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玻璃和燧发枪(1 / 1)

穿越1550 三十未疯 4336 字 2014-10-26

付梓枫和裴老爷子都去了明朝,福江岛的家里就只剩下陈光和裴佳期两人“同居”了,可陈光和小萝莉两人单独相处的时间并没有因此而变多,反倒是变得比以前更少了。

陈光忙呀,付梓枫去了明朝,原先跟在自己身边的两个助手之一的盐田小六之前又被他留在了堺港,现在留在陈光身边的助手就剩下谷满仓一个。加上眼下刚刚从堺港收购来的一批材料和吸收的移民,如今的福江岛上大大小小需要陈光处理跟进的工作一下子多了起来,由于缺少有能力的助手,大多数的事务陈光都不得不自己亲力亲为。这些天来,陈光像个陀螺一样忙得脚不点地,每天晚上忙完回到家里都累得像个死猪一样倒头就睡,哪里还有精力和小萝莉卿卿我我。

陈光手上有着许多远超这个时代的生产工艺和技术,但是却没有足够的人力和物力可以让他去一一实现,加上现在的局势也由不得他去慢慢发展,因此陈光只能从中选择部分合适目前局势的产品来进行生产。

事实上,从一开始起,陈光在占领了福江岛之后开展的各项产业,全都遵守着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可以快速增强自己的实力;二是可以获取巨额利润。

之前的几个产业,砖厂和水泥厂主要用于福江岛上的基础建设,算是增强自己的综合实力;而盐田算是目前福江岛上最大的也是唯一的出口获利的产业。

若是能够将福江岛生产出来的海盐贩卖到明朝去的话,那利润确实可以算得上是巨额,但是贩卖私盐在明朝可是重罪,如今在明朝的据点都还没有建立,因此目前福江岛所生产的海盐暂时只能卖到日本,虽说利润变得很有限,但是至少也是聊胜于无了。

陈光手里头的现银在之前的堺港之行就已经花了一些,剩下的大部分和一些珠宝首饰之类的值钱物也都交给了付梓枫带去作为这次明朝移民计划的活动资金。因此陈光的福江岛目前几乎可以说是一穷二白,除了暂时产出的利润有限的盐田之外,手里头能够变出现钱来的就只剩下这次在堺港收购回来的这批材料了。

为了能够更好的持续发展,陈光必须在短时间内利用福江岛上现有的资源生产出一些可以为他带来巨额利润的产品才行。

说到巨额利润,在这个时代,玻璃制造绝对可以算得上其中的一个,陈光之前早就想到了要制造玻璃了。

这个时代的玻璃制造主要集中于意大利的威尼斯,这威尼斯的玻璃工匠和玻璃商人将这个时代最先进的玻璃制造工艺牢牢的握在自己的手里,形成了垄断经营。因此,他们所生产出来的玻璃制品可以卖出很高的价钱。

而在距离威尼斯遥远的东方,玻璃制品在明朝日本等地的价格更是堪比黄金,属于这个时代最顶级的奢侈品之一。

威尼斯人将玻璃工艺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但是对于穿越而来的陈光来说,威尼斯人的玻璃制造工艺并不算得了什么,陈光手里甚至有远高于这个时代的威尼斯人的现代玻璃制造工艺。

只不过的是,虽说陈光手里有更先进的现代玻璃制造工艺技术,但是也仅仅只是一些文字上的描述而已,陈光想要实际应用还得先经过一番研究实验才行,鉴于目前手头上的人力物力都有所不足,陈光还是决定暂时先用稍为简单一些的,也就是这个时代威尼斯人所使用的烧制工艺来制造玻璃。

玻璃的主要原料是石英砂、石灰石、长石、纯碱等,前三样材料都比较常见,福江岛上就有产出,而至于纯碱,对于这个时代的大多数人来说或许不太容易弄到,但是对于陈光来说则完全不是问题。在陈光的笔记本里面的资料中,就有后世大名鼎鼎的侯氏制碱法,而侯氏制碱法的主要材料就是食盐,福江岛现在什么都缺,唯独就是不缺盐,因此,在侯氏制碱法的帮助下,陈光很容易的用盐田产出的海盐制作出了足量的纯碱。

有了配料,接下来就是烧制了。玻璃的烧制主要分为溶制、成型和退火三个步骤。溶制就是将配好的原料放在熔窑里面通过高温加热形成液态玻璃;成型则是将溶制好的液态玻璃转变成具有固定形状的固体制品,现在玻璃制造工艺的成型有人工成型和机械成型两种,鉴于技术限制,陈光只能选择采用劳动强度大的人工成型,人工成型又分为吹制、拉制、压制和自由成形四种,为了提高产量,陈光主要采用了压制的模式,制造了一些杯盘之类的模具用于量产,而吹制和拉制等其他成型方式则主要用来生成一些工艺玻璃制品;最后则是退火了,退火就是在某一温度范围内保温或缓慢降温一段时间以消除或减少玻璃中热应力到允许值。

总体来说,这玻璃烧制的工艺不算太难,主要是退火的过程难度大了一些。陈光建立的玻璃作坊主要成员是三名从堺港招募而来的手工匠人,另外还有来自岛上三个村子以及新到移民家庭里面的十几名十五到二十岁之间的少年作为学徒工。在陈光的指导下,一群原本从未接触过玻璃制造的人,仅仅只花了一个星期多点的时间,便成功的生产出了第一件玻璃制品。

玻璃总算是生产出来了,陈光也算是松了一口气,有了这些玻璃制品,陈光接下来准备进行的第二次堺港之行总算有了可以获取高额利润的商品可以出售。

但是,仅仅只是这一个小小的玻璃作坊生产出来的产品,还远远不足以满足陈光的需求。因此,在忙完玻璃作坊的事情之后,陈光又将目光转向到了正在建设中的炼钢厂。

陈光从堺港回来至今已经将近半个月,位于福江港港区西北角的工匠住房已经建造得差不多,炼钢厂的建造也已经有了一个雏形。

在这段时间里,陈光也没让这些铁匠和铸匠闲着,近半个月来,十多二十名铁匠和铸匠利用岛上原有的炼铁炉,已经打造出了十来支燧发枪各个主要部件,经过拼装再进行一些稳定性测试之后已经可以投入使用。

陈光原本是打算制造一些更先进的现代枪械武器的,虽说在穿越之前陈光还是某网络杂志编辑的时候,就做过一期关于古今武器发展史的专题,笔记本电脑里面有着许多近现代枪械的制作工艺甚至是具体的结构图纸,不过一些现代先进的枪械图纸可不是那么简单就弄得到的,陈光笔记本电脑里面最先进的枪械图纸也就是在现代算是制作相对简单的AK47了,因此陈光最初是打算直接制造AK47的。

但是经过一番斟酌研究之后,陈光发现,即便是手里有图纸,甚至还有一支实物AK47可以作为参考,但是以这个时代的冶炼制造工艺,至少在短时间之内,想要制造出AK47突击步枪来,根本就是天荒夜谈,且不说里面的一些精密部件是靠手工制作难以完成的,光是一个枪机回转式的闭锁方式,就可以难倒这个时代的绝大多数的工匠。

最后,陈光只好退而求其次的选择了燧发枪作为他未来手下武装力量的主要装备。

燧发枪的基本结构和这个时代主流的火枪也就是日本称之为的铁炮差不多,其主要是不同点则是摈弃了火绳,采用击锤上的燧石撞击产生火花,引燃火药来进行射击。燧发枪相较于这个时代主流的火绳枪,有着许多不可比拟的巨大优势,其大大简化了射击过程,提高了发火率和射击精度,使用起来更加的方便,而且成本也不高,便于大量生产。

作为陈光手下的第一个铁匠,张四喜早在几个月前就受陈光之命开始进行燧发枪的研究和制造,由于有了陈光提供的解构图纸,张死喜早在两个月前就成功的制造出了撞击式燧发枪里面最主要的撞击式燧发机,后来又很快的制造出了第一支燧发枪的样品出来。

这次从堺港招募过来的这批铁匠,虽说都没都参与过铁砲的制造过程,但是陈光采用的是流水作业生产的方式,让这些铁匠分别负责生产不同的部件,类似枪管之类的部件并不难铸造,这些铁匠很容易就可以铸造出来。

由于为采用了流水作业生产的方式,大大的加快了制作的速度,生产出来的枪支规格上更加统一,成品率高,性能上也更好一些,炸膛的几率也降到了相当低的一个程度。

陈光并没有将燧发枪里面最重要的撞击式燧发机的技术交给这些新来的工匠,而是将其交给张四喜和他的几个原岛民的学徒负责。毕竟这些工匠新来乍到,其忠诚度还不能完全确保,陈光还需要观察一段时间,等到确保这批工匠的忠诚度没有问题的时候,才会让他们参与到这项重要工艺的制作过程中来。

而之所以这近半个月才生产出十来支燧发枪,其主要原因也是因为只有张四喜和他的几个学徒负责制作撞击式燧发机,产能有限,加上岛上原有的炼铁炉容量也不高,练出的用于锻造枪支的各个零部件的材料也比较有限。

不过这个问题不会存在太久,不久之后炼钢厂的冶炼高炉就将建造完成,到时候只要有足够的铁矿石,就可以源源不断的进行各种铁制品的生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