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省:十、壮志未酬身先死(1 / 1)

百年宜昌 宜昌石头 2303 字 2014-10-24

三峡省:十、壮志未酬身先死

事实上在1986年5月由国务院召开的那次宜昌会议以前,三峡省的命运就已经被注定结束了,这次会议不过就是一个葬礼而已。

在宜昌会议上,李伯宁详细汇报了三峡省筹备组挂牌一年多来,克服种种困难所作的各项工作之后,他再次就三峡省的进退问题,阐述了自己的看法。他说:当前存在的问题是,三峡省筹备工作的组织机构已经搭起了架子,国家计委也下达了计划单列通知。从三峡移民考虑,从这个地区开发和解决温饱问题考虑,及早建省还是很有必要的。为了移民建立一个省,**发了4号文件,这个决策正确不正确?我认为是正确的,就应该坚持。遇到困难,就应该想办法克服,总是可以解决的。如果有哪些考虑不周或不合适,当然是可以改变的。目前在这种情况下,我主张只能前进,不能后退。有困难可以不断完善,不能走回头路。他指出:严重的问题是两省30个县市的生产生活问题,三峡库区为什么贫病交加?这主要是三峡工程久拖不决的恶果。水库淹没线不定,谁敢在这里*项目?这三地一市最怕这样不上不下、不三不四、不死不活地拖下去。

**、王任重、关广富和三峡省筹备组副组长王汉章、辛文等在宜昌会议上分别发言。他们虽然所处的位置不同,谈及重点有异,但无一例外地都阐述了三峡工程与三峡省进与退的利弊得失。

***谈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有关三峡工程。在谈到三峡省的进退问题时,他说这有两种可能:一是前进,直接宣布成立三峡省,一种是变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实体。但因为三峡工程的问题,这两点也定不了。有人说没有建三峡,实际上省已经成立了,说是筹备组,实际上已经按省的*法在*。现在只能进,不后退,*脆跟两省把关系割断,不外乎**多背一点,不管叫什么名字都可以。我从北京来,觉得不能这么做。这不仅不利于解决三峡工程统一思想的问题,而且增加了三峡的难度。原来**考虑要修三峡,一年以后开工,而且单独*一个行政区,接下来变成了省,这个决策当时说是正确的。现在情况变了,在三峡工程建不起来的情况下,还是退比进好。既然要退,就要说清楚,退了就不再建。

**接下来特意安抚了一下三峡省的*部。在会议结束之前,***又强调了3点:一个是三峡省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是作了大量工作,而且是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去做工作的。第二点是如果****、国务院最后决定三峡省筹备组撤销,有关各方面负责把这些同志安排好。第三点,今天讲的都是交换意见,不是决策*的,不传达。三峡省筹备组在**没有正式文件撤销之前,照常工作。尽管国务院负责人一再表示自己的讲话“是交换意见,不是决定*的“,但李伯宁和所有与会者,还是明白了三峡省的最终归宿。

回到北京,***特意将此次考察三峡的情况及想法向***作了汇报。他不无忧虑地说:看了三峡之后,认为有3个问题:技术、经济、政治。技术、经济的问题都可以解决,难办的是政治问题。一些反对的人,并不是这方面的专家。有一些人主要是对某个环节、某个具体问题有意见,如果将来人大审议时,有了弃权或反对,就成了政治问题。

***对过去三峡工程有自己的明确态度,听了国务院主要负责人的汇报,他讲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如果技术、经济上可行,还是应该上。上有政治问题,不上政治问题更大。“多少年后,回头看***这几句话,无疑是一个大政治家的睿智和气魄,28个字泾渭分明,气势磅礴,这28个字有因有果,有本有末,很是耐人寻味,三峡工程要上,可就是三峡省要下,这就是话中的含义。。

在这次汇报之后的5月8日,****、国务院以中发12号文件的形式,下达了《关于将三峡省筹备组改建为三峡地区经济开发办公室的通知》。这个用词显然经过再三推敲的。《通知》指出:“由于三峡工程论证和准备还需要一定时间,而三峡省筹备组要发展成一个实体又不具备条件,以致目前这个地区形成湖北、四川两都不管,三峡省筹备组无力管的现象,极不利于这一地区的开发和建设,也不利于为三峡工程作好准备。为此,**和国务院决定将三峡省筹备组改建为国务院三峡地区经济开发办公室,负责指导和帮助这一地区的经济开发和移民试点工作。“这个《通知》还特别强调:“对三峡地区有必要采取一些优惠政策和措施予以扶持。国务院各部门和湖北、四川两省,要尽可能在安排建设项目、投资开发上给予适当照顾。“

当《通知》传达完后,“三峡省筹备组“的一些人禁不住流下了伤心的眼泪。震惊也罢,悲伤也罢,一切都无法挽回,一切都难以更改。当天,就有人搭乘飞机,匆匆地离开了宜昌。几百*部怅然离去,只有一岁多点的“三峡省筹备组“悄然撤销。改组成的国务院三峡地区经济开发办公室(简称“三经办“)选留了50多人,办公地点移师北京。只是距原“三峡省筹备组“办公地点桃花岭不远的宜昌宝塔区设立了宜昌办事处。李伯宁这个“三峡省“主帅后来的命运是服从组织决定,担任了国务院“三经办“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