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1 / 1)

国公府小厨房 梨庐浅 3468 字 1个月前

七夕头一天,去小厨房帮忙的这些人就都回来了,她们接连做了好多天的巧果,回来的时候也没空着手。

大厨房做出来的巧果味道还行,赵嬷嬷就让大家伙都分一分,“回去也讨个彩头。”

又说了小厨房留下的这些人辛苦,“我们也都听说了,日日来咱们这里吃饭的人,都要排老长一个队。”

赵嬷嬷平日里很少夸人,能从她嘴里听到这样的话,胡娘子、辛嫂子都十分的高兴。

“咱们也都是打下手,做什么吃食还是听月姐儿的。”

董婆子听这些人夸林杏月,心里稍微有些不得劲,从前小厨房做的这些吃食,都是她和赵嬷嬷来掌勺,也没见她们这样。

赵嬷嬷手艺不错,要不是因为她不愿意去大厨房,早就被李妈妈要了过去。

这么想着,倒显得她一个人手艺不好。

松姐儿在一旁神色也不大好看,要是以往,董婆子就会上前拦一拦,不让她说出什么难听的话来。

这次她却没有伸手,想着挫一下林杏月的锐气也好。

松姐儿果然不负她希望的开了口,不过她却出乎董婆子的意料,没有说林杏月如何如何,只是埋怨那些好吃的没有给她留。

“我可都听说了,你们这几天日日都做了新花样了,我都没有尝过。”

说完,就一脸幽怨的看着林杏月。

董婆子恨铁不成钢,用手指点了点松姐儿的额头,“说得这几天亏了你似的,咱们在大厨房吃的也不赖。”

说话的时候,董婆子斜了一眼去看林杏月,把这几天吃的就都说了出来,“什么羊汤灌肺、羊骨面,一应都吃了。”

她想着,这么说出来的话,留在小厨房的这些人应该羡慕不已,那可都是实打实的肉。

可除了认真听她讲话的小云之外,胡娘子和辛嫂子都没露出什么羡慕的表情。

就好像,那些羊汤灌肺什么的,都不是个稀罕的东西了。

董婆子气结,干脆扭过了脸不去看她们。

赵嬷嬷没理会董婆子,说了让林杏月回家休息一天,“左右七夕我们都在。”

林杏月没客气,这几天一直在小厨房忙来忙去,她还真的打算好好的休息一下,冯大娘的笋子都挖回来不少,她们家的灶间都堆了好几堆。

这些毛竹笋子可不都是冯大娘挖的,她就算是有了长进,那也不会一下子这么能干。

不过是吹了牛皮出去,说林杏月的手艺多好,要做了糟笋干下酒。

园子里的这几个婆子都爱喝酒,以前冯大娘和她们没少一块儿喝,后来林杏月管着冯大娘,她才不敢吃太多。

几个婆子一听,都说要尝尝糟笋干的味道,“咱们这边还没见有人卖过,你家月姐手艺好,做出来可要让咱们尝一尝。”

冯大娘说完就去挖笋子,几个婆子互相对视了一眼,再一想冯大娘最近这么反常,老往园子里跑,能让她干活这样踊跃,指不定还真是能做出来好吃。

她们可是都见识了林杏月的手艺。

“咱们帮你一块挖,到时候别忘了给咱们尝一尝味道。”元婆子带头说。

“左右咱们闲着也是闲着。”曹婆子附和,也拿起了锄头。

于是,挖出来的笋子就有这么许多,这些婆子还帮着冯大娘送到了家里,催着她尽快让林杏月做出来。

“我都和她们吹了大话,说你手艺好才这样,你不给我们做,她们背地里都笑话我。”

冯大娘催林杏月做的时候,语气里还带着几分委屈。

林杏月倒是没有再为难冯大娘,保证道:“今儿个正好有空,一会儿就来做。”

七夕这天,董婆子早早的就去了小厨房,想着今天林杏月休息,她怎么也要趁着这个时候,大展拳脚,把她给比下去。

小厨房很快就升起了炊烟,董婆子指使着松姐儿把面团揉好,一会儿她要炸了馓子出来,做馓子羹。

胡娘子知道了,就说董婆子这是要把看家本领都拿出来了。

董婆子听了一时就有些得意起来。

这馓子是用面粉做成条,再下锅油炸制成,那汤底也是用了鸡骨熬制成清汤,再放入笋丝、香蕈等一些时蔬,拿了绿豆粉进行勾芡,汤汁也就会变得浓香顺滑。

起锅之前,把掰碎的馓子放到碗里,一勺汤羹浇下去,馓子和汤汁一下子就交融起来。

董婆子这样做,为的是什么,小厨房的几个人都清清楚楚。

只是没想到,林杏月就让她这样的上心。

胡娘子和辛嫂子挤了挤眉眼,辛嫂子有些担心,“你说会不会真把月姐儿比下去,毕竟她年纪尚小。”

胡娘子却一点也不担心,“要真是那样的话,月姐儿之前就不会出头了,你且等着便是。”

辛嫂子将信将疑,看着那馓子羹熬好之后,外面排队的人越来越多,就和胡娘子一块儿端着东西往外走。

打头的依旧都是些老熟人,胡娘子和辛嫂子最近可是经常见他们。

“今儿个这是做的什么?闻起来竟然香得很。”

小王嬷嬷一说出口,后面的人就互相推搡着往前看去。

徐勇使劲用鼻子闻了闻,刚想说话,就看见了站在不远处的董婆子。

他一拍脑门,突然想起来今儿个林杏月休假。

“这不是我家月姐儿做的吧!”

徐勇这话一说出口,引得好几个婆子丫鬟都看了过来。

就连匆匆赶来的冯老汉也是,他擦了擦额头上的汗,“今儿怎么不是月姐儿做吃食,你们小厨房好不容易有个手艺不赖的,怎么还让她闲着呢?”

胡娘子说话不客气,“这几天可是忙忙碌碌干了好久,你们倒是还有休息的时候,怎么也不想想我们小厨房的人,就得累死不成?”

都这样说了,其他人就算想说上几句,也就没有再开口。

想着那董婆子好歹也是在小厨房待了多少年的老人,今儿个做的吃食,闻起来味道还是不错。

这样一想,大家伙就乖乖地排起队来。

董婆子从刚才开始,就不知道为什么提着一口气,这时候看到排队的人没有少,才稍微松了几分。

赵嬷嬷就在她后头不远处站着,看见就叹气,上去劝董婆子,“咱们都一把老骨头了,徒弟都快出师,何必这样?”

董婆子这时候觉得自个儿左右已经赢了,虽然也没人和她比较,可她心里的那口气舒畅了不少,顺着赵嬷嬷的话就说道,“说的也是,咱们都是小厨房的,他们得了脸,也是咱们得了脸。”

排在最前头的那些人都已经有了馓子羹,还有的吸取了先前的教训,要了两碗。

只有徐勇和黄婆子两个人要了一碗,端着碗又坐到了一块儿。

“这么好的东西,要是月姐儿来做的话,不知道有多香!”

黄婆子压低了声音,和徐勇在那边嘀咕。

徐勇也这样觉得,明明这馓子羹可是好东西,可他却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吃了一口,不知道是馓子炸得偏软,还是放在汤底的时间太长了,变成了软趴趴的一团,吃起来不再是咯吱咯吱脆的。

他啧了一声,正好黄婆子也尝完,两个人的目光又撞在了一起。

“真是浪费了好东西。”

大小王嬷嬷要了两碗,刚开始喝第一碗的时候,觉得味道还行,不知是鸡汤骨熬得太油腻了,还是馓子本身就油炸过,喝完之后只觉得嘴里胃里都油乎乎的。

再看徐勇和黄婆子,这俩人不过吃了一碗,就起身走了,当下就后悔起来。

等看到熟悉的人的时候,小王嬷嬷就把那一碗还没有喝过的馓子羹递了过去,“你们就喝我这个,也不用再去排队。”

“这真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平时喝你一口东西,你们两个宝贝得和什么一样,这时候怎么愿意拿出来了。”

那人就狐疑地盯着那馓子羹,在想着刚才听说的,这不是那什么月姐儿做的,是董婆子掌的勺。

他一拍大腿,“是不是这馓子羹不好吃,你们才打算给我的?”

一石激起千层浪,他嗓门本来就大,这下子可不少人都听见了。

“也不能说不好吃,反正就没有预想中那么好吃。”

“可是呢,也不知道月姐儿什么时候回来,就是清汤寡水的,咱也吃得有滋有味。”

董婆子不知道这些人在外面说什么,只得意洋洋地在小厨房里和松姐儿炫耀自己的手艺。

她还给松姐儿画大饼,“只要你好好学,回头我就把这馓子羹的做法教给你。”

松姐儿刚才就被指使着去炸馓子,这时候胳膊都是酸的,再一喝那馓子羹,就像是喝了一碗油一样,一点也不清爽可口。

她一言难尽地看了看,到底没敢说出来什么,生怕董婆子不高兴。

过了吃晌午饭的时候,胡娘子和辛嫂子才抬着东西过来,以往要是林杏月做的饭时,端出去多少,回来都是空荡荡的。

这次却还剩着不少的馓子羹。

董婆子一看,眼睛都直了,“你俩是不是不舍得给人打,怎生剩这么多?”

馓子倒是没剩什么,后来有的人不愿意喝那羹汤,只拿了这馓子走。

“瞧你这话说的,好似咱们专门这样做一样。”

胡娘子直接怼了回去,“以往好些个人都会要上两碗,今天只要上一碗,这和咱们有什么关系?”

辛嫂子见董婆子一脸震惊受不住的样子,赶紧安慰了一句,“主要这馓子羹油水大,吃上一碗也就饱了。”

可不就是油水大,才让人觉得腻歪,吃不下去。

要是按照董婆子以往的做法,绝不可能为了让它香,就放那么多油。

只是一想到要比过林杏月,这才手里没了顾忌,做出来反而不好吃。

虽然没人说什么,可董婆子却觉得脸像火烧一样,背过身去忙活晚上的吃食,却怎么也提不起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