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买卖(1 / 1)

穿越1550 三十未疯 4482 字 2014-10-26

这堺港裴老爷子都已经来过许多次,什么货物哪里买便宜,什么货物要到哪里卖能卖到个好价钱之类的都相当的熟悉,因此为船上的十几吨海盐找买家的任务自然就落到了裴老爷子的头上。

办完新船引,裴老爷子便轻车熟路的带着陈光来到了一家名为裕丰的商号。

裕丰商号坐落于港町最繁华的一条接上的中间位置,足足占了八个铺面,陈光和裴老爷子走了进去,只见店里面至少也有三四百平方米的空间,分为好几个区域,数十个伙计正在其中忙碌着。

这家裕丰商号的背景据说是有名的三好一氏的产业,在堺港里也算是数一数二的大商号,裕丰商号收购的货物种类很杂,给的价钱也比较公道,因此生意一直很好。之前裴世雄来堺港做生意,很多货物便都是在这里售卖的。

陈光和裴老爷子刚走进裕丰商号的店门,马上就有一个伙计迎了上来,在问明他们是来卖盐的之后,便让陈光他们稍等,自己则过去通报。很快便有一位专门负责收购的奉行过来接待了陈光和裴老爷子。

这名名为裕隆丸的奉行在看过陈光带来的样品之后,一开始只是开出了60文一斗的收购价,后面听到陈光说这批货有几十吨之后又提到了70文一斗。

此时日本的一斗大概相当于后世的1。5公升,一斗盐大概就是6斤左右,算下来一斤盐也就十几文钱,换成此时明朝的货币永乐钱更是只有4~5文钱一斤。这个时代明朝的官盐一斤一般都在200~300文钱之间,私盐的话则大都在150~200文钱之间。足足比日本的盐价高了数十倍,虽说造成如此大的价差主要是因为明朝采取的是盐铁官办,官盐从生产出来到零售,中间要经过层层剥削,才最终造就了如此高价,而日本则没有此条限制,加上日本是海岛国家,盐产量也比较大,因此盐价较低。陈光虽然也知道这一点,但是对裕隆丸开出的价格还是表示不接受,就算自己用的是后世的晒盐技术,产量大,但是并不代表这样就可以当冤大头贱价卖掉是吧。

于是,在经过一阵讨价还价之后,在陈光表示以后定期还会有其他更好的商品可以卖给裕丰商号的情况下,裕隆丸总算同意把价格提到了100文一斗。

谈妥价格之后,裕隆丸便带着几个伙计,陪着陈光和裴老爷子一同去码头取货。

一行人很快便来到了码头陈光的船停靠的地方。

裕隆丸说是过来取货,但是卸货和搬货还都得是陈光自己负责,只是在听陈光这边没有填装海盐的袋子之后才叫伙计带着一批麻袋一起过来。

有了这批麻袋,剩下的就简单多了,码头上有的是搬运工人,陈光左右看了下,之前那些流民早已经不知道躲到哪里去了,倒是后面来的那些精壮汉子还在这附近里蹲点等着揽活。于是走了过去,告诉他们这里有活给他们干。

那个领头的精壮汉子认出了陈光,听到陈光说有活交给他们干,面带喜色点头哈腰的道了声谢,然后便领着几十人随着陈光上了船。

裕丰商号作为堺港最大的商号之一,肯定在码头拥有着不少的仓库。在裕隆丸和几个裕丰商号的伙计的指引下,几十个精壮汉子手脚麻利,从海盐的填装到从船上卸下再搬到裕丰商号的仓库,仅仅用了两个时辰不到的时间,就将十几吨海盐搬运完毕。

为此,陈光只需付给这些精壮汉子两贯文的报酬,分摊到每个人身上也不过是四十多文钱,这让陈光不禁感叹这个时代的人力成本的低廉。

经过称量,这批海盐一共是两千七百多斗,裕隆丸多给了个添头,付给了陈光两百八十贯文,折合七十枚小金。

十几吨的海盐只卖了这么点钱,陈光不免有些郁闷,不过考虑到现在暂时也没办法把盐卖到大明去,加上放着也只能等着受潮坏掉,怎么说能卖点钱也是好的。想想也就释怀了。

卖完货物,接下来自然就是采购了。

这个时代的日本对外出口的主要是铜、铁、硫磺等矿石,另外还有漆器和日本刀之类的武器等商品。

陈光这次主要要买的也就是铁矿石等矿石原料,刚好裕丰商号也有经营各种矿石的销售,在问过裕隆丸价格之后感觉还可以接受,陈光也就不舍近求远,直接在裕丰商号采购了一批铁矿石和铜、硫磺等。一下子就把刚刚卖盐得到的全部收入花了出去,还将自己带来的价值十多万两银子的金银花出去了近两万两银子。

一阵忙活之后,新买入的各种矿石取代了原先的海盐,堆满了陈光的小半个船舱。

接下来,陈光又港町里的一家葡萄牙人开的商铺买了四十支铁炮。铁炮自1543年被葡萄牙人传到九州的种子岛之后,仅仅两三年时间,便开始在根来、堺、国等地制造。不过如今日本本土制造的铁炮质量还不是很好,价格也不低,普遍都在一百贯以上一支,而来自葡萄牙的铁炮价质量稍微好点,但是价格更高,平均一支葡萄牙铁炮的价格高达两百贯左右,为了确保手下使用时的安全,稍微减少一点炸膛的几率,陈光还是选择了买葡萄牙人的铁炮。

光是这四十支铁炮,就花了陈光将近两千两银子,这让陈光感到十分肉疼,心想着老子手里头大把的性能更好更先进的武器如果不是暂时无法制造,鬼才会买这些又贵又容易炸膛的破玩意来当做过度。

陈光此行的目的肯定不仅仅只是为了采购物资,这些物资固然重要,但是对于刚刚起步的福江岛来说,人口才是最重要的,尤其是那些拥有技术的各种工匠。

堺港作为目前日本的几个铁炮生产地之一,同时作为日本国内最繁荣的对外贸易港口,此时的堺港里面拥有数量不菲的冶炼、铸造方面的各种工匠。另外,由于日本这时处于战国时代,大小诸侯常年混战,大量的农民在战乱中失去了土地和家园,沦落成无家可归的流民。而在堺港,几乎每天都会有许多这样的流民涌入,他们到处寻求着各种工作的机会,以换取维持他们继续活下去所需的最最基本的生活需求。

陈光安排手下轮班分几个人留在商船上看管货物,剩下的都安排住进了港町内客栈里面,安顿妥当之后,陈光便示意手下们可以自由活动了。毕竟已经在海上连续航行了半个多月,如今上岸了,紧绷的神经也终于可以松下来一些,因此适当的休息和放松也是十分必要的。

裴老爷子毕竟年岁比较高了,加上这堺港他都来过好多次,对他来说也没什么好逛的,因此选择了留在客栈休息,陈光将谷满仓留在客栈陪着裴老爷子,自己则带着九信和盐田小六出去了。

陈光带着九信和盐田小六来到了港町内负责店铺出租和销售的一处奉行所,准备买下一间铺面作为他在堺港的一个据点。

在经过一番挑选和比对之后,陈光选中了港町内一条非主要街道尾段的一间不起眼的闲置着的商铺。

这间商铺只有两个门面大小,占地面积约有三四十平方米,是一间上下两层的木结构建筑。虽说这间商铺所处的位置并非显眼的路段,但是卖方还是开出了两千五百贯文的高价。

又再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之后,陈光最终以两千二百五十贯文的价格买下了这间商铺。

这笔消费让陈光感觉有些肉痛,同时不由得让陈光感叹道,商业繁荣的堺港果然是寸土寸金。

不过,肉痛归肉痛,考虑到以后还将经常在福江岛和堺港之间往返进行贸易,在堺港还是要有个据点比较好,因此这笔花费还算是值得的。

这奉行所的办事效率相当的高,在交了钱之后没过一会,陈光就从原店主的手里拿到了这间商铺的地契,成为了这间商铺的新主人。

由于商铺原先就是闲着着的,奉行所平时也会派人定时过来打扫,商铺里面也不算太脏,只需要稍作一番打扫就可以投入使用了。

这时候天色也已经暗了下来,陈光也就没打算马上打扫商铺,而是关上店门之后,带着九信和盐田小六回到了客栈。

回到客栈的时候,手下们大都还没回来,陈光示意九信和盐田小六不用再继续作陪,可以随意出去逛逛,只要不夜不归宿就可以了。

盐田小六是第一次来到堺港这样繁华的地方,之前跟着陈光一路走着的时候对街上两边的事物就已经是充满好奇,此时收到陈光的示意,向陈光道了一声谢之后就出去逛了。

九信则表示要留在客栈,让陈光有什么事情可以立刻吩咐到他。

陈光也没多说什么,一个人来到了裴宽的房间,看到裴老爷子还没睡下,于是便和裴老爷子交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