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哒哒哒……”有人在外面敲办公室的门。严宁头也不抬。继续忙着自己的工作。口中似是不经意的轻轻说了一声请进。随着严宁副县长的位子越坐越牢。这养气的功夫却是深厚了不少。汇报也好。布置工作也好。说起话來不紧不慢的。声音总是凝成一条线。听在人耳朵里。似是很亲切。又似很庄重。无形之中带了几分的官威。
“呀。严县长。您忙着呢。我來汇报下工作。”推开门的是原任人大办公室的主任李远华。手中抓着一个黑色公文包。小心翼翼走了进來。看到严宁抬头。立刻满脸的赔笑。李远华即将上任招商局局长。此时到严宁这里來无非是要表忠心的。这一点严宁的心里十分清楚。
自从上次常委会之后。严宁和钱立运都意识到了手下人手的不足。长此以往势将影响到某些工作的布局。因此。在会议之后。严宁大张旗鼓的开始了招兵买马。只是实权口都被李志大开方便之门圈走了。严宁只得把目光放到了人大办、政协办、党史办、机关工委、科协这样的二线部门。
别说。以往榆林一有大的调整。总有一些沒人、沒钱、沒关系的人才被发配到这些二线部门。李远华就是其中的一个。另外。严宁和李远华的相识还有一段比较有趣的小插曲。有一个星期天。严宁准备到曲遥琴家过周未。走到路上的时候。看到路边有一个书摊。严宁以前可是公认的书呆子。若是碰上书摊不看看。那绝不符和严宁的性格。
“……别买了。家里的书够多了的。一个月就那几个死钱。差不多都让你买书了。这饭还吃不吃了……”可巧。严宁站在书摊边看书的时候。有一对夫妻的对话吸引了严宁的目光。丈夫要买书。妻子一脸的不高兴。
“这本书是关于企业发展的。跟以前买的书不一样。现在县里大力推行招商引资。所有的工作都得围绕着企业经济來运转。多看看这些书。沒准哪天能用到……”见妻子反对。男人的耐着性子做着解释。手上却把书抓的更紧了。
“县里什么有什么政策跟你有关系吗。就你一个当兵出身的大老粗。有份工作就不错了。快点把书放回去吧。还是省点钱给孩子添套衣服吧……”榆林的工资水平不高。很多公务员都是精打细算的过日子。显然这位妻子也是精于持家的。
“别的。我就买这一本。下个月保证不买了……”男人有些舍不得手上的书。小声的哀求着妻子。
“不行买。你总花钱买这些沒有用的书。看的再多有什么用。你看看人家文质彬彬的。才像个有学问的人。沒准还是大学生呢。人家都守着书摊看呢。也沒像你大手大脚的……”妻子看到严宁在一旁看书。立刻把他当作教训丈夫的例子。严宁觉得好笑。看了一眼这对夫妻。含蓄的笑了笑。也沒当回事。
“呃。严县长。您看书呢。对不起……你瞎说什么瞎说……”男人顺着妻子的手看向严宁。这一看不要紧。却是吓了一跳。榆林最年轻的副县长。居然成了妻子口中举例子的对象。这实在有些对领导不尊重。急忙拉了一下妻子。一边向严宁道着歉。一边小声的训斥着妻子。
“嗯。你认识我……”能叫出自己的职务。想來也是体制内的。弄不好还是自己分管部门的干部。只是严宁一天事太多。接触的人也多。除了一些重要的领导外。一般干部只能看着脸熟。却是叫不出名字來。
“是。是。严县长。我是人大办的李远华。上回换届的时候。还专门给您送过材料。我爱人不会说话。您别介意……”李远华自我介绍了一番。又为妻子的失礼再次向严宁道歉。
“哦。沒事沒事。开个玩笑吗……”听李远华这么一说。严宁觉得似乎有那么一点印像。对李远华的道歉也沒太意。简单的聊了几句后。也就离开了书摊。
赶到曲遥琴家以后。两个人干柴烈火。一点就着。李远华这个名字早就被严宁忘在了脑后。不过严宁忘了。李远华却觉得自己跟严县长有了交流。若是能再深入一些。沒准就能纳入严县长的眼线。看看自己身边的朋友。一个个有权有势有钱。风风光光的。只有自己沒人沒钱沒关系。碌碌无为的半辈子。年纪轻轻就被发配到了人大办养老。想想就憋屈。
说起來这李远华也算得上是一个乖巧精明的人。可惜时运不济。这些年也花费了功夫去钻营。却始终找不到好的门路。这一次天可怜见。让李远华在意外中碰上了严宁。自然就对严宁上了心。回家的路上就琢磨着怎么才能搭上严宁的线。
别说。左思右想之后。还真让这李远华想出了个门路來。严县长早先在东海镇工作。自己的战友王刚以前不也是在东海镇吗。听说王刚还是通过严县长关系调到市局。不过一年就当上了大队长。想來也是严县长帮他使得力。自己和王刚可是老战友。关系自然是沒得说。能不能通过王刚做个中间人。投到严县长门下呢。
行不行试试再说。打定主意的李远华立刻拔通了战友王刚的电话。对于李远华的意思。王刚自然是清楚的。虽然王刚可不敢替严宁做什么决定。但想到李远华怎么说也干过一届副镇长。工作经验自然是沒的说。只是这几年时运不济走了下坡路而矣。多少也算是个人才吧。再加上耐不过战友的情面。王刚勉强答应了下來。
随后几天。王刚终于抽了一个空子。领着李远华跟严宁见了一次面。王刚虽然沒说什么。但严宁也知道李远华是什么意思。无非是想借着自己的势。谋个一官半职罢了。不过。作为领导。严宁可不会像李志一样只要收了钱。就拍着胸脯许诺。客气的跟李远华交流了一会。严宁便端茶送客了。
有了这次李远华的例子。严宁便把目光投向了人大办、政协办这些冷部门。也刻意的接纳一些合适的人选充实到自己的后备力量中。当然。严宁可不是书记。也沒有一言九鼎的份量。不是说随便安排谁就能安排的。还得挑时机。挑位置。不过总算是打破了手下小猫两三只的尴尬局面。
十二月中旬。双江市委批准了榆林县设立招商局的申请。初步意向招商局为县政府领导下的正科级行政单位。核定行政编制十二人。含领导指数四人。事业编制十人。工勤人员四人。人手由榆林县委、县政府自行补充进。几天后。榆林县招商局正式挂牌。办公地点暂时设在县政府办公楼一楼。第一任局长。党组书记就是严宁推荐的李远华。
李远华能从人大这个冷衙门调到招商局担任局长。这是所有人都沒想到的。甚至很多人压根沒听过李远华这个名字。早在严宁提议成立招商局之初。就有很多消息灵通人士就把目光盯在了这个升迁的机会。甚至有几个副职干部抱着成捆的现金跑到李志的家中。阿谀奉承。一脸的奴才像。目的就是要把这个招商局长的位子收入名下。可谁想。这局长的位子最终被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抢去了。
一些在李志身上下了重注的干部哪能服气李远华抢了自己的位子。多方打听。才知道这李远华是人大办的主任。几年前在花河镇当过一届的副镇长。要知道。在条件坚苦的乡镇做副手工作不比县里。只要稍稍有些后台。一碰上调整。领导多少也会给予考虑。最次也会安置一个差不多的局委办当副手。可李远华三年前被调整后。便蹲在了人大办主任这个冷板凳上一坐就是三年。很明显是沒有什么路子的。
在县一级工作的干部。从副科到正科看似只差了半级。其实却是一个老大的坎儿。如果某个干部工作能干。善于逢迎。那么只要资历差不多。一把手赏识。群众基础好。一遇到空缺。很轻松就能提为副科级干部。但想从副科级提拔为正科级。成为各局委办的一把手。那么。沒有坚强的后盾可说是一点沒有可能的。至少县委书记这一关你得过去。
可是问題就來了。李远华不过是人大办的主任。严格來说只能算是中层干部。虽然说人大的级别比较高。但比起县委办、政府办这些距离领导近的实权部门。却是差了老大一截呢。这回怎么就让他抢了先。于是。不服气的人继续深挖。终于有消息灵通的人挖到了根源。李远华的上位却是严宁严县长推荐的。直到这时。人们才反应过來。严县长的力度似乎比李志李书记來的要更猛烈一些。
从李远华上位让榆林的干部产生了一个共识。严县长是一心干实事的人。不屑于争权夺利。但不争是不争的。不代表严县长沒有人事话语权。如果严县长真要争夺某一个岗位。就是徐书记也得充分考虑。基于这个共识。一些干部开始把目光转向了严宁。于是。李志家的生意顿时冷清了下來。这却是严宁始料不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