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1 / 1)

尸活 四季牧歌 2524 字 2014-07-02

说起盗墓,说好听点叫入穴寻金,说难听点,其实就是盗窃。www.DU00.COm当然,这盗窃可不是盗活人的东西,而是窃死人的物品。

自古以来各个朝代对盗墓贼的惩罚是很严重的,所以在现在这个社会,真正的盗墓贼其实已经很少了。能识天象,观地理而依靠观测风水,所谓的寻龙点穴的高手,甚至绝迹。

中国的古董市场永远满足不了那些古董商的需求。所以,有利益就有动力,也不排除那些在暗地里偷偷摸摸搞游击的家伙们,其实这就应了那句古话,叫:“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是人,还不得吃饭嘛!

什么样的社会孕育什么样的人,说起盗墓,那些个小偷小盗无非就是撬几个土坟,运气好,也许会扒拉到几个清朝的铜钱,徒劳无功也是常有的事情。

如果要靠这些维持生活,肯定是不行的,所以这些人就逐渐形成了一股小小的势力,白天出门干活,维持基本的生活。天黑以后,就摇身一变,落草盗墓,其实这些人也称不上是盗墓,久而久之,道上称这群人叫“散火夫”。

“散火”火其实是取“活”的谐音,原意就是“散活夫”,墓穴是埋死人的地方,人们避讳这些字,像“活”“气”之类的字眼,比如,你在坟地里不能说“活过来”“生气”之类的话。所以就用谐音字代替了。

到后来,真正知道这些小讲究的人已经没几个了,说到底,这些小讲究无非就是自己安慰自己,道上的话叫,到了墓穴里,就进入阎王的地盘,阎王一瞪眼,别说你有一条命,就是有个十条八条的,也搁不住折腾。

有散人就有团伙,与散火夫相对的一群人,就是专门从事盗墓事情的一群人。明面上他们是合法的公司、企业,但是暗地里却从事着古董走私,非法交易的买卖。

古董的来源可想而之,大多数出自墓穴,极少数是从民间收购上来的,墓穴的明器绝对是货真价实的实在货,而民间人们收藏的东西,赝品占很大一半,其实真正懂行的人都知道,明器这东西,邪乎的很,一件明器自出土以后随着见光的时间越长,其价值就越小。

你想啊,这明器是属于死人的东西,长时间跟在大活人身边,自然会沾上活人的气息,这明器也就变成了“名气”了。所以一出土的明器,大多数人都是选择在第一时间出手,这种东西就像玉石一样——无价。你说他值钱,哪怕是一枚小小的铜钱,也可以卖的上好几百万,你说他不值钱,就算把康熙皇帝的玉玺放在你面前,你也把它当块砖。

这些从事收购民间古董的人其实也不简单,他们不只是单纯的收购商,更重要的是他们明面上收购古董,暗地里是这些大公司放出来的眼线,专门打听,考察哪里有古墓。

这类人都是及其灵巧之人,能从几句话中大体判读出附近有没有古墓,什么时候的,规模有多大等。你想啊,买卖文物,特别是清朝以前的文物,那可是犯罪的事情,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过日子,如果这种事情只是一个人去做,那肯定是不行的,他们背后的城府极深。

这眼线在道上被人们称之为“喇叭”,取喇叭之形状,意为收所消息的意思。喇叭从事收购古董的时候被称为“打喇叭”。打喇叭不是拿出个人来就能做的,起码具备最基本的真赝分辨能力要有的,所以说们经常碰见的喇叭,特别是在乡下那些,个个目光抖擞,别看穿的破破烂烂,心里明白着呢。

这些说的是在一些交通比较顺畅的地方,这些地方如果有古董,那也不是出土的明器,大多是祖上传下来的散件,散件是古董的一种,但是其价值可想而知,原先,人们连最基本的温饱都解决不了,谁还会在乎这些身外之物啊,一袋红薯干子远比一个清朝的大瓷瓶子实用的多,所以说,乱世黄金,盛世古董嘛,就是这个意思了,所以喇叭们多走动这种地方。

但是,现在人们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化程度的提高,都知道古董这东西的价值,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使很多人不再出售自己手里的东西了,所以喇叭就淡淡推出了这个舞台。喇叭退出了这个舞台,但是古董生意依旧要做,除去市面流通的一些古董,古董市场也需要注入新鲜的血液,这些新鲜的血液便来一些规模比较大的古墓里。

这样的古墓,现存的,仍然完整的,寥寥无几,被国家政府保护的大多已经只剩下个坑了。大型的古墓不是深藏在渺无人烟的深山老林中,就是埋在大漠中,像明清朝皇陵这样摆在明面上的其实并不多。

这些古墓先不说知不知道在哪,就算知道在哪,其所在的地理环境就决定了不是一般人能得手的。大型的古董交易公司有专门为之服务的探险队,这些探险队分工明确,装备先进,为了得手一处古墓,甚至不惜动用大量财力,动用地心探测器甚至卫星摄像技术。小的盗墓贼,呵呵,除了最基本的老工具,就只有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胆量了。

我的祖籍是山东,自打我记事开始,父亲在我脑海中几乎没有留下任何印象,从小我就是随着外公长大的,外公年轻的时候正赶上1959年的大灾荒,庄稼几乎年年绝产,饿死的人到处都是,庄稼人为了活命,很多人背井离乡,大多数人选择北上逃荒,为什么要北上呢?

因为建国初期,南方不像现在的南方,鱼米之乡,生活富饶。我国主要的重工区还在北方,特别是东北一带,南方的真正发展是改革开放以后。

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南方多水路,北方多旱地,常年生活在旱地中的北方人很难适应南方的生活,水土不服就是最好的证明,也就是在这3年的痛苦记忆,给外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小时候外公看我吃饭,总是会说,把饭吃干净,这可是一滴一滴的汗水啊,我年轻的时候,吃的可是黄泥块……其实,现在70岁左右的老人,都会记得那段悲惨的岁月。

就是这所谓的3年自然灾害,夺去了外婆的生命,一直到外公去世,他老人家还是一个人孤孤单单的生活,外公时常告诉我,妈妈和我就是他的全部。

我小时候,夏日晚上常常依偎在外公怀中,望着满天的星星,和妈妈听外公年轻时候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