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第55章
说要去野炊,总不能脑子一热、直接就过去、等到了以后再去慢慢寻摸合适的地方。
梁万提前骑自行车跑过去“踩了点儿”,向英跟人换了几张肉票,韩学礼找人帮忙留了一斤羊肉、一斤牛肉。
礼拜天早上八点多,韩家人就出发了,想着要带过去的东西多、坐公交车怕是不方便,向英就跟街坊邻居借了两辆自行车。借车的时候,给人带二两红糖什么的,这都是最基本的礼数了,自然不必多提。
但韩家明明有自行车,还要跟邻居借车,原因就难免让人好奇了。只是一家人出门玩一趟,算不上什么秘密,邻居问起的时候,向英也就大大方方地说了。
顺便,她还把女婿那套“亲近大自然,开阔心情"的理论给搬了过来,活学活用了一回。
看见韩家人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骑上自行车走了,关系好的,譬如孙大娘家,想了想,大手一挥:
“算了,平时你们忙工作忙家里的活儿,也够累的了,咱们今天就跟你余大娘家学学,潇洒一回,走,带上孩子,咱们看电影去!到时候,就在外头吃顿饭,打打牙祭,也让你们媳妇儿都轻省一回!”家里人一个个都兴高采烈的,就连小孩儿,也不由得欢呼了起来,围着爹妈打转儿。
见大家都这么高兴,孙大娘的心疼劲儿这才去了几分。说实话,家里都有工人,要说穷到吃不上饭,那是不可能的。只是,他们住的虽然是自己家的房子,用不着交租金,但家里大大小小十来口人呢,就算一人多吃一口肉,这加起来,也得有半斤了!所以说,好日子谁都想过,关键就在于,能不能过得起了。孙大娘今天下了回血本儿,但是,她的脑子也算是转过弯儿来了,其实,要是一大家子都努力、踏踏实实过日子,那,偶尔和家里人出去吃饭、也见见世面,倒也不是不行!
又想让牛干活儿,又不给牛吃草,这谁能愿意啊?孙大娘在心里做出了总结。
当然,有像孙大娘家一样、心一横、也带着一家老小出去下馆子打牙祭的,就有看不过眼、在背后蛐蛐韩家人花钱大手大脚、是小资作风的。左家大儿媳妇坐在院子里,一边洗衣裳,一边嘀嘀咕咕:“真是有钱烧的!还野炊?就你们家能!哼,等我儿子找到了金子,我们家也去野炊!当谁掏不起这个钱似的?”
今儿是礼拜天,她倒不是故意躲懒、不想去回收站淘金,只是,上个周末,在回收站里,也不知道是谁看岔了,喊了声“有金子",大家都急了。回收站里人多,为了抢金子,大家推操起来,下手也没个分寸的,她就是那个倒霉蛋一一摔了下、扭伤了脚。
不过,最后查清楚了,是误会一场,但附近又有回收站翻出金子来的消息,却是传出去了。
这不,生怕落于人后,一大早的,她就把三个儿子赶出门、让他们去回收站干活儿了。
同时,她又自认为是个勤快的女人,抱着“把附近这一片儿的女同志”都比下去的心思,开着大门,开始坐在院子里给三个儿子洗他们的脏衣裳。虽然扭伤了脚、还得干活儿,让她心里有些委屈,但是,她很快就畅想到了未来的美好生活一一
等她儿子们找到了金子,娶三个样样都好的儿媳妇回来,家里的这些活儿,就都可以丢给儿媳妇干了!到时候,她就让老大给她打一张躺椅,她就坐在院子里,悠闲自在地吃着水果,监督三个儿媳妇干活!天爷呀!过着这样的日子,恐怕解放前的地主婆也就是这样了吧!真没想到,将来有一天,她还能过上地主婆的日子呢!想到这儿,左家大儿媳妇洗着洗着衣裳,没忍住,突然扑哧一声笑了出来。正巧有人打从门口经过,往院子里瞟了一眼,顿时觉得心里毛毛的,赶紧加快了脚步。
就一个人,突然在院子里乐起来,这不是傻子就是疯子!以后可得离他们家远着点儿!
那厢,韩家人已经到达了目的地,梁万找的地方,是一个小山头,到山脚的时候,他们就只能推着自行车、步行上山了。好在,地方并不远,一家人又都兴致勃勃的,谁都没觉得累。“果然!就像小万说的,还是得多来山里走走,看看这山里的景色!”站在小河边儿上,余秀芳往四周看了看,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城里的生活确实不错,但是,这年头儿的城市,单从“外观”看,和农村的差别其实并不大,整体给人的感觉,都是灰扑扑的。可山里的自然风光不一样,在这里,能看见代表生机的绿色,能看见代表丰收的黄色,还能看见代表成熟的红色,人的心境,可不就有所改变了?作为提议这项家庭活动、又在上辈子野炊过不止一次的人,梁万当仁不让,开始给家里人安排活儿。
“爷爷,你经常钓鱼,今儿也带着鱼竿呢,可以拿小马扎坐在河边儿试试,要是能钓到鱼,咱们等会儿吃烤鱼,或者带回家熬个汤也行。”“奶奶,你来给地上铺布,把东西也都往上摆吧!”“爸,点火的事情就交给你了哈!妈,你是大厨,菁菁帮你打下手!”“虽然咱们家是在炭盆里烤,但是,以防万一,我还是清一清这周围的杂草吧!”
在林子里,防火很重要,梁万没有那么专业,可做了点儿努力,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强。
羊肉、牛肉、猪肉,这都是在家里提前洗好、切好、腌好、串好了的,等生了火,直接就能开烤。
当然,虽说吃肉吃到腻有点夸张,但一顿饭只吃肉,那肯定也不行。所以,向英还准备了点儿蔬菜,像是土豆、茄子、韭菜什么的。“嚅!好香啊!"韩学礼坐在边儿上,见肉串放到烤网上、刷了层油、没一会儿就飘出了香味儿,立刻发表感言,对大厨的手艺表示了充分的肯定。向英也不抢功:“都是小万调的腌料好!还有这烧烤料,里面放了多少好东西,能不香吗?”
很快,第一波肉串就烤好了,而韩老爷子的鱼竿却依然是“不动如山”。“爸,钓不上鱼就算了,赶紧来吃肉!等会儿凉了,味道可就没那么好了!”
“你们先吃!不用管我!"背对着儿子,韩老爷子毫不客气地翻了个白眼儿。这可真是亲生的!真会说话啊!
梁万和韩菁对视偷笑,赶忙替老爷子找台阶下:“爷爷,河水这么清,我估计,那天我看到的小鱼,也就是个意外,这河里都没有鱼,您怎么可能钓得上来呢?”
“知道您喜欢钓鱼,但人是铁,饭是钢,总得先填饱肚子吧?这儿鱼太少,回头我陪您上护城河边儿钓去!”
对!肯定不是老爷子的钓鱼技术不行!而是河里根本没有鱼!听明白梁万的意思了,韩学礼“愤愤不平"地瞥了女婿一眼,可恶!被比下去了!
不得不说,这年头儿的肉,就是好吃!别说又是腌、又是撒调料了,就算什么调味料都不加、只吃白水煮肉,那也是许多人都无法抗拒的美味!韩家六口人,吃了牛肉、羊肉、猪肉各一斤,其实算不上多。毕竟,肚子里缺油水,在这个年代是常态,好在,还有蔬菜、以及向英特意准备的馒头片呢。
带来的东西几乎都吃完了,梁万又跟变魔术似的,从自己拎着的大袋子里,掏出两个瓦罐来。
放在烤网上,其中一个用来煮茶水,另一个,梁万往里面放了几朵干菊花、四颗红枣、一小捏的枸杞。
水也是他们从家里一路背过来的,对此,韩家人都并无异议。野外的水,看着再干净,也比不上家里的水、喝得放心,况且,谁知道河流上游或者附近村子的人,曾经在河里做过什么呢?“瓦罐?也是从回收站捡的?看样子,回收站里还真有不少宝啊!”韩学礼多看了两眼瓦罐,他说的“宝”,可不是金子,像瓦罐、桌子、椅子这样的东西,说起来,也是家家户户都能用得上的,但要是去供销社买,这不得花钱吗?
相比之下,回收站的价格,那绝对称得上是最划算的了,对有需要的人家来说,回收站里,可不就遍地都是宝吗?
也别觉得,韩学礼都是副厂长了,每个月拿着高工资,女婿还要在回收站里捡东西、带回家用,是不是有点儿丢人。丢人?面子?那是什么?对这个年代的人来说,实惠才是最重要的。韩学礼这个副厂长是一步步走上去的,又不是从小到大、家里条件都好、硬给他扶上去的,他吃过苦,自然不会觉得去回收站捡东西,是什么上不得台面的事情。
“不是不是!"梁万赶紧打消老丈人的误解:“这是我找我同事李唯借的!”“他在餐厅干活儿,餐厅偶尔也会炖个汤什么的,这俩瓦罐原先是餐厅的,后来买了新的,他师傅就让李唯把这俩拿回家了!今天一用,我明天一早就去他家还了!”
虽说他们家的人也没那么讲究,但梁万觉得,实在没有也就算了,如果可以有的话,吃完烧烤,来杯茶水,解渴也解腻,肠胃也能舒服不少。吃饱喝足,看老爷子又去跟河里的鱼较劲儿了,梁万和韩菁也没打扰,跟家里人说了声,小两口就牵着手走了。
难得来趟山里,尽管这只是个小山头,但应该还是能有点儿好东西的吧?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还不如到附近走走看看,能找到什么好东西,那自然是最好不过,要是找不到,那他们俩就当是散步消食儿了呗!别说,两人的运气还真不错,尽管走出去了挺远,但这功夫可没白费一一他们找到了一棵板栗树!
板栗,因为是淀粉类食物、跟粮食一样、能果腹,常在年代文小说中出现,而出自女主之手的一道板栗炖鸡,也成为了女主一展厨艺、征服全家人胃的经典名菜。
可自家人知道自家事,梁万就是个出现不超过三次、没什么存在感的炮灰,真没想到,这样的好事儿,还能让他们俩给遇上!嗯,梁万坚定相信,一定是因为他媳妇儿的运气太好,压过了他脑袋上的炮灰光环,所以,他们才有缘分、遇上这棵板栗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