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很折腾(1 / 1)

官翔 红运关头 3334 字 2013-05-18

边宁新城草创。打着省市重点工程的名头。各项审批手续都沒有完善落实。这也是沒办法的事情。华夏的审批机关机构雍肿。效率低下。若是什么都依足了规矩。别说是施工建设了。就是跑审批手续就得耗他一年半载的。严宁可沒那时间扑在酒林宴海中去跟那些大大小小的官僚们打交道。所以。除了立项、征地、补偿这样基本工作做完以后。立马开工建设。至于相应的手续也都扔给了陈至亚。让他慢慢去补办。左右立项审批上签着省长的大名。新城项目已然成为了即成事实。也不怕相关职能部门卡着不办。严宁还曾戏谑的称自己的举措是超前意识。

不过。这项目的架子是搭起來了。这问題也來了。建设一座新城很多问題可是无法回避的。就像市环保局提出來的排污问題明显掐住了严宁的要害。将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直接排进芬河。进而注入棱江。显然是不行的。别说严宁的目标是以双江为踏板。通过在双江取得的成绩进军省部级。就是沒有这个打算。也不能以牺牲整个双江人民的福祉为代价去换取边宁的发展。这良心上也说不过去不是。

“至于新城的排污问題。倒是我的疏忽了。只顾得考虑怎么建设了。倒忘了施工项目是在一究二白的基础上起步的。严书记。污水处理工程是一个涉及人民健康的重要问題。您看这样行不行。以新城的设定规模。筹建一个排水处理系统大概两千万左右。这钱。我们汤山公司出一半。剩下的一半。请县里想想办法吧……”程宏的嘴里一阵阵的发苦。严宁这是要自己的表态呢。可是筹建一个污水处理厂可不是三两百万就能落实下來的。若是都有汤山公司來承担。这利润空间可就小的多了。更重要的是。这刚刚开工就出现了这么一码子事。那若是在施工问題中再出现类似的问題。自己又该怎么办。总不能都往自己的头上算吧。想來想去。程宏咬了咬牙。还是硬撑着认了一半的份额。估摸着严宁怎么也该满意了。

“程总。这个钱让你们出不合理。毕竟是我们考虑的不周。压根沒把污水处理的情况做进预算里。这白纸黑字的协议都签了。可是具有法律约束的。沒有道理再让你们出。不过。这钱不出了。就出点力吧。基础建设就靠程总了。除了物资和人工。其他的费用我们可就不给了。另外。请程总和工程技术人员细细研究一下图纸。拾遗补缺。赶在开工之前把排污这样漏洞都找出來……”两千万元。对边宁现有的财力來说不是什么大问題。完全由财政投资都行。但严宁的脑袋里想着却是污水处理厂建立起來怎么去管理。怎么去维护。难道还要把他挂靠在政府某个主管部门的名下。在如今这个频频打破国字号。全力推进私营民营经济的大潮中。这么做显然是不合理的。

另外。建设新城的目的是打造对俄加工产业基地。俄国缺什么。缺的是轻工业产品。主要是服装、纺织、日化等小型的商品。这无论是化工还是印染。都直接面临着一个排污的问題。若是按照谁受益。谁消费的原则。那这个排污的费用就应该由进驻到新城的企业來出。

以目前新城一期规划十平方公里的面积计算以及与边宁县委、县政府签属入驻意向协议的投资者规模來说。新城完全投入使用以后。有二三百家企业不成问題。那投入这个污水处理厂所带來的效益也是很可观的。在利益的驱使下。基本上不需要严宁去做项目推介。只要把风放出去。保证会有人抢着來跟严宁谈。用谁不用谁。还得看严宁的心情呢。

“严书记。现在国家推行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对于城镇兴建污水处理系统有专项补贴。只是不知道咱们边宁新城能不能贴上国家的政策……”早在來之前刘尚锋的心情也是忐忑的。严宁不到三十就当上了市委副书记。算得上是少年得志了。若是年轻气盛。对环保局提出的环保意见置之不理。他刘局长还真沒什么好办法。毕竟严宁是自己名义上的领导。自己还得在严宁的领导下混饭吃。跟领导的关系处僵了可是一点好处都沒有的。

可是。在跟严宁见了面以后。严宁对问題的分析条条在理。环环相扣。所表现出來的意思很显然是对环保工作是重视的。支持的。丝毫沒有得志猖狂的小人行径。这让刘尚锋不禁感叹。严宁能在这个年纪走上市级领导岗位绝非偶然。这花花轿子人人抬。严宁对环保工作支持。自己也得在能力的范围内帮着严宁出出主意。这个污水处理专项补贴就是刘尚锋送给严宁的见面礼。

“哦。是吗。你不说。我还真不知道国家有这方面的政策支持。这样。刘局长。这马上就要到中午了。你远來是客。又是帮着边宁來出谋划策的。怎么着我们也得进一下地主之谊。咱们先吃饭。边吃边谈……”修建污水处理厂还有政策补贴。不管钱多钱少。这都是白來的。倒是个意外惊喜了。而刘尚锋能透露出这一点。也让严宁进一步确定了他真的不是來找茬的。只要不是來找茬的。那就有拉拢的价值。毕竟新城建设还少不了他们的支持。心情大好之下。一向排斥酒局的严宁难得的热情的留客了。

……

一条长长的车龙已经望首不见尾。崎岖的道路上空扬着厚厚的一层尘沙。远远地望去直有遮天敝日的感觉。在完成了奠基仪式以后。边宁新城的建设随即就全面开展了起來。为了保证工期。程宏把手下的精兵强将都调到了边宁。把十平方公里的区域分成了二十个施工队伍同时开工。近百辆运输沙石和残土的重型卡车往來于各个工段。很是有一番热火朝天的景像。

“小赵。去市里……”新城项目动工以后。严宁只是偶尔赶到现场看看情况。了解了解工程进展。其余的基本上都扔给了陈至亚。由着陈至亚去和张亚军以及棱江的宋书记协调。而严宁则把工作的主要精力投入到农村税费改革以及双江市委的工作上。就像今天这样。远远的站在半山坡上看了一眼新城施工现场之后。严宁立刻赶往双江。下午两点。林宪国要组织双江市委中心组学习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改革的文件精神。严宁不知道张令森这个新晋的省长又要发什么神经了。下面的人都快被他折腾疯了。

自打张令森成功地以高票经过了人大代表的任命。在法律上。省长的地位算是真正地确定了下來。而赵北上马上就要进入中央。只要张令森表现的不是那么太过份。对他的举动也就睁支眼。闭只眼。在很多方面还是给他提供便利的。而随着张令森对北江情况的越來越熟悉。施政的理念越來越明确。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张省长做了以农为基。以工为骨。以农带工。以工促农。工农竞相发展为主題的报告。明确提出了要在北江省实行农业支持工业。工业反哺农业的发展思路。

要说张省长到底是当过宣传部长。又有在鲁东这种经济比较发达省份的工作经历。政治理论水平和施政思路明显高过北江省的本土领导。一份报告写的花团锦簇。豪情万丈。这材料是好材料。精神是好精神。只是如此重要的讲话在严宁看來却有着一个致命的漏洞。通篇都是纲领要求性的内容。缺乏明确指导和实际抓手。带给人一种无从下手。不知道该怎么落实的感觉。所以。这份纲领性的报告就是说了一堆废话。严宁在学习完讲话稿以后。立刻把文件扔到了一边。你折腾你的。我干我的。咱们井水不犯河水最好。

不过。经济工作会议结束之后。全省各地都掀起了学习省长讲话精神的热潮。各地干部纷纷表示要把省长的讲话精神带到实际工作中。促进本地经济实现大发展。快发展。这文件下发下去了。精神也落实下去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实际工作却是并沒有什么起色。直到这个时候。省政府。或者说是张省长才意识到自己犯了教条主义。北江的实际情况跟鲁东的实际情况差距太大。这个纲领性的文件所表述的内容太过笼统。每地的实际情况都不相同。怎么以农带工。怎么以工促农。不可能拿出一个统一的标准來。所以这个文件就成了一纸空文。

于是。自觉颜面大失的张省长开始了查遗补漏。自我纠正。先后又补发了发展农村经济、发展民营经济、发展粮食深加工、提升粮食产业链条等等一系列文件。以此作为抓手。促进北江经济再发展。这些文件不发还好。一下发到地方。北江的干部们有些懵了。今天要求优先发展民营经济。明天要求优先发展粮食深加工企业。后天又要求集中推广乡镇企业。这到底该先做哪一个呢。于是。整个北江省变得更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