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镇村公路(1 / 1)

官翔 红运关头 3473 字 2013-05-18

“……赵一书我认识,而且还很熟,你怎么想起问他來了,呵呵,你小子,学会玩心眼了,嗯,他的事我略有耳闻,沒什么大不了的,你不用担心,这不马上就要换届了吗,各路牛鬼蛇神都跳了出來,老的不想放手,少的急于夺权,彼此为了利益互相争着抢着,寸步不让,这就是政治,不过,无论怎么斗,大方向不会变,天还是那片天……”电话里,老师亲切的话语让严宁一阵的感动,只有老师在无条件的指导着自己,哪怕是老师最不愿意参预的政治问題都会给自己讲解明白,有生以來,能遇到老师这样的慈父般的关心,却是自己一生之幸,

对于赵一书的问題,最开始严宁可不敢直言让老师帮着探听消息,在和老师聊了一会家常后,严宁借着要了解北江高层的动向,向老师打听起赵一书的情况來,只是老师可不是一般的老学究,虽然只是一名学者,但作为高层智囊团的首席顾问,对政治的把握比严宁这个初出茅庐的菜鸟可强多了,严宁一张嘴他立刻猜到了其中的问題,调笑了严宁两句,就直接做了表态,这让严宁有些愧疚的心暗暗地放下了大半,

“可是老师,我听说赵书记的职务已经全免了,连他的小儿子赵强因为向银行借贷开发楼盘一事,而被有关部门带到京城了,说是要交待情况,赵强跟水盈姐是同学,跟我也是朋友,所以我听到这个消息后,有些担心,所以想请您帮着打听一下情况的……”听老师对赵一书的情况一番解释以后,严宁觉得问題沒有想像中那么严重,但对当前的政局还是有些弄不明白,既然沒事,为什么还会把赵强带走呢,严宁想不明白,

“你这个小子,你是我教出來的,你有什么心眼我还不知道,我实话跟你说,赵一书是首长潜龙时期的旧将,被首长派到了北江进行老工业基地改革建设,借着改制的名头,关停并转了一批国有企业,虽然在有些事情上处理的不是很好,但既然是改革,进行的是试点,那么,难免会有阵痛,那有那么十全十美的事情,现在有人抓住这个名头,跳出來指责赵一书身为主要领导,多次决策失误,造成大量国有资产流失,给国家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负有不可推御的责任,这是要将首长的军啊……”严宁一直以为是赵强在银行的借贷问題使得赵一书调转,哪想到这里面有这么多的弯弯绕,这政治真是无处不在,任何一件事都会成为攻击的借口,这一点老师看的比自己要深入的多了,

严宁的脑子刚刚转过弯來,谢教授考虑了一下,最终还是将答案跟严宁说了清楚:“……不过,最高层对赵一书并沒有表态,依我看也沒办法表态,虽说是赵一书负责老工业基地改制,但在北江省,他只是一名副书记,把责任全都推到他身上,呵呵,公道自在人心吗,以后这类事情,你要往深里想,要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很多事情不是你能有时间随时可以提问的……”

老师的话让严宁有些汗颜,虽然严宁管不到高层之间如何去博奕,但老师看的清楚,说的很明白,自己早晚得钻进政治的圈子里,不能学会分析,在紧急的关头为自己做出最好的选择,那么最终将在仕途这条布满荆棘的路上彻底迷失下去,这才是老师言传身教的根本所在,

既然赵一书沒事,那么赵强也不会有什么大的问題,这让严宁彻底放下心來,将从老师那里打听來的消息跟马欢简单的说了一下,马欢半晌无语,这事情对严宁來说只是关心一下朋友的情况,是无所谓的一件事,但对马欢來说,对马欢的父亲來说,可就是重大的政治问題了,人在官场之中,站排很重要,越到高层,选择越是谨慎,严宁能把这个重要的消息透露出來,显然是沒把马欢当做外人,对马欢父亲的政治选择也多了一个重要的参考建议,

“兄弟,这件事很重要,我会对我父亲具实的说一下,谢了,改天到我家里來坐坐吧,我父亲会很高兴见你的……”马欢从小对政治耳喧目染,考虑问題比严宁这个菜鸟还要深入,但他是个实诚的人,收了严宁如此重要的消息,投桃报李,自然会给严宁一定的回报,这个回报可不是简简单单的一栋别墅那么简单了,更多的会是一种态度,一种支持,换句话说,直到现在,严宁和马欢才算彼此敞开心扉,认知成为了朋友,这种关系一经确立,便是一辈子的互相扶持,

让这些琐事缠了一上午,等严宁抽出身來的时候,太阳已经升起了老高,以往每到周一,汇报的,请示的,要帐的,诉苦的,好像约好了一般,一拥而上,严宁办公室里总是堆着一大群人,而今天却是一反常态,冷冷清清的不见一个人影,走出办公室,伸头往旁边的党政办里一看,党政办里也沒什么人,只有小周主任正抓耳挠腮的写着材料,全神贯注的样子,根本沒发现严宁站在门口,

“周主任,今天这镇里怎么这么冷清,早上开会的时候人挺全的,一转眼,怎么各个办公室都空了,”轻轻的干咳一下,严宁将心中的疑问倒了出來,

声音把小周从专注中吸引了过來,顺着声音一回头,急忙的站了起來,小心的陪着笑道:“严镇长,是这么回事,早会上,不是说咱镇的黑木耳种植马上就要到采摘期了吗,在你出去接电话的空档,陈书记为了真实的了解各村屯黑木耳产量情况,要求全镇干部深入到所包扶的村屯之中,跟踪指导,及时掌握第一手材料,这不,一散会,全镇干部都下村了,我手头上有个汇报材料,陈书记着急要,否则我也下村去了……”

“原來是这么回事……”为了怕各村干部拍脑门出数字,严宁向陈书记建议把包村干部都派到村里统计黑木耳收成,计算黑木耳实际产量,从而掌握黑木耳发展的第一手材料,沒想到,自己出去接个电话的功夫,陈书记就把事落实下去了,看到钱立运对黑木耳的重视程度不一般啊,估计是正急着要结果,好上省里找领导汇报,看來,钱立运也沉不住气了,

不过这样也好,钱立运再不站出來,严宁一个小镇长跟县长、副县长的徐东升、李志斗,完全不对等,只在气势上就弱了不少,有了钱立运來扛旗,整合一下资源,拉起一大票人马,当面锣,对面鼓的,那斗起來才有气势吗,

“是这么回事啊,行了,你忙你的吧,我也下村去看看……”了解了情况,严宁也坐不住了,这个黑木耳发展产业,直接关系到钱立运的前途,关系到东海镇的发展方向,虽然现在看來,这个发展项目成功已成定局,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真到最后一步出了问題,那自己不得郁闷死,

下了楼,严宁喊了老李前往靠山村,按照严宁的设想,东海镇发展黑木耳产业不是什么难事,难的是黑木耳生产出來必须得销售出去才行,只有卖出去的黑木耳才是钱,卖不出去的东西留在农民手中一点用都沒有,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发展黑木耳产业之初,严宁先让老于支书一家组建起了食品公司,并把山野菜、蘑菇、黑木耳作为重点收购品种,这样一來,算是解决了后顾之忧,

眼下严宁关心的不是农民的黑木耳种植,而是委托老于支书建成來的东海食品公司的发展状况,因此,严宁下村的首选还是靠山村,车子奔行在刚刚铺垫的黄沙路上,带起了一片黄色的灰尘,虽然刚刚铺垫完,但路况还是不怎么样,最起码这灰尘就让人受不了,

“是不是等到秋收以后,想办法把各村的通村路修修,要想富,先修路,路好了,在运输成本上就能省上不少,收山的老客也愿意到东海镇來,这样的话,东海的发展会更快一些,”坐在巅簸的车里,严宁不停的琢磨着修建通村路的可行性,

“严镇长,严镇长……”老李轻声喊了一下严宁,不过严宁正处在修路的沉思中,压根就沒有听到,是以老李提高了声调又喊了一声,

“嗯,怎么了,到地方了,这么快啊,”被老李从沉思中叫醒了过來,严宁以为靠山村到了,不觉得感到今天的时间用得短了不少,

“严镇长,沒到呢,你看看整条路都被來往的车堵上了……”老李一指窗外,果然,不是很宽阔的乡间土路,被來往的各种往靠山村送货的车辆挤的严严实实,

“老李,你呆在车里,我下去看看情况……”往來的车辆多是拉山货农用车,这些车辆动力不足,货物拉的稍稍多些,就容易打滑抛锚,前面的堵塞估计就是这么造成的,

走到堵塞的现场,果然和严宁预料的一样,一辆大胶轮农用车打了滑,车头冲进了路边的边沟,车身却横在了道路中央,把一条并來就不是很宽的公路堵的严严实实,几名过往的司机正凑在一起,用力的往外搬着车头,只是车辆太沉,任五六个汉子怎么使劲,就是不动分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