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浑身解数】第14节(1 / 1)

扫冢赋 夫苏 3418 字 2014-10-24

武器清单后缀标着的价格在关边楚眼里简直就是天文数字,但充足的弹药、先进的枪支、出色的洋炮无疑成了御敌的杀手锏。他信心十足地说:“宁可玉碎,不为瓦全。有了这批武器,土匪能轻易打垮吾们?”看见苏仙手里提着灯笼,又急道:“巡检大人,弹药不能见明火!”

苏仙自知大意,正想撤走灯笼,这时大门突然咯吱一响,原来是欧团练迟到,尽管许日一刚收战他就立马赶来了。

苏仙给三人均匀分配了加农炮、要塞炮、机关枪、1888式毛瑟步枪,嘱咐要好好利用,又命欧团练将重型座式要塞炮安在后山炮台,与对岸的谷山炮台形成对垒。欧家安领命,又说“今日不知明日事,难兄难弟们死前聚一聚吧”邀请诸人赴宴。苏仙推辞他不劝,硬拉着韦大牛和关边楚来到唯一半夜仍不歇业的卧娇楼,坐下就点了姑娘和饭菜,还说想劝劝兄弟们。

“你说,吾听。但姑娘就算了,吃些宵夜便可。”

他是生性老实仍未放得开还是假正经?欧家安呵呵一笑,只好作罢,道:“我们自己人就不说客套话了。兄弟,你觉得你能胜任民团团练长这个要职吗?”

关边楚脸上闪过一丝难堪,答:“巡检大人说吾行吾就行,说吾不行吾就不行。”

“踩着别人往上爬才能爬的更高,你全然一副傀儡的模样,苏仙只当你是垫脚的替死鬼而已。我与韦团练是不得不为之,但你自己也不想想,你不是姓苏的,又是个外地人,再怎么能干他也不可能把权力交予你。眼下土匪势头正盛,你却站到了风口浪尖上去。先不说土匪会要了你的小命,就说平时行事稍有差池,就会被拿罪。”

除了诋毁苏仙,关边楚听不出其中之意,抓紧了手中装着印章和令牌的包袱,问:“欧大人的意思是?”

“土匪越来越多,而士兵是越死越多,我的意思是我们离开苏仙,保住自己的性命和民团。”

韦大牛插话道:“之前苏仙提出议和的意见时,欧家安,你可是不惜翻脸,誓与土匪鱼死网破的!如今怎么前后不一了?离开苏仙,嘴上倒是轻巧,你忘了我们都是签了合同,民团隶属苏仙吗?”

“可我不曾想苏仙如此恶毒,早早答应给的钱却三番四次地推迟不给,我们都是在刀口下讨生活的,没有钱,谁干啊?”

这个说客使的是离间计吧?这时的韦大牛倒是维护起苏仙:“虽然诸多推辞,可答应要给的他确实都给了呀!”

“你的钱是拿到,但不知你受了多少气?我不愿受气,所以我一分没拿到!”

这点倒是真的,韦大牛深有体会。但苏仙看起来一点也不像是恶毒的人,揽责的义举、顽强的抗争,时至今日,初出茅庐的他非常不易。在钱的问题上,可能是财政越来越紧张了他才这般模样,不是有意为之的吧?韦大牛心中狐疑欧家安是否已经投敌叛变了?又想起方才见面时,欧家安无缘无故地对苏仙点点头,苏仙又会意一笑,让人感到莫名其妙。总之,欧家安与苏仙肯定有了矛盾,才会有今日这一幕。韦大牛觉得讨人厌的欧家安肯定是罪魁祸首。

这时,关齐嚷嚷的声音响彻雕梁画栋的卧娇楼,一看才发现他醉酒熏熏地说要上茅房来大的,但找不到茅厕在哪儿。他怎么在这儿?关边楚顿时火冒三丈,奔着他就去了。韦大牛不想再窃窃私语地说苏仙闲话,便抛下欧家安一人在桌上,幸灾乐祸地看热闹去了。

更热闹的是,天官未起,土匪出其不意地展开了两线战斗。

乌云遮蔽了月光,黑灯瞎火的睡城偶有蛙叫,打破沉默。北门内大街上,苏记被铺店的雇工早早地起床点亮一盏灯笼赶工。他把拆了线的棉被铺开在桌,先喝一口水,然后背扶着弓弦,手持弹花棰,噌噌噌地弹起棉絮,拨响了清晨的旋律,催促着黎明。大街上的青石板反着光,如约而至的攻城炮声也在回应他的响动。停下工夫仔细听听,还远着呢!他便继续行当。这时突然嘣的一声,打翻了灯笼和其他东西,后来什么也看不到、听不到了,他更没感觉到疼,只知道自己已经躺在地上了。

半空沉浮的棉絮在火光里卖弄着舞姿,它们望着身后既已残破又在燃烧的兄弟姐妹们,庆幸自己避过了一场无妄之灾。

倏忽间响起的炮声和冒出的冲天火光随即令县城发生了骚乱和恐慌,人们惊醒过来,撕心裂肺地呼喊:“救火救人!房子要塌了!”

这些事来得比苏仙预想中更为突然。心跳在加速,他感到窘迫不安,慌忙走出灵公庙来到事发地点指挥救援,抚慰百姓。

他有公信力,百姓看见他站在这个地方,自然心安不少。但不免要问:“竟然能炮轰城里,难道如今土匪已经临近城池了?”

“土匪尚在第一关闸口外。”

“那这一炮从何而来?难道是民团打错方向了?”

苏仙解释道:“奇技淫巧!土匪精心伪装的船只掺杂在民船中突然伸出大炮炮击民团水师,不乏顺势打入城里的一两炮。”

百姓顿时咄嗟叱咤,奋其暴怒:“你怕他,他胆子就大;你不怕他,他就得怕你!水师最近有点心不在焉,是不是被土匪打怕了?”

苏仙摇摇头,不再理睬他们,命令后山炮台立即进行还击。但欧家安从卧娇楼出来后就不知去向,也不在军营,苏仙只好直接对后山炮台的驻兵下令。启用后山炮台,表示敌人兵临城下或是有近在咫尺的其他危险。

破城在即,一部分百姓已有离意;一部分持观望态度;特别是在黄兴攻城正猛时搬走、黄兴被击溃时又返来的这部分人,他们甚至乐观到劝别人别搬了,麻烦!打仗你来我往,此消彼长是很正常的。

但黄兴不如花宫英,许日一更是不容小觑。

当城里还是一片漆黑时,城外已是蒙蒙亮。此时大地无风,令发炮的准确度增高。许日一刚熄灭了营火就来到欧团练的家乡指挥兄弟们发起炮战,目标依然是水师驻地——灵公庙码头与江面上棹艇游弋的水师。但炮弹多数打偏,许日一不骂人反倒是安慰兄弟:“权当是实验吧,不用可惜。但要积累经验,适当调整高度和方向。”如此的鼓励和提醒,效果很快就显现出来了。炮兵喽啰得意洋洋地指挥:“那艘船还能还击?打沉它!”

没想到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这一发炮弹在半空时,突然吹起的向南风像是推了它一把,让它落在城里炸开了火花!精于作战的旭日一简直就是魔鬼。眼看着这一炮打进了城里,马上就大呼大叫地命令不要再发炮了,全部停工。兄弟们十分不解为何要浅尝即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