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7、生杀予夺(1 / 1)

官翔 红运关头 3381 字 2013-05-18

一场赠送土特产的风波就这样被揭了过去。严宁看着张令森气宇轩昂。龙行虎步的姿态。以及与王双阳相谈甚欢的样子。忍不住的在肚子里腹议不己。是不是自己也该给张令森送送礼。拉近一下关系呢。嗯。很有必要。怎么说他也是省委一号。不说关系有多近。也不能把关系弄糟了。那个虎威药酒似乎是一块不错的敲门砖。回头看看从老汪头手上再淘弄点。或许会收到奇效。

临到上车时。张令森看向严宁的眼神中多了一丝复杂的神色。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对于张令森來说。严宁看似笑话的解释不但解了东海镇的难題。更让自己给基层干部留下了一个气量大肚。涵养过人的领导形象。这份急智可不是谁都能做到的。有能力。会做人。更会做官。从这一点看。严宁能够被凌家当成接班人來培养不是沒有道理的事情。这样的小人精。仅仅靠压制不是行的。适当的还需要安抚一下。这份香火还真不能从自己这里断了。

两个人。两个想法。一个目的。一老一小在不经意的一次目光碰触。俱是流露出会心的微笑。有如郎情妾意般。在这一來一往中多了几分的默契。而在张令森饱含鼓励的目光中。严宁打定了主意要乘胜追击。进一步拉近彼此的关系。毕竟凌家和一号首长这个红色家族出身的北方学院派代表沒什么冲突。自己若是能够在张令森与马芳河之间起到一个润滑剂的作用。应该是两方都愿意看到的事情。这也有利于自身的成长。

按理说。张令森的调研。有双江一二把手陪同就够了。剩下的调研跟严宁沒什么关系了。但是。或许是因为经过了第一天的忙乱。严宁做的工作不说滴水不漏。却也面面俱到。不但给张令森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王双阳引以为不可或缺的臂膀。使得本应该回去工作的严宁被刻意留了下來。陪同张令森一起调研。这个殊荣可是羡煞了双江的其他副职。

不过。羡慕也就是羡慕了。还算不上忌妒。毕竟大家也都知道。陪同领导调研可是机遇与风险并存的事情。表现好了。能让领导留下深刻印象。表现不好。会有什么样的严重后果可就不好说了。天知道哪句话不对领导的脾气。多年的辛苦可就付诸东流了。这种坐过山车一般的刺激事情明显不适合心脏病、高血压的老朽们。还是留给严宁这样的年青人去玩吧。搁到自己身上。还是踏踏实实的干工作。同样有出头的机会。

然而严宁殊荣加身的严宁并沒有像众人想像般的张扬。一如既往的保持着谦和低调。除了在边宁这个他曾经执政的地方。以半个东主的身份带着张令森走了一圈以外。对于其他的县市。无论发展的形势好坏。基本上都是处于沉默状态。轻易不发表任何言论。这种恃宠不骄的表现。更让张令森暗赞不已。无形中对严宁的评价又高了几分。

张令森的调研平淡中透着异样的欣喜。双江以宜农、宜工、宜商等各种极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拓展了省委一干领导的的工作视野。扩张了工作思路。而双江不断涌现出地新经验。新典型。更让张令森的精神为之一振。围着双江绕了一个大圈。接下來要进行的就是调研的最后一站。市直大中型国有企业的发展。最后的几个企业走完。就该轮到王双阳代表双江市委向张令森做综合汇报。并听取省委领导以及部门领导的交换意见。整个调研也就胜利结束了。

“书记。橡胶集团的职工拒不配合市里的活动。几百名职工代表聚集在大门前口口声声的要找张书记讨个说法。刘市长、黄书记和王市长正在做职工的疏导工作。现场的情况比较乱。能不能跟领导商量一下。把这个调研点取消了……”但是正当双江的干部准备展示胜利的姿态。鼓足最后一口气。准备欢快的送走张令森的时候。情况突然间又有了新的变化。双江最大的国有企业。也是唯一的上市企业。双江橡胶集团居然出了漏子。数百名职工不满集团减产停工的决定。私下里搞串联。并借着张令森到企业调研的时机。向企业领导以及市领导施加压力。上访的职工來势汹汹。时机也把握的刚刚好。也难怪薛秘书长极力怂恿王双阳取消对橡胶集团的调研。

“张书记的调研点。是我说取消就能取消的。何况作为双江唯一的上市企业。作为大型的国有企业。我用什么理由去阻止张书记去调研。难道让我实话实说吗。真那样的。话双江的脸都丢尽了。老薛你再给刘市长打个电话。就是绑也要把人绑住了。说什么也不能耽误明天张书记的调研……”王双阳的头一阵疼似一阵。从张令森调研更改接待方案开始。他的心就跟坐过山车一般起起伏伏。好在双江所属各县市的情况都不错。虽然沒有按照计划來。却也给他长了不少脸。特别是榆林、边宁和棱江。发展前景隐隐有领跑北江的态势。这让王双阳信心满满的感觉到。只要抓住了张令森的脉搏。保持住双江发展的态势。进军省部级只在一步之遥。

可是。千算万算。王双阳都沒想到。基层县市沒出纰漏。自己的老窝倒出了乱子。而且。这个乱子出在了双江橡胶集团这个唯一的上市企业。出在了张令森调研的必经之地。这个麻烦可不是小问題。闹不好要惹出政治问題來。王双阳可不允许有人在这个关键时期给自己添乱。断了自己的前途。他可是要跟人拼命的。

“秘书长。书记说的是气话。你别当真。这个时候不能采取过激的动作。还是要以安抚劝说为主。你试着跟市长商量一下。看看市里能不能先拿出部分资金來。帮着企业渡过难关。给职工先补上拖欠的工资。把眼前的局面先应付过去。等到张书记调研结束。咱们再抽个时间仔细商量一下解决办法……”对于双江橡胶集团。严宁暗地里研究过一阵子。知道这个企业在上市之初就存在颇多的隐患。本身并不具备上市的资格。

但是。在华夏这个政治力量压制经济规律的现实下。在林宪国、王双阳以及众多说不清的领导群策群力下。最终被声势浩大的推向了市场。纯粹属于政治经济相联合之下畸形发展的产物。不过。严宁沒有想到。这才仅仅一年的时间。橡胶集团的隐患就有压制不住的迹象。这个动荡的局面來的似乎有些太快了。很明显橡胶集团的情况比自己想像的还要糟。

更重要的是橡胶集团职工是肓目的。对上市的理解更是出现了偏差。严宁几乎可以猜测到。按照橡胶集团职工的想法。这企业上市了。市场更广阔了。他们的工作、工资和生活应该更好才是。怎么这才不过一年的时间。企业居然陷入了局部停产。职工放假的不良状态。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市场规律。所谓的优胜劣汰。若是这样。当初就不应该上市。这个责任可是市领导和企业领导造成的。现在停产停工了。就要吃不上饭了。不找市委、市政府找谁。

“就按严书记说的办吧。从市财政先借用一部分资金。就按短期借款走吧。先把这个难关渡过去。回头再补个会议记录。这个橡胶集团。千疮百孔。早知道这样。当初就不应该让它上市。任由它自生自灭。也好过现在一身麻烦……”提起橡胶集团。王双阳的气就不打一处來。沒有人比他更清楚。当初上市的时候。其中有多少猫腻。若不是为了迁就升迁在即的林宪国。以王双阳的个性说什么也不能妥协。然而。在仕途和民生上。王双阳几经犹豫。最终还是选择了仕途上的发展。现在回头想想。也只能用遗憾这个词來感伤一下罢了。

“橡胶集团在这个节骨眼上给市委、市政府上眼药。吴守正这个董事长难辞其咎。不能再留着了。回头看看。把他换了吧。否则怕是难以平息基层职工的怨念……”发了一通唠骚。王双阳犹觉得不解气。不知道是早有预谋。还是临时起意。猛然间的提及了免职换人的想法。这个跳跃性思维转换的实在有些快。直让严宁有些无所适从的感觉。

不过很快严宁就释然了。王双阳的骨子里带着几分狠辣。对可能成为其仕途发展上绊脚石的隐患。绝对是有杀过。无错过。可怜吴守正这个李天放的替罪羊。在王双阳的一念间仕途即走到了终点。生杀予夺莫过如此。更重要的是。严宁看到。王双阳这是在势力日益巩固之余。又要绕过刘鼎锋。把手伸向这几个大型国有企业了。这个机会怕是等待已久了。

“拿下一个吴守正不是什么大问題。问題是谁能顶上去。带领橡胶集团走出困境。而且。作为全市的重点财源项目。市长那边怕是轻易不能放手……”严宁在王双阳这句看似简单的话语中。看到了诸多深藏着的含意。最主要的就是王双阳在向自己谋求支持。这似乎并不是不能商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