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核心技术2(1 / 1)

官翔 红运关头 3289 字 2013-05-18

“这个纳米纤维的技术回头我详细了解一下。这个硅晶板蓄能算不上什么新东西。欧美在八十年代就开始研究光伏发电了。早就做烂了。而且国内电力资源处于垄断地位。市场发育不成熟。投入大。产出小。技术壁垒很严重。很麻烦。还是你自己留着吧……”严宁虽然不是搞科研的。但对科研成果向商业转化一向很关注。对于国内外的一些领先性的技术大都能了解一二。徐青想要转让的两项技术算不上什么高新成果。不过是在现有的技术体系基础上略略做了些升级。在国内还算是处于领先地位。但在国际上。能跟先进国家的水平持平就算是不错了。市场前景并不明朗。

不过。纳米纤维的技术在国内追捧的不多。很多人对纳米是什么都不太清楚。若能抓住这个噱头。倒也不失是一个好的广告。而且。西宁经济开发区虽然以机械制造业为主。但也少不了要搞一些高新技术材料产业和与人民生产生活相关联的产业。倒不是严宁贪大求全。主要还是西北工业的基础。大都是以三线建设时期存留下來的大中型军工企业为主。这些军工企业不只是制造飞机大炮。更多的企业在产业项目的格局上。还是倾向于军队的后勤保障。有道是做熟不做生。严宁在不能将这些企业踢出去不管的前提下。沒理由逼着人家改行。所以。严宁在开发区专门划出了一块区域让给这些军转民的企业。帮助这些企业顺利去除沉疾。实现发展壮大。

“哎。你这人咋这样呢。连看都不看就给枪毙了。那个严哥。帮帮忙吧。哪怕给的少点也行。我都跟我战友拍了胸脯。打了保票的。这要是不成。多掉份啊……”严宁的不给面子。还一个劲的说技术不成熟。徐青急了。扭曲的面孔耍起了小性。不过。转瞬之间。徐青又冷静了下來。牛皮吹出去了。这要是推销不出去。可是让人笑话的。这个时候可不能跟严宁甩脸子。

“活该。让你沒事可哪吹牛。吹大劲了吧。我跟你说。硅晶板技术跟西宁经济开发区的产业项目不对路。沒有合适的企业去生产。总不能就因为你这么一个技术。我专门去建个企业。真要那样的话。企业建好了。技术也过时了。大把的投资可就打了水漂。你说说。是你的面子重要。还是西宁数十万工人的血汗重要……”这刚刚心里还称赞徐青在外跑了一圈。人变的成熟稳重了。可就这么一转眼的功夫。就原形毕露了。严宁感到十分的好笑。

“那算了。能卖出一个去。也算我尽到力了……”生意场上无父子。一切都是以利益作为出发点的。徐青虽然不懂怎么做生意。但这么粗浅的道理还是懂的。和严宁熟归熟。却也不能把麻烦都推给严宁。挖坑让严宁跳。那可就显得不仗意了。

“不过呢。我不要关沒系。可以介绍一个大老板给你。至于人家要不要。那就要看你的技术过不过硬了……”看到徐青垂头丧气的样子。严宁也不好再打击他的积极性。西宁不需要硅晶技术。但马欢的集团中倒有这方面的业务。介绍给他。成不成。让他们自己把握去。

“嘻嘻。谢谢严哥。我就知道你不会见死不救……”峰回路转。绝处逢生。本來已经熄下去的念头被严宁又给燃起來了。徐青咧着嘴嘿嘿的笑了起來。又贱兮兮的凑到了严宁的近前。拿着肩膀轻轻地一触。整个一副卖乖取巧的样子。

“去一边去。都上校了。还一天到晚得得嗦嗦的沒个正形。刚才白夸你了……”徐青卖乖的样子让严宁忍俊不禁。不由地回想起了在北江团市委工作时。徐青有如一个小跟屁虫跟在自己身后的场景。这数年來枯燥的军事科研工作。并沒有磨掉他的本性。依然保持着心底的那份阳光和率真。这可是极为难能可贵的。

“哎。严哥。咱也不白拿你的好处。送个消息给你。你们那个什么开发区不都是军转民的机械企业吗。三零三研究所有一项飞机气旋涡轮机组技术。这次也要转成民用。这个技术可以应用于民用直升机。小客机。同时也是大飞机项目必不可少的核心技术。你想办法拿下來。以后有你们的好处……”到底是社会经验不足。脸皮修练的不够厚。收了严宁的好处。若不回报一二。徐青都感到有些不好意思。只是。他在研究所就是一个普通的研究人员。研究的成果那都属于国家的。他自己还真沒有什么能拿得出手的东西來。这眼珠一转。忽然想起了去年从秦所长那里偷听來的一个消息。不论成不成。对严宁都是有好处的事情。

“大飞机。大飞机项目要重新启动吗……”严宁的脚步猛然一停。带着几分激动的神色看着徐青。想着要从他嘴里得到某些信息的证实。超大飞机项目可是华夏几代航天人的梦想。自打建国以后。华夏科技工作者们就始终坚持不懈的研究着。可惜的是。动乱时期。主持大飞机的那位将领急功近利。抢班夺权。最终折戟沉沙。在那个因为某个人就要否定一切的年代里。大飞机项目也因此受到了质疑。最后也沒能禁得住压力。以技术不成熟为由匆匆地下马了。这一拖就是三十年。

严宁算不上是军事发烧友。但受到潇潇一家的影响。对军队建设想不关心都不行。不过。与刘向严等军方首长的观点不同。严宁信奉的是御敌于国门之外。避免把战火烧到本土上來。减少本土的经济损失。这就少不得要在航空和海洋上有着绝对压倒性的强势武力。

所以。代表着航空最高水平的大飞机项目和代表着船舶制造领域的尖端产品航空母舰。这两项重要军事打击力量的空白就是严宁的心结。。这也就是严宁一听说国家要买航空母舰。急的一跳三尺高。出钱。出人。出力。为了就是欺望能够借着国外的建设航空母舰的经验。弥补我国在此方面建设上的缺点和不足。从而缩短华夏海军发展腾飞的时间。此时听到了徐青提及大飞机项目有重启的意思。严宁哪能不激动。

更重要的是。西宁经济开发区中的军工企业。工业基础雄厚。只要有一定的时间。就能把气旋涡轮机组技术付诸于实践。等到大飞机项目启动的时候。开发区对于这个技术的掌握也就彻底成熟了。足以应对一切未知的挑战。而且。就算是沒有大飞机项目。这个气旋涡轮机组项目同样不容小觑。直接供应于直升飞机和小型客机。有了这个核心技术。对严宁在开发区中的产业布局至关重要。

“那我哪知道。十年。二十年的谁能说的准呢。总之沒坏处就是了……”毕竟是偷听來的消息。一些具体的情况。徐青也拿不准。就是拿的准。徐青也不敢说的太过直白。毕竟是纪律部队。稍稍重要一点的消息都是要求保密的。

“你个小子。还跟我卖关子。行了。这个人情我领了。以后你和你的战友再不务正业的干私活。有什么新花样。先拿來让我瞧瞧。亏不了你就是了……”虽然徐青扭头装起了鸵鸟。但直觉告诉严宁这项技术有一定的操作性。这心里已然有了决定。

“报告……”在地下的走廊里兜兜转转的好一会。徐青终于把严宁带到了一个房间外。面色一正。昂首挺胸的正了正着装。脸上的顽劣尽去。刹那间有如换了一个人一般。

“报告赵主任。严宁同志已经带到。请指示……”虽然是研究所是军事科研部门。但跟其他部队在管理上沒什么两样。处处透着正规军的意思。这一点从徐青一本正经的敬礼报告就能看出來。不过此时严宁可沒时间去看徐青的表现了。目光都落到了宽大办公桌后面的那个头发花白的中将身上。肃然起敬。不出意外的话。他就是军事科学院的副院长。三零三研究所的所长。也是西北龙泉卫星发射中心的主任。华夏航空航事业的奠基人。

西北的工业基础虽然健全。但管理落后。技术滞后。产品生产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严宁想要整合西北工业体系。不解决企业生产发展的核心技术问題。根本就无从谈起。也正是意识到了这个问題。严宁想着要购卖一批生产技术。推动西北工业企业提挡升级。只是。受对华夏技术壁垒的影响。UE集团的员工使出了混身解数。结果却是收效甚微。不得已。严宁才求到了岳父刘向严的头上。也亏得刘向严曾经主持总参的工作。在军事科学院之类的研究机构中有着很高的人脉。这才联系上了眼前的这个赵主任。期待着从他的手中收拢一些可以直接供应军方装备。或者是军转民的产业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