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人尽其才
说来说去,严嵩是同意张居正的主意的。
朱福宁思量之后,视线落在严世蕃身上,严世蕃一颤,朱福宁道:“小阁老,走一趟朝鲜如何?”
乍然一听这话,严世蕃傻眼,所有人都满脸的不可置信。走一趟朝鲜是什么意思?
“顺便代朕出去看看海运如何。"朱福宁可是非常的实在,喜欢钱的人,不若让他搞钱去,留在内阁里跟人斗心眼什么的,总感觉差一点。“朝鲜诸事,由小阁老处置,朕只要大明安宁,剩下的事,你瞧着办。“朱福宁是个爽快人,让人做事,权利爽快的给,而且相当大。严世蕃从中听到别的意味,灭一个倭国不算,朱福宁打算把朝鲜也干掉?可是那倭国都炸了,朱福宁也没让人上去安排,那不等于是炸了又让人回来?
想到这一层,严世蕃有些拿不准。
“陛下,出不出兵一事关系重大,不若细议?"严嵩是怕自家的儿子一不小心让朱福宁给坑了,因而赶紧拦下这个事,好让朱福宁别急。朱福宁一想也对,那么大的事,怎么也不可能轻易定下来,是要再议。但朱福宁的脑子那叫一个飞转,等下了朝,内阁议事,朱福宁直接把严世蕃拉了过来,“倭国当年的情况,家都被炸成那样了,能活下的人一定不会太多。大明出手,不留他们活路,他们明白,所以再难也不敢再贸然对我们出手。可是,他们活不下去,只能将注意力转到朝鲜上,唯有朝鲜是他们可以拿捏的有在。
“家被毁了,那就再找个地方,重点是这样一个地方还是他们能够控制的。倭寇未必没有占据朝鲜之心。朝鲜嘛,倒不如让他们跟倭寇斗,只要不让我们大明受到损失,让他们斗得不可开交最好。“在这个过程中,朝鲜想让大明出兵,给你送什么,你只管收下。你要是想,可以和郑公一样,沿海走走,多给朕生财有道也未尝不可。”让严世蕃不贪是不可能的,这就是一个骨子里贪财好|色的主。可是,把人放出去,让他爱祸害哪个国,就祸害哪个国去,这也没有什么问题吧。
严世蕃!!!
朱福宁的意思是他理解的那个意思对吧?
不可置信的眼瞳放大。
“此事如何?可行吗?有胡宗宪在浙江给你兜底,有事让他出兵。“朱福宁想了想,要怎么样才有可能说服严世蕃愿意走这一趟。对,胡宗宪在浙江,这样一个对严嵩执弟子礼的人,对严世蕃也是十分的尽心\尽力,没道理严世蕃不放心。
“陛下,朝鲜情况不明。“张居正也是诧异无比,提醒朱福宁别太着急。朱福宁挑眉道:“所以才让小阁老过去。”嗯,正常情况下,去一个情况不明的地方等同于送死,可是也是这样的一个地方,最容易做出成绩。
“朝鲜,朕其实更想看看他们对大明是利用多,还是敬畏更多。“朱福宁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落在一干人的眼里,这个事儿,朱福宁是存了坏心思的否则也不会让严世蕃过去。
严嵩看向朱福宁,想要上前请朱福宁收回成命。“严阁老,朕也只是想着找一个能够让你我都放心的法子。朕之前许过严阁老,一定会让你平安致仕,告老还乡,更会让你荣归故里,这句话朕记得。自朕登基以来,阁老为朕安定朝局,绝口不提致仕一事,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来日,定会加备感谢阁老。"朱福宁知道严嵩想说什么,也知道他不放心什么。
和嘉靖不同,她不至于对严嵩赶尽杀绝,尤其之前是有言在先,一定让对方平安致仕。
言既出,行必果,朱福宁从来都是一个非常讲信用的人。朱福宁与严嵩道:“严阁老想退,小阁老还不想。你想把人强押回去,岂不是让他对你心生怨恨。可是,小阁老的性子严阁老也清楚,与其放在朝堂上成为靶子,难道不是放他出去,让他既可以肆意行事,又能为国效力好?敛财,贪财,用到合适的地方,也是一个好的优势。”听听朱福宁的话,这也是没谁了。
但细细一想,也真是那么一个理儿。
人才人才,严世蕃是个人才吗?
是的,他是个人才。
可是,他这样的一个人才,也有他的缺点。“严阁老,张次辅在推行改革,能者上,庸者下。朕也是要查一查贪官污吏,一旦朕开了这个口,你知道会有多少人像蚊子一样闻了血往严小阁老身上扎吧?"朱福宁不相信严嵩不担心严世蕃。
担心,再把人放在这高位上,接下来会怎么样,这,可就说不准了。严嵩听着朱福宁这等同于掏心窝子的话,与朱福宁作一揖道:“老臣谢陛下。”
“朕说过,前事不究。阁老用人之高明,瞧胡宗宪便可知。朕只盼以后严阁老能继续用心,辅佐朕治理大明江山,朕,定不会寒了天下功臣的心。“朱福宁也是掏心掏肺的说了实在话,就等着严嵩有所表示。严嵩看向透着兴奋的严世蕃,自知儿子的心思早飞出去了。大明朝,朱福宁一上台就让张居正推行改革,把之前朱福宁已经布置好的一切在全国扩散。
现在是分田,接下来就如朱福宁说的那样,该考虑所谓简吏,换官了。严世蕃继续留下来,一定会成为别人的目标,到时候,严嵩也不得不承认,朱福宁纵有保人之心,也未必真能再保住他这个人。“一切都听陛下安排。“只要朱福宁不是想把严世蕃推出去送死,何妨让严世蕃出去多做些事,为自己多攒些底气。来日也不再需要严嵩作为靠山。得,严嵩同意,严世蕃愿意,张居正还有什么好说的。朱福宁把人弄出去,何尝不是在为张居正做准备。张居正那一条鞭法的改革,别人不知道,内阁那儿,朱福宁那儿,早就有了。以前朱福宁就想,张居正该有什么样的准备,后来朱福宁知道了,这一位的准备多着。
朱福宁在前面杀人,他在后头踩着那些尸体和血,一步一步的将田地分出去,也在不断的提拔可用之人。
张居正眼下的权势可是不小的。
朱福宁这样一跟严家父子达成共识,严世蕃南下,或往朝鲜走一趟的事便定下。
“太岳留下。"诸事议毕,一众内阁大臣退下,朱福宁将张居正留下。张居正神色如常,一众臣子也没有什么异样,毕竟朱福宁与张居正没少单独议事。
虽说内阁以严嵩为首辅,可是在改革变法一事中,以张居正为主。而朱福宁信任张居正。
人都走完了,朱福宁从上座走下,“自来变法者都没有几个有好下场,太岳做好准备了吗?没想过给自己留下一条退路?”乍一听朱福宁的询问,张居正还以为自己听错了。可是,怎么会错。
“陛下为何有此一问?"张居正确定自己没有听错后,也好奇于朱福宁为何突然问出这样一个问题。
朱福宁耸耸肩道:“好奇而已。太岳精读史书,自明白你如今得罪那么多人,来日的你,一定会遭受何等的攻击。”“陛下何尝不是。但不知陛下为何也明知得罪许多士绅,将来为他们所攻击,还有可能因此遗臭万年。"张居正平静无波的回应,很多事情如果不是有朱福宁的帮忙,事情没有那么容易。
但是,朱福宁所遭受的非议,甚至将来会怎么让后世人指点,未可知。“生前痛快了,身后之事有何值得在意的。为君为臣,总要对得起百姓。总不能眼睁睁看着士绅欺上瞒下,糊弄百姓,以至民不聊生而不管。不过,太岳竞然站在朕这一边,还是让朕很诧异的。“朱福宁和张居正之间,并没有开诚布公谈过。正因如此,张居正在朱福宁逼宫的时候表示站在她这一边,如何不让她诧异。
张居正看向朱福宁道:“陛下逼宫,臣也诧异。”没错,张居正想过无数的可能,或许在将来,朱福宁会来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绝对想不到,朱福宁会逼宫,而且还是为了戚继光而逼宫。戚继光是个人才,不可多得的人才,张居正比谁都要清楚。本以为这一回戚继光未必能保得住,嘉靖出手要戚继光的命,事情自不好办,谁承想朱福宁会为了一个戚继光逼宫。
一个公主为了一个将军不受不白之冤而逼宫,谁听了会相信,又可以相信。然而在大明朝,有了一个朱福宁。
大明的天子,杀忠臣如于谦,视百姓为奴仆,多少忠臣良将死于权斗之中,点点滴滴,数都数不清。
朱福宁因为戚继光遭受的不白之冤而愤怒,逼宫继位,对他们这些臣子来说更是极大的冲击,甚至在很多时候他们都不禁生出怀疑,这是不是一场梦。“不正之风,自然是要杀上一杀的。皇帝有错,也应该要付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