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皇都(十七)(1 / 1)

叛叔父 再枯荣 3289 字 4天前

第133章出皇都(十七)

这五人在厅内稍作叙话,倏然纷纷扬扬下起大雪,常年看守这座旧宅的管家杨庆年从厅内打帘子出来,朝手心里哈了口气,左右招招手,将廊下两个小厮招到跟前训话一番,便说要亲自上街采办一席好酒菜,既为二爷洗尘,也为款待几位客人。

说着誓出齐家旧宅,带了个管采买的小厮一径走到大街上,只见白霜铺地,街上行人渐无。

跟着那小厮搓着手跑上前问:“杨管事,听说南京那头的下人都被二爷遣散了,只留了几个老人跟着大奶奶去了广州,您说二爷这此回来,会不会把咱们这些人也打发了?”

杨庆年扭头瞅他一眼,两手背在身后,仰着脖子叹气,“如家家里只剩了二爷一位主子,他用得着三房下人伺候么?不过谁知道呢,反正二爷眼下忙着王爷的事,家里的事且顾不上呢。先别问这些,你快去鼎兴楼定一桌酒席往家里送去。“那您呢?”

“我去找人往家里送些炭。”

二人在前头分路,杨庆年誓进巷子里寻了户卖炭的熟人,而后从巷尾钻出来,一径往走到条繁华大街,来到一座闳崇府门前,和门前小厮说了几句,小厮随即进门回话,约莫一刻,那小厮跑出门来引他进去。府内兜兜转转,及至一间书房,只见书案后头斜坐着个皮肤白皙的年轻男人,歪着笑脸打量他一会,“你是齐府管事的?”这不男不女的声音吓了杨庆年一个激灵,忙跪下磕头,笑道:“小的姓杨,陈二爷可别小的今日来得唐突,只因有要紧事要来回您陈二爷。”原来书案后头坐的正是陈嘉,他悠哉地点点头,从案后誓出来,在跟前睨他半响,忽然弯下腰嬉笑一下,像只老鼠″叽”了声,旋即将嗓子高高吊起来,“起来吧。你是齐府看房子的,来找我有什么话说啊?”杨庆年背后哈着腰道:“我们二爷午后到京了,还带着三位客人,他们刚一到,昭王的侍卫就领着大理寺的邹大人去家里找我们二爷,好像是为商议昭王的案子。”

陈嘉微微讶异地回头瞥他,“三位客人是谁?”“一个叫庾祺,还有他家的小姐庾九鲤,另一个叫张达,是个捕头。”原来他们没死,陈嘉随即就想,怪不得那六人迟迟不见回来复命,多半是出了什么岔子,可那几个都是些惯常烧杀抢掠的强盗,有些拳脚,怎会连齐叙白那文弱书生也杀不了?

只有一个可能,他们碰上了庾祺。

他一面忖度,一面微微点头,“好,多谢你这些信,日后也要多替我留点神。”

说着誓回案后,叫人取了五十两两银子来打发这杨庆年走了,拿银子来的正是那江旭。待人走后,这江旭走到书案旁道:“早知二爷派了人去,我就该在路上候一候他们,免得二爷在这头苦等他们的消息。我说这几个人不会跑了吧?他们可都是死囚,好容易有机会出了死牢一一”陈嘉立刻抬手截断,“不会,他们逃得了,他们的家人可逃不掉。"说着蹙起额头放下手,“你肯定那杜仲死了?”

“肯定死了!我是亲眼看着他把那碗茶吃下去的,那药只要吃下去,就是神仙也难救,况且那杜仲是随齐叙白一道来京的,方才那奴才所说的三个客人里头可没有他。”

只要杜仲死了就罢,齐叙白算他命大!陈嘉旋即起身从书房出来,一径往他父亲陈承宗房里来。那陈承宗约莫四十来岁,高瘦身材,唇上留着一子须,下巴上有三寸青髯,正在房中与一位姨太太说话,恰好说到贵妃娘娘近日凤体欠佳之事。

听见丫头来回二爷进来,这姨太太便知趣地起身出来,陈嘉随后进来暖阁中与他父亲行礼,“父亲,我正要来回话,方才齐府的一个奴才来告诉我,齐叙白带着庾祺庾九鲤等人已经抵京了,现住在齐家旧宅中,此刻邹昌正在那头与他们商议昭王的案情。”

“齐叙白没死?"陈承宗睇他一眼,“你派去的那几个人呢?"<1陈嘉迟疑着摇摇头,“不见音讯,不知道他们出了什么岔子,也许是他们碰见了庾祺,没能得手。他们的家人都在儿子手里,量他们也不敢作什么怪,咱们再等等?”

陈承宗点一点头,“庾祺就是打伤你的那个大夫?”陈嘉眼中射出一缕阴恻恻的恨意,“就是他,上回我就看出他身手不错,应该学过武艺。庾九鲤是全姑姑的女儿,当年就应该是庾祺把她从全府大火中救出去的,那么当年死在全府的那几名影卫,就一定与此人脱不了干系!”“这事先放一旁,眼下还是昭王的事情要紧。”“爹不知道,此人很是聪明,齐叙白带着他们上京,无非就是想为昭王脱罪。”

陈承宗撑案起身,在屋里踱了一阵子,慢慢松懈了些精神,“也没什么好担惊受怕的,前日听秦济回皇上,那夜有个小太监目睹了昭王从案发地那头走出来,这小太监昨日告诉了秦济。这下就连人证也有了,我不信就凭邹昌和小小的齐叙白还能翻出什么风浪。”

这名小太监名叫顺子,负责夜间巡视宫禁报时辰的差事,那夜走到案发地附近,正巧看见昭王行色匆匆,便将此事回禀了查办此案的秦济与邹昌。这厢张达在席间道:“不对啊邹大人,不是说当时太监只看见昭王从青鸟阁出来,往小花园那头去了,并没看见他从小花园里头出来啊。”邹昌搁下箸儿擦着嘴,叹了口气,“当夜的确只发现了凶器,也的确只有太监说只看见王爷往那头去,但赵王府有奴仆作证,杀死宫女的那把匕首早在事发前几日就丢失了,还有当时作证的太监只看见王爷往那个方向去,并没有看见他杀人,这些都不能作为直接证据,所以此案才存疑,皇上才命我和秦济查。可是前几日这个顺子忽然冒出来说曾在当夜见王爷从案发地那片小花园出来,这就又多个有力的证据了。”

九鲤蹙眉发问:“从案发至今已有一个多月了,这个顺子怎么才出来作证?”

邹昌将眼调在她身上,愈发和颜悦色,“姑娘有所不知,凑巧那个顺子在案发那夜巡逻完之后就患了痢疾,当时就被送回宫外太监聚居的胡同里治病,这一治就治了一个多月,直到病好了才得放出来,便将这话回了我和秦济。”九鲤因见他近四十岁,又如此和蔼近民,便无所顾忌,大胆之直言,“痢疾这病能过人,关在屋里治病倒也说得通,可是事关王爷,这么大的事,宫里去探望他的小太监难道不对他说?只要说了,他就该早把这些话告诉两位大人,怎么会到最近才说起?他不会是被人收买了做伪证吧?”邹昌捋着下巴上的胡须只笑不语,看样子是有些认同她的话。若说叫人作伪证,此事多半是陈家所为,除非顺子自己肯承认,否则谁也不能指出这点。叙白因问:“那这顺子说的话可与案发当晚的情形对得上?”邹昌含笑点头,“自然对得上,王爷所穿的衣裳他说得一清二楚。”可要是有人指使他作伪证,即便他当日没见过王爷,自然也会有人告诉他当夜王爷所穿衣物。几人沉默之时,庾祺突然沉着开口,“证人的证词按理都要去核实后才能作数,敢问邹大人,可核实明白?”“按顺子所言,前日我与秦大人就在那条路上仔细搜查过,偏偏竞在路旁的草里找到一块手帕,正是王爷之物。”

九鲤轻哼一声,“既然要作伪证,肯定会做得周全,捡到条王爷的手帕也不算什么。”

“话虽如此,可这也算佐证了顺子证词的可信,除非有更有力的证据能推翻顺子的证词,否则应当采纳。”

叙白又道:“那皇上又如何说?”

“皇上还是心心存疑虑,更何况为这事满朝文武闹得不可开交,有人说秦济是小陈国舅举荐之人,不该参与此案,也有人说我常年替王爷讲刑律,自然偏向王爷。再则眼下这些证据都只能证明王爷曾在案发地附近出现过,并不能直接证明王爷奸.杀人命,所以皇上迟迟为做决断。”说着,邹昌峻着众人一笑,“现在好了,你们来了,庾先生曾在南京屡破疑案,先时南京那头陈表,皇上也知道庾先生的姓名,庾先生既不是官场中人,又不负功名,与王爷也没什么关系,把先生举荐给皇上,无论查出什么结果,满朝文武都当心服口服。”

庾祺用帕子擦过嘴,半低着脸笑了一笑,端起茶来,“若是查出真相果然是昭王所谓,邹大人与齐二爷,还有朝中支持昭王的人又当如何?”叙白不好答话,只得看向邹昌。

邹昌依旧捋着须澹然一笑,“这就是皇上该裁夺的事情了,由不得我等臣下置喙。”

说着拔座起身,就要告辞,叙白忙离席送他出府。庾祺三人亦相继回房,雪仍未止,园中早是银装素裹,处处更显得这齐家旧宅冷清衰颓,东零西落。不过他三人所居客院倒还好些,听说从前是齐叙匀的院子,与叙白的院子比邻。院中有东西厢并一间正房,庾祺自然占居正房,旁边有一耳房住着个老婆子,专管招待他三人。那婆子见他三人并进了正屋,忙在耳房里瀹了茶来,又生了炭盆,罩上熏笼,退出去留他三人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