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1 / 1)

陈嵘出门一日,回来便听到家具店门口唱了一出大戏,且自家儿子荣升配角,着实出了一把风头,顿时气不打一处来,顺手提起店里的扫帚便要上手,幸亏宗旺眼疾手快一把拦住了。

“东家,别动手,有话好好说!”

陈盛已经退后几步,心里埋怨宗旺:告状是你,充好人拦着我爹的还是你,怎么哪哪都有你啊?!

宗旺不知道的时候,已经在少东家最讨厌的人里排名晋级到了第二位。

第一位当然是林青山。

陈盛倒是很想讨厌他爹,但他很需要他爹的钱,连带着这讨厌也消减不少。

陈嵘气不打一处来,指着陈盛的鼻子臭骂:“早说了让你好好待青山,你就是这么待他的?外人欺负他,你倒帮着外人!不说他是你师兄,便是家具店一个小学徒,有外人欺到头上来,那也是咱们店里的人,关上门自家人怎么闹都行,打开门总要一致对外!你脑子里装的什么?”

“爹!爹您消消气!”陈盛不敢还嘴,眼神乱转极想有人能跑去自家向老祖母报个信,但奈何偌大的店里,连大师傅带学徒伙计帐房,足足有二十几人皆跟耗子似的悄无声息缩在一边,远远听着他挨骂,唯一开口说话的还是多嘴的宗旺。

宗旺比林青山晚来两年,性情倒是沉稳,基础木工也学得扎实,但是没有林青山有灵性。

同样家具上的雕花,林青山无论石榴还是蝙蝠,亦或别的花样,总透着说不出的灵动,还能脱胎于师傅的教学而雕出新花样,宗旺也就照着师傅描绘的样子照猫画虎而已。

“东家,少东家年轻,不懂厉害关系,你好好跟他讲道理。”宗旺一手扯住陈嵘手里的扫帚,夹在俩父子中间苦口婆心的劝,“我家里这么大年纪的弟弟也是脑后长着反骨,打了没用,好好说道说道才有用。”

宗旺家中父母颇能生育,他身为长子,下面还有八个弟妹,当长兄久了,便生出一种老父亲的慈爱之意,瞧着少东家就跟自家孩子胡闹一般,每每少东家做出不当举动,他总想着规劝一番。

可惜少东家对他的苦心嗤之以鼻,还觉得他这人既烦又没立场,也不知站在哪一边,可能天生和稀泥的料,默默在心里翻了个白眼,暗骂他多管闲事。

若非他多嘴告状,自家老子哪知道这一出?

陈嵘被宗旺劝住,加之今日在外谈了个单子,还陪着客户多喝了几杯,一路走回来酒气不但没发散出来,还因为儿子的行为而着了恼,脑瓜子嗡嗡作响,胃里一阵呕意涌上来,挥挥手便踉跄着要回去。

宗旺忙喊了俩小伙计过来,嘱咐他们:“赶紧送东家回去喝碗醒酒汤。”

陈嵘知他为人可靠,于是在小伙计的搀扶之下叮嘱一句:“你跟这混小子好好说道说道。”将教导儿子的重任丢给宗旺,自己先回去了。

宗旺自觉肩负老东家重托,才待要摆开长兄的架势跟少东家讲一番团结的重要性,却毫无预兆收到少东家一个白眼。

陈盛压抑许久的厌恶终于倾巢而出,犹如马蜂般劈头盖脸蜇了过来:“姓宗的,你就是店里一个长工,在我面前充什么大辈?少谈那些店里都是一家人的屁话!我姓陈,他姓林,你姓宗,怎么就成一家人了?我爹那些话你听听也就罢了,竟还当了真!”

宗旺还想着他不通情理,忍着少年的冷言冷语规劝道:“少东家,陈记是老东家一辈子的心血,店里这些人都是他老人家一手带出来的,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我们做徒弟的虽比不上亲儿子,但与子侄也差不多。大家都是兄弟,都盼着店里生意兴旺,都能过上好日子。青山话少,但他勤勉操心,手艺也没话说,一心为着店里着想,你为着外面不相干的人伤他,也得考虑青山的心情吧?”

“要是没有我爹,林青山早饿死了,说不定比外面的乞丐还不如,他感激我爹不是应该的吗?”陈盛气冲冲往外走:“姓宗的,你少掺合我们之间的事情。我瞧着你这副样子就来气,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眨眼间踏出店门走个没影,也不知去哪寻乐子。

宗旺:“……”

暮色四合,芭蕉巷里各家陆续燃起灯火。

曹氏跟女儿方珍带着个包袱前往陆家,进门见桌上摆开饭菜,一家子才坐下来要吃饭,便笑道:“我来的不巧。”

杨桂兰起身迎她,催促陆婉去拿碗筷:“再吃一点?”她对自家饭菜的水平心知肚明。

“不必。”曹氏拦住了陆婉,推着她往桌前坐:“我家刚吃完,虎子跑去林家蹭饭,家里饭菜剩了不少,多添了些,竟吃得有些饱,出门来消消食,还有点事儿求你,你赶紧吃。”

杨桂兰便笑起来:“我家那臭小子也去林家蹭饭了。”

待陆家饭毕,曹氏便示意方珍拿出包袱里的料子递过去:“还有三个月我家珍儿便要出嫁,嫁衣荷包长辈的鞋袜什么的都做得差不多了,唯独盖头不敢下手。”

她伸出自己胖胖的手指头自嘲道:“你瞧瞧我这手,接生个孩子拿个剪刀什么的勉强能行,真要绣花可就是难为我了。但珍儿当初做针线的手艺还是你教的,她有几斤几两你也知晓,真要让她绣盖头这样大件,只怕成亲当日便要丢脸。我想来想去只有求上门来。”

杨桂兰也有些为难:“你也瞧见了,绣庄最近活紧,我回来也晚,明儿天不亮就得起身,恐怕有些耽误了珍儿的嫁期。”

张氏绣坊最好的绣品每年都要经由漕船运往京师,作为地方的贡品送进宫廷。杨桂兰绣艺顶尖,负责其中一部分绣品,无暇分、身。

“唉呀,我知道你是大忙人,不是求你,是求婉儿。”曹氏忙解释:“婉儿的话计我也是见过的,比我们家珍儿那是强了百倍不止。再说珍儿嫁的什么人家,她婆婆是个梳头娘子,我瞧着她绣工也寻常,婉儿绣出来的足以镇住他们家亲戚。”她亲亲热热拉住杨桂兰的手:“我付银子,请婉儿给珍儿绣盖头,只是花样子你拿主意,可行?”

送上门的生意,相比手绢荷包家里父母衣衫鞋袜,盖头也算是陆婉接的头一桩大单,她眼里已有跃跃欲试之意,杨桂兰便道:“你不嫌弃我便应下了!”示意女儿拿自家的花样子过来。

杨桂兰做绣娘时间久,便自己绘了各种花样子细心收着,有时候闲了也画几笔,不拘是花叶鸟雀,或者富贵纹样,鸳鸯连理等等,分门别类放着。

几人坐下来研究盖头上的花样,等定下来之后,见家中陆谦还未回来,杨桂兰便忍不住念叨:“这小子再不回来,是想在林家住下?”

曹氏也发愁:“我家这个,天天嚷嚷着读书没趣味,一时想去学打拳,一时又想跟白棠去河上卖东西。我瞧着他竟不是想卖东西,是想天天跟白棠在一处玩。都这会儿了,还有课业未完,咱们一起过去瞧瞧,林阿婆做了什么好吃的,这俩小子竟不肯回家来。”

两人携手过去,但见林家早已掌灯,热热闹闹摆了一桌子,正坐着吃晚饭,几小儿面前还摆着酒碗,盛着桂花米酒。

方虎吃到酣处,美美饮一口,重提自己的烦恼:“读书有什么乐子?还是打拳来得痛快!要是我爹娘能答应,赶明儿我便去拳馆寻个师傅去练武,到时候才开心呢。”

林白棠近来识字也正在兴头上,一巴掌拍在他手上:“虎子,你这话好没道理。狗儿哥说读书明理,要不要科考倒在其次,但识字之后不必做个睁眼瞎,就算是将来签个契书,也不教旁人哄了去!”

当着林家一桌人,陆谦脸上有些挂不住,小声纠正:“谦哥哥!”

林白棠方才偷喝了林青山碗里两口十月白,此刻有些酒意上头,小脸泛红,坏笑着转头大声问:“狗儿哥你说什么?”

房里的林家人,连同门口刚进来的曹氏与杨桂兰及方珍皆哄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