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张的分数除了表现在场馆里永无止境的娃娃雨之外, 就是网络上一茬又一茬的上亿讨论度了。
#丛澜满分#
#丛澜是谁#
#花滑#
冰迷接连屠了各大SNS的热搜榜,小众项目一下子就成为了今日的焦点。
孙娅然在解说中反复解释着为什么丛澜能拿到满分,以及这个分数里是否存在所谓的“WINGS偏待中国选手”。
“对于大多数运动员来说, 她们的实际水平要去争夺分数区间里的最佳分数, 但丛澜不一样, 前两年她是这样的人, 现今她的最低水平也几乎是与满分持平的。”
孙娅然反复强调:“丛澜的实力, 已经远远超过规则的要求水准了。”
她的即时解说很关键,因为是中国的官方解说, 本就具备权威性,提前说这些会避免不少的麻烦。
哪怕不能完全避免。
跟来现场的ISU官员里, 好事者算了一下这波热度, 发现他们估计错了,一场比赛兴许比他们一整个赛季赚的钱都要多。
或许至少顶的上他们三个赛季的收入,后续的延伸收益会更多。
赞助商们已经开心疯了, 挡板上那偌大的logo不单单是名气, 还有随之而来的各种宣传效果,这笔钱花得着实是值。
谁能想到会有这样的一幕呢?
原以为最大的噱头已经在前面的比赛里都出现过,世锦赛再好也只是那般, 却不料居然能出现全部满分!
就好像《风暴》出现的那一个赛季, 逢出即WR,无人想到它一山更比一山高。
都以为丛澜已经登顶了啊!
“快出分!”
“别算了别算了!”
“计算器给我丢了!”
现场中的大屏幕上在不断滚动着裁判席的给分, 有的人对七个技术动作反复地修改,3A一会儿给+5一会儿给+4最后又在嘘声里给+5,PCS也要么9.75要么10.00,纠结得要命。
九个人里一半多都在斟酌着,尽量地寻找哪里能扣下1, 哪里能少个0.25。
为此,他们紧皱着眉头,就差抓耳挠腮了。
大屏幕上一直变动着的实时打分,这会儿看上去热闹得紧,裁判们改来改去的频率越高,越显得他们跟猴子似的,惹人发笑。
丛澜抱着保温杯,她有点冷了。
于谨:“太慢了。”
茱迪:“想看结果。”
丛澜手欠,扭头把脑袋后面的花暗戳戳地摸了个遍,嘟囔着“好想拽一朵”。
也不是没收到过花,但这种花团锦簇的氛围里,“揪一朵”是人心里的痒痒肉,就想犯一下贱。
她不是多么的紧张,已经完美发挥过了,能做的也做完了。
丛澜期待,但不会惧怕这份期待落空。
她已经不是13岁的她了。
观众们开始嘘起来了。
“留这么长时间门给自己现打棺材呢是吗?”
“帕金森啦?手抖什么呢?加加减减的当我们不知道你们现在慌得一批吗?”
“今天但凡扣了一分,你们几个就别想囫囵走出这个场馆。”
“裁判们,现场人数可是上万,掂量着点儿啊!”
以防外国人听不懂,大家嗷嗷的时候还用英语日语法语等都重复了一下。
这时,语言多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丛澜诚不我欺,学语言就是为了在需要骂人的时候能直接骂出来。
离裁判席位最近的,更是直接把手里的玩偶等东西砸到了他们桌子上。
惹得本就心情不悦的裁判愤怒扭头。
结果收获了一枚亮闪闪的中指。
随后,收获了一大排面的中指。
观众们:“哈哈哈哈哈!”
有人想得多,小声地嘟囔:“会不会被人骂中国观众没素质啊?”
旁边的人听见:“嗐,你真当外国人都多有素质啊?再说了,对上国际滑联要个p的素质。素质是对自己人的!”
礼貌要给讲礼貌的人,同样,素质也要给讲素质的人。
这话似曾相识,今赛季好像出现过很多回。
一个坐在现场的冰迷恍然。
挨着丛澜奶奶的一个老人,是她朋友。
四十多年的交情了,原是成家立业后搬去北京打拼了很久,跟奶奶是邻居。
再后来就成为了关系一直很好的朋友,她这次来的时候,带上了自己的小姑子。
小姑子今年才不到五十,她跟她哥不是一个亲妈,本没有血缘关系,两人的父母都是离异后再婚结合的,所以年纪上她要小很多。
眼睛亮亮的,气质很年轻,看上去也就是不到四十岁的样子。
她是一个很久很久很久之前的花滑运动员。
其实她拢共就参加过国内的两次比赛,还是很古老的计分方式,当年还有不同的规则和项目,能有一个两周跳就很厉害了。
关注花滑至今,却不料,现在竟然看到了这种场景。
她:“像是狠狠地出了一口恶气!”
今年赛季初的、去年的、索契冬奥的、双人丢失的数枚金牌、单人大赛的名额、冰舞挣扎的一生,一次次摔倒后的血泪被裁判一手忽略,数十年的艰难困苦,回想赛事时历历在目的愤怒。
凝结在最后,是那抹青蓝色背后的无尽能量。
一把剑,明晃晃地立在现场,用大屏幕来播报着ISU的窘迫。
比前段时间门的全球性丑闻还要丢脸,这是万人场合之下,所有人的指责。
“出分!出分!”
“快点!”
“丛澜!丛澜!”
张简方在后台,愣愣地盯着显示屏,想看看最后到底会如何。
截断了ISU的指令,裁判组没办法实时得到后方指示,现场席位里的总裁判这会儿心里乱的不行。
堂溪早已经靠着椅背坐好了,她给出的分数全是满分,在这段其余裁判挣扎的最后时间门,淡定得仿佛是占据了最佳位置的观众。
她没当T裁,也没执法主裁判,只是一个朴素的J裁。
不是她资历不够证书不足,而是ISU不愿意。
就像是这场世锦赛里,四个项目的裁判席位中,没有一个主裁判是中方的。
这其实也是ISU最后对张简方亮出的“权力”,亦是一种威胁。
无所谓,她想着,反正真正主持赛场的,不是人。
【镜头给到我溪姐谢谢,我代入她来感受这最佳嘲讽位】
【溪姐此时想必爽死了快,给我看我姐的花容月貌!】
直播间门里好多人嗷嗷要看裁判席上的那位“观众”。
导播切了镜头,忙里偷闲地抽了几秒给堂溪,KC区的丛澜现在很重要,可是裁判席、观众区都很重要!
这种冲突的热闹场景,当然全都要!
导播间门里的导演此刻很是纠结,格外想要多几个屏幕给大家看!
复核阶段裁判组会控分,怎么确保自己的心肝儿上位,这是最后的关键时刻。
但这次遇到了麻烦。
一是本来他们就在尴尬时期,二是WINGS控制了输出分数的渠道,三是他们没办法得到指示了。
根据赛前的私下协议?
可这要怎么打!
丛澜拿到第一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他们都已经放弃挣扎了,来之前同行们被撸走一大批,这次新上的人却也没好到哪里去。
因为ISU的人太多了,裁判组根本就不是一个固定的人员职位,每次都是邀请从业者来参加比赛的。
这是一个“免费公益”的职位。
背后自然是要有利益的,毕竟,哪里有那么多无私的人啊!
堂溪都无法自认,她有多么的单纯伟大无欲无求。
扭头看了看侧边的数据助理,金发白男这会儿愁得不行,双手攥紧了。
堂溪无声地笑了笑。
她不无私,她之所以能有这么一席之地,靠的可不单是她的“成绩”。
小分表里的裁判组只会给出九个人的J1到J9代号,每个下面都有所属国别的小旗帜。
想要知道T裁等其余四人的国别和名字,以及J裁九人到底是谁,只能找到整个赛事的报告,查看最前方的人员构成。
换句话说,这个长桌席位上的人叫什么,是谁,根本就不重要。
他们的国别才是被重视的因素。
堂溪抬头,看着慌张的临时同事们一个个将修回去的分数,再次改正。
终于,终于的终于,出分了。
3F,九个+5;
3Lz3Lo,八个+5一个+3;
CCoSp3P,九个+5;
StSq,八个+5,一个+4;
3A,九个+5;
FCSp,九个+5;
LSp,九个+5;
除去最低和最高,单个技术动作的七个有效分数,最后的GOE均为+5。
BV无降组扣分,技术动作无失误。
63个小分中,丛澜得到了61个+5。
至此,T分全满。
BV38.2,GOE16.25,该技术配置下的T分天花板。
“Wow~~~~”
“34都给我改了!!!!”
“我眼里揉不得沙子!J2J8给老娘改成绩!”
“给我改啊啊啊!”
ss,10.00,九个;
tr,10.00,九个;
pe,10.00,九个;
co,10.00,九个;
in,10.00,九个;
从第一个滑行技巧到最后一个表演诠释,从数十次变动的9.75到10.00,最终的最终,这群人似乎选择了不再挣扎。
“草啊啊啊啊啊妈妈!!!”
“妈妈我见证历史了!”
“蝉联冬奥原来不是终点!”
当然不是。
在看见WINGS给出了满分以后,全场的观众几乎都站了起来,指责谩骂ISU、夸奖丛澜、紧张等分,大家一直没有坐下。
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众人等待了足足六分半。
一个很漫长的打分时长,却不再是过往的那样,让人们愤怒。
“嘭!”
半空突然爆发了一阵礼花,属于“2019国际滑联花样滑冰世界锦标赛”的各色彩带,从天而落。
众人下意识地抬头望去,张大了嘴配合着掌声发疯怒吼,结果被一些短的彩带糊了一嘴一脸。
“啊?”
“什么?”
是预备等比赛全部结束了以后,在全项目颁奖礼之后的所有获奖者冰上合照时,以此来庆祝、纪念赛事的完满成功。
彩带颜色很多,上面有很多的文字,包括世锦赛的各种称呼、四个项目里世界前十的运动员名字,还有WINGS。
与演唱会结束时的漫天彩带类似,这是一个彩蛋,是一场盛事的欢呼。
但此时,它们只是为了丛澜。
“啊啊啊我拿到了金色的澜澜!”
“我抓到了WINGS的!”
“这个是英语的!”
当然,还有各种语言的翻译版本,但最末的角落总是有一列小小的“2019世锦赛中国”字样。
汉语是要有的,因为这场比赛就在这里举办。
导演:“好!!!”
张简方:“嗐,这不是最后(才放的吗)……挺好的。”
他笑着说,欣慰的眼里映着墙上屏幕的光。
·
2019年花滑世锦赛诞生了一个奇迹,来自女单短节目的T和P全满分,无人超越的天花板纪录,曾被认为不可能有人会得到的分数。
当cop1.0封存,女单人人有了超越WR的机会。
可在今日,只要cop2.0不修改,那么,女单短节目WR就此封存,无人再有机会。
哪怕丛澜。
她站在KC区,微微仰着头去看场中的大屏幕。
密集七彩的彩带雨里,丛澜是整个场馆的核心。
冰面上方的四面大屏,是花滑赛事里出现过的最大屏幕,据说是国内厂商赞助的,这屏幕超贵超好用。
场周围绕着一圈的嵌入式屏幕,原是配合场地分区展示着赛事配套的宣传画面,现在也全被调用,与场中屏幕一起,显示的都是丛澜最后的得分。
满场,全是她的满分。
这里山呼海啸,超高的分贝让人耳膜鼓动,无数人嗓子喑哑手掌通红,不少人都哭了出来。
“北京冬奥加油!”
“澜澜冲北京!”
“我们的!”
眼眶溢满了水汽,丛澜不知道说什么好,无以言表之下,她远远地,向大家伸出了大拇指。
给成绩,给观众,给于谨茱迪,给所有后勤团队。
于谨抱着茱迪呜呜呜的,脑袋栽她肩膀上:“满分呜呜呜,呜呜呜,我做梦呐?憋醒了憋样我醒!”
茱迪:“别按住我!我要蹦跶!”
俩教练在花丛中各说各话,身前是那道《皓月》背影。
月亮就在那里啊,可她的光芒,在此刻方才完全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