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特古斯家里巧遇,初识海额尔有望(1 / 1)

极品护花高手 青枣枝 3437 字 2013-05-20

又一个月过去,打电话越來越少,几乎一个星期都接不到一个电话,

好不容易接了一个电话,他急忙和老海去核实,这次去的是右旗巴彦他拉,结果还是高兴而去失望而归,中途他突然想起一个人,那就是叫特古斯的人,也就是兔子爷爷的女婿,他是位蒙古摔跤手高手,他家就住在这里,

经过了一路打听,他终于找到了他,特古斯还是保留着当年豪放,他也看到了当地的报纸,了解到了才子还在苦苦的寻找着老丫,他对才子的执着所感动,必然十几年前,特古斯就知道才子找老丫这件事,到现在这个小子还在坚持着,他也受到感动,他说啥也得留才子和老海在家里吃饭,

由于是老相识,这顿酒,才子喝多了,他不能再走,只好,在特古斯家住下,

第二天起來,才子和老海在特古斯蒙古包里吃过早饭,刚出门,看见一个背着相机的中年人走过來,从穿着上看他不因该是牧民,

特古斯热情的上前和他打招呼,看來特古斯和他关系不一般,

走到近前,特古斯拽着才子说:“才子,我來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我的好朋友,他叫海额尔敦必力格是草原故事报社的记者,我习惯叫他海额尔,你也叫他海额尔吧,这样好叫,他的老丈人在这里住,也是牧民,”

才子上前和他握握手说:“你好,海额尔,认识你非常高兴,”之后特古斯把才子介绍给海额尔说:“这个下伙子,是辽宁沈阳來的,他叫才子,是來寻找失踪二十年的同学來的,”

海额尔看看才子问:“失踪二十年了,”

才子说:“是啊,有二十年了,”

海额尔特别感兴趣,他说:“走走,到特古斯的蒙古包里说说,兴许我会帮助你的,”

才子本不想在进去,可是看到海额尔很认真,也只好进了蒙古包,也许是出于记者的职业习惯,海额尔问的很细,

海额尔问才子:“你的同学怎么失踪的,她多大岁数,在那失踪的,”

才子看到海额尔对老丫失踪这件事很重视,他一五一十的把老丫失踪的经过,和自己些年找老丫的事讲了一遍………

最后说:“这次寻找老丫,我在报纸上登了寻人启事,”

海额尔说:“对了,我想起來了,我们的报纸也登了,不过,我不知道这里面还有这些感人的故事啊,这太好了,沒成想陪媳妇回趟娘家还采访到了这样的感人的故事,”

海额尔一个问題又一个问題继续问着才子,一直到了下午,这个特殊的采访才结束,

才子和海额尔互留了电话,海额尔告诉才子说:“十天八天我就回呼市,主编审查后,我准备将这篇文稿刊登在显著位置,”

才子和老海告辞,两人回到了赤山市里租的房子,

这时,安磊打來电话说:“我和二哥看中了一块好地块,你得马上回來一趟,商量一下是否参与竞标,”

就这样,才子和老海赶回沈阳,这次寻找才子粗略的算了一下,就登报一件事,就花了将近500万,上百家的电视台和电台上登寻人启事用去了900多万,人工费和车费,住宿费等等共花费130多万,还有一项就是寻人启事上的奖赏是30万,虽然沒花但是一旦找到了老丫那也是一笔开销,

回到了沈阳后,才子看了二哥和安磊相中的政府欲开发商品住宅的地块,他觉得也不错,因此就定了下來参与竞标,

还有一件事就是要见见三洋的媳妇,才子打电话给三洋,让他带着媳妇來丫丫,他要请他们两口子吃顿饭,以缓解一下三洋对自己的不满和弥补因为沒赶上参加三洋的婚礼的一些遗憾,

晚上,只有三洋两口子和才子两口子,三洋介绍了自己的媳妇,

三洋自豪地说:“大哥,你看看你的弟妹长的还行吧,”

才子看看三洋媳妇,这女人不像哈顺格日丽和柳欣,她显得很温柔,很稳重,长相倒有几分像老丫,一副小圆脸,显得很幼稚,

也许是怀孕已经显怀的原因,加上她穿的宽大的衣服,他觉得这个女人沒什么体型,

才子问:“弟妹叫啥名,”

三洋媳妇说:“大哥,我叫杨丹凤,”

哈顺格日丽说:“才子啊,弟妹家是北京的,”

杨丹凤说:“北京郊区,”才子点点头,

一个星期后,才子打电话到赤山了解到这些天接电话的情况,结果也怪,他走后,竟然沒接到一个电话,

此时,才子对这次寻找已经失去了信心,他也觉得不会找到了老丫了,

闲下來的才子和老海却病倒了,才子和老海都感到全身不舒服,全身各个器官都觉得疼痛,到医院做了检查却沒发现什么病变,医生建议两人入院观察,补充一些营养,

半个月后,老海感觉疼痛减轻出院了,才子的症状却沒见好,只好继续留院观察,

才子和老海心理都明白,这是他俩这大半年的时间里累的,这种事不但累身体,更是累心,

一个月后,才子也感觉好转出院,

由于在美丽的右旗巴彦他拉草原遇见了呼市记者海额尔,海额尔对才子的苦苦寻找很是感动,他登了关于才子寻找老丫的一篇名为《不寻常的寻找》的专題报导,

当时,受篇幅的限制,许多细节沒有进行深入的描写,本來海额尔只是出于对才子苦苦寻找的一种感动,弘扬一种人文情感的事迹而已,这是他写这篇文章的初衷,

可是出乎海额尔预料的是,这篇报导一经刊登,有不少热心读者不断打电话到报社询问老丫的具体情况,每天报社的电话打个不停,主编得知这一情况,他很重视,立即找來海额尔,让他对这件事进行更详细的报道,以满足这些热心人的猎奇心,

当然主编这样做,主要的目的还是想扩大一下报纸的影响,海额尔只好和才子通了电话,说明了这一情况,

对于热心读者提出的一些细节问題,才子逐一进行了回答,

第二篇报道一刊出,又有热心读者又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題:这老丫走失时当时穿的什么衣服,带沒带头巾,穿的什么鞋子,胖还是瘦,当时兜里揣沒揣东西等等,

对于读者提出的问題,别说海额尔,连才子自己也不是十分清楚,因为他从來也沒有问过这些细节,

此时,在沈阳的才子,正考虑是否结束赤山的寻找中心时,海额尔的电话有又次鼓励了他的寻找老丫的信心,

他和海额尔约好在赤山市内的寻找中心见面,

几天后,两人见面,面对海额尔的询问,才子沒能给海额尔一个很好的答案,于是才子带着海额尔到诺尔拜访那些在老丫失踪时最后和她见面的人,

才子和海额尔找到了当年和老丫一同出游的几个同学,又找到了,当年的老师以及老丫舅舅和家人,

经过他们的回忆,基本上搞清了当时老丫的穿着和携带的东西,

最后确定,失踪时老丫确实头上带着一条蓝色的纱巾,上身穿一件黄色的格上衣,下身是一条普通的米蓝色裤子,鞋子是回力鞋,

海额尔将这一报导刊登出去,结果又有人提出了问題,当然有的问題不太现实,更有人提出要帮忙找老丫,

一个月后,有一些人也提供了不少线索,海额尔和才子挨个的进行排查,结果都是否定,

排查结果第三版刊登,可是由于这份报纸发行不只限于呼市,还有,才子在其他各市报纸上所刊登的寻人启事,还在继续刊登,随着报导的次数的增加和进一步深入细致,知道的人越來越多,由于采访量的增加,报社不得不增派了新的人手,新增的是一个年轻的记着,他协助海额尔进行更加深入的调查和报导,

这样折腾了将近一个月,报社接到这方面的电话越來越少,人们对这件事的关心似乎平淡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