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兵到了(1 / 1)

第152章援兵到了

听到这话,戚继光有些失望。

这十天,因为内外呼应,要不是守城的都是戚继光带来的人,怕是门都让人打开,叫俺答的人可以长驱直入。

戚继光心知想要解决问题,要从外部找机会,无奈他脱不开身。戚继光相信朱福宁,朱福宁既然是有心挑起内忧外患,一定已经有办法破这样的处境。

十天,再有一天就到了!

“将军,俺答兵马再次攻城,将军,这一次他们"出动五万兵马。“探听前方消息的人将前线的情况如实道来。

戚继光哪里还能坐得住,朝张居正拱手道:“张大人,前线急报,末将先行一步。”

张居正拱手相送,不忘与戚继光道:“将军放心,城中诸事交给我。”戚继光应下一声,人已经不见,张居正端坐着,这些天他根据得来的消息,大概能够猜到朱福宁往哪儿去了,可正因为猜到,张居正才更想说,朱福宁未免太过疯狂,她真是太无法无天了!

然而内部问题太多,这都内外勾结,沉瀣一气,不顾国家存亡,朱福宁如果不剑走偏锋,难不成要坐以待毙,任人宰割?张居正如今只盼朱福宁的事能成。

戚继光领人出击,以攻为守,然这些年军防松懈,这些兵又是戚继光刚接手的,他能做的也只是让人随他拼死一战,纵然实力悬殊,也绝对不能放弃。一波一波骑兵而来,戚继光都不知道杀了多少人,眼看身边的人越来越少,戚继光也不确定大同还能不能守住。

“将军,援兵,援兵到了。"终于,在戚继光以为自己都要守不住的时候,传来一阵惊喜的叫唤声。

来了,来人了,他们的援兵来了。

不对,哪里来的援兵?

“大明福宁公主朱载垣在此。众将士们,随我一同杀敌。“戚继光浑身汗毛耸立,生怕可能中计时,一道清脆的女声传来,瞬间让戚继光来了精神。“杀。“既然是朱福宁带兵而来,戚继光心中那份顾忌瞬间消散,再一次执刀而起,杀。

哪怕跟在朱福宁身后的兵马身着的是异族的服饰,那分明是蒙古部族的人,可是这些人随朱福宁而来,与朱福宁一道厮杀俺答兵马。戚继光没有时间细想其中的关系,他只知道朱福宁真的带来救兵。这一次,以强对强,俺答后方必然也有可能着火。这种情况,杀个够。俺答一方也绝对没有想到,最后竟然会是自家人往他这儿扎上最狠的一刀。相当过分了!怎么可以这样对他。

然而随着消息传来,前有劲敌,后有恶狼,再不撤,他们家都没了。“退兵。"偷鸡不着蚀把米,俺答意识到情况不对,迅速撤兵。那不能让他跑了。朱福宁领着兵马追击,一路杀过去,打得对方片甲不留,可惜,叫俺答可汗跑了。

不过,此战俺答损失惨重,朱福宁对追随她而来的其他蒙古部落的兵马道:“回去告诉你们大汗,这是最好吞并俺答的好机会,可解你部燃眉之急,万万不能错过。”

大战一停,朱福宁也不绕弯子,想来对方也想赶紧走。为首领兵的人与朱福宁拱手道:“公主殿下莫要忘记跟我们汗王的约定。“草药送上,救人的方子也留下,我的诚意已经表露无疑。十天时间,待我将内部问题清理,互市一定再开。请各部静候佳音。"朱福宁自知他们为何愿意出手相助,连忙出言安抚。

“那我们等公主消息。"朱福宁确实办事可靠,要不是有她带来的草药,怕是他们这些蒙古各族都要没了。

再一次同朱福宁施以他们的礼节,领兵转身离开。城下的戚继光等人也迎过来。

“公主。"朱福宁这兵来得太及时,戚继光对朱福宁生出敬意。“俺答是顾不上再犯我们边境,杨继盛领了一路兵马绕后袭击,再加上各部和我达成共识,先分了俺答,再开互市。“朱福宁停于门前,一个翻身下马,将大致情况与戚继光道来。

戚继光一听更是大松一口气,他一个刚调来的人,好些事不清楚,能把大同守住,他已然可以稍稍放一放心。

听到朱福宁一系列的操作,戚继光同朱福宁拱手道:“公主运筹帷幄,末将佩服。”

对于各种各样好听的话,朱福宁直言道:“好听的话能免则免,你这仗打得如此艰难,一应行军步阵都在对方的掌控之下,外患解决,该到内忧了。”提起内忧,戚继光脸都黑透了。如果真是因为打不过人,他也就认了。偏偏事实并非如此。

所有的行军布阵全叫俺答知道,连大炮都发不出去,直接炮弹都有问题,明摆着内奸在操作,这是要让大明朝亡,更要让无数百姓身死!“把各城全都围起。他们下了死手,要助俺答破城一路南下,现在俺答兵退,该我们跟他们算算总账。"内部出现问题,朱福宁在不确定谁可信,谁不可信的情况下,根本不敢让各方派兵前来大同救援。所以,朱福宁干脆弃大明军队而用,改用别人的。蒙古已经分成各部,各自为政,各有各的汗王。俺答算是各部中最强悍的一部,其他的汗王因为草原上的瘟疫起,到处想要搜寻治病的药,可是和大明之间的互市早已经停止,叫他们想要药草都寻不着这样的情况下,草原上下都急了。

俺答兵出,不仅是为了南下掠夺,也是要抢回足够的药。瘟疫发作,这没有治病的药,简直要命。

而蒙古各部也聪明着,将消息瞒得严严实实的,要不是因为他们之中有人急于找别的法子寻药,朱福宁也不会从锦衣卫查探的消息中得到蒙古各部有异的结论。

最后朱福宁很确信一点,在里应外合的情况下,俺答南下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怕是大同那里想要得到援兵暂时不可能。蒙古有需要,一应草药,朱福宁自收到消息既嗅到别的味道,火速让人赶紧将草药从各地调来。

想让蒙古其他各部愿意助她一臂之力,退俺答的兵马,好处要给出去,之后互通有无,也是要满足的。

朱福宁这十天正是出面和蒙古其他汗王达成共识,甚至还给他们出主意,教他们如何分了俺答这一部。

大明内忧外患,蒙古之内同样也有。

借刀杀人,朱福宁用得那是相当没有压力。至于此,朱福宁解大同之危机,同时也准备收拾人了。“锦衣卫听令,所有在你们名册之上,查有实证的官员全都拿下,一个都不许放过。“朱福宁进城,而且下令封锁城门,从现在开始,杀!张居正等在城内,听说朱福宁领蒙古兵马过来救援,重点在于解了大同之围,稍松一口气。与之而来也意识另一个问题,朱福宁这一回怕是气得不轻。贪赃枉法已经让朱福宁相当容不得,何况他们更是内外勾结,朱福宁一定会查到底。

不出张居正所料,朱福宁派出锦衣卫,拿下一应贪官污吏。炮弹出问题,从根源开始查起,一应押送炮弹,和从一开始的生产,再有验收的人,锦衣卫在查案一事上完全不需要朱福宁操心,相应的证据一样样的给朱福宁送上来。

朱福宁呢,也不说给张居正看上一眼,让人直接送回北京。嘉靖定能明白,有人是想借刀杀人,亡大明朝!朱福宁倒想看看,嘉靖发现有人想让他这个皇帝成为亡国之君,他会如何?死过一次的皇帝,追求长生不老,而且这些人更是在不懈努力,亡其国,还敢在弹药上动手脚,这样的人,不杀他们留着干什么?不出朱福宁所料,大同战场上传来的消息,一直不间断的传回北京,可是大同难,却一直没有求援,内阁大臣们都有不少在向嘉靖进言,该派人前去支援,否则大同怕是撑不住。

朱福宁能看出大同的问题,嘉靖自然也是看得分明的。援兵,怕只怕去的不是援兵,而是直接开门把俺答放进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