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进军魔国--第二卷完(1 / 1)

魔国领地 大措 3937 字 2013-09-01

陈洪涛点点头:“好吧。你填好Z级申请表再去后面第二辆车领装备。”说完对马鸿陵说“你和盛晴一起去后车。找找你趁手的家伙。”

马鸿陵看着盛晴在表上写字就问道:“那我填什么表。”

盛晴笑道:“你又不是我们的人。不用填表。跟我走。”说完开门带头跳下卡车。

下车后马鸿陵又小声追问:“A级加Z级是什么意思。”

盛晴比划了一个开枪的手势:“A级就是任务中允许杀伤。嗯……Z级嘛就是自愿了。说明任务有无法控制的危险。不强迫执行。

“那你还参加。里面死了多少人你知道吗。”马鸿陵不解的问。

“你们所说的那个山洞确实令人好奇。我倒想见识见识。我确实知道我们的很多战友都牺牲在里面了。所以我才更想去看看。沒想到这次保护你的任务给了我这个机会。”

马鸿陵沒想到这个生活中卡通版的户外老姑娘内心居然这么坚硬。沒有再说这个。而是问了一句:“那你们保护我的任务算什么级别。”

盛晴略略皱眉思索:“应该沒定级别。噢……好象是F级吧。我也不确定。你问陈处长就行。这是他定的。”

马鸿陵自嘲道:“我知道自己沒有那么重要。我带的经筒才重要。对我來说什么级别都不要紧。救出曦颜才最重要。”

第二辆车上有八个全副武装的士兵。正坐靠在车厢里休息。一位年轻的上尉军官看到盛晴后笑着说出一口东北话:“晴姐。两个多月沒见你了。啥前儿來的啊。这身打扮真不错。旅游啊。”

盛晴笑着回应:“我本來是要旅游啊。疙瘩。你们一个个笨的完成不了任务。陈处才找我回來。唉。真不让人省心。快给我挑些家伙吧。”

这个被盛晴戏称为疙瘩的上尉后退了一步。指着车厢里的十几墨绿色的箱子:“晴姐。这次您老是要火箭筒还是要大狙。对了。炸药这次沒带多少。您可别卷包儿会了。”

马鸿陵强忍着笑意。盛晴有些不自在了:“几天沒见疙瘩也不老实了。”然后指着马鸿陵说“这是马鸿陵。也是我们任务的参与者。陈处让他也來挑东西。他对要去的地方熟。应该准备什么家伙听他的。当然。炸药还要给我。至少一半。有这玩艺我才安心。”

上尉军官向马鸿陵敬礼后作自我介绍:“我叫于爱国。是行动分队长。现在车上里都是些常用武器。你可可是以随便挑。”

马鸿陵摆手道:“这些我可不懂。我是普通老百姓。那个地方我虽然去过但根本沒有深入。我只知道要防雨防寒的装备。还要有穿透雾气的照明灯。要有红外感应器和夜视仪。枪支这些用处到不大。对了。缆索抛射器也要多几个。自动攀升器和防毒面具也要有。最好还要有高压氧舱能够急救。”

“你这还不算懂。。”盛晴和于爱国都开口反问。

“我也只是军事装备入门级爱好者。具体要用的型号我也不懂。”

“能看出來你对这个地方早就有了想法。要不然在匆忙之下你说不出这么多装备的。”盛晴还是继续试探。

马鸿陵苦笑着:“大姐。那个山洞我是进去过。可是根本就沒有深入啊。最多停留了一个小时就回來了。洞里的情况我是从其他考察资料里了解的。那份资料里记载的人吃尽了苦头。也有几个人在里面丧命。我肯定会考虑如果我进去得话需要哪些装备。”

现在该于爱国换成了苦笑:“那个。那个马先生。你要的这些东西都不算是武器。除了红外感应器和夜视仪这两样。其他车上都沒有啊。不过山洞那边的看守部队应该有。他们曾经有人进去过。”

于爱国让手下的士兵打开几口箱子。盛晴自顾挑选起來。马鸿陵却看花了眼。在中国普通百姓看到警察别着一支手枪都会注目半天。根本沒有机会接触到军用制式武器。何况是面对现在整箱的各种火器和战场装备呢。

于爱国看着马鸿陵惊愕的目光有些得意。指着一箱箱武器说:“这是九五步枪、这是八零手枪、这是定向地雷、高爆手雷。这里是单兵通讯系统。还有超薄防弹衣和凯夫拉头盔。还有几个长箱子就不打开了。都是些火箭筒、防空导弹和反坦克导弹。”

马鸿陵看着这些长短家伙摇摇头。只能在轻武器中挑选了起來。选來选去拿起了一把92式手枪和几个弹匣。这种枪正好是罗席楠训练自己用过的。比较趁手。于爱国却劝说着:“你拿的这把口径是9毫米的。后座力太大。沒有专业训练不好掌握。这里还有一把同型号的92式。前年才研制出來。口径只有5.8毫米。是按照美军标准设计的。你用着应该更方便。”说完从箱子里找出一支外表上同的手枪递过來。

马鸿陵谢绝了于爱国的好意:“这个9毫米的我练习过。沒有问題。夜视仪你教我用一下。可能这个用处更大。”

“你要哪种夜视仪。红外的还是微光的。”

“我只要晚上能看清东西的。不用那种红外热感应。微光的吧。”

夜视仪到手后于爱国就帮马鸿陵摆弄起來。军用器械操作都是异常简单。沒有几分钟马鸿陵就学会了。

那边盛晴已经全付武装。户外冲锋衣已经不见了。在抓绒内胆外套了件多功能防弹背心。背心上到处插满东西。除了背了一支九五短管步枪外。防身手枪和匕首一样不差。肩上还出多了一件背包。不用说。背包里应该都是雷管和炸药。

马鸿陵笑道:“大姐。你这是要打仗啊。你这身家伙登陆日本才用得上。”

盛晴也不回答。递过一把伞兵匕首:“这个你带上。”然后开始低头拆解枪枝。检查了每个零件后一一复装。拉栓上膛瞄了一瞄。然后退出子弹开始为马鸿陵检查手枪。马鸿陵有些奇怪:“用不着这样仔细吧。”

于爱国解释道:“这是我们行动的习惯。虽然沒有明文要求。但是自己的装备都要动手检视。这也是对自己对任务负责。”

此时。手机短信声又一次响起:马先生。你的队伍越來越壮大了。这样也好。他们会保护你进去。就不用我费心了。想必你已经能猜到。我需要魔国领地里的莲籽。希望你可以在三天后带出來。到时我再告诉你交换的地点。贵友已经有些不耐烦了。我会好好照顾她。

土山

这个短信内容是预料中的。第一次不被对方牵着走。甚至能感觉到对方有些妥协。马鸿陵感到一丝轻松。随后到前车向陈洪涛说明了情况。陈洪涛当即报告上级。经过短暂等待后两辆卡车离开214国道向着东方驶去。

马鸿陵很自觉的坐在第二辆里。前方是指挥车。肯定有不便自己知道的事情。盛晴上了第一辆车。应该是当面向陈洪涛报告途中的具体事情。

坐上第二辆车后马鸿陵发现自己选择真对了。车上包括于爱国在内的官兵9人都对马鸿陵表示了热烈的欢迎。你一言我一语的交谈起來。8个士兵中还有一个陕西小伙子。虽然是來自陕北延安。但同样认了乡党。

在热烈的交谈中马鸿陵却发现。这8个士兵只讲出了姓名和家乡。其他的话題与部队无关。几乎全都是各地景点、美食和香烟。还有自己将來的人生打算。有想子父业经商的、有想转业从警的。也有开拳击俱乐部的。数这个延安小伙子的理想最为特别。。成立一个信天游班子全国巡演。

马鸿陵知道这种回避部队的谈话是保密要求。所以也放开话语与士兵们打成一片。连同于爱国在内的9个人的家乡马鸿陵全都去过。各地见闻更加丰富。非常得体的把这几人的家乡评点了一番。一下就获得了极大好感。

家乡说完后。这9人又分别把常用的基本作战知识教给了马鸿陵。与罗席楠、田化祥和王平那三人所教的单打独斗不同。这9个人更强调团队协同。用这9人的话说。战友比自己更重要。一路的交流让马鸿陵又有了不同收获。很短时间士兵们对马鸿陵的称呼也从马先生、马鸿陵变为马哥和大哥。直到下车前9人统一称马鸿陵为马大哥。

花石峡到阿尼玛卿的主峰不算太远。一百多公里的路三个小时终于驶到。途中有几批穿武警服装的士兵检查了两辆车的证件。又向上级通报后确认放行。同时路边还有几辆被拦下不予放行的民间自驾旅游车辆。车主正在和武警交涉。得到的结果是前方严重地质灾害不予通行。刑警出具了省州县三级政府发出的管制通知。还有车主指着两辆可以前行的卡车质问。武警回答这是运送治理灾害的设备。

通过检查站后马鸿陵问于爱国:“武警能检查你们军队。”

于爱国嘿嘿一笑:“啥武警。都是我们的人。换的衣服。”

卡车停下后马鸿陵的腿已经坐麻了。被两个士兵扶下來后看到了熟悉的雪峰和那汪碧蓝的湖水。玛卿岗日稳重的矗立在天宇下。与半年前飞机失事后看到的姿态少了一份桀骜。湖边停着几十辆汽车。扎着十多顶绿色帐蓬。俨然成了一个小小的临时野战军营。四周视线可及的远处还有几队武警牵着军犬巡逻。这阵势给马鸿陵带來一种错觉。。人类要在此与雪山魔国展开一场战争。恐怕这场战争毫无胜算。

盛晴也下了车。微微红肿的眼睛仿佛进了沙尘。一边用手揉搓一边望着玛卿岗日雪峰。马鸿陵指着雪山下的地方说:“魔国领地就在那里。”

(第二卷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