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陈光第一次来到堺港的期间,在决定了将马毅的小队留下来收集消息时,陈光给马毅留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调查堺港内各大商户的实力规模,以及其背后所代表的势力等信息。
之后在谷满仓带队来堺港运送第二批堺港移民,那时陈光也将刚刚生产出来的十六件玻璃制品交给了谷满仓带了过来,然后经由盐田小六和谷满仓一起到事先调查好的有实力的大型商户上门推销,将这十六件玻璃制品以一个相对优惠的价格卖了出去,同时也顺利的将这第一批玻璃制品的十六个买家发展成为接下来开的玻璃工艺品专卖店的第一批会员。
玻璃工艺品专卖店位于堺港最繁华的一条街道上,就在之前陈光第一次来堺港时光顾过的裕丰商号不远处,不过没有裕丰商号那么大的规模,只有三个铺面大小。
虽说只有三个铺面大小,但是在这条堺港港町内最繁华的街道上,这三间铺面每年的租金就要三千多贯文,这都比之前陈光买下的那间商铺花的还要多。
专卖店是在谷满仓前来堺港接第二批移民的时候,盐田小六按照陈光的授意而租下的,之后一直都在装修,直到陈光第二次到达堺港的前几天才装修完毕。
玻璃制品在这个时代本来就属于顶级奢侈品,在堺港葡萄牙商人开设的商铺里面,也是有少量的玻璃制品出售。由于这些玻璃制品都是从欧洲不远万里运送过来的,加上数量稀少,因此价格堪比黄金。
当初福江岛的玻璃作坊生产出来的第一批玻璃制品的质量和当下能够在堺港买到的玻璃制品不相上下,按理说大可以只是开间商店摆出来卖就行,按照玻璃制品在这个时代的稀有性,大可以和那些西方商人一样高价卖出。
只是陈光并没有这样做,当时的陈光就已经考虑到了福江岛的玻璃作坊今后出产的玻璃制品的产量和质量都将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到时候如果还是采用这样的方式出售的话很可能会产生不少的库存,为了能够让之后玻璃作坊生产出来的玻璃制品能够快速销售出去,陈光想到了采用一些后世才有的商业模式来进行宣传和销售。
考虑到玻璃制品在这个时代属于顶级奢侈品,陈光自然而然的就将客户群的目标锁定在了堺港上那些有实力的商户身上,这些商户除了商业经营之外,其本身也是这些顶级奢侈品重要的潜在买家,特别是那些大型商户背后所代表着的豪强贵族,这些人更是顶级奢侈品消费的主力军。陈光在第一次来到堺港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到了这层,因此给马毅小队下达的第一个任务便是探查这堺港内的各大商户的信息。
正是有了马毅小队查探到的这些信息,在之后谷满仓带着第一批玻璃制品来到堺港时,盐田小六才能和谷满仓一起有针对性的找到堺港内有实力的商户上门推销。和葡萄牙商人商铺里面卖的玻璃制品不同,陈光在第一批玻璃制品的包装上也很是下了一番功夫,十六件玻璃制品都配套了一个做工精致的木盒,木盒内垫上一些干燥的稻草,上面再铺上一层丝绸,然后才将玻璃制品放到丝绸上盖上盒子装好。
有了这样精美的包装之后,原本就属于顶级奢侈品的玻璃制品看上去也就显得更加的高档,加上陈光给第一批玻璃制品定的价格还比葡萄牙商人店里卖的那些要稍微便宜上一点,更重要的是,在陈光的授意下,盐田小六和谷满仓在上面推销的时候还给这第一批的客户做了承诺,只要买了他们的玻璃制品,就可以登记成为接下来将要开的玻璃工艺品专卖店的会员,而有了会员身份之后,今后在他们店里购买玻璃制品便可以享受九折的优惠。
这样的商业推广模式在后世已经是烂大街的东西,但是被陈光放到这个时代使用,效果却是意外的好,差不多的价格,更加精美的包装,再加上今后购买享受九折的优惠,在这多重吸引下,盐田小六和谷满仓的上门推销进行得十分的顺利,前后只跑了不到二十家商户,便将第一批的十六件玻璃制品全部买了出去,之后甚至还有一些买家闻风上门求购的,只是那时盐田小六已经没有货物可以卖给对方,只能记下买家的联系方式,然后保证下一次到货时第一时间通知对方前来选购。
按照当初陈光所预计的,第二批销往堺港的玻璃制品应该只有六十到八十件,陈光打算也都交由谷满仓过来运作的。
而在之后陈光的福江岛先后迎来了两批明朝移民,陈光也得以从繁琐的日常事务中解放出来,因此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做别的事情,也就是在这段时间内,在陈光的指导下,玻璃作坊的制作工艺也得到了不少的提高,生产出了比预计中质量更好数量更多的玻璃制品出来。
陈光之所以决定扩大从堺港这边移民的规模,除了手上多了福江号这艘能够同时运载上千人的大船之外,很大程度上的原因也是因为玻璃作坊最近两个月生产的这批玻璃制品。之前玻璃作坊出产的玻璃制品在质量和葡萄牙商人卖的玻璃制品相仿的情况下,陈光都能依靠先进的商业推广模式将其以差不多的价格迅速卖出去,如今手里的玻璃制品质量比以前提高了,陈光更是有信心在短期内将其都卖出个好价钱。而陈光这一次选择亲自带队前往,其中一部分的原因也是要自己亲自来对这批玻璃制品进行商业运作。
从盐田小六那边出来后,陈光先是回到之前安排手下住的客栈那边将这次带的那一百多件玻璃制品拿了出来,然后在马毅的指引下搬到了已经装修完毕的专卖店内。
玻璃工艺品专卖店的装修风格也是陈光设计的,整间店铺都采用木结构的架子装饰,显得非常的淡雅,木架之间的距离也相对较宽,每件玻璃制品都预留了一个比较大的展示空间。
在陈光的指挥下,一百多件玻璃制品被一一摆上了货架,由于专卖店有三间门面大小,里面空间还算大,因此这一百多件摆在其中丝毫不显得拥挤,与其说是商铺,看上去反倒像是在展览一般。
陈光正是要给这批玻璃制品做一个展览,在将这批玻璃制品上架摆放完毕后,第二天一早,专卖店正式开张,按照陈光的安排,店内所有玻璃制品全部对外展示三天,展示期间一律不出售也不接受预定,想要买的话必须等到三天展示期结束后,专卖店歇业一天后重新开店再正式出售。
于此同时,陈光还安排手下们将一早就准备好的专卖店的宣传传单在堺港港町内大量投放。在传单的作用下,堺港的许多商户以及来自各地到堺港经商的商人和一些贵族豪客都知道了堺港内新开了这么一家玻璃工艺品专卖店,于是纷纷上门参观选购。
由于这批玻璃制品的质量要优于葡萄牙商人所售卖的,加上包装精美,价格也比较适中,很多前来参观的客人当下就准备掏钱买下,结果却被告知开店三天内所有产品不对外出售也不接受预定,想买的话需要等到展览结束歇业一天后重新开张才行。
正是由于只展出不出售,想买都买不到,陈光的这间玻璃工艺品专卖店在这几天内获得了极大的关注度,许多客人在参观后看中心仪商品的,一个个都暗自打算着等到专卖店正式对外销售那天早些过来,好买下心仪的商品。
除了这些新顾客之外,之前购买了第一批玻璃制品的那十六家商户的老顾客也是第一时间收到了通知,也是纷纷登门参观选购,这些人可都是有专卖店的会员资格可以享受九折优惠的,在看到这一批产品的质量要比上一批好不少的时候也是很满意,很多也都当场表示了有购买的意向,不过这些会员的购买要求也都一一被婉拒了,被告知要等到正式对外销售那天才能购买。
除此之外,陈光也向这十六个专卖店会员资格持有者的商户发出邀请,请他们在专卖店展览三天后歇业的那一天来到店里参加一个拍卖会,说是到时候有更加精美的玻璃制品展出并且当场拍卖售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