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1 / 1)

第42章042

第四十二章

陶氏是个人精儿似的人物,闻言便笑着奉承起来,既夸了她眼光好,又赞她这个做母亲的体贴细心。

七娘子在一旁,听了两句便觉腻味。

这么多年了,每每到了类似的场合,总是这老一套,先专门请来人给自己订一套好衣裳,然后在外人面前佯装无奈实则抱怨地说自个儿性子冷,捂不热,既让旁人能看出她这个做继母的不容易,又展现了她待自己的仔细用心,任谁听了都得夸她几句

然而外人不清楚,七娘子却再清楚不过。

她手里还有外祖和舅舅留给自己的人手,早就把当年的旧事查得一清二楚。李氏说是出身书香门第,实则李父不过是个穷秀才,在村子里开了个私塾教些孩童读书挣点嚼用,家中花销大多还是靠李母种地养鸡,李氏从小也要下地做活儿。

但就像是山窝里飞出个金凤凰一般,李氏的长姐李既明,天资聪慧,极会读书,十五岁时考中秀才,二十岁中举,而后李父去世,她在家守孝三年,出孝后便中了进士。

李氏与林知县这门亲事,则是李氏随长姐进京之后,自己相中的,闹着要嫁过去,李母与李既明无奈之下只得答应。

但李既明当时为官不久,身家不丰,满打满算东拼西凑,也只能给妹妹凑出三十二台嫁妆。

然而现在的李氏,吃住穿用样样讲究且从容,银钱从哪儿而来,便是显而易见的事了。

思及此处,七娘子便忍不住攥紧了袖中的手。在她身后半步,沈隽安静侍立,从这个角度,倒是能清楚地看到众人的神情和反应,譬如心不在焉的自家娘子,闹着要去玩儿的十三郎君,跟主簿娘子说完话后心满意足的主母李氏,以及敌视地看着自家娘子,像是在琢磨什么坏主意的九娘子。

她心中不由生出几分警惕。

果然她的猜测没有错,起初众人进了望月楼,直至到了宴席上,除了九娘子与旁人生了几句口角之外,大体上还算得上风平浪静,但到了后头逛灯市,赏花灯的时候,意外便发生了。

七娘子喜静,本不想去凑那个热闹,只想在望月楼安静待到回府的时候,然而王家娘子却是个性子活泼的,非要拉上她去外头逛。“哎呀好青筠,你就当是陪陪我罢。”

王家娘子晃着她的胳膊,小声央求道:“方才在过来的路上,我看中了一盏兔子灯,做的可好看了,不过人家摊主说不卖,要猜中了她设下的灯谜才行。见七娘子神情松动,她心中一喜,赶忙再接再厉,“你也知道的,我脑子笨,对这些东西一窍不通,这不只能靠你嘛”“好了好了,别晃了,我都要被你摇晕了。”她把话都说到了这个份儿上,七娘子只好叹了口气,“那便走吧,不过咱们提前说好,要是我猜不出来,你可不许怪我。”王娘子自是满口答应,笑着欢呼了一声,拽着她去自家阿爹和李氏面前说了一声,就拽着人往外跑。

沈隽与梅香,还有王小娘子的丫鬟也赶忙追上去。九娘子盯着她们看了一会儿,也板着脸起身跟了上去。“阿姐!等等我!”

十三郎见状赶忙喊了一声,但九娘子的脚步顿都没顿一下,很快就不见了。见她们几个小娘子很快就带着丫鬟们消失在门后,王娘子的阿爹不由笑了笑,对李氏道:“我家阿嬛性子顽劣,总叫人头疼,也不知夫人是怎么养的孩子,家中小娘子们和小郎君都如此聪慧懂事,让人看了便羡慕。”望月楼今日被林知县包下,在三楼宴请当地大族的主事人和乡绅富户,以及身上有举人功名的读书人们,为这些人的家眷们设的宴则在二楼,由李氏操持前来赴宴的家眷们有女子也有男子,李氏在同主簿娘子陶氏打听过当地风俗后,便只按地位,不分男女设置席位。

方才说话的王娘子阿爹,是当地望族王家家主的正房郎君,姓宋,座次只在李氏之下。

他相貌斯文清俊,说话时面上带着温煦的笑意,说起自家女儿来,话中虽是抱怨,实则却带着宠溺。

林知县先前便跟李氏交代过,他此番打算联合本地这些家族修路,作为将来的政绩,王氏便是计划中最重要的一家,李氏闻言便明白他的意思,自然是待这位宋郎君客客气气的。

此时听他说完这话,便叹了口气,拍了拍因为没追上阿姐,只能悻悻然回来的儿子,语带感慨地道:“您家中小娘子那活泼的性子,才叫人喜爱呢,我家七娘平日里不爱动弹,还好有王小娘子时常带着她,瞧着才活泛了几分。”他们寒暄的时候,王家小娘子已经拉着七娘子冲到了街上,一股脑儿往自个儿看中的花灯那边走,着急得不得了。

“七娘七娘,走快些,再晚就来不及啦。”七娘子身体本就不好,平日里更是能坐着就不站着,能站着就不走动,被她拉着一路连走带跑的,很快就气喘吁吁。她一边捂着胸口喘气,一边道:“你…你慢点,我快……快要跟不上了。”许是她声音太小,街上又太吵,王小娘子完全没听见,依旧拽着她继续脚步不停地往前跑。

沈隽见状,便加快步子上前,从另一边搀着她跑。好在那处地方离得不远,赶在七娘子彻底跑不动之前,一行人总算是到了。王小娘子显然体力好得多,一口气跑到这儿,连大气都没喘一下,见自己钟意的花灯还在原地挂着,顿时松了口气,而后便兴致勃勃地指给好友看,“七娘你快看,就是那一盏!”

摊主显然还记得这个活泼的小娘子,见她还带了人过来,离开凳子站起来,抬手将鬓边的碎发捋到耳后,笑眯眯地问:“小娘子这是找到帮手了?“那是自然啦。”

王小娘子美滋滋地向她展示自己的好友,“您前头说的可还作数?”“作数。“摊主抬了抬下巴,爽快地道:“只要你们能猜中那下头挂的灯谜,只管把灯带走便是。”

她话音落下,其他人都不约而同地抬头去看那盏做工精致的兔子灯下的灯谜。

“七层宝塔悬半空,雷声阵阵不通风。漫天星斗挂空中,朝霞未至已无踪。“[注1]

七娘子盯着纸条上的字看,口中不自觉念出声来。片刻后,她收回视线,刚想将答案说出来,余光却瞥见沈隽面露思索之色,“兰香?”

沈隽回神,疑惑地唤了声"娘子?”

七娘子:“你是不是也猜出来了?”

她话音刚刚落下,王小娘子也眼睛一亮,好奇地看过来,催促道:“真的吗?谜底是什么啊?”

沈隽抬眼,见她面上没有半分芥蒂,并不因为自己这个丫鬟能猜到,而她却没能猜出来生气,这才心下稍安。

“奴…也不知道猜得对不对。”

“哎呀,你只管说就是了。”

在王小娘子不住的催促和自家娘子鼓励的视线下,沈隽这才看向摊主,“谜底是打灯笼,可对?”

摊主抚掌而笑,一边点头一边拿起一旁的竹竿,挑下那盏做工精致,活灵活现的兔子灯。

“没错没错,正是'打灯笼′三字。”

王小娘子高高兴兴地从摊主手中接过兔子灯,同对方告辞后,一行人行走在灯会上,身处其中,耳边人声鼎沸,目之所及之处更是热闹非常,七娘子也难得起了观赏的兴致,便干脆陪着好友继续往前逛。倒是不着急回去了。

王小娘子爱不释手地拎着方才那盏灯,左看看右看看,怎么看怎么喜欢。不过她还惦记着方才的灯谜,“你们是怎的猜到谜底的,我这会儿都还没想明白呢。”

七娘子闻言,便主动同她解释起来:“七层宝塔,意为灯笼的竹骨结构,雷声阵阵,则是打灯笼的人在提着灯行走时的脚步声,至于星斗,朝霞,则是用来借比灯火和天亮时候熄灯的景象。”

“竟是这样!”

王小娘子恍然大悟,而后又懊恼得不行,“原来这么简单,我怎么就想不到呢……

其他人顿时忍俊不禁。

又往前走了一段距离,七娘子忽然顿住脚步,直直地看向前方。沈隽顺着她的视线看过去一一

只见前头摊子挂着一盏晶莹剔透的方形冰灯,四面分别刻着几杆翠竹,图案与材质相辅相成,既有劲竹的风骨,又带着冰雪的凌然。沈隽不由失笑,自家娘子本就最爱竹,名字里有个筠字,住的地方也取名翠琅轩,难怪看到这盏灯就走不动道了。

看来不管平日里表现得有多成熟,到底还是个十岁的孩子,还是会为了喜欢的东西驻足停留。

即便只是一盏冰灯。

“阿嬛,我们去前面看看吧?”

前面传来七娘子难得带着几分雀跃的声音,王小娘子那便想也不想就答应了。

几人来到摊前,询问过摊主后便得知,那盏冰灯是不卖的,要猜对八道灯谜才能带走。

七娘子遗憾了片刻,不过很快又打起精神来。若是只是花钱就行,说不定自己还没来得及走到这里,它就已经被人买走了。

看向面前绳子上挂着的一串字条,上面写的都是灯谜,她还不忘示意沈隽也过来看。

“兰香,你也来试试,看还能不能再猜出来几个。”沈隽正要应下,忽然莫名察觉像是有人盯着这边,下意识转过头,却在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