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九天科技技术小组的成立!(1 / 1)

她不知道的是,在苏九的规划里,红星厂绝不仅仅是一个代工厂那么简单。

他看中的,是那批经验丰富、技术扎实的老工人,是红星厂作为老牌国营厂所沉淀下来的底蕴,更是未来进一步拓展产业链布局的重要棋子。

随着苏九的一声令下,庞大的机器开始高效运转。

几天后,沉寂已久的红星农机厂,再次忙碌起来。

推土机的轰鸣声取代了往日的寂静,老旧的厂房被小心翼翼地拆除或加固翻新。

按照全新的规划图纸,现代化的钢结构厂房拔地而起。

李爱国更是忙得脚不沾地,他几乎是吃住都在工地上,亲自协调各方,监督工程质量。

看着厂区日新月异的变化,他仿佛年轻了十岁,浑身充满了使不完的劲。

与此同时,一批批崭新的设备,被重型卡车源源不断地运抵青山镇。

这些在这个年代的国内,还是相当罕见的自动化、半自动化生产设备,让红星厂的工人们大开眼界。

而苏九此刻,却似乎并未过多关注红星厂这边的喧嚣。

他正有条不紊地推进着九天科技自身的各项计划,同时,也在为红星厂即将承接的生产任务,做着最后的准备。

U盘和MP3的技术图纸、生产工艺流程、质量控制标准……一份份详细的文件被整理出来,准备移交给即将成立的技术指导小组。

苏九很清楚,硬件的改造只是第一步,更关键的是“软件”的升级——人的观念、技术和管理。

他要的,不仅仅是一个能干活的工厂,而是一个能够跟上九天科技发展步伐,具备自我造血能力的现代化企业。

……

娄江县,九天科技办公室内。

苏九面前摊开的是一份份经过反复推敲、修改完善的技术资料。

从U盘的闪存控制芯片逻辑,到MP3的音频解码算法基础,再到两条产品线的整体生产工艺流程、供应链初步筛选、以及严苛到近乎吹毛求疵的质量检验标准,每一页都凝聚着超越这个时代的智慧和汗水。

他并没有急于将这些技术直接扔给红星厂。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更何况,这“渔”的技术含量,远超这个年代绝大多数人的认知。

“人选,定了吗?”苏九头也不抬,目光依旧专注在文件上,语气平静地问道。

站在他对面的是一位三十岁左右,戴着金丝眼镜,气质精干的男子。

他是苏九近期通过特殊渠道“挖”来的高材生,名叫周云,毕业于国内顶尖学府的无线电专业,原本在一家研究所工作。

被苏九描绘的蓝图和开出的优厚条件所吸引,成为了九天科技初创团队的核心成员之一,负责技术转化和生产对接。

“定好了,苏总。”周云推了推眼镜,一丝不苟地回答,“按照您的要求,组建了一个五人的‘技术指导与生产导入小组’。”

“组长由我兼任,另外四人,两人是刚从沪市那边研究所过来的,有实际生产线调试经验;另外两人是我们内部培养的技术员,对您的设计理念理解最深。”

苏九点了点头,这才抬起头:“记住,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让红星厂能‘造出来’,而是要让他们能‘稳定地、高质量地、高效率地’造出来。这套标准,不容许任何形式的打折。”

“明白!”周云心中一凛。

他深知这位年轻老板看似温和,实则在原则问题上有着不容置疑的权威。

那份技术资料他也看过,深知其价值和难度,更明白苏九话语中的分量。

“去吧。”苏九挥了挥手,“告诉李厂长,困难肯定会有,而且不会少。思想上的转变,比技术的学习更难。让他们做好打硬仗的准备。九天科技会提供一切必要支持,但最终,路还得他们自己走。”

“是!”周云领命,拿起封装好的厚厚一叠文件,转身离去。

他的脚步沉稳,但也带着一丝激动。

他知道,自己即将前往的那个正在改造中的老厂,承载的将是怎样一种颠覆性的力量。

……

几天后,周云率领的技术指导小组,正式进驻了热火朝天的红星农机厂。

当李爱国和张文斌,以及厂里几位技术骨干,第一次看到那些如同天书般的图纸和文件时,脸上的表情是复杂的。

震惊、茫然、兴奋,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畏难。

U盘?

这是什么东西?

指甲盖大小,能存那么多数据?

怎么实现的?

这数据不会有错吧?

MP3?

随身听他们知道,但这玩意儿不放磁带,放的是……数字文件?

还能压缩?

这些超越时代的概念,如同惊雷般在这些老工人的脑海中炸响。

他们一辈子和钢铁、齿轮、发动机打交道,对于这种精密的电子产品,几乎是完全陌生的领域。

周云没有急于求成。

他按照苏九的指示,先从最基础的概念讲起,从元器件的识别,到电路板的焊接要求,再到防静电操作规范……每一个细节都掰开了、揉碎了讲。

沪市来的两位工程师,则开始指导红星厂的技术人员熟悉那些崭新的自动化、半自动化设备。

看着机器手臂精准地抓取、放置、焊接,看着流水线自动传递着半成品,红星厂的工人们像是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啧啧称奇的同时,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李爱国展现了他作为老厂长的担当和韧性。

他带头学习,遇到不懂的就虚心请教,哪怕对方是比他儿子还年轻的技术员。

他每天召集技术骨干开短会,总结当天的学习内容,讨论遇到的问题,鼓励大家克服畏难情绪。

“同志们!”他在一次动员会上,声音洪亮,充满力量,“苏总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我们红星厂,是对我们的信任!我们是老牌国营厂的工人,有技术,有骨气!”

“以前我们能造拖拉机,能造收割机,现在,我们一样能把这个……这个U盘、MP3给它造出来!而且要造好!不能给苏总丢脸,不能给我们红星厂的老招牌抹黑!”

挑战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