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大佬云集(1 / 1)

看向这位老人,周淮虽然不认识,但是倒也能够感受出对方那浑身散发出来的大佬气息。

总之肯定不会简单。

而旁边的张旭也再次介绍起来,语气中带着显而易见的尊敬:“这位是潘和院士,潘和院士以前担任过咱们华国工程院的常务副院长,后来担任过全国政协常委,现在虽然已经退休了,不过也一直在为咱们国内计算机事业的发展出力,算是国家计算机事业发展的核心智囊。”

虽然周淮不懂这些职位都是啥级别,但反正听上去就感觉挺厉害的。

“潘院士,您好您好。”

潘和笑了笑,和蔼地对周淮说道:“很早之前就听说咱们华国出现了一位数学天才,那时候就由衷地为你高兴,后来又听说你证明了孪生素数猜想,我这个搞了一辈子应用科学的人,都忍不住为咱们国家在基础科学领域取得的突破而喝彩啊。”

他顿了顿,眼神中充满了欣赏:“虽然我是搞计算机的,但我们都清楚,计算机科学的根,就是数学。咱们国家在基础数学方面的人才一直紧缺,能看到你这样的人才出现,是国家之幸,也是我们这些老家伙最乐于见到的事情。”

“当然,”潘和话锋一转,笑意更浓,“现在看到你在计算机这个领域,也做出了如此重大的成果,那就是喜上加喜了。”

他走上前,亲切地拍了拍周淮的肩膀,那份发自内心的喜悦和期许,溢于言表。

“其实,这次这么着急把你从假期里叫回来,主要也是我的意思。这里,我得先为打扰你休息,向你道个歉。”

周淮一愣,心中恍然。

好家伙,原来“罪魁祸首”是这位。

但奈何人家是大佬,看周围的人此时都安静了下来,完全没有打扰到这位讲话。

那他还能说啥?

只能继续保持着礼貌的微笑,顺带着人情世故了一句:“不碍事不碍事,现在回来之后能够见到您老,也算是值得了。”

潘和哈哈一笑,随后继续道:“好了,这些都算是题外话,现在还是说正事吧。”

“你在那篇论文中提出的方法,我已经看了,对于你论文的评价,我觉得国外有位叫克里斯托弗·曼宁的教授就说得很好,你提出的那个叫前瞻性因果推演的架构PCE,有机会成为和Transformer架构相提并论的方向。”

他看着周淮,眼神变得深邃起来:“当然,我个人还有些不同的看法。我认为,在真正的潜力上,你的这个新架构,应该是要超过Transformer的。”

听到这句话,周淮的眉头不由自主地一挑。

昨天接到陈岳电话时,他就猜测有高人看穿了自己论文中隐藏的巨大潜力。

其他人可不像是他一样,知道自己的架构是脱胎于小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个PCE架构甚至可以说是直指小芙这种智能生命的方向。

因此,现在就能够从自己那样一篇论文中看出其隐藏潜力的,当然可以说是高人。

而看样子,就是这位潘院士了。

不过他还是感到一丝好奇,对方的这份信心,从何而来?

单凭一篇理论论文,就敢下如此断言?

他问道:“潘院士,您为什么这么认为?”

潘和说道:“你前段时间是不是搞出了一个软件,叫做小芙日历?”

周淮点点头。

潘和便笑道:“我有一个学生,之前的时候向我提到了你的这个小芙日历,说它在端侧AI的实现上有些“不可思议’。我试用之后,也确实很惊讶,它在完全本地化运行的情况下,是如何实现那种精准的、带有逻辑性的任务判断和规划的。”

“直到我读了你的论文,我就有所猜测了。”

周淮顿时恍然大悟,原来对方是根据小芙日历做出的判断!!

虽然这也不算是直接从自己的论文中就看出了其潜力,但是光凭这样的眼光和洞察力,也确实不愧是顶尖的大佬。

他点了点头,坦诚地笑道:“潘院士您慧眼如炬。小芙日历里确实运用了PCE架构的部分技术,不过为了适应本地化运行,做了极大的简化和限制,只保留了最基础的评判功能。”

“这就足够了!”潘和笑着点点头,语气肯定,“一个“偏基础’的应用,就已经超越了市面上所有同类产品。这本身就说明了一切。”

说到这里,潘和看了看周围,便对周淮说道:“好了,今天大家这么多人都来到了这里,其实也都主要是想听听你对这个PCE架构的讲解。”

“所以,接下来的时间,就还是先交给你吧。”

周淮点了点头。

这件事情昨天的时候也已经和他说过,今天会需要他讲述一下关于这项成果的细节。

尤其是那个数学模型。

计算机技术往往都是拥有时效性的。

虽然年底的NeurIPS大会上面,周淮也会对自己的这个新技术进行讲解,不过那也需要等到年底了。而如果他现在能够先和这些国内的计算机专家们讲解一下,那么国内也就能够相对较快地应用上这个新技术。

潘和笑着点点头,再次拍了拍周淮的肩膀,“现在国外人工智能发展的速度格外迅猛,咱们华国已经算是慢了不止半拍,需要的就是你这样的新技术,引领我们的弯道超车了。”

“去吧。”

而后,周淮便走到了会议室正前方多媒体屏幕的面前,从口袋取出了一个U盘,将昨天临时准备的PPT拷了上去。

当然,做这个PPT倒是也没花他多少时间,因为这是他让小芙做的,然后自己再稍微修改一下,让整体少了那么一些小芙的个人……个AI特色。

而随着周淮的准备,整个会议室也都显得有些鸦雀无声,几十道目光,其中不乏国内计算机科学界的泰斗级人物,潘和虽然算是地位最高的一位,但是像高云院士这样同样的大佬,现场也是有几位,同时包括那位华清大学,NeurIPS中了8篇的朱俊教授,也在其中。

此刻,他们全都聚焦在这个年轻得过分的年轻人身上。

周淮将提前准备好的PPT打开,PPT的首页异常简洁,深蓝色的背景上,只有一行白色的标题:《前瞻性因果推演架构(PCE):一种新的计算范式》

主讲人:周淮

没有花哨的动画,没有复杂的背景,只有直奔主题的标题一一当然,这也是周淮去掉了小芙的“个AI特色”后的效果。

本科毕业答辩或许整些花里胡哨的PPT能够增加一点印象分,不过现在就不用整那些虚头巴脑的了。周淮拿起激光笔,转身面向台下的众人,神情平静而自信,直接切入了主题。

“各位院士,教授,老师们,那我就不多说废话。”

“今天我主要就讲一讲PCE架构,首先,我们来看它的理论基础。”

他按下了翻页键,屏幕上出现了一系列复杂的数学定义和公式。

在场的人都是专家,他就直接硬核点好了。

“与现有的、基于统计学习的架构不同,PCE的构建不依赖于概率论,而是基于格理论和有向无环图的扩展。我们将信息单元,无论是文本中的一个词,还是一个逻辑概念,都抽象为“因果节点’。”“每一个节点都包含两个核心属性:一个状态向量v,用于描述其自身属性;以及一个因果势函数中,用于定义它对其他节点施加影响的潜力。”

台下的专家们立刻打起了精神,开始飞快地在笔记本上记录。

这些概念对他们来说并不陌生,但将其应用于计算架构,却是闻所未闻。

“PCE的核心,在于处理输入信息时,它并非在已有的网络中进行权重更新。相反,它会为每一次计算,动态生成一个临时的、局部的因果格,我称之为瞬时推演空间,Instantaneous Etrapolation Space,IES。”

周淮的激光笔在屏幕上一个复杂的网络结构图上移动。

“这个IES的构建分为三步。”

“第一,节点激活,根据输入向量,从预置的“概念知识库’中激活一批相关的因果节点;第二,关系映射,通过一个预定义的距离函数,计算激活节点之间的初始“因果距离’d,并构建初始的有向图结构;第三,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势函数传播。”

伴随着周淮的讲述,在场的这些专家们也逐渐聆听了进去,同时,借着他那抽丝剥茧般的讲述,那在外人看起来无比复杂,且有些难以理解的数学模型,却渐渐地展现出了一种高度的统一性。

尽管对于他们来说可能还是有些不好搞明白,实在是因为这个模型对于他们来说确实有点陌生,但不管如何,相较于一开始的那种无法理解,现在这种情况多少也还是算稍微比较好了。

就这样,时间很快过去了。

接下来的半个多小时,周淮偶尔展示一下高度抽象的伪代码,大多数时间都在用和数学紧密相连的方式,将PCE架构中最纯粹、最硬核的技术语言,以及每一个模块,都毫无保留地呈现在了这群国内最顶尖的大脑面前。

整个会议室里,除了他清晰、平稳的讲述声,就只剩下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和此起彼伏的、压抑着的惊叹。

当然,同样也少不了各种各样的疑惑。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在他的讲述之下就迅速搞明白这个东西,或者说,在场中也没有一个人是能够搞明白的。

于是乎,周淮讲完了之后,又进行了差不多一个小时的答疑环节,才算是结束了这场临时准备的研讨….……那么,感谢各位了,今天就到这里了。”周淮颇有些有气无力地说道。

今早上起个大早赶路,早点也就是草草买了个煎饼果子就在班车上吃了,而现在时间已经下午两点,而他还没有吃中午饭,虽然年轻的身体耐造,但现在也算是快要燃尽了。

会议室中的掌声响起,潘和带头送上了掌声,笑呵呵地说道:“讲的很不错,也算是帮助我们对这个PCE架构有了更深的认识。”

旁边的高云院士也笑着点点头,说道:“潘院士说得是,不过啊,也必须要说的是,周淮同学还真不愧是一个大数学家,这整场报告里面的数学部分,还真是听得我这个数学不好的人有点头晕脑胀了。”在场的教授们都是笑了起来,也有相当多人对高云的这话表示了赞同。

还有人喊了一声:“周淮,要不要再和我们详细说明一下这里面的数学啊,你刚才说的那个稳定拓扑结构的几何特性,我实在是有点没弄明白。”

周淮嘴角一扯,这玩意儿要说明白,那他得真的燃尽了。

倒是潘和这时候替周淮说了一句:“好了,数学不懂的地方,自己回头研究吧,人家周淮都已经把饭喂到你们嘴边了,吃下去这一口,就好好靠自己行了。”

“看人家周淮现在都累成什么样子了。”

这时候,张旭为周淮说了一声:“各位可能不知道,周淮同学是今天早上五点多起床,从秦省老家那边坐了四个小时的班车到西京,之后又坐两个小时的飞机才到咱们燕京的,只在早上吃了一个煎饼果子呢。”接周淮从机场回学校的车上,他就从周淮口中了解到了这件事情。

听到这,潘和便是一怔,随后就起身说道:“嗨呀,这得早点说嘛,我还以为周淮是西京那边直接过来的呢。”

“行了行了,会就先开到这里吧,周淮啊,你先去好好吃顿饭,回去休息好,本来还有其他事情要和你说,那就明天再说好了。”

这位老院士以为周淮是西京人,直接从西京飞到燕京确实也要不了多少功夫,确实没想到他还得坐四个小时的班车过来。

于是当即就心疼起了这样才华横溢的年轻人。

这位发话,在场的人们也都立马一同催促周淮快去休息。

就这样,周淮得以尽快离开了会议室,之后去食堂简单吃了个饭,就回到了宿舍。

将行李一放,他深深的打了个哈欠,便开始了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