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问(1 / 1)

第84章 不敢问

福宁拿眼瞅向何公公。

答完有之后,何公公并不打算细说,朱福宁正竖起耳朵听着呢,突然没了声音,引得朱可是哪怕朱福宁瞅着何公公,何公公愣是不吱声。

朱福宁瞪眼。

胡宗宪于此时道:“既然王府一应财务都清点完毕,臣等先行告辞。”啊,朱福宁想啊,这还有藏着的产业没清点。

要藏着赵王的那点暗藏的家业,才认为该让胡宗宪留下弄个清楚再说。"送胡大人。"结果何公公先一步表示送人,朱福宁又不蠢,她本无私心,也不认为应该偏胡宗宪突然要告退,何公公又是迫不及待的架势,朱福宁悟了。等胡宗宪他们离去,朱福宁拧起眉头不悦的望向何公公。何公公已然躬身与朱福宁道:“公主,赵王的私产该奏与陛下。”极为温顺。

朱福宁一滞,随后审视的目光落在何公公的身上,何公公并没有抬头,低眉垂目的好像可是这样的温顺绝不可能是对朱福宁。

话说朱福宁为何来的江南?

国库没钱了!

嘉靖缺钱!

朱福宁都知道的事,何公公这些东西两厂出来的人,唯一所忠的是嘉靖,他们难道不知道嘉靖的难处?

既知,没有办法还罢了,倘若有办法,他们定会千方百计为嘉靖谋划。钱,嘉靖一个当皇帝的缺钱,那怎么成。

白,她绝不可能此时在这里出现。

朱福宁突然不作声了,嘉靖是个怎么样的皇帝,在嘉靖身边这些年朱福宁倘若再不"既如此,你安排。"朱福宁不蠢,她要是想接下来的事情办得顺利,确实应该哄高兴了嘉靖。

何公公一听马上道:“公主放心,赵王的所有私产都会分毫不差的送到陛下手中。"这话朱福宁完全不置疑。

有时候朱福宁对上何公公他们这些人,也不得不感慨一句,嘉靖御下有道。东西两厂的人,或许在别人看来他们都嚣张跋扈,朱福宁比谁都更能感受他们对嘉靖的忠。

朱福宁的视线落在由她亲自出手解决的赵王,那一杀,朱福宁杀得没有半分犹豫,哪怕重来一次朱福宁同样会出手。

而哪怕是来盘点赵王府所有财产的浙江官员,每一个对躺在地上的赵王都是视而不见。朱福宁有时候对上这样的一群人,也难免会想,大明的官员都这样可怕吗?合理不合理的事,发生了,他们都只会将所有的反应藏于平静之下。至于此,朱福宁后背渗出一层层冷汗,不可否认一点,没有让人第一时间将赵王安置,朱福宁存了杀鸡儆猴和试探之心,她的这点心思显然都看懂了,且并不愿意配合。"赵王死在我手中一事,放出风去,另,将赵王尸身收殓,问一问谁愿意为赵王下葬。"朱福宁丢下这番吩咐,何公公听清朱福宁的话明显一愣,错愕抬头与朱福宁对视,"公主?"

疑问的唤一声,随后又低下了头,他想什么呢,朱福宁这样做自有她的道理。这回何公公直接装傻了,“公主所言奴婢不懂。”

“赵王府中的事,你是打算先一步告诉我,还是让我自己来查?"朱福宁又补问一句,不懂。朱福宁已然懂了。

靖派到赵王身边的人,并不清楚嘉靖愿意让朱福宁知道多少关于赵王的事。她要查案子,要查到什么地步,暂时没有人愿意顾忌她的心思,同理,何公公作为嘉是以,何公公绝不可能将赵王做下的事全都不管不顾的说与朱福宁。朱福宁试探一问,从齐源的反应里,不,是从在宫中黄守中和李新成他们的反应朱福宁已然明白,天底下的事嘉靖知道的很多,可是如果不是朱福宁发现,更不曾主动问起话,黄守中和李新成都不会主动和朱福宁提及外面的任何事。当然,嘉靖吩咐他们告诉朱福宁的除外。

还有一点,朱福宁问及的事,嘉靖放到朱福宁身边的人都会如实回答,从不糊弄。对上何公公,自知晓朱福宁的身份开始,何公公的姿态已然表露无疑,保护朱福宁为重,剩下的是听朱福宁的令行事。

"如此,将赵王府的所有账本送过来,所有的人都唤来,我亲自问问,了解了解赵王府的事。"既然明了何公公的态度和黄守中他们并无区别,好说,朱福宁也并不想开挂的知道有事情,转头干脆利落的问人。她想知道的事总有办法查下去。"公主,昨天送钱的人都捉住了,先问他们?"紫蔬给朱福宁出主意。朱福宁也被紫蔬提醒才想起,对哦,她手里捏着的人不只是一波,那未必不是一个极好的突破口。

何公公眉头跳了跳,最终一句话都没有说。

赃并获的主儿,也想起另一件相当重要的事没问。

"把他们带上来。对了,他们送了多少钱?"朱福宁决定先问问某些送上门捉了一个人"十万。"紫蔬早知道朱福宁打算黑吃黑,报出一个数。朱福宁闻言相当嫌弃的道:“那么抠?”

这回连何公公都忍不住开腔了,"公主,十万两还抠吗?"

那可是十万两。

"不够军中一日的开销。不抠吗?"朱福宁非常认真的反问。这样一比,十万是抠了点。

如果死去的赵王知道他因为这回事把命都丢了,绝对愿意将全部的身家都上交的。朱福宁挥袖道:"罢了罢了,蚊子再小也是肉,不能嫌。把人带上来,我亲自问。另外给守中他们传信,速来。齐源那里随了他去。让他们记得放出消息,好让浙江的人都知道,这漕运的账本我看过了,里面的问题我都知道。啊,让他们把账本带上。"

朱福宁想了想终又补上一句。

何公公的心再一次被提起来。

朱福宁这是要干什么?

齐源那里管的是漕运,这个事何公公清楚,朱福宁说已经察觉漕运中的种种问题,到底都发现了什么?

何公公心头直跳,一时竟有一种唇干舌燥之感。

"啊,这样吗?这样一来不仅是各位王爷不安,怕是整个江南的官场都会不安了。"紫蔬听清后咂了咂舌,非常实诚的冒出这句话。

在想,他们会不会动了杀心,联手置我于死地。

哎哟,朱福宁以前真没发现紫蔬有意思,这会儿重重点头道:“要的正是他们不安。我真,何公公一点都不想再听朱福宁开口。

赵王,此事传扬出去,试问整个江南对朱福宁又将是怎么样的感官?可是如果那些人生怕事情败露,观朱福宁才到浙江,一个照面抄了赵王的家,又杀了何公公不自觉捏紧了手,朱福宁到底想干什么?

这一桩接一桩的事,朱福宁似在诱别人出手。

意识到这一点,何公公控制不住的抬头望向朱福宁。

朱福宁正好也看向他,"你在江南久矣,你认为他们会对我动手吗?"要命啊!

"回公主,

江南出半点岔子。

他们岂敢。"何公公无论心里怎么想,可以确定的一点是,朱福宁绝不能在朱福宁笑了,“我倒挺希望他们敢的。那可就热闹了。

"

这算哪门子的热闹?

"公主,倭寇进犯,若浙江大乱,并非好事。"何公公不得不提醒朱福宁这一句。倭寇接二连三的进犯,江南的情况并不好,朱福宁别闹!福宁一语道破好些人的小心思,仗着外患,不断的利用倭寇牵制朝局。"正因为倭寇进犯,有人才像是捏了一块免死金牌一般,逼得父皇也得投鼠忌器。"朱何公公没声了。

"公主,这都是以后的事,要问人吗?"紫蔬打断朱福宁和何公公之间的交谈,但问一句准话,朱福宁还要不要问人?

"带上来,泡几壶好茶。"朱福宁既然要问,觉是睡不了的了,她是睡不着不假,也要顾念顾念身体的本能,喝茶提神吧。

何公公抬头看朱福宁往正堂走去,应下一声是。

脑子暂时只有一个想法,赶紧派人送信回京,问准了主子的打算。转头瞥过早已断气的赵王,相当的嫌弃,怎么就这样犯朱福宁的手里了呢。何公公满朱福宁亲自问人,到底问出了什么,又没有人敢询问朱福宁。不过朱福宁到浙江的消息一经传扬出去,很快便有人给朱福宁送帖子,无一例外的希望能来拜见朱福宁。

对于朱福宁住在赵王府上的事,赵王都死了,赵王府家眷暂时没有说是怎么处置,又有谁敢多嘴多舌的问呢?

消息,无非想弄明白了接下来他们到底该怎么对朱福宁。既然不敢问,浙江里的官员更没有能管朱福宁的,如今都只能八百里加急的往上头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