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第二次采访(1 / 1)

第30章三十、第二次采访

严如玉在珠宝街的摊子,开张那日爆卖,第二天又上了报纸,有许多人闻声而来,即使第二天严如玉没在,陶春花不太会推销,但来的人太多,陶春花仍然按照她交代的价格帮她卖出了几件货。

严如玉隔天出摊,收到陶春花交给她的货款时,拿出一部分给陶春花:“陶姐,谢谢你帮忙。”

陶春花说不用,严如玉硬塞给她:“这是你额外赚的钱哩,拿去买两件新衣服。”

陶春花是个朴实的女人,在家时穿着普普通通,来珠宝街摆摊后,突然起了要打扮的心思,想要买些新衣服,可是还没赚钱,又舍不得买。严如玉的劝,劝到了她心坎上,她想接下,又觉得严如玉已经帮他们那么多,她帮回一点,还要收钱,实在过意不去。

这么想着,她脸上现出纠结的神情。

严如玉见状,继续劝:“我一个人看摊,还有一个店要顾,以后还得经常麻烦你帮忙呢。你不收,我以后都不好意思叫你帮忙了。”陶春花犹豫伸手接下钱,不好意思道:“那我就厚着脸皮收下了,你以后需要我看摊的话,尽管开口。”

严如玉笑着应下:“好,谢谢陶姐。”

陶春花被她这一声谢说得心里很熨帖。

她是在帮忙哩。

严如玉的货,经过两日的爆火,已经所剩无几。严如玉的“严甄翡翠”在珠宝街也名声大噪,整个珠宝街乃至瑞丽珠宝行业都在谈论开业那天严甄翡翠爆卖十几二十件翡翠的风光业绩。严如玉早上来时,发现珠宝街上的很多摊位都贴上了名字。而开业那天,只有她的摊子贴有名字。

严如玉甚至还听到有人在偷偷讲她事多,一个摊子而已,居然还贴名字,谁看呀?

才过去一天,珠宝街的模样就和之前大不一样,更有市场的模样了!一路过来,严如玉见到不少和她打招呼的同行。然而,她并不认识他们。

跟严如玉他们同一组摊子的摊主王淑芬见到严如玉就热情地和她打了招呼。这会儿大家都在理货,准备开始今天的营业,陶春花老实不多话,跟严如玉交代完摊子的事后就没话讲了,王淑芳爽朗道:“妹子,你昨天是没来,好多人特意过来看你。所有来珠宝街的人,都来咱们这边走上一遭才会离开,人到下午时才变少,热闹的很。别组的摊主看得都眼红了。”卖翡翠讲究眼缘,看得到的人多了,自然更容易卖。王淑芬对这位给她带来那么多潜在客人的小老板充满感激。财神爷啊!

严如玉笑笑:“他们应该是来看看有什么心仪的玉吧。”王淑芳想到昨日客人们二话不说就掏钱的爽快模样,羡慕道:“有几个问价后就掏钱,连价都不讲,大方得很呢。妹子你真厉害,开张就爆卖。”严如玉微笑:“是运气好。”

一点点运气,再加上她事先花费几个月时间和心血精心准备的别致独特的玉件,这才有了这次的开门红。

两人正聊着,一个干部模样的中年领着一个穿着白衬衫的青年和一个胸口挂着相机的男人走过来。

“这位就是严老板。"中年干部对身旁两人说。严如玉望向中年人,记起来他是珠宝街的负责人,好像是姓亢。“领导好,这两位是……”严如玉笑着先开口跟他们打招呼。亢经理笑容和蔼:“小严啊,这两位是省报记者,他们看了昨天的报纸,想采访你,你有没有时间啊?”

“有的。”

严如玉说着,从柜台里掏出三张高脚凳,放在柜台外,再从柜台下掏出从家里带过来的暖水壶和三个杯子,为他们各倒了一杯热茶。周英杰正想开口跟严如玉打招呼,还未张嘴,见严如玉摆出待客的姿态,心想怪不得能一天卖十几件货,手段真玲珑啊。小小的摊位,居然还放着待客用的茶水!

亢经理请两位记者坐下,自己也跟着坐下来,捧起茶杯,见杯里的水呈微褐色,喝了一口,带着点甜味,不是茶。

“这是什么?”

严如玉笑道:“是自己上山采的灵芝,天气热,心烦气躁睡不好,喝点灵芝茶安神助眠。”

昨天受了这么大的惊吓,当然要给自己安安神,所以严如玉早上起来煮了一壶灵芝茶,装在暖水壶里带了过来。

亢经理点头称赞:“没想到你还懂这些。”严如玉笑笑:“就是懂些皮毛。”

闲暇的时候,她就翻翻那本《药用植物目录》,想看看能不能从山上再多淘点宝赚点钱,因此对很多药材的功效了解了不少。周英杰打开笔记本,开始做采访记录。

招待顾客喝茶,还是喝养生茶,真是玲珑!这位老板,果然很有新闻价值!

几人边喝茶边聊,时间很快过去,珠宝街的顾客渐渐变多,顾客陆陆续续过来,发现他们在采访,又离开了。

周英杰察觉自己的采访可能影响到了严如玉做生意,看看手里的笔记本,问出了最后一个问题:“严老板,你年纪不大,做生意却手段颇多游刃有余,据我了解,你父母已经离世几年,家里并没有会做生意的长辈,是谁教你做生意呢?背后是有什么高人指点吗?”

这个问题,严如玉曾经设想过,如果有人问,她该怎么回答?无父无母、家境贫困、靠打零工艰难养家的年轻姑娘,突然间变成一个手段玲珑、能说会道的生意人,肯定会引起很多人的好奇和不解,她是从哪里学来的这些手段?

严如玉笑笑:“我的名字来自于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一句诗一一书中自有颜如玉。这首诗还有另外一句一一书中自有黄金屋①。我认为这首诗讲得很有道理,凡事都可以从书本中找到解决方法。做生意的方法,我也是从书里学来的。周英杰是个记者,算是文化人,自然很认同严如玉的说法,而且她的说法相当符合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当下笑起来:“说得好,书中自有黄金屋,生活中片片面面都离不开知识,做生意也是。”送记者们离开后,亢经理转回来,笑眯眯道:“小严啊,以后有什么困难,来我办公室找我。”

严如玉笑着答应:“好的,感谢领导关心。”先前来了之后见有人又离开的顾客,又慢慢地聚拢过来,看着严如玉的眼神都带着探究和询问,似乎对方才的事情相当好奇。严如玉面带微笑,当做没察觉,只在顾客说话时热情回应。顾客们想问又不敢问,带着疑惑来,又带着疑惑离开,心里开始记挂着,回去要多看看报纸电视,打听打听珠宝街的这个美女老板到底是什么来头,居象会有人来采访她!

“妹子,你现在是我们珠宝街的红人啊。“王淑芬见严如玉又卖出三四件货,羡慕道。

开业才三天,货几乎都卖空了,她做了十几年翡翠,从来没见过卖翡翠卖得这么快的商家!

严如玉微笑:“托大家的福。”

中午吴晓峰来给陶春花送饭,严如玉和他约好,晚上拿料子去他家。严如玉现在是吴晓峰最大的客户,他忙笑着答应。严如玉看着已经仅剩三两件货的柜台,让陶春花帮忙看顾一下,便回了家。当务之急,还是得先货做出来,不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顾客都没货卖!从腾冲进回来的料子,多归多,有特点的不算多,得好好琢磨做什么才不落入俗套。

隔天,关于严如玉的采访在省报上刊登出来,文章从知识改变命运的角度出发,讲述了严如玉如何运用知识卖翡翠的经历,盛赞严如玉热爱学习,知识范围广,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是当代优秀青年。省报影响力比州报大得多,严如玉这个名字开始进入一些人的视野。德宏州报之前采访严如玉的记者看到省报这篇报道,感觉严如玉这个名字更加熟悉,跟同事闲聊的时候聊到了严如玉,同事随口说:“勐卯镇啊,前几年有一对夫妇因山体滑坡死亡,男的好像也姓严。”姓严?

记者心一动,马上去翻关于那次山体滑坡的报道。几个小时后,记者抹一把脸上的灰尘,捏着一张旧报纸冲到办公室,对之前他的搭档摄影师说:“看我找到了什么?”摄影师问:“什么?”

“你看!”

记者把有些发黄报纸拍在摄影师桌子前,摄影师低头一看,瞳孔顿时一缩。“是她!"摄影师眼睛瞪得圆圆的,“怪不得我说她看起来那么眼熟?”“这张照片还是我拍的呢。“摄影师指着报纸上的照片感慨,“当时看着他们四姐弟,真的觉得好惨,都还是孩子,小的还没读书。”记者回想起当时的情形,又想起前两天在珠宝街见到严如玉的样子,叹道:“今非昔比啊!谁能想到,当时那个看起来什么都不懂的姑娘,现在变成八面玲珑的商人!”

摄影师仔细端详照片上的人,回忆道:“感觉像是变了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