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现场验证!(1 / 1)

赵建国没有说话,但眉头微微皱起。

他当然知道软盘的局限性,长城内部的技术人员也一直在讨论存储的问题,硬盘是方向,但目前成本高昂,主要依赖进口,且容量提升也面临瓶颈。

林晚在一旁紧张地记录着,笔尖在纸上划过,发出沙沙的轻响。

她能感觉到,会议室里的气氛,似乎因为苏九这几句话,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

老板并不是一开始就兜售他的具体方案,而是在描绘一个未来,一个基于逻辑推演的、令人信服的未来场景。

赵建国端起茶杯,却没有喝,手指在杯壁上轻轻摩挲着,似乎在快速思考。

苏九适时地停顿了一下,给了对方消化的时间,然后才接着说道:“所以,我认为,在个人电脑发展的下一个阶段,大容量、高速度、标准化的存储设备,将成为核心瓶颈,也是巨大的机遇。”

“我们今天想和长城探讨的,正是一个关于建立‘个人电脑硬盘驱动器’行业标准,并合作进行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乃至联合研发的初步构想。”

说完,他才将那份准备好的,相对精简的《关于规划个人电脑行业存储标准项目的初步构想》方案,轻轻推到了赵建国的面前。

“赵主任,您可以先看看这个。”

赵建国的目光,落在了那份方案的封面上。

“存储器……U盘……”他低声念叨了一句,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有惊讶,有好奇,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

他知道,眼前这个年轻人,恐怕真的不是来纸上谈兵的。

这盘棋的开局,似乎比他预想的,要更有意思一些。

他抬起头,再次看向苏九,这一次,眼神里多了几分真正的认真。

“好,我看看。”赵建国翻开了方案的第一页。

会议室里安静下来,只剩下纸张翻动的声音和林晚略显急促的笔尖摩擦声。

苏九端起面前那杯一直没碰的茶水,轻轻呷了一口。

嗯,长城招待用的茶叶,茉莉花茶,味道还不错,就是稍微凉了点。

……

赵建国接过文件,打开第一页,上只有简单的几个字:“闪存技术及其应用前景”。

他挑了挑眉,闪存?

没听过的新词儿。

他继续看下去,目光落在第一页。

“统一国内电脑存储卡的USB接口?”赵建国念出声,带着明显的疑问。

USB?

这又是个什么东西?

他继续往下看。

苏九看着赵建国的反应,心里跟明镜似的。

USB这个词,对现在的国内来说,确实是超前了。

但他必须提,这是他整个计划的核心之一。

“赵主任,我知道这些名词您可能暂时有些陌生,”苏九适时开口解释,“简单来说,我带来的是一种全新的数据存储技术,我们称之为‘闪存’。”

“它的核心优势在于体积小、容量大、读写速度快、抗震性强,并且功耗低。”

赵建国没抬头,注意力全在手里的资料上。

他看得很快,眉头却越皱越紧。

资料上描述的这种“闪存卡”,体积只有指甲盖大小,或者稍大一些,就能存储几兆字节(MB)的数据?

甚至,理论上可以做到几十兆,乃至上百兆?

“几兆?几十几百兆?”赵建国终于忍不住抬起头,镜片后的眼睛里充满了难以置信,“苏九同志,你确定这资料没写错?一个小小的卡片,存这么多东西?”

他下意识地推了推眼镜,心里掀起了惊涛骇浪。

这怎么可能?

现在他们用的是什么?

是软盘!

5.25英寸的软盘,一张能存多少?

360KB就算不错的了!

后来引进了3.5英寸的,容量大点,也就720KB,顶天了1.44MB!

为了存个几兆的文件,得用多少张软盘?

哗啦啦一大摞!

眼前这资料上说,一个指尖大小的东西,就能顶替几十上百张软盘?

这简直……简直是天方夜谭!

赵建国深吸了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他搞了一辈子技术,知道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但他还是觉得这步子迈得太大了,大得让他感觉有点不真实。

他放下资料,身体向后靠在椅背上,双手交叉放在桌上,目光锐利地盯着苏九。

“苏九同志,恕我直言,你这资料上描述的技术,听起来太……太超前了。”赵建国斟酌着用词,“我们目前主流的存储介质还是软盘,硬盘虽然有,但成本高昂,容量也有限。”

“你说的这种闪存技术,如果真能实现资料上描述的性能,那无疑是革命性的。但是……”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明显的质疑:“眼见为实。你……有样品吗?”

苏九等的就是这句话。

他脸上露出一个“果然如此”的微笑,从容不迫地对林婉点了点头。

林婉立刻会意,刚才还紧张得手心冒汗,此刻却动作麻利地打开了那个一直抱着的公文包。

她小心翼翼地取出一个小巧的、长方形的塑料制品,大概只有拇指大小,一端是金属接口,上面还有一个小小的盖子。

这东西造型简洁流畅,充满了未来感,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

同时,她还拿出一根黑色的数据线。

这根线比较特别,一头是和那个小塑料制品匹配的扁平接口,另一头却是一个略显笨重的、带着针脚的接口,那是为了适配当前电脑普遍使用的并行端口或串行端口。

“赵主任,这就是基于闪存技术制作的样品,我们暂时叫它‘U盘’,因为它可以通过USB接口(通用串行总线)即插即用。”苏九解释道,“考虑到目前电脑接口的情况,我们特意准备了转换线。”

赵建国盯着林婉手中那个小巧的“U盘”,眼神复杂。

这玩意儿……真的能存储十几兆的东西?

他咽了口唾沫,感觉自己的心跳有点加速。

作为一个技术人员,没有什么比亲眼见证一项颠覆性技术更能让他激动和好奇的了。

“好,好!”赵建国连说了两个好字,立刻站起身,“小李!去,把咱们刚装好的那台长城0520CH搬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