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1 / 1)

国公府小厨房 梨庐浅 10994 字 11天前

第55章第五十五章

周大娘子松了一口气,到底哭了这么长时间,也觉得身子乏了。梁妈妈亲自伺候着她洗了脸,躺了没多长时间,周大娘子就睡着了。梁妈妈却是不敢睡,她还不知道一会儿老太太那边是个什么反应,还有宋小娘和何娘子那边,都是要人盯着的。

只是到底岁数不小了,这么忙下来,就觉得身子倦得很。想到屋子里还剩一点的荷花酒,梁妈妈总算觉得有了些盼头,又让一小丫鬟去大厨房那边看看林杏月在不在。

“这个点,晌午的饭应该还没做起来,早上的应该还剩着一些。若是有的话,打些回来就是。”

一听这个,小丫鬟就脚步匆匆地去了大厨房那边。大厨房里,柳娘子还没走,她那一锅的皮蛋瘦肉粥还剩下一些。眼见着大厨房会掏钱买的人,都已经拿了钱出来,柳娘子正打算把这些带回去,就看见了正院里的这个小丫鬟跑进来。这小丫鬟口齿也是伶俐的,把梁妈妈说的话一股脑说了出来。柳娘子就说:“这倒是还真有些剩的,不知道梁妈妈可是能吃这些?”小丫鬟伸头看了看,见那锅里只剩下两三碗的样子,而且里面还有些褐色没见过的东西,不由得出声问:“柳妈妈,这里面是什么?别回头梁妈妈问起来了,咱们也不知道如何回话。”

“这就是月姐儿新做的那皮蛋瘦肉粥,里面的褐色的东西就是那松花蛋。不知道梁妈妈是不是能吃得惯,要是实在吃不下,到时候你们再去月姐儿家那边,请她再做了来就是。”

小丫鬟应了一声,就把那两三碗的皮蛋瘦肉粥都给拿了回去。梁妈妈喝了些小酒,肚子就不那么饿了。

等小丫鬟提着皮蛋瘦肉粥回来,又听说是个新鲜的吃食,也不是人人都能够吃下去的,倒是好奇起来,让小丫鬟给掀开了盖子。“只看着这碗粥,倒也没觉得多稀奇。”

梁妈妈也是吃过那咸粥的,这粥里面又放了瘦肉又放了菜叶的,倒是和那羊肉米汤有些相似,不一样的怕就是不一样在这皮蛋上面。小丫鬟又把柳娘子说的话给说了出来:“妈妈,要是吃不惯就少吃点,我再去那林小娘子家里跑趟腿。”

“行,等会儿到了饭点,再从大厨房那边要一些容易克化的。等会儿大娘子要是醒了过来,怕也是要用一些东西的。”小丫鬟应了一声就出了门。

梁妈妈就再拿起勺子,舀了那皮蛋瘦肉粥。本来她没抱着多大的希望觉得好吃,可那粥吃到嘴里之后,竞然有一股特别的鲜香味道。

这种鲜香,倒是不曾在别的地方吃到过,等她回过神来,手上已经迅速地拿着勺子,动作要比平常快上不少,那一碗粥很快就见底了。“好喝,新鲜!"梁妈妈觉得她又活过来了,周大娘子让她下刀山都没问题。西府的钱大娘子正在和石娘子说东府这边弄出来的动静。石娘子因为怀了身子,在府里的地位比之前大不一样,钱大娘子觉着她把吴娘子给比下去了,越发地宽厚对待。

石娘子听了这话,就咯咯地笑起来了:“闹起来也正好,眼见着就要中秋了,最好闹到宫里来人。”

八月十四这天,宫里是会来人到国公府的,也算是官人给他们的体面。钱大娘子想想就唇角翘起来,要是他家的绵姐儿这时候要真是怀了身子的,那他们家就完全把东府给压下去一头了。想起来这么些年来,周大娘子是如何对她冷淡,对他们老爷的态度甚至说得上是厌恶,连个体面也不给。

钱大娘子心里就来气,感慨起来:“这真是老天有眼,看不下去东府那边的人。”

“说起来,那吴娘子也是个可怜人,不像我能遇到这样的好人家,婆婆又是这样的好。”

哪怕知道这是个奉承的话,钱大娘子心里也高兴得很:“就你油嘴滑舌,想吃什么只管跟身边的人说,他们办不到的,只管外面买去,没得委屈了自己。石娘子恭恭敬敬地行了礼,出来之后,摸着还没有显怀的肚子,走路都比平常威风不少。

钱大娘子和石娘子说了话,也觉得心里很是畅快。想了想,就让身边的妈妈找个人去东府那边跑一趟,说是要送八月十五的节礼过去。

这明显是去看热闹的,她身边的人却都没拦着,一个个的要抢下这活儿。哪怕东府的人不喜,到时候回来在钱大娘子跟前说上一通,可也能得上不少赏钱。

最后这差事被一个叫封永的管事给得了去。罗老汉的那个章亲家,上回去罗老汉家里吃过几次酒之后,对林杏月的手艺就一直念念不忘。

这次听说是和他相熟的封永得了这个差事,专门去他家里找了一趟,说起这事来:“到时候你就去找那个林小娘子,保管你吃了还想再吃,下回还惦记着去。”

封永得了这个差事,心里正是得意,好些个人都羡慕他呢。听见章亲家这么说,并没有往心心里去:“你这是被灌了什么迷魂汤,说了好几次那什么林小娘子做的吃食好。我瞧着你怕不是被那边给收买了。”章亲家一听,赶紧解释道:“你这话可就是要害我,咱们多少年的交情,我还能说假话不成?你也知道我亲家是在东府那边的,多少有些来往。去找他喝酒的时候,就吃到过那酱八宝菜和豆腐乳,拿来下酒确实好。”说了这么些,封永都是不大信的样子。

章亲家一咬牙,去自己家里把珍藏的那酱八宝菜给拿了出来。“你这人怎么年岁越大越执拗起来,外头多少个铺子做的吃食不错的,就是这腌菜,也有好些个百年老字号,再好吃能好吃到哪里去?”封永可是要去东府那边好好地显摆显摆的,再者他也觉得东府那边有些事情做的实在不地道,两府以前下人还打过架,他可还记得。再说,这要想在府里混得好,想来是主子说了什么,他们就得听个什么的。章亲家原本只是想炫耀他吃到过的那些好东西,可封永这样一说,像是他是多么向着东府那边一样。

生怕这话让别人听去了,到时候再给他治个罪,那就得不偿失了,说话比刚才还要夸张几分。

可越这样说,封永越是不信,一会儿工夫就要把章亲家给打发走。章亲家心里那个悔啊,东西又给拿出来了,还落得个这样的名声。回去的时候,就在那里唉声叹气。

他儿媳罗三娘听到了,就去问是怎么了。

听说是因为这个事,不由得开解道:“我本就是东府的,这如何也脱不开关系。嘴长在别人身上,咱们也管不了。再者,要是因为那些个东西着急,倒也是不用,回头我回到娘家,再拿些来就是。”章亲家先前的时候看,这个儿媳很是不顺眼,就因为她是从东府出来的,让他在府里的前程一直没有封永那样好。

章亲口也想起来两府关系闹得最僵的时候,发生过的那斗殴的事情,就在后街巷那边打的架。

到底是谁起的头,也无从知晓,左右闹到最后一死一伤,官府都来了人。从那以后,两府的下人之间的关系就更不好了。当时也有不少结了亲家的,见此情况,要么是退了亲,把媳妇送了回去,要么就是让从娘家那边断了亲,再不来往。罗老汉的女儿罗三娘说出来这话,也是为了试探章亲家的意思,要是他没意见,她也能回去看看。

说起来,她也有好些个年头没有回家里去了,明明离得这样近,到头来却是连说话的时候都没有。

章亲家犹豫了一下,可实在是又想要那些东西,就答应了下来:“你趁着天黑去,别让别人看见了,回头不好说。”罗三娘很是高兴,把这么些个年头攒下来的体己都装在了兜里,等天一黑,就急急忙忙地往家里走去。

罗老汉看见自家女儿回来,吓了一大跳,以为她是受了什么委屈,一迭声地问起来:“你回来,亲家那边可是知道的?快快回去才是!回头要是念着我们两个了,只远远的见上一面也就罢了,可别犯这样的傻事。”罗三娘的眼睛就红了:“爹,你这说的什么话,我又不是不懂事的小孩,是我公公让我回来的。”

罗三娘就把章亲家把东西送给了封永,却是没能要回来的事说了。罗老汉听了,心里很是高兴:“那林小娘子就在咱家斜对过儿,不知道你还有印象没有?小时候还和她玩过呢。”

罗三娘自是记得的:“小时候,这小娘子就和其他孩子不一样。那时候她们家可比现在难多了,上门欺负的人就有不少。”“可不是呢,要不是那林小娘子厉害,上回宋更夫还想上门欺负他们来着。好在咱们都在跟前,才不至于受了欺负。”又把宋更夫找钱婆子的事情说了出来。

许久没见女儿,罗老汉和罗大娘自是有好些个话要说。眼见着实在是夜深露重,这才让她回去,又给她带了不少的吃食。“还有这个松花蛋,是今儿才从罐子里拿出来的,回头放些姜蒜和醋汁拌一拌,就好吃的很。”

罗三娘一步三回头地走了,罗老汉一直把她送到西府门口,开解道:“以后还有机会回来,咱们都好好的。”

章亲家早就在门口等着了,看到罗三娘带回来不少的东西,还有那什么从来没见过的松花蛋,眼睛就亮了起来。

“别的也就算了,东府那边已经和咱们断了往来,只是这个林小娘子手艺是真的没话说。"章亲家说。

罗三娘虽然嫁到这边有好些年,可是心里都还是觉得自己是东府那边的人。听了这样的话,心里就不大乐意,只是面上不好表现出来。再说那封永,夜里睡不着,把钱大娘子交代的话翻来覆去地复述了好几遍,生怕到了东府那边出岔子,到时候钱大娘子知道了,给他使绊子。封永这时候也没了先前那样的激动,怕是东府那边真闹了大乱子,一个不好,再被打一顿板子,可就不值当了。

可是这差事都已经接了,由不得他说不干就不干了。睡不着,就看到先前章亲家放在桌子上的那罐子酱菜。想着肚子饿了,就推醒了自家的婆娘,让她去热饭,他要再吃些东西。他婆娘也是个泼辣性子,被推醒了,很不高兴:“你有手有脚,不能自个儿去热,非要把我叫起来?”

封永不耐烦催促:“我这是有正经事的,谁像你,成天在府里混吃等死,回来就倒头睡下。不过是让你热个饭,哪里有那么大的事?在这说话的功夫,就给热好了。”

他婆娘也知道封永的德行,虽然生气,却还是起来给他热了个炊饼。封永就把那酱八宝罐子打开,用筷子夹出来一看,里面的东西还真不少。他先夹了一筷子腌胡瓜,吃到嘴里之后,就是一股子浓郁的香味,是他从前没有尝过的味道。

封永吃到嘴里之后,动作停顿了片刻,似乎是在慢慢咀嚼品味,这才又夹了一个黄豆放在嘴里。

豆子腌制之后,越嚼越香,他又把其他的东西挨个地夹了一遍,全都吃过之后,才叹了一口气。

他婆娘还没睡,听了就问:“可是不合胃口,做什么叹气?”“你可说反了,那章老头还真是没说错,这个东府的小娘子腌出来的菜还挺好吃,比那些个什么老字号都还要香。”他婆娘一听,也来了兴致,汲拉着鞋过来坐下,就尝了一筷子。“怎么样,是不是没吃过这样香的腌菜?”“还真是,你说这小娘子是个什么来头,怎么先前就没听说过她?”封永还真是不知道,章亲家说的时候,他也没仔细听。想着明儿个他就到了那边,多少能打听打听。“你可别大张旗鼓地打听,到时候让上头的主子知道了,回头就挨了训斥。”

“你当我傻,自然知道这样的道理。”

封永放开肚皮,吃饱了才躺下来睡。

大老爷去和郡王爷见了面之后,就直接去了书房,压根没去周大娘子那边的院子。

倒是老太太派了巧燕去和大老爷说了些什么,不过背着人,谁也不知道老太太是个什么意思。

周大娘子知道以后,就和身边的梁妈妈说:“实在让人寒心,我都嫁到他们家这么些年,竞然说个什么事情还要背着我,哪里有这样的道理?”梁妈妈只能劝着周大娘子,问她可想吃些什么东西。“哪里有胃口,二郎君那边可吃了什么东西?”二郎君回来之后,先去外头寻了大老爷,他是跟着大老爷一块回来的。梁妈妈没敢说二郎君后来去见了老太太,只是说在外头吃了。“他在外面也跑了一天,身边只有一个小厮,哪里能服侍得仔细,要是受了委屈,反倒不好。”

周大娘子想了想,就让她身边的平春过去伺候。梁妈妈感觉嘴里都快要生了口疮,想劝也不知道怎么劝,就说平春过去太扎眼了一些:“到底是咱们正院里的人。”“这又有什么,只是让去伺候,又没别的意思。”周大娘子没这样的意思,可就怕那些个小人传话的时候再给说错了。本来吴娘子就还没回来,要是再有个什么,还真是不好收场。梁妈妈劝不动周大娘子,只能去和平春说话,话里话外都是让她别生出不该有的心思。

平春听了那些话,脸上一阵难看,苦笑着对梁妈妈说:“我再没这样的想头,你也知道我和绿夏关系好,如今她得了这样的下场,我还能再有什么别的想头?”

梁妈妈仔细地打量了一眼平春,拿捏不准她这话到底有几分是真。“你知道就好,到时候要真弄出来个什么,别说咱们大娘子了,就是老太太也不饶了你。”

梁妈妈一走,平春眼圈就红了,眼泪啪嗒啪嗒地往下掉。英娘和她在一个屋子里,刚才梁妈妈进来说话的时候,她就出去了,这时候才进来。

看见平春这个样子,吓了一大跳,赶紧拿了帕子上前:“姐姐,这是怎公了?可是梁妈妈说了什么?”

平春把眼泪擦干,勉强挤出一抹笑:“倒也没别的,只是娘子不在家,二郎君那边缺人手,让我过去呢。”

英娘一下子就知道平春刚才为什么哭了。

先前她和董婆子都一心为了能进大娘子的院子,还花了不少钱出去。可是真进来了才知道,那些个得利的妈妈,要想让自己家女儿以后能放出去,寻个好人家,一般都不会放到这些娘子、郎君的院子里。放到娘子院子里,以后少不得要跟着嫁出去,一家子骨肉分离,怕是再难有见到的机会。

放到郎君的院子里,长得稍微冒尖一些,就有可能被郎君给看上,做了通房丫鬟。

等大娘子进了门,谁家能容得下这么一个碍眼的人在跟前,多半都是打发了,或者随便配个小厮。

是以,这些妈妈管事的女儿,最好的去处就是去绣房这些地方,既不会太惹眼,又能学了手艺,以后放出去了也能谋个好出路。只是英娘已经到了大娘子这边的院子,再是没办法,只盼着不要被大老爷或者其他哪个娘子给看上了,安安静静地当自己的差使就好。平春见英娘也是一脸的担心,倒是对她多了几分好感:“主子都发话了,咱们也说不了其他,倒也不必再多想。”

老太太那边很快就知道了这事,在屋子里发了好一通脾气,当着丫鬟的面就说这大娘子是个蠢货:“闹出了这么一个大烂摊子,她自个不出面,一堆人给她擦屁股。她这又是从哪里弄出来的主意,还嫌这时候不够乱?”巧燕和慧莺赶紧上前,一个给老太太顺气,一个把地上摔碎的茶杯给捡了起来。

慧莺还算罢了,那巧燕心里也对周大娘子这样拎不清有几分无语。老太太因为吴娘子的事情,好几个晚上都睡不好。大老爷和大娘子又在恼气,谁也不说去把吴娘子给接回来,好把这事给平息了,还没二郎君明事理。

闹得郡王爷都出了面,没办法了,大老爷才顶上去。老太太气了一会儿,靠在大迎枕上,悠悠地叹了一口气:“都说娶妻娶贤,老祖宗传下来的话是有些道理的。”

她这个年岁,本就不该管府里的事情,可眼见着她再不插手,东府这边还不知道要闹成什么样子。

宫里头可是有两个娘娘的,榴姐儿进宫的时间比西府的那位要早上不少时间,可一直没有生育。

最近西府那边动作频频,经常往宫里面传消息。她虽然不管事,可该知道的还是得知晓着。他们这样的人家,和宫里连着亲,偏偏大老爷是了个不能干的。如今靠着的不过是府里的娘娘,她那边要是再不好,到时候国公府到底是东府的还是西府的,还没个定论。

老太太被西府生了二老爷的小娘压了一辈子,多少年都抬不起头来,对那边能恨得咬牙切齿。

要不然也不能等老国公爷一死,就把西府给分了出去,连脸面也不顾。“罢了,巧燕,你去和大娘子说一声,让她不用派平春过去,我这边让两个老嬷嬷去伺候着就行。”

巧燕点头应是,就往周大娘子院子里这边来。她虽然年岁不如梁妈妈这样大,可是在老太太身边服侍得久,深受老太太看中。

也就以前的杨奶奶比她要更受看重一些,府里其他人见了她,都要躬着腰,笑着叫几声姑娘。

梁妈妈知道巧燕过来是为了什么,笑的比以往还要真诚一些:“什么事情,还劳烦姑娘往这边跑一趟,只让个小丫鬟传个话就行。”梁妈妈觉得她快被折腾的不行了,得再喝些皮蛋瘦肉粥。巧燕话里就带了几分责备:“这都什么时候了,府里闹成这样,让那不知轻重的小丫鬟来传个话,没得再传错了。”梁妈妈都不知道该怎么说,只能赔着笑在那里站着。巧燕在大娘子的院子这边扫了几眼,没看见平春,故意问她:“人这是去哪儿了?说来上次说要送我个花样子,到现在也没给。”梁妈妈赔笑着说:“我这就去给你叫,就在屋子里头呢。”梁妈妈也不好让巧燕在外面呆着,领着她就进了自己的屋子,还给巧燕倒了杯茶:“我这也没姑娘爱喝的茶,姑娘别嫌弃。”巧燕端了茶杯,什么话也没说。

梁妈妈一边在心里骂着晦气,一边出了门,想看看平春什么时候过来。她也不想在屋子里头呆着,受巧燕的白眼。巧燕坐在屋子里,渐渐的就闻着小茶炉那边传来了一股香味。方才本该是用饭的时候,偏听说了这事,让老太太发了好一通脾气,巧燕哪里顾得上吃饭。

这时候闻到这香味,肚子就发出了咕噜的叫声。等梁妈妈领着平春进来,巧燕就把老太太的话说了出来:“一会儿我再去和大娘子请个安,把这事和她说一说。”

平春听了巧燕的话,简直大喜过望,只是不好在梁妈妈跟前表现得太明显。走出屋门的时候,脚步都轻快了不少。

梁妈妈一脸苦笑:“这事到底没瞒过老太太,还是惊动了她老人家。”巧燕没接着这话茬,反而问起梁妈妈:“这是什么味道,妈妈屋子里可真是香得很。”

梁妈妈在屋里闻惯了这个味道,倒是没怎么觉得。听了巧燕说的,才想起来小茶炉上还温着那皮蛋瘦肉粥,赶紧把盖子打开,屋子里的香味比先前还要浓郁不少。

“这是那林小娘子做的新鲜吃食,叫皮蛋瘦肉粥。不瞒姑娘说,我这几天也是吃不好睡不好的,没什么胃口,吃了这个,倒是还能下咽。”这话也有几分博取巧燕同情的意思。

巧燕倒没了先前那样的生气,也知道梁妈妈和她一样,左右不了上面主子的意思,缓和了语气说:“咱们这些当奴才的可不就是这样,妈妈在大娘子身边,合该多操心一些。总不能大娘子和大老爷闹起来,让老太太跟着忧心。”梁妈妈应了声是,不太想听巧燕说这话,就问她要不要尝尝这皮蛋瘦肉粥。最好别吃,她还舍不得给呢。

巧燕是跟着老太太吃她们那边膳房做的吃食,对林杏月做的倒没像梁妈妈这样热衷。

倒是听了梁妈妈的话,想起来那天吃到的那个糯米枣:“那个小娘子倒是个心\思巧的,我听说她可是进了大厨房?”“是呢,杨管家那时候,还让她和那个郑妈妈的侄女比试来着。”巧燕这事也是听说过的,杨奶奶还生气来着,把杨管家叫过去劈头盖脸就是一顿骂。

梁妈妈见巧燕有兴致,只得上前给她舀出来一碗:“不若姑娘尝一尝,这味道还真没在别的地方尝到过。”

巧燕急着和周大娘子请安,只说:“妈妈的好意我心领了,这个什么皮蛋瘦肉粥倒是真想尝一尝,只是老太太那边还等着我回话呢。”梁妈妈就明白了巧燕的意思,拿了食盒出来:“这也好办,姑娘只管提回去就是。”

食盒装好了,巧燕就跟着梁妈妈一块去了周大娘子那边。周大娘子先前就听身边的怀秋说巧燕来了,去了梁妈妈的屋子,又把平春叫过去了,就猜到了是什么回事。

只在心里生着气,觉得老太太手伸得太长了,连她院子里的事情也要插手管。

巧燕进来了,周大娘子脸色就不好看。

巧燕也不理会,行了礼之后,就把老太太的话说了出来:“派两个嬷嬷过去,也不劳烦大娘子这边操心。想着大娘子这边要把吴娘子给接回来,正是忙的时候,平春又是个伶俐能干的,还是得多留在这儿帮着大娘子才是。”周大娘子即便再生气,也说不出来别的话。巧燕不值当个什么,可她代表的是老太太的意思。就像吴娘子拿周大娘子没办法一样,周大娘子同样也拿老太太没办法,她说个什么,也只能听着。

周大娘子只能憋气,可还没完,巧燕又继续说:“老太太说最近身子不大爽利,想这应当是天凉了,身边也没个解闷的人。大娘子若是得闲,多去老太太那边走动走动。”

这话没明说,周大娘子也是听明白了的,这是让她重新过去请安。她这么大个岁数,满汴京里面找找,还有几个要去婆婆身边伺候的。到时候老太太吃饭,她只能站着,等老太太吃完喝完,她才能回来用上几口,又要去忙着管家的事情。

巧燕说完也不多留,让身边的小丫鬟提着灯笼,拿着食盒就回了老太太的院子里。

梁妈妈小心心地瞧着周大娘子的面色,劝了两句:“大娘子何苦和他们置气,老太太铁了心心的要把吴娘子接了回来,大老爷也是这个想法,咱们扭着干又能得到什么好?”

周大娘子气得眼圈都红了,一时想起在宫里的榴姐儿来。儿子眼见这是个不中用的,也就回来的时候来她这边行了个礼,后头跟着大老爷出去,就再没来她这边,显然是听了大老爷说的话,和她也生了嫌隙。倒是榴姐儿,虽然在宫里也时常挂念着她,偏偏这样贴心的人却在那深宫里苦熬着。

她身边连个知冷知热的人也没有,也没怀上个哥儿。周大娘子也不是不着急,找了好几个方子送到宫里,却全被榴姐儿给送了回来,还让身边贴心的侍女跟着跑了一趟,同周大娘子说了好些个话,周大娘子才打消了让她生下子嗣的念头。

巧燕给老太太汇报完事情之后,就回到屋子里。慧莺已经收拾好了,指着桌子上放的那个食盒:“这是从哪里来的?”巧燕就让慧莺看了看:“不知道你还记着,那个给怀秋做宴席的林小娘子?听说她如今进了大厨房,专管做早饭的事情。”慧莺好奇:“这倒是听说过,只是如何就和你扯上了关系?”巧燕就把在梁妈妈屋子里闻到饭香味的事说了出来:“再想不到梁妈妈那样的人,竞然也有喜欢吃的东西。往日里看着,只当她是爱喝酒的。”“这么说来,那林小娘子在大厨房很是能吃得开,连梁妈妈都去找她要吃食。”

“可不是呢,梁妈妈说起来吃的,往日那严肃的样子是再也找不着了。巧燕说话的时候,就把这食盒打开了,露出里面熬得软烂的米粥。慧莺看了几眼,她晚上吃的东西不少,并没有多少胃口。巧燕让她尝一口的时候,她也拒绝了。

巧燕就不客气了,走了这么长的路,她肚子也饿了。就拿起勺子,舀了一勺放在食盒里的粥,粥并没有变得很凉,正好可以入囗。

吃一口,只觉得唇齿间都是米香和瘦肉的味道,她还专门咬了那皮蛋放在嘴里咀嚼,这味道确实和平常吃到的东西不一样。慧莺再转身去看的时候,巧燕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把这碗粥吃的干干净净,一点也不剩了。

“今日你吃饭,倒是比往日要快上一些。”两个人从六七岁进了府,就一直在一个屋子里伺候,彼此也是了解得很。巧燕擦了擦嘴,叫了个小丫鬟把食盒提出去,又用茶水漱了口才说:“这个味儿从前没吃过,怪不得梁妈妈要一直放在小炉子上热着呢。”说完这个,两个人就开始洗漱,把窗户都关好,说起二郎君和吴娘子的事。“咱们老太太的意思,吴娘子定然是要接回来的,今儿个都和二郎君和大老爷说了,让他们明儿个一早就去。”

慧莺把手放在头下面枕着,问巧燕:“你刚才去大娘子那边,她可是有说什么?”

“哪里会说什么,我说让平春别过去,咱们这边派两个嬷嬷去,大娘子脸色一下子就不好了,直接挥了手让我退下来。”两个人都是站在老太太这边的,也觉得周大娘子有时候做的那些事情实在是没脑子。

大郎君和宋小娘那边不过是多了些动静,只要能稳住老太太,站在二郎君这边,还有什么怕的。

先前的例子就在那里明晃晃地摆着,周大娘子还是看不清。一晚上,周大娘子都没睡好,翻来覆去地在那里翻身。伺候她的平春也没睡着,想着自个儿才死里逃脱,心里就是一阵庆幸。不知道什么时辰,周大娘子突然问平春:“你可是怨我?”平春吓得打了个机灵,赶紧恭恭敬敬地跪好:“大娘子,你这是说的什么话?咱们做奴才的,自然是主子吩咐做什么,咱们就做什么。”夜里太安静了,平春说完之后,只能听到自己心脏砰砰的心跳声。周大娘子好半响都没有说话,平春等得心里实在是煎熬,才悄悄地抬了抬眼。

周大娘子不知道在盯着烛光想什么,好半天才说:“绿夏要是有你这样明白,也不会走到今天这样的路。”

平春已经好长时间没听到绿夏这个名字,梁妈妈之前特意叮嘱过他们,千万不要在周大娘子面前说这个,不然多少条小命也是保不住的。都知道因为绿夏,周大娘子和大老爷闹得很不愉快。平春怎么也想不到,还能从周大娘子嘴里面听到绿夏这个名字,一时怔在那里。

周大娘子悠悠地吐出来一口气:“你可知道她如今过得怎样了?”当初这春、夏、秋、冬四个丫鬟中,绿夏最是拔尖,不管是长相还是性格,都是招人喜欢的,连说话也噼里啪啦很是利索。周大娘子虽然不喜欢绿夏那妖妖娆娆的样子,可是对她这个性格却是很看重,不然也不能把查账这样重要的事情交给她。当时她在春、夏、秋、冬这四个丫鬟中扫视了一圈,觉得绿夏这样的人,就是出去了也难找到配得上她的。

那些个小厮,哪个不是喝酒赌钱的浪荡子,且她手上知道了不少账上面的秘密,实在不能放出去。

把她给了大老爷,也是周大娘子仔细想过的。左右成了大老爷的房里人,实在不能出去乱说,也不算辱没了她。不过谁知道绿夏性子这样烈,周大娘子当时气得也想着,直接一根绳子了结她算了。

到底服侍了她这么些年,一直没让她出这屋子,委屈了她,周大娘子心就软了,让她爹娘领回去。

“听说她是配的那个庄子上的小厮?“周大娘子又问了一句。平春的心跳比刚才还要厉害一些,不知道大娘子说这些是做什么,只当是给她敲警钟。

头比刚才低得更狠,说话也是恭恭敬敬的:“回大娘子,上次我宴请各位姐姐的时候,听说她那天出了门子,也没吹吹打打请其他人,只让庄子上的小把人给领了回去,之后再没听说其他的事情。”周大娘子见平春这个样子,也觉得没什么意思,摆了摆手:“起来吧,这件事情就当是我没说过。”

说完又想起来吴娘子的事,又是一阵心烦。听巧燕话里的意思,明儿个一大早大老爷和二郎君就都要去接吴娘子回来。她这个婆婆就算是不去,也能让吴娘子得意好长一段时间。那巧燕话里话外的意思,竞然是让她连催生也别催了。当婆婆当到她这个地步,实在是太让人憋屈了。谁知道第二天一大早,周大娘子才起来洗漱,就听到外头说西府那边来的人。

周大娘子眉头立刻就皱了起来,看向身边的梁妈妈。梁妈妈也不知道怎么回事,问清楚了来人是谁,听说是一个叫封永的管事,又回来同大娘子回了话。

“随便找个人打发了就是,西府那边这时候能安什么好心,就说府里事情忙,顾不得上见他。”

梁妈妈自然也知道西府那边的人不安好心,想了想,就让怀秋出面去把封永给打发了。

封永自然知道以自个儿的身份,是无论如何也见不到周大娘子的。不过他人过来,就算是完成了一半的事儿。等见了怀秋,又把钱大娘子说的话复述了一番:“眼下这节礼就在外头,还请姐姐跟着我一块儿清点清点。”

中秋节眼见着就到了,西府的人每年也会往东府这边送节礼,可也从来没有像今年这样送得这样早的。

怀秋脸上起了一抹笑:“先放着,一会儿我就去清点清点。”封永却在那边自顾自地,说起来他们西府如今事情多:“石娘子怀了身子,怕是到时候来不了那么早。还请姐姐一会儿同大娘子说一声,别到时候恼了我们。”

怀秋向来是个脾气不错的,可听封永这样说话,也听出来几分蹊跷。七夕宴请的时候,西府的人来的那样晚,提前也没有说上一声,让吴娘子和何娘子两个人硬生生地在门口一直等着。这中秋节了,偏偏又过来要说上这些话,还拿的是石娘子怀了身子当幌子,为的是什么,就是个傻子也能听出来个一二。怀秋清点完东西,让小厮帮忙把这些都送到府里面的库房,这才拿着单子去找了周大娘子。

周大娘子正在用早饭,问了怀秋:“西府那边又要出什么幺蛾子?”怀秋不敢隐瞒,一五一十的把那些话说了出来。周大娘子听到这些话,再好的胃口也都败没了。偏偏这时候二郎君和大老爷都出了门,大张旗鼓地要去接吴娘子回来,走之前都没有来她这里说上一声。

周大娘子心里烦闷,放下碗筷之后,想起来在宫里的榴姐儿,就说:“眼见着中秋了,到时候榴姐儿身边的人要出来请安,且让大厨房那边再备着些藕粉。”

榴姐儿自小就爱吃那藕粉,中秋节后,那藕质地脆嫩细腻,榴姐儿也最爱吃这时候的藕做的了。

梁妈妈听了,赶紧派人去了大厨房和李妈妈说上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