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别样世界(1 / 1)

鬼刉香 吖旯侬丫 3249 字 2014-07-17

那是一个特殊的年代,告家大院外面的整个大地都被为什么出现的乌烟瘴气洗礼着。www.DU00.COm风暴凛冽中烈火还是会燃烧,再浑的污泥浊水里依然有清流,意外的空隙就是缺口,溢出了香气,哪怕一丁点儿,也会沁人肺腑的让人感到舒心。我高高兴兴的在里面跑着、唱着,唱着、跑着,自娱自乐。

算起来应该是到了那个人们如今打死了也不愿意提及的年代的中后期,灾难还没有完全过去,整个泱泱大国的土地上依然还有泥石流冲荡过的痕,万事杂乱无章。国人的一切都还只是停留在“宁要XXXX的苗,不要XXXX的树”以及无论是男女老少都喜欢穿黄色军装的习惯里,最爱唱的就是“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靠太阳……”、“拿起笔作刀枪,中华儿女上战场……”一类的歌,还豪迈地说“不爱红装爱武装。”

这是整个的一个百废待兴,却又不知怎么做才好的手足无措的时代,人人都虚假的要命,却依然昏了头的觉不着,我的姊妹兄弟和小伙伴们,还有其他的所有的人都在里面箍着,逃脱不掉的泡着。殊不知,如不改变,道路的尽头就是悬崖了,还是浑噩的不知道清醒。最要命的是,尽管所有的人都知道学习知识的重要性,但却没有谁谁谁会强求自己或自己的孩子去刻苦的读书,不像现在的家长,活生生一个逼命似的“周扒皮”。个中的原委,如今我们当然而然的也就知道了,这就是现在每家一个的“独生子女”和过去每家一大群兄弟姐妹的区别喽。

我和他们不一样,前面讲了,我或许真的就是个龙崽,聪明、调皮又沉稳,对什么都好奇却藏在心里,但我从小到大有一个不改的爱好,就是喜欢读书,于是,和所有的纸张书簿结下了不解的缘份。除了课本,就是那些杂七杂八的大部书,什么历史的,自然的,还有其他的,什么样的都喜欢,只要捞着了就会看。

我的这个爱好,是志愿养成的,打心底里就喜欢这样。知识多了,懂得多了,头脑充实了,能给别的人炫耀的东西也就多了,被别人夸赞的话语和羡慕的眼光,听和见到的自然也就多了,我,当然也就会更加的爱不释手了。读书学习的好处的确很多,多的不枚胜举。不仅知识丰富了拓展了想象的空间,还有别的,而且已经有了结果,我手里攥着的那封教育局专门寄来的信就是个最好的例证。

想不到的事情,于是乎,就这样的发生了,无论是好事还是坏事,说来也就来了。这也许真的就是命运在安排,想躲都躲不过去。那天,我从外面回来,一进大门就意外的收到了教育局的来信,按照刘大的吩咐,我哼着小曲,向南院的方向快速的走去,准备到庙前拜拜了以后再拆开看看里面的内容。

穿过前院的四个牢笼一样的狭窄过道底,再绕过那堵雕刻着龙凤图案的玄关墙便来到了中院。

告家大院是个豪宅,据说,由于告家先祖曾经是不知道哪一个朝代的皇帝的救命恩人受宠过,有钱,所以,这座宅子不仅占地面积大而且建筑也是相当的奢侈。如果只从外面看过去,给人的感觉并不怎么大,普普通通的也不显眼。

越过中院再往里走,可以看到那条青石板路又分出了许多的小叉叉和别道道,同样也用青石板杂铺着,但比主路的块块小了许多,它们一头连着主干道,另一头却通向了各个独立的小院落的门户。这些通向家家户户的形状各异的青石板小道,被人踩踏的掦明堂亮而且弯曲的不直,尽头,放风筝般牵拽着一个个不高的小门楼,透过低矮的墙头可以看到里面那些座座陈旧的房子的上半部分。

这些房屋高高大大一色的都用大块而且厚厚的青褐色的大方砖有规律的垒砌着,屋顶,搭着一溜溜弧形的小瓦,也是青褐色的,一个压着一个整齐的摞挤着,条条垄垅。这样做的好处是,春夏隔热,秋冬隔冷,特别是,无论天上下大雨还是下雨统统存不住,立马就会顺着弧形的小瓦溜下来,再汇聚到坡形的道道垄沟里,最后一点不存的全泄到了屋子前后的地上。座座房屋的顶沿上,都立着一马青褐色的用砖烧就的龙凤、鸟鱼、猪羊和花朵等装饰物,与原来的砖瓦相依相伴的浑然一体,一看就是老有年代了的作品。

这些只是告家大院的一部分,人们叫它做“主院”。

与主院南北紧挨着的还各有一个坐东朝西的辅院,分别叫做“南院”和“北院”,但面积比主院要小上不少。北院面积最小,也有人住,平房小二楼相间,拥拥挤挤的不如其他院子宽敞。南院相比北院要大一些,也荒凉一些,是告家宗祠和庙宇的所在地,供人朝拜的地方,所以没有人住。

“主院”、“南院”、“北院”三座院落互通,都被高高的院墙箍着,隔绝了外面的嘈杂,清清静静也阴阴森森,自然而然的组成了自己别样的另外一个世界。

现在,这座曾经的官宦家园,早已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成了一个我们居住的大杂院,但整个的风格几乎没有改变,古旧,也很别致。它如果从大门口往里看确确实实是没有什么,狭窄而且并不怎么大,可是你如果穿过过道底再绕过了玄关墙,进入到中院以后,就会豁然开朗的发现它别有洞天的秘密了。

大大的一个露天开阔地,很大很大的一片,周边都是高大粗壮的古树,绿荫簇簇。在阳光的照耀下,那清净的池塘小桥,那玲珑的花园假山,还有那开满丁香花的长廊、以及被它们围住的偌大的一棵海棠树尽收眼底,让你仿佛置身于一个公众的大花园。

此时此刻,我被那封信冲喜的早已忘记了怪女人的事儿,高高兴兴的向前走着。

池塘和假山的前面,我们院子的一角,一个公用的水管子被几个妇女散散的围着,她们正在洗涮。水龙头打开了又关上,关上又打开,自来水哗哗啦啦,时断时续,喷出来又止住。

扎堆的妇女中间,最显眼的就是一个小个子的女人,她胳膊上带着用旧衣服改制成的套袖,忽而站起又忽而躬腰低头,正在对着水龙头哧哧哧又哗啦啦的冲洗着一大堆的猪大肠,一双小手不停地在木盆里熟练的搓悠着翻弄,忙的不亦乐乎。她是和我们家住的很近的穆玲玲的妈妈。

在眼光的照耀下,那些油腻而且肥大的东东,在盆子里满满的飘着,煞白,有些瘆人,可我知道用它做成的菜肴那可是又香又辣相当的好吃。当时我们处在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一般人不到过年过节的能粘上点腥油星子就算不错了,经常有大肠吃,那可是神仙过的日子哦。我不知道这个小个子的女人是怎么搞到这些东西的,却知道她在肉联厂管仓库,隔三差五的就会带回来一些洗呀洗的,然后今天这家,过几天又是那家的轮换着都会送上一些,所以,在院子里的人缘特别好,也特磨得开。

很快,小巧玲珑的她很快倒掉了满是油污的脏水,立起身来继续接换着清水,猛然转头,看到我走了过来,立马嚷了起来。“老牛家的二子哎,龙崽,你手里拿的那是个什么东西啊,哎呦喂,这么老大的一个信封哦?快让我们来给你看看瞧瞧。”说着,转过身去一下子拧死了水龙头。

“哦,没、没什么,阿姨,只是一封信而已。”我不想多说,于是应付了一下。

“一封信啊?原来是一封信啊……哎呦呦……大信封的哦。”

“就是,真大,以前都还没有见过唻,呵呵……真大!”

“是哪个大神来的信呦,那么的大呀?是专门给你来的吗,龙崽?”

其他的几个正在洗衣服、洗菜的妇女闻声也抬起头来,故作惊奇的插嘴发问,我使劲地点了点头。

“是教育局来的吧?我一猜就是,哦哟呦,真的是很稀罕哦,看看,这么大的一个信封啊?”

“龙崽,来来来,赶紧的,赶紧的拿过来让我们也来看看开开眼。”

见她们都这么的感兴趣,出于礼貌,我也不好再走了,举着手里的“牛皮纸”信封给她们看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