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破局伊始邀陶艺,跨洋交流初破冰(1 / 1)

夜幕下的窑厂,如同沉睡的巨兽,在星光下显露出斑驳的轮廓。

郑逸的身影在其中穿梭,脚步轻缓却坚定。

他时而驻足,抚摸着刚出窑的瓷器,感受着那份温润和厚重;时而抬头,望着冲天的火焰,若有所思。

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芬芳和柴火的焦香,工匠们挥汗如雨,手起刀落,将一块块泥土塑造成精美的艺术品。

他们专注的神情,仿佛在进行一场神圣的仪式。

郑逸看着这一切,心中燃起熊熊的火焰,这不仅仅是陶瓷,更是唐朝的文化瑰宝。

他要将这份美好传播到更远的地方,让世界都为之倾倒。

第二天,一辆马车缓缓驶入礼部衙门。

郑逸跳下马车,手中捧着一个精致的木盒。

他没有像往常一样先去递交申请,而是径直走向刘礼部官员的办公之处。

“刘大人,”郑逸将木盒放在桌案上,微微一笑,“我今日来,是想与您分享一些关于陶瓷艺术的想法。”

刘礼部官员抬起头,脸上带着一丝错愕。

以往的文化交流,哪次不是先递交繁琐的申请文书,再三审核?

郑逸此举,着实出人意料。

他打开木盒,映入眼帘的是几件造型别致、釉色莹润的陶瓷样品,其中一件更是有着前所未见的纹饰。

郑逸见刘大人面露惊讶,心中更加笃定,嘴角微微上扬,眼底闪烁着自信的光芒,他侃侃而谈,阐述着陶瓷艺术交流对唐朝的积极意义。

他的声音不高,却掷地有声,每一句话都蕴含着对唐朝文化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展望。

此时,在窑厂中,陈陶瓷艺人听闻郑逸的举动,原本紧锁的眉头皱得更紧了。

他停下手中的活计,眼中充满了疑惑和不解,他不明白,这个闲散的王子,究竟要做什么?

郑逸离开礼部的时候,夕阳将他的身影拉得很长。

他微微一笑,望向远方。

“计划才刚刚开始……”

郑逸一路快马加鞭,回到窑厂时,手中紧紧攥着礼部盖了章的许可文件,薄薄的纸张几乎要被他揉皱。

他猛地推开窑厂大门,兴奋之情溢于言表,高举着手中的文件,像挥舞着胜利的旗帜,“成了!成了!礼部同意了!”

窑厂里原本热火朝天的气氛瞬间凝固,所有工匠的目光都聚焦在郑逸身上,郑逸激动得满脸通红,眉飞色舞地向众人展示着手中的许可文件,眼神中闪烁着难以掩饰的骄傲和自豪。

阳光透过窑厂的屋顶洒下来,照在他年轻而充满活力的脸上,仿佛镀上了一层金光。

一直对郑逸的举动冷眼旁观的陈陶瓷艺人,此刻却猛地站起身,原本古井无波的脸上写满了震惊和愤怒。

他大步走到郑逸面前,一把夺过他手中的文件,仔细端详后,脸色变得更加阴沉。

他将文件狠狠地摔在地上,怒吼道:“荒唐!你这是要将我们祖宗的技艺拱手让人吗?!”

郑逸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他弯腰捡起地上的文件,拍了拍上面的灰尘,耐心地解释道:“陈师傅,您误会了,这并非拱手让人,而是交流学习,取长补短。外国的陶艺也有其独特之处,我们可以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窑厂里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其他工匠们面面相觑,不敢插话,只是默默地观望着这场剑拔弩张的争论。

陈陶瓷艺人的脸色铁青,呼吸急促,似乎随时都要爆发。

郑逸则保持着冷静,语气平和,试图说服这位固执的老艺人。

就在这时,一个清脆的声音从人群外传来:“陈师傅,您先消消气,听郑逸把话说完……”

“陈师傅,郑逸的提议并非要将祖宗的技艺拱手相让,而是为了让我们的陶瓷文化更加辉煌。”夏婉的声音柔和却充满力量,她条理清晰地分析着文化交流的意义,“闭门造车,只会让我们的技艺停滞不前,唯有交流学习,才能博采众长,让我们的陶瓷在世界舞台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她一边说着,一边看向郑逸,目光温柔,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信任与支持。

郑逸看着夏婉,她的出现就像一道暖阳,驱散了他心中的阴霾。

他她的每一句话,都带着一种让人信服的力量,让原本怒火中烧的陈陶瓷艺人,也渐渐冷静下来,紧皱的眉头也舒展开了几分,看着夏婉的眼神中,也不再是之前的怒意,而是带着一丝欣赏与赞许。

“罢了,罢了。”陈陶瓷艺人叹了一口气,将头转向一边,不再言语,语气中没有了之前的强硬,态度明显软化了许多。

郑逸看着眼前的一切,心中的喜悦如同破土的春芽,充满了生机。

窑厂里的工匠们看着他,眼中不再是疑惑和好奇,而是充满了敬佩和认可。

他成功地说服了这位固执的老艺人,也证明了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

他欣慰地笑了笑,阳光洒在他脸上,仿佛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

而此时,在礼部衙门,刘礼部官员得知了陈陶瓷艺人态度的转变,原本紧锁的眉头也舒展开来,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