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维举搞区域对接。取长补短。共谋发展的建议在小范围内取得了共识后。并沒有被急于铺展开來。不是不想。而是不能。在中央党校这个政治氛围浓郁的环境中。看似不起眼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被冠以政治的风向标。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步入万劫不复的地步。所以搞对接的想法虽然新颖适路。但未经试探和许可。谁也不会去当这个出头鸟。
严宁的背景深厚。又早就被某些高层领导贴上了锐意改革的标签。自然不会惧怕中央党校的束缚。而且以严宁的性格。有了想法若是不能大胆的去求证。窝在心里可是一件弊屈的事情。但严宁可不是莽撞的人。在北江看似一次次的冒进举措可都是经过多方面小心论证的。有充足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撑的。并不是率性而为。所以。熟知严宁的人都知道严宁是思路上大胆。骨子里可是谨慎持重的。
就拿孙维举搞区域对接这件事说。既使严宁知道这个举措对所有进修的学员是一个好事。也想能形成制度。从而能成为进修班课程的一个有益补充。倒不是严宁沽名钓誉。只是严宁觉得到中央党校学习一回。不留下点什么。岂不是一个遗憾。而且若沒有想到这个区域对接。取长补短的想法也就罢了。这都想到了还不敢说。可就是性格上的存在缺陷了。
但是。严宁可不会冒然的向教务组纳言。若是教务组。甚至是学校高层领导沒有异议、给予肯定还好。但若是不被采纳。反被冠以标新立异的帽子。那对严宁來说就是得不偿失了。所以。在参加过周显京组织的聚会之后。严宁拉着孙维举利用课余时间将之前的思路加以完善。修修剪剪。拿出了一份关于在学员中开展互补对接活动的建议。
当然了这份建议报告最终的署名可不严宁一个人。严宁至多算是一个发起人而已。至于投稿的方向。严宁早就打定了主意。走曲线救国的路子最是合适不过。这无论是出于感谢。还是出于尊重。左右都要去拜会一下秦部长。自己还正愁着沒有理由上门呢。有了这么一份建议当成敲门砖。公私可是都兼顾了。
秦部长住在中轴线龙雀大街的偏北的一溜四合院群。这里是中组部、中办高级领导干部的住宅区之一。过了龙雀大街就开始有荷枪实弹的武装警察担任警卫任务了。不过这点难不倒小田。中央警卫局的通行证可是畅通无阻的。直接开着车带着严宁进入了深遂的胡同里。
秦部长家的院门大敞着。院子里一身休闲装的秦部长正弯着腰给平台上的几棵翠绿的植物浇水。几年不见。严宁从秦部长专注的脸庞上明显感到他衰老了许多。额头鬓角斑白了不说。就是眼睑都变得有些下垂。显然这几年繁重的工作使得秦部长过得并不轻松。
“秦部长。颐花弄草。您老好有雅兴……”站在门前。轻轻地扣打门扉。严宁满面含笑的跟秦部长打起了招呼。这是一位值得严宁尊敬的老人。及至今日。严宁仍感念他多次无私的帮助。也正是有了秦部长的帮助。才让严宁在北江站稳了脚步。并逐步生根发芽。特别是秦部长在省委党校不怒而威的替自己以壮场势的那一幕。仿佛就像昨天发生的事情一般。历历在幕。
“严宁。快进來。快进來。哎呀。一晃四五年。从前的毛头小子倒越发的稳重起來……”秦部长的声音仍是那么洪亮。看到严宁站在门口。立刻放下了手中的喷壶。仿佛多年未见的老朋友一般。热情的招呼起來。
“秦部长。这几年您可瘦不少。前段日子我在中央党校开班式上看到您。还以为认错人了呢。等听到介绍才知道您调回京城了。要不然我早就该來探望您。您老可千万别怪罪我……”秦部长家的客厅布局朴素。转圈摆放的藤椅透着古典大方。招呼着严宁坐下以后。立刻有保姆上前沏茶待客。严宁则首先向秦部长告起罪來。
不过。严宁嘴上说的客气。这实际上可不是冒然前來拜访秦部长。早在两天前就通过刘向军跟秦部长做了预约。赶上今天周未。恰逢党校休息才得以成行。否则。以他一个不过副厅级的市委副书记想要进到中组部副部长的家门。若非有亲近关系估计连胡同口都进不來。
“呵呵。不怪不怪。我倒是沒想到这期党校的学员中会有你。刘老的身体还好吗。虽然都在京城住。我却四五年不曾见过他老人家了……”轻轻的摆着手。示意严宁无须太过在意。倒是提到刘老的时候。秦部长的面容一正。言语中透着尊敬和感慨。
“老人家的身体挺好的。最近也迷上了伺弄盆景。什么黄山松。人参藤啊。种类挺多的。我爱人还特意给他订做一把步枪形的水壶。老人家打了一辈子仗。临到晚年了。沒仗可打了。心里就透着不舒服。端着一把水壶当枪使。把花花草草当成敌人。倒也是一番乐趣……”从打一落座。严宁就刻意抛开了党校学员的身份。纯粹以一个晚辈的身份來跟秦部长进行沟通交流。也在不停的引导着秦部以一个长辈的心态來看待自己。那样接下來地谈话就会变得亲近许多。既使秦部长对学员在中央党校中搞有如商贸洽谈会一般的区域对接持反对态度。也不会因此而引起他太大的反感。这个算盘可是打的满满的。
“哈哈。怪不得你一进院看到我摆弄花草就一脸的坏笑。感情是将我与刘老做了比较。看來回头我也得去订做一个别致一些的水壶喽。嗯。刘老身体康泰。那是举国之福份。只要身体好。倒不必拘于什么形式。拿着水喷壶当武器。也是自娱自乐。最是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的乐观主义情操。当得起我辈之楷模……”一句玩笑使得一老一少之间的差距消弥与无形。严宁透过秦部长的眼神能看到一种欣赏的意味在其中。这开局已然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严宁啊。你到我这里來可不单单是來窜门吧。有什么事你就说。我可是听说了。这几年。你在北江干的不错。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举措将榆林县搞成了全省的领头羊。又率先在边宁开展了农村税费改革。不说这措施可不可取。就是这股劲头就值得表扬。能在基层踏下心來。扎扎实实的干些实事。难能可贵啊……”无事不登三宝殿。秦部长自然不会认为严宁费尽周折。只是单纯地來探望自己。说不得严宁又遇到了什么难題。需要自己去帮着协调。只是让秦部长想不明白的是。如今的严宁可是今非昔比了。凭借着凌家的庞大势力。大事不会找自己。小事用不到自己。那么又有什么事值得刘向军郑重其事的來预约呢。
“秦部长。今天我來主要是感谢您。工作的时间越长。越觉得自己从前是多么懵懂无知。有您这样的领导。这样的长辈扶持我。使我少走了不少弯路。这份知遇之恩我得亲自向您來表达……”这秦部长倒底是组工干部。性格严谨。根本不为严宁套近乎所动。这还沒说几句话呢就转入了正題。大有不见兔子不撒鹰的架式。根本不给严宁继续发挥的机会。好在严宁早有准备。听到秦部长询问。立刻站起身來。言深意切的向秦部长鞠了一躬。郑重的神色倒有几分谢师的意思。
“不需要。不需要。严宁。我帮助你一方面是谢教授的面子。一方面是你是个可造之材。我是组织部长。工作角度就是选人用人。所以不需要你如此郑重的言谢。只要你能为国出力。为民造福。就是对我最大的感谢……”左手虚引。右手连连摆动。算是对严宁的感谢谦让了一下。在北江的几次接触。严宁给秦部长留下了有学识、有担待、谦虚坦诚。积极向上的良好印象。并且这个印象在秦部长的脑子里已然扎了根。既使至今隔了几年。仍沒有改变秦部长对严宁的印象。心里仍然对严宁透着一股子喜爱之意。
“另外。在党校学习的过程中。浓厚的学习氛围让我有了些感触。这心里有了想法就克制不住的写了一个建议书。想请您老帮着把把关……”看着秦部长脸上挂着淡淡的笑容。严宁知道自己的举动再一次加深了秦部长对自己的感观。这前有基础。后有推进。不管在学员中搞区域对接的建议成不成。自己的目的已然达到了。
“严宁啊严宁。在中央党校这种政治氛围热烈的地方搞这么个有如市场大集一般经贸对接。使得学员之间讨价还价、待价而沽的活动。这可不是稳妥之道啊……”带上老花镜。秦部长一目三行。大致的将严宁递上來的材料看了一遍。随着目光的移动。这脸上的笑容渐渐地消去。转瞬间换成了凝重的神色。直接对严宁的建议给予了一个否定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