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大三峡:六、***的信心(...(1 / 1)

百年宜昌 宜昌石头 2038 字 2014-10-24

决策大三峡:六、***的信心(下)

以后,***凡是有机会就要讲三峡工程问题。1982年11月,国家计委向**汇报到2000年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设想时,谈到三峡工程高中低几种方案。***说:“三峡工程看准了就下决心,不要动摇“。1983年找姚依林、****研究“六五“计划执行情况时,对他们说:“长江三峡工程看准了就要*,先可以修路嘛。错了我们大家负责。*革命得有一个闯劲,没有一点闯劲不行。“

1984年2月17日,**财经领导小组专题研究三峡工程的重要会议在***召开。此次会议的主要议题之一,就是讨论由水利部提出的《关于建议立即着手兴建三峡工程枢纽工程的报告》。这个研专题会议最终决定:三峡工程采用正常蓄水位150米,坝*高程175米方案,立即开始施工准备,争取1986年正式开工。同年4月,国务院原则批准这一方案。

1985年1月,***力主采用180米中坝方案,支持开发*移民。他说:“听说四川人已不反对坝高到180米,我很高兴。“还说:“三峡工程是特大的工程项目,““我们应该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些好的东西,要办好这件事。“

决定三峡工程命运是在1985年1月19日,***在参加建设广东大亚湾核电站有关合同签字仪式后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与国务院副总理、三峡工程筹备领导小组组长**就三峡工程的问题进行了一次谈话。***指出:“三峡是特大的工程项目,要考虑长远利益,我们应该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些好的东西。““低坝方案不好,中坝方案是好方案,从现在即可着手进行。“当谈到三峡移民要实行开发*移民方针时,小平同志说,“现在的移民方针对头了。“针对**说的“正在考虑成立三峡行政区,用行政力量来支持三峡建设,做好移民工作“时,***讲,“可以考虑把四川分为两个省,一个以重庆为中心,一个以成都为中心。“

为了推动三峡的开发*移民工作,1985年3月,国务院成立了三峡省筹备组。一年以后,因为形式所致,三峡省筹备组改建为国务院三峡地区经济开发办公室,一个已经提上议事日程的三峡省胎死母腹,关于这一点,我在《1985年的宜昌印象:三峡省》里面有详细解读。

1986年3月31日,中顾委主任***在人民大会堂会见美国《中报》董事长傅朝枢先生,***在回答海外备受关注的三峡工程问题的时候十分慎重地告诉他:“有了一个好处最大,坏处最小的方案时,才会决定开工,是决不会草率从事的。“这个讲话,被迅速传往海外。因为他的这句话不但否定了****和国务院1984年4月5日决定的蓄水位为150米的低坝方案,同时也否定了他自己讲的“我赞成低坝方案,看准了就下决心,不要动摇“的话。

4月3日,六届四次人代会举行新闻发布会,在记者询问三峡工程情况时,**作了以下回答:三峡工程是一项包括发电、防洪、航运等综合效益的**工程,这项工程不仅关系到我国当代的四化建设,而且关系到我们子孙后代的大事。对这项工程,中国政府采取既积极又慎重的态度。现在还没有对这项工程作出是否开工的决定。但事实上,三峡工程的建设从1984年就已经开始了,在这期间,三峡工程完成工程总公司的组织建设,完成部分移民工作,修筑通往坝址的交通线路和供电、供水线路,建成了后期施工队伍所需要的住房等,一*花费资金*计7。338亿元人民币。

这一年春天,时任国务院总理的***、副总理**再次率队考察三峡。回到北京以后,***对***说,三峡上不上取决于三个问题,技术,经济和政治。技术和经济问题都可以解决,难办的是政治问题。***答道,如果技术经济上可行,还是应该上,上,有政治问题,不上,也有政治问题,而且问题更大。

1986年至1988年,国务院重新组织了三峡工程论证工作。论证工作分14个专题,有400多位中国著名专家、学者参加。大多数专家认为,建设三峡工程技术上是可行的,经济上是合理的。也就在1988年,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治理整顿,一批基本建设工程停建或缓建。在这种形势下,国家当然无力进行三峡工程建设。

于是***的注意力就离开了三峡大坝,因为后来国内外发生了不少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