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动乱结束之后。邓公重新执掌朝堂。在行政上拔乱反正。发展经济。在军队建设上。也展现了极为灵活的政治智慧。用一招漂亮的乾坤大挪移。将华夏八大军区军事主官对调。彼此牵制。互相制约。既避免了一家独大。又照顾了各级将领的政治地位。至此军队才得以实现了平稳过渡。
作为军中宿将。邓公的谪系将领。刘老就是在军事主官对调的时候从西北跳了出來。出任京城军区司令员。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御林军统帅。随后又出任了军委总参谋长。军委副主席等高级领导职务。是邓公最为信得过的将领之一。正是靠着老人无上的威望。凌家才在颓势尽显的时期。仍保留有无上的荣耀。
时代发展到这个阶段。军委已经基本形成了一个惯例。最高首长出任国家军委主席。然后会有一名军事主官和一名政工将同时领出任军委副主席。在从四总部。八大军区以及重要机构中选出几位委员。配合最高首长。共同维持军军委的正常运转。当然了。这是正常情况下的惯例。每逢大换届的时候。也会出现一定的特例。如果中央最高领导集体有内定的接班人或有强权人物准备争顶。冲击最高首长的一号位子的时候。一般來说。会在适时的中央全会中争取任命或者增补成为军委副主席。
如今的最高首长柯向东早在十数年前被选为接班人的时候。隐忍的性格使得众多的政治派别。甚至是国外的政治势力都不看好。一直把他当成过渡时期的过渡人物。谁又能想到首长认准了改革开放的道路。闷头苦干。大力发展经济。以经济建设带动军队建设。凭借超强的政治智慧和灵活的政治手腕。从多方面。多角度加大对各个政治势力的影响和渗透。最终得到了几乎所有政治派别的一致认可。一举入主中央军委。成为了军委副主席。至此。人们才惊讶的发现。各种对一号首长的质疑声音在一夜之间销声匿迹。一号首长在潜移默化间已然得到了全党、全军乃至全国人民的认可。及至邓公卸下全部职务之后。一号首长则顺理成章地。牢牢地控制了华夏的党政军大权。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华夏最高首长。
无论是争取中央任命。还是增补成为军委副主席。都是对这名想要争顶的首长在资历、能力、政治智慧等方面设置的一块试金石。这不仅需要协调各个政治派别的支持和妥协。更需要得到军方高级将领的全面认可。争得到。荣耀满身。自然会等着换届之后。坐上华夏独一无二的宝座。从此党政军大权在握。海阔天空;但若是争不到的话。问題也就來了。问鼎的前景还有沒有先不说。就是当前的地位都会变得笈炭可危。沒有足够的把握就冒然行进。最终面对失败的结局。这本身就是对政治威信的一种沉重打击。
“爸。是不是这次全会。洪首长准备冲击最高首长接班人……”五号首长洪玉华。现任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是四年前全国换届中增补成为中央常委的。当他走上国家副主席的那一刻起。人们早就在潜意识中将他当成了内定的接班人。
但是。中央能否平稳过渡。洪玉华能否顺利交接。还需要经过中央军委副主席这块试金石的验证。而刘老在军方无上的地位。他的态度自然代表了军方一大批人的态度。只要刘老仍然在世。无论谁想争鼎。都要首先经过刘老的检验。
政治是互相妥协的产物。四年前。最高首长为了巩固其政治地位。全力拉拢凌家。签属了主席命令。刘向严得以更进一步。出任京城军区司令员。拱卫京畿安全。今天。洪玉华要争鼎。刘家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天赐的良机。推赵北上入主朝堂。代表凌系表达意愿。这就是刘老最后的底牌。
“嗯。国外反对势力借着全国爆发洪水。整出一个粮食危胁论。你爷爷借你的思路让你赵伯伯及时地站了出來。使得你赵伯伯的政治地位提升了不少。成功的增补成了政治局委员。而且。学院派和功勋派为了彼此的利益。在治国理念上矛盾突出。彼此各不相让。长此以往闹不好要动摇国之根本的。为了平衡关系。你爷爷亲自拜访了程老和宁老。修复关系。几个老人在一起谈了很久。最终拿出了一个章程來。说白了就是轮流做庄。两边都需要咱家的支持。你赵伯伯才有机会更进一步。不过。十年内。政局不会出现大的波动。咱们家多了十年的喘息机会。至于十年后。能不能把握机会。那谁也说不好……”
严宁绝对沒有想到。自己的一句玩笑之话。最终换來了如此巨大的政治利益。当时。北江洪水。全省告急。但全省军民一致奋战。成功的战胜了洪水。主要粮食产区得都得以幸免。彼时。国外反华势力。大肆抛出华夏人口威胁论、粮食威胁论。以此打击华夏在国际上的政治地位。在一次与刘老历行通话中。严宁以北江丰收的事实随口驳斥了一句。不想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政治敏感性极强的刘老爷子立刻抓住了机会。推动赵北上站了出來。可谓收获甚大。
“这么说。这一次二姑父进京。就是來给玉华同志壮声威來了。嗯。是了。二姑父是大军区军事主官。态度自然重要。咱们凌家就有两个大军区对他支持。再加上洪家在东南的政治地位。三个大军区已然在手。若是爷爷再站出來表明态度。玉华同志若还不能冲击成功。那也实在有些说不过去了……”这一刻。严宁彻底明白了凌家的计划。凌家要表明态度。可谓全员上阵了。这看似是胜券在握。实则是孤注一致。甚至将西北最后的筹码都压了进來。
不过。凌家的局面还能有机会赌一把也算不容易了。与其苟且偷安。不如全力一搏。或许还有翻身的机会。若是连搏都不敢搏了。那凌家最终也只有慢慢的沉寂下去了。凌家在军内的力量太过巨大。任谁出任一号首长。不能将凌家彻底收服。都会不放心。若刘老爷子还在世。沒人敢动。但刘老毕竟年事已高。身体是时好时坏。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撒手西去。真到了那个时候。凌家若是沒有强力的外援。就等着被彻底清算吧。是以取得新一届领导人的信任是必须的。刘老无疑清醒的认识到了这一点。而学院派领袖洪玉华如果能顺利登顶。在缺少军方支持的条件下。他也只能接受凌家抛出的橄榄枝。毕竟内忧外患。能靠凌家稳定住军内局势。巩固自身政治地位。已经是一个很不错的开局。
“严宁。说起來。凌家还得感谢你。这几年要是沒有你和谢水盈拼了命的给凌家提供资金。单靠你三叔这个半吊子生意人。西北怕是要乱成一锅粥了。沒有了稳定的环境。政治上也站不稳脚跟。正是咱们家都转做了正行。沒有像其他红色家族那样肆无忌惮的挖国家的墙角。才得以和原则性极强的学院派有了共通之处。若是咱们家的名声不好。想要跟学院派结盟。人家还不一定会看上咱们呢……”刘向军为人阴狠。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这样的性格在仕途之上可是容易结下死仇的。好在这几年。凌家趋于稳定。刘向军一改狠辣的做法。仿佛变了一个人似的。行事越发的四平八稳。凭着总政治部政委的职衔。处处结纳善缘。这给凌家加分不少。
按照严宁的估计。刘向军阴狠的性格也是被环境逼出來的。老爷子退居幕后。凌家可谓是四面楚歌。凌家上下除了他这个总政治部政委还有些实权以外。像刘向严、刘向予都是副职。几乎都是被别人压着的。特别是刘向严。作为长子。底气不足。做事犹犹豫豫。缺少担当。无形中将担子压到了刘向军的身上。他若是不狠辣一些。只怕三兄弟连凌家的门面都支撑不起來。
“二叔。您可别这么说。我是凌家的女婿。和凌家是一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帮着家里赚钱也好。谋划发展也好。都是我应该做的。沒什么感谢不感谢的。倒是凌家给我提供了舞台。才使得我有了施展的机会。否则我现在指不定还在双江当团委副书记呢。一辈子也就浑浑噩噩的也就过去了……”严宁所做的一切。是为凌家考虑。更是为自己谋划。在进入凌家的那一刻起。已然和凌家融为了一体。这一点刘向军明白。严宁更明白。
“好了向军。严宁是个明白事理的好孩子。你就不用跟他客气了。今年这个年。咱家过得痛快。预定的事情都办的差不多了。甚到都超过了预期。现在就看北上哥最后一个难題能不能顺利解决了。能解决那是最好。若是解决不了。说不得要斗一斗了……”刘向严的语调越來越冷。眼中闪着几分的寒意。严宁的脑子里不由得闪过了亡命之徒这个词來。凌家确实到了亡命一击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