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urIPS放榜,就是正式公布今年接收的论文。
而每年放榜期都能够引来整个计算机领域的关注,毕竟这是顶会,能够在这上面发上一篇论文,也称得上是对一个人能力的极大认可,以后不管去什么地方都算是有了一项足以称道的成就。
当然,同样的,放榜日的到来,对于全球成千上万的AI研究者、博士生、教授,以及各种工程师们来说,这一天是他们的“审判日”。
他们那些投稿给NeurIPS的论文,无一不是耗费了他们相当多的时间精力才完成的,如此的心血,如果在最后没能通过的话,对于他们来说无疑会是一件相当难受的事情。
然而,根据以往NeurIPS的过稿率来看,20%-25%的概率,注定了会有绝大多数的人成为这场竞争当中的牺牲品。
不过,在事实没有敲定之前,那些投过稿的人也期待着自己能够成为那个幸运儿。
于是,在放榜时间的前一段时间,从硅谷到燕京,从斯坦福到华清,无数人正紧张地刷新着NeurIPS的官方网站和自己的邮箱,心脏随着每一次鼠标点击而悬在喉咙口。
当NeurIPS的官方接收列表正式上线的那一刻,整个网站的服务器流量瞬间飙升到了极限。起初,大部分人都在使用CtrI+F,快速搜索自己的名字或论文标题,欢呼声和叹息声在世界各地的实验室和办公室里此起彼伏。
不过在确认完了这列表之中有没有自己的论文之后,这些人便开始看起了那些过稿的论文,特别是其中得到了Oral和Spotlight的论文。
即使论文被Neur IPS接收,但是在这些被接收的论文中也是分为三个档次的,从高到低分别是Oral、Spotlight以及Poster。
其中Oral是最高档次,翻译过来就是【口头报告】,一般只有前5%左右的论文才能够获得,被评为这个级别的论文,将能够在今年年底举办的NeurIPS大会上面作15分钟左右的报告,称得上是在NeurIPS甚至是整个计算机界的极高荣誉之一了,换成数学界的话,大概就相当于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面作全体报告了。而Spotlight则是第二档次,翻译过来叫做【聚光灯短讲】,一般是前15%以内的论文有机会获得,也能够在大会当中获得3分钟左右时间的快速报告机会,同样属于相当高层次的认可。
至于Poster则是【海报展示】,剩下的被接收论文都属于这个档次,不过就不像是前两个档次那样能够得到报告机会,不过也能够有海报展示的机会。
当然,不管是什么档次,能够被接收都说明是高质量的论文了。
此时此刻,国内已经是凌晨12点了,华清大学朱俊教授团队的实验室中,依然是灯火通明,气氛比白天还要紧张凝重。
朱俊教授和他的团队在整个华清大学计算机专业方面算是非常强的了,他连续多年在机器学习顶级国际会议和期刊,比如ICML、NeurIPS、IJCAI、AAAI、JMLR、PAMI等等上面发表论文100余篇,有时候一场顶会,有他参与的论文就可能是好几篇。
今年在他的带领,或是主导,或是参与,并且往NeurIPS投了稿的课题就有十来项,就是不知道今年能够中个几项。
所以,这一晚,他们实验室都有不少人没有睡,疯狂地刷新着页面。
朱俊教授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门没有关,目光不时投向实验室里自己的学生们,特别是他最看好的学生王浩,此时也正和其他几位博士生一起,围在一台显示器前,手指悬停在鼠标上,不断刷新着NeurIPS的官方网站。
“还没出吗?”朱俊喝了一口已经泡得发苦的浓茶,沉声问道。
“还没,老师。推上说,服务器有点卡,可能快了。”王浩头也不回地答道,眼睛死死地盯着屏幕。今年他可是投了6篇,其中还有两篇一作,算是全实验室除了朱俊这位教授之外最高产的人了,朱俊能够投那么多主要也是因为有其他团队邀请加入,王浩现在还是一名博士生,从名气和人脉上都不像是朱俊那么好,能够有6篇确实算是相当高了,所以他也最想知道这次到底能够中几篇。
突然,网页的加载条猛地走到了尽头,一个全新的、布满了密集文字的页面弹了出来。
“出了!榜单出了!”王浩一声低吼,整个实验室的空气仿佛瞬间被点燃。
“先别管别的,搜我们自己的!”朱俊立刻站起身,快步从自己的办公室中走了出来,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即使已经发过那么多篇顶刊了,但是这样的时候多少还是会有一些紧张感的。
王浩的手指在键盘上迅速翻动,迅速在上千篇论文列表中进行检索。
而后,他便惊呼道:“有了!老师,您中了8篇!”
这话一出,全实验室的人都惊讶了起来,随后便是向朱俊表示了恭喜。
“8篇啊。”朱俊脸上露出了满意的表情,这个数字,估计在今年所有给NeurIPS投稿的作者中,都排得上前列。
“得奖情况呢?”他接着又问。
“有两篇Spotlight。”王浩回答道。
“两篇啊,还行吧。”朱俊点了点头,虽然还是有些遗憾,没能中一篇Oral。
但是也没办法,Oral的难度太高了,不仅需要实力,也需要运气。
毕竟这些稿件的档次是根据审稿人评分制来的,而审稿人评分那就有时候甚至得看人家的心情了,可不乏那种其他审稿人都给出了高评价,结果有一个审稿人只给出了最低分的情况。
“你们的情况呢?看一看吧。”朱俊这时候说道。
王浩点了点头,首先自然是帮老板查,老板查完才轮到他们这些学生。
很快,王浩便高兴地说道:“咱们实验室这次也有六篇,五篇Poster,一篇您的Spotlight,那五篇Poster中除去您参与的,有2篇!一篇我的,还有一篇是李师弟的。”
朱俊颔首:“2篇,也不错。”
王浩点点头,面上也是格外的兴奋,没想到这次还真有一篇他担任一作的论文中了,而且令人惊喜的是,他还和朱俊合作中了一篇Spotlight。
这次他算是爽飞了,整个人的脸上都能够看出此时有多高兴,嘴角完全是压不住的情况。
而他口中的那位李师弟也就在旁边,此时也是一副高兴的表情。
虽然跟在朱老师的团队里面是真的压力大,但是朱老师也是真的带他们搞成果啊!
光是凭借这些成果,以后别说是国内大厂了,哪怕是国际大厂都基本上是随便进。
当然,也不仅是他们这些博士生,那些个硕士生也多少是吃到了一点肉,此时的脸上也都是笑呵呵的。一时间,整个实验室都洋溢在一种高兴的气氛下。
“好了好了,现在看看其他的情况吧,看看有没有熟人。”一阵庆祝之后,朱俊便笑呵呵地说道,让自己的学生们都消停消停。
自己的成功固然让人高兴,但别人的失败也更加令人欢喜。
他现在也想知道一下其他认识的团队都怎么样。
王浩点了点头,随后便也开始查了起来。
“霍,今年NeurIPS共接收了9455篇,只有1901篇论文拿到了入场门票,也就是说比例仅有……20.1%,是最近几年最低的一次了。”
“哦?那确实挺低的。”朱俊点了点头。
“Oral总共有106篇,Spotlight有280篇……霍,这Oral的比例还算是有点高。”王浩讶然道,不过刚说出来他就意识到有点不好,毕竟自己旁边的朱老师虽然中了那么多篇,可是没有一篇中Oral呢。
不过朱俊倒是没说什么,点点头道:“那就相当于Oral占总接受论文的5.5%了,确实挺高,记得去年也就2.5%吧。”
“国内的呢?看看老对手们怎么样了。”
王浩的目光在国内几所顶尖高校和科技公司的名字上扫过。
“咱们华清今年是六十多篇,算是国内第一,燕大有三十来篇……哦,看到孙教授了,他今年只有三篇。”
“哈哈哈!”朱俊当即便乐坏了。
那位孙教授就算是他的老对手,今年他居然只有三篇。
“看来那老小子今年有点懈怠了啊。”朱俊拿出了手机,直接就拨通了一个电话。
没过多久,电话通了,朱俊便笑呵呵地说道:“老孙啊,果然你还没睡啊,已经查到你今年有多少篇了吧?”
“有屁快放。”电话那头传来了一句不怎么友好的声音。
“哈哈,我这不是向你表示一下恭喜嘛!中了三篇,可以啊,英姿不减当年。”朱俊笑呵呵地说道:“哦,另外忘了和你说了,我今年中了8篇来着,有两篇是Spotlight,就是可惜了还是没能中Oral……诶诶,挂电话干嘛!哎,这孙教授也真是的……”
他摇头叹气,但脸上却笑呵呵地放下了手机。
旁边的学生们对此倒是见怪不怪,毕竟他们这两个团队在课题上面都有所交叉,因此经常出现竞争的情况,甚至还出现过他们完成的课题,人家已经提前完成了,使得他们的论文成为了白费这样的情况。所以,他们甚至想说,攻击力还不够。
朱俊放下手机后,重新看向王浩,问道:“还有其他情况没?”
但此时的王浩却是一脸疑惑地看着屏幕上面显示的一篇论文,脸上颇有些疑惑,“有倒是有……就是不知道这算不算。”
“什么算不算?”朱俊不解。
“燕大那边有个人拿到了Oral,但是这个名字……没听说过啊。”王浩指了指屏幕。
“不认识?”
朱俊也是一愣,能够拿Oral的,那在国内肯定是有不小名气了,怎么可能会突然冒出来一个不认识的名字出来?
他的目光顺着王浩的指向看去。
《一种基于前瞻性因果推演的计算架构:从被动识别到主动预测》
作者:HuaiZhou (Yanjing University)
看到这个名字,朱俊也是迷惑了起来。
他,也不认识国内计算机还有叫HuaiZhou的这号人物。
“这是谁?”他也生出了这个问题。
就在这时,旁边的那位李师弟想了想说道:“我倒是知道燕大有个周淮一一当然他也是咱们华清的,不过人家也不是研究计算机的吧。”
“周淮?燕大数院的那个周淮?”朱俊几乎是立刻就反应了过来。
他猛然就是一拍脑袋:“对了!我前段时间听姚教授说,周淮确实给NeurIPS投稿了,甚至还得到了克里斯托弗·曼宁的称赞,说他的那篇论文非常厉害。”
王浩此时震惊了,姚教授?
他们华清还能有哪位姚教授,只能是那位图灵奖得主了,连那位都知道?
他一时间有些不敢相信地说道:“就是那个数学天才?他不是搞纯数的吗?怎么跑到NeurIPS来发了篇Oral?”
不是,他拼命了那么久,也就是今年和朱老师合作搞了一篇Spotlight出来,这人又是怎么做到的?“跨界还能拿到Ora ……这已经不是天才能形容的了。”朱俊也是喃喃自语,自己求而不得的Oral,人家居然一发就得到了?
他立马说道:“快,看看他那篇论文的审稿人得分排名第几?”
王浩迅速地就翻起了榜单,最后,就看见周淮的这篇论文排名在第五。
也就是说,在今年被接收的1901篇论文中,周淮的这篇论文都能够排在第五名。
这是什么神仙级别的人物啊?
一时间,实验室中的这些人们都面面相觑,脸上露出了一副“我不明白”的神情。
而后,王浩转过头,又调出了这篇论文的详情。
他本能地想要看看这篇论文的作者列表,想知道周淮到底是和哪个计算机系的大牛团队合作,才能完成这样一项壮举。
然而,当他点开论文的详细信息页面时,整个实验室的声音又是戛然而止。
所有人都看到了那行信息,然后不约而同地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显示器上,那篇Oral论文的作者栏里,只有一个孤零零的名字。
【Authors:HuaiZhou】
没有合作者,没有导师,没有长长的作者列表。
只有他一个人。
一个人就完成了这样一篇Oral级别的论文。
这……
简直就是令人难以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