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看热闹不怕事大(1 / 1)

官翔 红运关头 3416 字 2013-05-18

事情的发展仿佛又回到了原点。边宁口岸要发展得靠金威集团投资的经贸区來实现。可金威集团要开门营业。就需要大笔的资金來的扩充投入。这钱从哪來。成了困扰伊金威的一个难題。可恰恰在伊金威眼中最难的事在严宁这边却是最简单。最容易的一件事。缺钱这个词在严宁的眼中就是一个笑话。

“伊董事长。你们集团缺少资金的问題。我帮你解决。这两张名片你拿着。回头你联系一下。需要怎么操作我想就不用我教你了……”严宁有钱那可是私房钱。边宁的发展是公家的事。严宁再大方也不会从自己的腰包里掏钱。不过不要紧。严宁有得是地方可以化來大笔的资金。送给伊金威的两张名片一张是谢水盈在香港开办的投资银行驻京城办事处的电话。一张是伊金威的老家东海省主管财政金融的常委副省长邹佩伦的电话。有国有私。各有利弊。就看伊金威怎么选择了。

“呃……严书记。这张名片……”伊金威抓着名片的手突然间变得小心翼翼起來。眼神中闪过几分不相信的神色。却也知道严宁不可能拿省部级的干部跟他开玩笑。作为东海省数得上数的企业家。若是不了解本省的政治情况那伊金威可算白在商场里走一圈了。

提起邹佩伦。在东海省的商圈里可谓赫赫有名。其依托海岸线。大力发展港口经济。提出了东部带动西部的口号。很是推动了东海省经济的飞速发展。伊金威曾与邹佩伦在一次酒会上有过一面之缘。只可惜在华夏这种官本位的国度里。他一个商人。一个只能在渤海市叫得上号的商人。想要在主管省长的脑海中留下印象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伊金威曾一度为自己沒能把握住机会。不能跟邹佩伦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而懊悔万分。否则有了省级领导的支持。金威集团早就渡过眼前的难关了。此时严宁把邹佩伦的名片递到了自己的手上。怎么能不让伊金威惊喜异常。

“邹省长是我的一个师兄。关系处的挺不错的。你去找他就行了。提我的名字。他应该能帮你解决资金上的问題……”邹佩伦是严宁的师兄不假。同时。也是严宁向潇潇二叔推荐的干部。东海省是刘老拼尽全力打出來的进出西北的通道。偌大的西北诸省就靠着狭长的东海省來运输资源。其对西北的重要作用可想而知。因此。就是因为东海省的重要作用。对于东海省的人事安排几乎都在凌家的掌控之下。绝不会容许外人置喙。

邹佩伦自打毕业就返回了老家东海省。从县一级的办事员开始。一步一步成长到地委书记。成绩不小。却因为沒有上层助力而停滞不前。偏巧邹佩伦到京城拜访老师谢天齐的时候跟严宁碰了头。几番交谈。严宁感到邹佩伦的肚子里有东西。升不上去只不过是工作的地方选错了。选在了凌家的大本营。凌家不可能换上外人來把住命脉。

本着人才就不能放过的想法。严宁从中沟通。带着邹佩伦跟刘向军见了几面。从这一刻起。邹佩伦意识到了自己必须做出选择了。当即果断的投入了凌家的怀抱。而凌家对于严宁推荐的人才也同样重视。不过两年的时间。就将邹佩伦推上了高位。全力支持他的执政理念。东海省才再一次焕发出新的活力。

可以说严宁与邹佩伦之间不只是师兄弟的关系。更多的邹佩伦还要顾念严宁的引荐之恩。而且。邹佩伦也意识到严宁在凌家的地位极为牢固。一向高高在上的刘向军居然以平等的礼节对待严宁这个侄女婿。这让邹佩伦更加有倾向性的向严宁靠拢。

“伊董事长。在商言商。其实从我内心來讲。行政手段干预市场发展的行为我并不认可。我更希望你通过商业的手段去融集资金。商人重利。同时。商人也得重信。有了良好的信誉。才能真下的在商业圈里站住脚跟……”看到伊金威把注意力都集中到了邹佩伦的名片上。对谢水盈的投资银行连看都不看一眼。直让严宁感到有些腻歪。从伊金威捧着名片略显恭敬的神色中就能看出來。国内的商人迷信于权力。却不相信契约和法律。不知道这是进步呢。还是退步了呢。

“谢谢严书记。有了你的帮忙。我们金威集团一定能够渡过这个难关……”直到这一刻。伊金威算是彻底见识了严宁的能量。对严宁所说的并购一事再沒有任何怀疑。心里不由得升起了一个希望。沒准这个年轻的严书记真能将边宁口岸发展起來也说不定呢。

……

“县长。老伊來了边宁。在那边前前后后呆了不过半个小时。然后就不声不响的沒了踪影。这都好几天了也沒点动静。怕是跟咱们设想的有些出入……”本來打算把伊金威拉到边宁來。给严宁添点乱子。哪曾想。伊金威來是來了。和严宁谈完了以后。居然跟自己连个电话都沒有。这让朱宝玉感到有些不太对头。严宁和伊金威的谈话是一对一进行的。到底谈了什么。除了当事人。怕是谁也说不清楚。直觉告诉朱宝玉。自己的计划怕是落空了。

“是呀。这段日子严书记好像换了个人似的。步子居然又缓了下來。好像在谋划什么。我总觉得不是什么好兆头。为此我也找了几次蒋书记。可是。蒋书记对他也很头疼。拿不出什么好招子來对付他。只告诉我尽量配合他的工作。沒事不要去招惹他。货物的装运。也尽量小心谨慎。慢慢地把他靠走就太平了。你看看这叫什么事啊……”对于严宁。张亚军很是不服气。从骨子里认为严宁就是靠着祖辈的福荫在四处瞎撞。不计后果。根本不懂得什么是发展。更不懂得什么是政治的纨绔子弟。

“靠走他。我看不太容易。指不定会是什么时候呢。昨天我到市里开会。听人说市公安局党委提名榆林县局的政委王刚出任边宁公安局长。政委的人选则由省公安厅下派。我事后打听了一下子。这个王刚就是严宁的死党。就是靠着严宁短短几年的时间就从一个普通的民警上到了副处级。这官当的也太容易了。严宁的能量可真是了不得啊……”朱宝玉坐在沙发上。拧着麻杆般的身子。脸上扭曲成了一团。自己从基层干起。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才熬到了这个位置。在看看王刚。同样是副处级的干部。來的也太容易些了。这公平两个字实在是不好评说。

“是呀。咱们的优势一点一点的被削弱了。公安局沒了。下一步指不定他要从常委会上动手。到哪个时候。咱们就彻底成了沒牙的老虎。眼睁睁的看着多年的勤苦被人摘了果子。更憋气的是人家打咱们的左脸。咱们不能反击不说。还得把右脸伸过去。这就什么世道……”自打碰到了严宁。张亚军觉得自己诸事不顺。还沒等跟严宁掰掰手腕呢。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庞大势力在严宁的面前有如一张薄纸一般。轻轻一击就破碎的不成样子。这让在葛成发身上建立起來强大信心的张亚军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直等到严宁在常委会后吹响了胜利的号角以后。才不得不无奈地接受了这个现实。

“不管怎么说。大事要紧。现在不是跟严宁发生冲突的时候。最多也不过是隐忍个一两年的时间。等到王市长执掌了双江局势。咱们也就苦尽甘來了……”朱宝玉何尝不知道张亚军憋屈。只是憋屈解决不了任何问題。做人还得面对现实才行。

……

“这么说王刚的事算是定下來了……”相比于张亚军和朱宝玉的惆怅。此时的严宁也感到哭笑不得。李月仙真是厚道。居然还怕自己顶不过张亚军等一干边宁本土派的势力。挑不起自己和王双阳一系的纷争。不断地在自己的天平上加码。居然通过韩实把王刚提名为边宁的公安局长。來为自己增添助力。这可真是看热闹的不怕事大啊。

“至今为止。李玉伦仍在潜逃。这会怕是早就跑出国境去了。边宁公安局沒有主持工作的领导也不是长久之计。林书记争求我的意见。我觉得王刚是你一手带出來的干部。派到边宁帮你处理一些杂事。最是合适不过。这是好事。怎么听你的意思。你倒有些不高兴呢……”徐自强主管政法工作。政法口的干部任免最先得经过他的同意。在他的想法里。把王刚派到边宁。可是给严宁增添助力了。难得韩实如此上道。不明所以的徐自强哪能拒绝这个提议。

“呵呵。徐叔。不是不高兴。是边宁的情况有些复杂。涉及的问題很多。我是不想让王刚跑到这來趟混水。不过。既然已经定下來了。那來就來吧……”虽然徐自强跟严宁走的很近。但最多只能算得上是凌家的外围干部。有一些话严宁不能过多的跟他解释。适当点一点。多少让他了解一些情况也就算了。而徐自强在这一点上把握的最好。严宁不说。他从來不问。一门心思帮着严宁提供便利。也算是用心良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