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议事(1 / 1)

第108章再议事

胡宗宪想过无数个可能,以为朱福宁顶多会亲自动手将浙江的官员杀一个干净。

可是,他绝没有想到,朱福宁会做到这么狠。直接让百姓们动手,让他们亮出刀剑去杀那些他们怨恨,曾经无能对付的官员。

再一次,胡宗宪只有那一个字,疯!

朱福宁是真的疯了,她怎么可以这样?

“公主,并非所有的官员都是贪官。“胡宗宪仍不肯放弃,哪怕看到一个个倒下的官员,他想为他们求情,想对他们伸手,可他不行。“这么些年,错杀之民不计其数,百姓受苦的时候你怎么不多拦着点?又为何拦不住?以令这入目的百姓皆满是愤怒?今日民杀官时,你跟我说他们之中有很多是好官。胡部堂,此事我既开了头,将来落得怎么样一个下场,我都不在乎。"没错,朱福宁知道确实其中未必不会有误杀,那她也认了。将来如果有人要找她报仇,要她偿命,各凭本事。胡宗宪瞪大了眼睛,也意识到朱福宁的坚决。他是劝不住的。

“公主没有想过,或许会有人也企图借此机会对公主不利。“胡宗宪对拉不回的朱福宁不得不提醒。

朱福宁要清洗浙江的官员,就不怕浙江的官员也会趁机要她的命?“那就看是他们先死,还是我先死。“朱福宁无所畏惧,她倒要看看,到最后,到底鹿死谁手。

后世记载,嘉靖二十九年,浙江暴乱,江南官绅死伤无数,自此,江南文脉由盛转衰,再不复前势。

而此时的浙江宛如炼狱,曾经高高在上,视百姓为刍狗的大明官绅,却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无数的百姓拿起锄头菜刀,冲入平日无所作为,欺压百姓的官员家中,哪怕想跑,怎么跑,出动的百姓不可能让他们跑。同样的一幕幕发生在浙江的各部县衙,不是没有人去喊兵马入城戒备,保护各地官员。

但各地的官兵统一收到调令,只要百姓不出城,由他们杀。江南的官员体会到前所未有的绝望。

不是没有人想过几家联合在一起,一定可以对付一众闹事的百姓,却忽略了一点,到底是他们当官多,还是百姓更多?一城的百姓集聚在一起,他们认为官中的奴仆再多,又怎么可能比得上百姓。

这样的暴乱持续了五天,第五日后,所有的官兵入城戒严,一声一声的警告声传来,“大明福宁公主令,贪官已诛,从即日起各自归家,若再有趁机犯上作乱者,杀无赦。”

自然是有人不信邪的。

好不容易在这几天随便闹,他们终于像个人样的活着,难免生出要继续像一个人一样的活着。

当兵的怎么了?当官的他们都一起把人干掉了不是吗?借此,各地开始揭竿而起,但是不要忘了最重要的一点,各地不管怎么闹事,城在大明兵马的手里,还有锦衣卫,东西两厂的人在,粮食等都有他们把守,而且不许任何人出城作乱,保证了每一座城都在大明的控制之下。是以,作乱?

从兵马喊出让人收手的口号开始,想冒头的人刚喊出不服,要跟兵马干上一架,下一刻,身首异处。

谁不怕死?

不过是当兵的不管,朝廷不管,也是朱福宁想借百姓之手杀一杀这些当官的,才会没有人动,此时随朱福宁一声令下,敢再闹腾,那就是谋反,谋反,不杀留着过年吗?

意识到反对朝廷和杀官的完全是两码事,再也没有人敢出面。以最快的速度乖乖放下他们的菜刀锄头,回家去。不仅如此,各城开始有条不紊的登记造册,收拾这些天死去的人,还有所有的田地。

叫人意外的是,这些人几乎都是内侍。

换句话来说,他们都出自东西两厂。

各城随着城门再开,一切都迅速恢复原状,像是什么都没有发生过。可是到底有多少田地成了无主之田,这就是朝廷说了算了。一别五天,朱福宁再一次喊上浙江仅剩官员。活下来的人,别管贪官还是好官,他们想躲,却被锦衣卫提拎而来,根本不给他们拒绝的机会,全都再一次聚集到朱福宁所在的驿站。胡宗宪照旧在其中。

比起五天前,胡宗宪可见苍老多了。

让胡宗宪意外的是,几位抗倭的大将竟然也都到了。这一次守卫在驿站四周的不仅是锦衣卫和东西两厂的人,还有各路的兵马。在场的这些将军,除了一个谭纶,没有人见过朱福宁。可朱福宁做下的这些事,没有一个人听闻后不大惊失色的。不是,一个公主,开口让百姓放手去杀贪官?不仅是贪官,还有乡绅。

闻所未闻的事,朱福宁做了,还让所有的兵马无论看到什么事,只须守城门,不许人肆意伤害普通百姓,剩下的怎么杀,都当作看不见。整整杀了五天。

虽然有地方倒是早把贪官杀了,各回各家,也开始跟身边的人打听,到底该用什么样的办法才能拿回他们的田地。

但这个事急不得。

有见识的人说了,公主把贪官都解决了,放心好了,接下来有他们的好去处。

行,没有太多野心的百姓都安分了下来。

不安分的,一个冒头,兵马瞬秒!

大将们个个满肚子的官司,听令前来都不吱声。大明的这些贪官让多少人受尽委屈自不必说,朱福宁这一招狠是太狠了点,确实好使,一网全打尽了,往后这浙江再没有人能搅动风云。“夏阁老。"其实满屋子的官没有一个想开口的,他们这些日子受到的打击太大,几乎让他们生无可恋。让人没想到的是,一个退了几年首辅之位的人也来了。

夏言此时也瘦得可怕,夏家,怎么可能不受到袭击,夏言能来,保全了性命可以说是万幸。

见识了朱福宁的手段,明了这位全然不按牌理出牌,夏言更不敢小看朱福宁。

因而对于朱福宁的传令,没有一个活着的能缺席。然后,即有人注意到夏言身后一个宛如松柏而立的青年。但见对方,一直没有吭声的武官之列传来一个声音,“太岳兄,一别多年,太岳兄可还好?”

开口的人是谭纶,而谭纶招呼的人正是张居正,字太岳。“子理兄。“两人是同年进士,又同样作为朱福宁的先生,相处数月,哪怕确实这些年分开了,志同道合的人也是常有书信往来。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会是在这样的场面下失策。寒暄是要寒暄,但楼上传来一阵脚步声。所有人都明白,朱福宁来了。无论是从前了解朱福宁的人,或者从来没有听过朱福宁名号的人,此刻都对朱福宁生出了畏惧。

十二岁的公主,南下浙江,对于错综复杂的浙江,查她查了,可她一个转手将问题丢出去,借刀杀人。

浙江乡绅官员,死伤无数。

由此可以预见,所有的关系,所有人的经营,都将化为乌有。“拜见公主。“朱福宁出手太狠了,狠得让人心底发颤,也越发恭敬。“小阁老,没想到你还活着。"可是没有想到朱福宁对上严世蕃竞然丢下这句话。

别说,在场不少人都有同样的想法,严世蕃怎么没死?严世蕃同样惊魂未定,对于朱福宁的话,非常识趣的道:“有赖公主仁慈,没要臣的命。”

但凡朱福宁趁这个乱出手,严世蕃绝不可能逃。朱福宁很高兴严世蕃说出这句话,证明这样一场民杀官的结果,死去的人,朱福宁从来没有派过东西两厂和锦衣卫的人出手。“坐。"朱福宁先入座,波澜不惊的扫过几个武将。不知怎么的,在战场上历经生死,于阵前不见半分慌乱的将士,只在朱福宁的目光注意下,皮不由的紧了!

一股无形的压力让他们不由自主的屏住呼吸。“都不必拘礼,虽议的是浙江的事,以前武将不参与,这乱子刚平定,须你们看紧些。况且这几日生出的乱子没让倭寇趁机进犯,以乱大明江山,诸位守卫有功,我一定奏明父皇,重赏诸位。"朱福宁接下来要做的事需要武将出面,必须把他们叫来,也要表明她的重视。

“卫境安民,这是末将等的本分,不敢言功。只是末将等也生怕这几日浙江动荡的消息传了出去,或许会让倭寇趁机为祸,谁想他们竞然都没动。"为首的是参将俞大猷,他与倭寇几次交手,听说朱福宁在江南闹出这么大的动静,生怕倭寇跟着凑热闹,谁承想竞然半点动静都没有。朱福宁侧过头道:“倭寇倭寇,这几年的倭寇越来越多,有多少是真倭寇,又有多少是假的,明人不说暗话。我既让人封了城,不许人出城,传递消息也绝无可能。别说倭寇,连京城也收不到半点消息。”话音落下,无数人的心都紧了。

封城的朱福宁何止封了城,更是把所有的消息都截了下来,当然也包括他们这些人送往各方的。

“对了,你们的信我也都截下了。你们领回去重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