便出现在这样一个业火焚城的年代,人们不记得他何时出现,不记得他何时拥有了自己的军团,也不记得何时他赢得了第一场战争,但不断的胜利最终让人们记住了他的名字。

在人类还不断失败的日子,他的军团成为希望之星活跃在战场上。

阿格里斯教导人们不要轻易对抗魔族,“要想成为勇者,首先就要有成为懦夫的勇气。”

他鼓励新兵猎杀弱小而分散的魔物,等到发现他们的潜质,再渐渐培养出合格的战士或法师“不要因为魔物未曾威胁你而怜悯,也不要因为魔物威胁了你而冲动。”他设计了能发挥各个职业战斗力的阵形并严格地训练士兵,“记住一旦阵形结好,擅自前进将踏入地狱,退后一步也是。”

阿格里斯的军团虽然勇猛善战,但毕竟只是一个军团而已,除了大智者徨菲的领导的精灵军团偶尔能给他一些侧应,基本就是一只孤军。所以不论他们如何努力,杀伤多少敌人,也每每不免在敌人的大军合围之下仓惶撤退。并常常在侧翼遭到魔族刺脊冲锋兽的猛烈突击,造成惨痛伤亡。而其他地区的人类反抗军多是各自为战,保乡卫土,既不救援,也不配合。长此以往,连秃鹫都总是徘徊在部队之上,知道只要跟着就随时都有肉吃。

王深深知道这样下去不免落败,而失败的根本原因还在于缺乏团结与统筹,于是在徨菲的建议之下,阿格里斯自称“七海四方之王”,提出了“吾辈统一,世界一统”的口号。不再针对魔族,转而为谋求人类联合而努力。

他将部队分成若干部分游走于各个人类聚集点和义军之间,说服他们归附。当时,正是人类败仗连连,朝不保夕的时刻,恐惧和绝望令人们把“四方之王”当成了最后的救命稻草,阿格里斯的使者受到了狂热的追随,以致于有使者被狂热的民众踩死的事件发生。

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魔族驻军似乎毫无不闻不问、毫无动作。其实一切早被魔族统帅“雷眼”贝伦看在眼里,他一边上书魔君巴德拉克二世,力陈这次机会是将杀之不绝的人类主力一举屠灭的最好机会;一边命令手下放出风去,说:“阿格里斯是魔族最大克星。”帮助人类更快集结。(集结越快,形式越混乱,杀得越干净)而这个时候,魔族的主力早已准备完毕,魔族最精锐的斥候时刻隐身在阿格里斯大帐的顶棚之上,只等狂热的人类集合完毕便大肆冲杀。

数百万队伍很快便从四面八方集结在风舞原的鹰狮旗下,后面跟着数不清的老弱妇孺,快得连“四方王”和贤者徨菲都感到措手不及。他们甚至没有准备好给养和营帐。只能让部队散开取食。最先离开的部队在外面发现的不是食物,而是魔族蓄势待发的冲锋兽......

阿格里斯迅速率领大军向北撤退,而此时贝伦却陷入了困境之中,权臣亚安在魔都发生宫廷政变,巴德拉克二世被困皇宫,密令贝伦火速回军勤王。“雷眼”贝伦犹豫再三,终于在荣耀与忠诚中选择了前者。他回书巴德拉克二世:“我忠诚于您,但更忠诚于我的种族。我将结束千年战争,您将与我共享荣光。”魔族在贝伦的指挥下迅速完成合围,将人类牢牢包围在风舞原上。

这是人类的绝望之旅......如果没有众神,今后的历史将由魔族写成。

正当贝伦即将发动总攻一举扼杀人类时,静观其变的诸神行动了,他们运用神力在北方隆起一座巨大山脉。北边的魔族军队还没来得及哀嚎便被覆盖在大地的狂怒中。阿格里斯迅速带领军队穿过庇护山希望峡谷,他们终于得到了安全......

算无遗策的贝伦最终杀死了几乎一半的义军,把这次大集合变成了人类真正的血肉之旅,但他没想到神会帮人类离开,而他已经来不及后悔——这位功勋卓著的魔族最高统帅一回到巴尔索伦便被新王亚安一世以石刑处死,分尸二十五块,传首四方。

阿格里斯和他的子民们进入庇护山,在哪里他们感激众神的恩赐,并牢牢守住希望谷口,建立了人类王国,那一年,便是北历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