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婷婷,我下去看看。www.DU00.COm”夏问秋强忍着泪水,戴上紧急供氧口罩。
“不要!”杜小婷紧紧抱着夏问秋不松手,“我不能再失去姐姐!”
“唉!”夏问秋叹了一口气,流下两行泪水。
整个世界都已静止。十分钟,就好像过了一个世纪那般漫长。
“快看!”大黑痣叫。
一片血水中,翻起一堆水花,钻出来一个人。
温大师!
温大师的手中,还拖着一个人,正是已经处于半昏迷状态的王仔!
九爪魔鱼的一只眼睛被王仔用猎刀刺瞎,巨疼之下,沉入水中。那个时候,温大师正在九爪魔鱼的血盆大口中用匠刀收割九爪魔鱼的牙齿!王仔的脚被一条感应器管缠住,随着九爪魔鱼一起沉下。温大师及时去救,无奈,九爪魔鱼的身躯太庞大,下降时形成的巨大吸力将两人都带下了湖底。一直下降到近两百米处,温大师拉着王仔才摆脱吸力。王仔虽然戴着紧急供氧口罩,但是他没办法抵抗水下的巨大压力,不久就失去了意识,直到温大师把他拖出水面。
见到两人死里逃生,杜小婷丢了夏问秋,又抱着温大师哭个不停。
“二小姐,振作精神。”温大师安抚杜小婷,“我们还在湖中,危险依然存在,收拾心情,让叔叔知道你长大了!”
杜小婷破涕为笑,转而开始担心起王仔来。
王仔两眼充血,耳膜差点被压破,不过总算捡回了一条小命。
“他没事。”温大师把王仔递到杜小婷手上,“交给你了。”
湖中心一片狼藉,大木筏早已分崩离析,想要组装回来也不是不可能,不过,温大师觉得不需要了。他们的独木舟倒扣在水面上,并没有遭到实质性的破坏。温大师翻过独木舟,将里面的水清理干净后,招呼大家上船。本来在下湖之前,温大师做了八支桨,现在只剩下三支,温大师正在拿匠刀劈一根横木,想要再做一支桨。
“那怪物要是再来怎么办?”大黑痣问。
“拿你去喂!”杜小婷看着躺在独木舟中艰难喘气的王仔,一阵心疼,更有一股怨气无处可发。
要说,大黑痣还真是福大命大。按照杜小婷的想法,大黑痣这么窝囊的一个人,应该早挂了,可事实却正好相反,一路行来,大黑痣都是有惊无险,甚至连点肉皮都没有伤着!
“它不会来了。”温大师道,“它受了重创,至少要几年时间,才可以恢复元气。”
“那些食人鱼呢?”
“也不会来了。”温大师在九爪魔鱼的口中,割下十几颗尖牙,并带回来两根,“一根插在独木舟前端,一根插在后端。虽然这牙齿上的气味很微弱,但食人鱼依然会避之唯恐不及!”
有了九爪魔鱼牙齿的保护,大家轻装上阵,划着独木舟,一路平安,很快就渡过大湖,抵达了瀑布处的悬崖下。王仔已经恢复了行动能力。
古滇王宝藏的入口在大瀑布后面隐藏着,离底部大概百十米。
天色已近黄昏。
在一块巨石上休息片刻之后,温大师已经规划好了爬上瀑布的路径。
“你们在下面,注意提高警惕!”温大师收拾好飞爪和指虎,“我先上去。”
虽然温大师身经百战,爬山过崖也早已轻车熟路,但是在这么光滑的石头上攀爬,仍然显得相当吃力。
经过半个多小时的艰苦奋战,温大师终于快到了洞口。还有六七米就到了,温大师抛出飞爪,固定好最后一个点,低头检查了一下脚踏的位置,准备上去。
忽然,温大师头顶传来一股极臭的血腥味。
“温大师,蟒蛇!”瀑布巨大的冲击声将杜小婷的声音淹没。
温大师来不及抬头,直接抓住飞爪的金刚绳向旁边荡去。一条巨蟒将半个身子从洞口探下,正贴着崖壁向温大师袭来。
“好大一条!”
这条巨蟒的身子如水桶般粗细,从探在外面的半截身子判断,至少也有十几米长!
在一些人迹罕至的地方,常有一些奇珍怪兽,这里面当然少不了巨蟒的身影,只是能达到十米长的蟒蛇倒也不多见。
《山海经·海内经》中记载:“西南有巴国,又有朱卷之国,有黑蛇,青首,食象。”郭璞注:“即巴蛇也。”《山海经·海内南经》中又曰:“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其为蛇,青黄赤黑。一曰黑蛇,青首,在犀牛西。”这里讲的就是古代中国的巨蛇,也叫做巴蛇,据说巴蛇的体长达到了180米,头部蓝色、身体黑色。巴蛇居住在洞庭湖一带,吞吃过往的动物,它曾经生吞了一头大象,过了3年才把骨架吐出来。
温大师与蛇已经打过很多次交道,而且这种超过十米长的巨蟒也见过几次。比起湖中的九爪魔鱼,眼前这条蟒蛇算是小儿科。
由于人们对蛇的天生恐惧,所以很多墓穴都会选择蛇作为守陵兽。一来蛇对阴暗的环境非常喜欢,这正合墓穴的脾气,二来蛇的食物链很容易满足。更重要的一点,人们怕蛇是天生的、瞬间性的,一般人在无防备的情况下看到蛇,第一反应就是汗毛竖立,头皮发麻,惊声尖叫。那些不幸被蛇咬过的人,更会留下严重的心理阴影,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温大师小时候也非常怕蛇。有一次,他随父亲去盗一个大墓,第一次见到满地乱爬的毒蛇,他几乎要休克过去,那次他实在没办法克服内心的恐惧,温大师的父亲只得止步,带着温大师返回。在那之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温大师都活在对蛇的恐惧阴影中。温大师看到书上或纸上有蛇这个字或者图案,就会心跳加快,一身冷汗;在野地里或树林里看到有蛇状的藤条,就不敢迈步。最要命的是,那段时间温大师经常梦到蛇,每次都是被吓醒的!
为了克服温大师对蛇的恐惧,温大师的父亲从野外弄来两枚蟒蛇蛋,强迫温大师养护。温大师虽然万般不愿意,但是无法反抗父亲。幸好他面对的只是两个不会动的蛇蛋。
这两个蟒蛇蛋犹如鹅蛋大小,并且布满花纹。温大师把这两枚蛋放在棉絮窝里,用一个细眼竹篮子倒扣着。几天后,两条大拇指粗的小蛇破壳而出,每条都有筷子般长。温大师望而却步,却被父亲抓着手腕将手硬放在了初生的小蟒蛇身上。
冰冷的小蟒蛇缠在温大师手上,嗷嗷待哺。温大师由害怕变成了同情,他抓来知了和小青蛙,喂养着小蟒蛇。小蟒蛇慢慢长大,不知不觉间,温大师竟然和这两条小蟒蛇成了朋友,他对蛇的恐惧自然消失了。后来一次不小心,其中一条小蟒蛇吃了被老鼠药毒死的老鼠而不幸死亡,这样一来,温大师对仅剩下的一条小蟒蛇格外怜惜。
这条蟒蛇平时盘在温大师的脖子上,晚上就睡在温大师的脚边。温大师带着蟒蛇一起玩耍,一起游泳,甚至后来带着他的小蟒蛇一起去盗墓。久而久之,这条蟒蛇竟与温大师变得形影不离,十分亲密。温大师还尝试与他的玩伴沟通,他学会了蛇的“嘶嘶”叫声,知道了蛇什么声音表示饿了,什么声音表示愉悦,什么声音表示警惕,什么声音表示准备攻击等等。
可惜在后来的一次盗墓中,这条仅剩的蟒蛇也被墓中的小怪虫咬死了,为此,温大师还难受了很久。
眼下,温大师面前的这条蟒蛇正处于饥饿状态,并时刻准备攻击温大师。
面对这种冷血动物,温大师一时半会是无法和它沟通的。更何况在饥饿状态下,就算是同类,蟒蛇也可能相互吞食!
温大师十分了解蛇的习性,蛇一般依靠气味、震动源或者热能来分辨猎物,几乎没有靠眼睛的。
温大师屏住呼吸,左手抓住飞爪的绳子,右手紧握着匠刀。他需要冷静!这条巨蟒似乎没有进化出铠甲,它在缓慢靠近,温大师依然一动不动。巨蟒靠得更近了,它在离温大师一米之外停住,巨大的分叉蛇信伸在外面晃动,发出“嘶嘶”的声音。温大师仍然没有动作,一双眼睛死死盯着巨蟒的眼睛。其实,温大师不想与这条巨蟒为敌,不到万不得已,他不会动手。巨蟒终于恢复了移动,继续向温大师靠近,并张开了血盆大口。就在巨蟒接近温大师的一刹那,温大师动手了,他闪电般地举手用匠刀划过巨蟒颚下的颈部,接着一用臂力,借助飞爪的力量向上窜去。
一条血线在半空中洒落。巨蟒的颚下颈部被划开了一条深深的口子,它张开的血盆大口咬空了!随着温大师的上升,巨蟒忍痛拐回头,再次咬过来,但是因为受伤的缘故,巨蟒的速度已明显不够快。温大师又是一荡,再一次躲避开巨蟒的攻击。离洞口只有一步之遥,温大师抓住机会,跃上洞口。巨蟒的后半截身子还在洞内,前面的身子正在往回收。但此时巨蟒已经没有机会了。温大师的匠刀在巨蟒的半截身子处飞快切割,巨蟒断成两截,前半部分跌入悬崖下的瀑布脚下,成了肉食鱼的美餐。
温大师坐在洞口,面对巨蟒的后半截尸体,有一丝不忍和抱歉。
两声尖锐的哨声从上面传下,温大师先要确定洞内的安全性,所以,他没有急于把夏问秋她们拉上去。
这个洞口直径大概有五六米的样子,斜向下延伸进去,越往里,洞的直径就越大,在视力所及的几十米范围内,洞中已俨然成了一个小石窟。再往里由于光线问题,已看不清楚,不知道这个洞有多深。
忽然,温大师在石窟墙壁上的洞穴间又看到一条巨蟒,而且比刚杀死的还要大!这表明这里并不只有一条巨蟒,而是一窝巨蟒!
“糟了,进了蟒蛇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