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离发财不远了!(1 / 1)

工程公司肯定是要开的,所以铺子早晚都要买。

至于买在哪里,廖永强倒是无所谓。

但真要把工程公司开起来,却不在这一时。

这段时间,通过设计、研究图纸,以及去现场观察、学习盖楼。

廖永强发现在这方面,他欠缺的还是挺多的。

所以想要将工程公司干好,并不是上嘴皮碰下嘴皮这么轻松简单的事儿。

这里面的学问、注意事项,多了去了。

最近几天,廖永强经过深思熟虑,已经跟媳妇张桂荣商量过了。

他打算跟轧钢厂请个长假,然后先带着四五个,家庭负担不是那么重的战友,去各个工地干干活、学习一下。

这个过程,廖永强已经做好了准备,很可能不会有任何收入。

但只要能搞清盖楼的整个流程,能真正的学到东西,那他们就不算白干。

只要他能做好这一切准备,他才有信心把工程公司干好。

他心里也才有底,既不会将三弟投入的钱打水漂,又不会将战友们带进坑里。

对于二儿子廖永强的表态,廖父很是满意。

这才是正确的做事态度。

不是只想着好的方面,而是将方方面面都顾及到了,并且为此做出足够的努力,打好坚实的基础。

“听见了吗,你二哥这样的态度,才能真正把事儿干好。

三儿,你也得好好想想。

就算你有了好几次成功的经验,可从头开始做一个新生意,也不能头脑一热。”

廖永明赶紧点头应是。

二哥这样做确实是对的,但他也不会让二哥和他的战友们前期白忙活。

就算二哥带着战友们去其他工地偷师,那也得是带薪偷师。

廖永明当场就表示,不管二哥带几个战友去工地,不管他们多久能够学成,他都会每月给一份工资给予支持。

不过除了这些基础工作要做好准备之外,其实廖永强心里最没底的,反而是工程公司真的能发展起来吗?

未来,真的有活儿,能让他带着战友长期干下去吗?

毕竟一个城市才多大?

就算把市里、镇上的房子全拆了,那才能有多少活儿?

以目前官方负责拆迁和重建的队伍,用不了多少年就能干完。

那以后怎么办?

如果没有工程可干,随着他们的年龄越来越大,只怕未来他和战友们如何继续赚钱养家,会成为一个大问题。

可这对于廖永明来说,根本就不是问题。

“二哥,这你就想错了。

你在工厂没事儿时,难道不看报纸吗?

难道你没看报纸上说,那些发达国家现在都发展成什么样吗?

我跟你说,既然上边已经下定决心要开放。

那用不了多少年,咱这儿肯定就得向那些发达国家看齐。

什么是发达国家?

以后哪还有那么多人种地?!

现在咱们村种地,不都已经用上拖拉机了嘛!

以后插秧机、收割机,各种什么机肯定有的是。

到那时候,农村哪还会留的下这么多人。

那咱们这些农村人都能上哪去?

肯定都得往城市里跑啊!

你别说现在出门不方便,还得开介绍信啥的,这根本不可能。

要不咱俩打个赌,我敢说用不了两三年,上面肯定会想到办法,不会让咱出门还这么麻烦。

到那时候,咱随便想去哪个城市发展、打拼都行。

可二哥你想想啊,咱这么多农村人都去市里了,那市里招的下吗?

既然招不下,那咋办?

还能咋办,城市只能向外扩张啊!

到那时候,哥你信不信,就连咱镇上,最起码我那长途汽车站那点地儿,都能被划为市区。

你想想,到时候全国所有城市都在大扩张、大发展。

等那个时候,光官方现有的那几支建筑队,他们忙的过来吗?

还不得咱们这些先知先觉的人入场,才能配合上整体的大发展!”

廖永明说的这些,直接把廖永强给逗乐了。

他没想到,三弟说起这些,竟说的一套一套的,就跟真能这么回事儿似的。

唉,哪怕年轻几岁,这人也是不一样啊。

廖永强觉得像他这种成了家,又有孩子的人,已经不像年轻时那么敢想敢闯了。

他现在无论干什么事,总要考虑很多很多,真是有点前怕狼后怕虎。

国家要真想发展起来,看来以后还得多靠像三弟这样敢想、敢闯的年轻人才行。

“二哥,你别不信。

你不是喜欢盖楼嘛,你放心,未来至少二三十年内,这楼房绝对够你盖的!

到时候别把你盖吐了就行。

而且咱以后还不会只盖这种简单的楼。

以后咱住的地方,那肯定别提多好了。

到时候咱盖一个住宅区,一栋楼就盖五层,一层就住两户人家,而且还得配台电梯。

到时候咱带着爸妈、大哥和大姐二姐他们都住一块儿,一家一套房,都是三室一厅,每家来个150平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