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福江港现状(1 / 1)

穿越1550 三十未疯 4390 字 2015-03-25

自开港以来,凭借着水泥交易的火爆,福江港的商业繁荣程度已经隐隐有了超越堺港的趋势,而就每日平均交易总额来讲,福江港更是早就超过了堺港。

水泥交易的火爆也催生了一个新的行业,这便是水泥转运,即是从福江港收购水泥,然后运到日本的其他一些地区转运出售,以堺港为例,在福江港售价一两银子(即一枚小金)一袋的水泥,在堺港便可以卖到一点五枚到两枚小金的价格,这价差足足差不多有一倍之多,而若是运到更远一些的关东地区,其售价更是高达两枚小金以上。

相对较短也较为安全的航程,丰厚的利润,加上各地大名领主都在争相收购,一点都不愁卖,因此水泥转运行业自然也是发展得异常的迅速。

起初,做这水泥转运生意的还都是日本的商人,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大明商人来到福江港后,这些精明的明朝商人发现,将他们从大明带来的货物直接在福江港卖掉,然后将卖掉货物所获得的钱购买成水泥再运到堺港进行出售,所获得的利润要远远高于直接将货物运到堺港出售,因此,许多的明朝商人也加入到了水泥转运的行业中来。

也正是因为福江港消化掉了这相当一部分原本应该售往堺港的明朝商品,导致堺港那边和明朝的交易份额大大减少,此消彼长之下,福江港取代堺港成为明朝和日本之间的最大贸易港口,也只是时间上的问题了。

在商业交易发展迅猛的同时,福江岛当局也在不断的对福江港的交易环境进行改善,开港近一年来,已经在福江港港区建设了多项利民的公共设施。

如今的福江港,几乎可以说是三天一小变,十天一大变,即便是住在这福江岛的居民,只要几天没来港区逛的,再来时便会感到有些不同的地方;而那些来福江港做生意的商人,更是每次来到这里都会有新的发现;至于像安德烈和米兰达这样第一次来到这福江港的,自然更是对许多东西都感到十分的新奇。

从在福江港码头登岸的那一刻起,米兰达几乎每一秒都会有新的发现,这个远比她原本想象中漂亮得多的港口的一切对她来说都是那么的新鲜,无论是街道的布局,还是建筑的样式,都是她前所未见的。

安德烈和米兰达还发现,这港区的每条道路的路口都立有一块路牌,路牌上面似乎用两种不同的文字写着什么的样子。在问过随行懂得日语的船员之后,才知道路牌上面是分别用汉字和日文写着这路的名字以及该条路所通往的地点。

有了路牌的指引,向安德烈和米兰达这样第一次来到福江港的人也可以很快的找对要去的地方,按照路牌的指引来到了福江港的商业交易区域后,米兰达的新鲜新奇感更是达到了顶点。

整个商业区域的街道上都是人,看起来密密麻麻的却又是井然有序,米兰达发现,这些行人都是靠着其行进方向的路右边行走的,两个方向各走一边,中间还空出一段路面,因此才不显得拥挤。

随着行人缓步前进,耳边各种小商贩的吆喝声不绝于耳,卖冰糖葫芦的、卖小糖人的、卖纸风车等小玩意之类的各种小商贩都站在路边招揽着生意。

米兰达毕竟也只是一个十七岁的少女,看到这么多新奇的玩意,一时连她是来找陈光的事情都暂时抛到了一边,见着什么好看的好玩的,都要上去研究一番,还没走上多少距离,米兰达已经是左手冰糖葫芦右手纸风车,吃的玩的是不亦乐乎。

就在这时,米兰达看到,在路中间空着的那段有七八匹马跑了过来,这些马身后拉着的是一个大大的长方体大铁箱。就在米兰达还在奇怪这辆看起来好像是大马车一样的东西究竟是做什么用的时候,这辆大大的铁皮箱马车在路中间的一块牌子旁停了下来。

米兰达看到,铁皮箱马车在路中间停下来后,先是从大铁皮箱子里面下来了一些人,然后很快又有一些原本等候在牌子旁边的行人登上了这辆奇怪的铁皮箱马车,过了一会儿,坐满了行人的这辆铁皮箱马车又开始动了起来,八匹马拉着这一大箱子行人又开始向前行进了。

和铁皮箱马车擦肩而过的时候,米兰达发现,原来这辆巨大的铁皮箱马车的轮子是扣在路中间的两道铁轨上面的,通过前面牵着的马匹的拉力,这辆巨大的铁皮箱马车便会沿着这两道铁轨向前行进,米兰达之前还在奇怪的这八匹马怎么就能拉得动这么大的一辆马车而感到奇怪,现在也是找到答案了。

不过这辆巨大的铁皮箱马车究竟是干什么用,这一点米兰达十分的好奇,于是来到了马车刚刚停靠的那块牌子旁边。

通过随行船员的翻译米兰达找到了这块牌子上面的大字分别是用汉字和日文写着的商业区南站的字样,下面还有一竖一竖的较小的汉字,由每一竖最后一个字都和上面有和日文对应的“站”字相同,可以得知这些小字样应该是某某站某某站的意思。

光从牌子上的这些字,米兰达和安德烈等人也都看不出个什么所以然,于是差懂日语的那名船员问了一下旁边的行人,结果才知道这块牌子是公车站的站牌。而公车则是公共马车也就是之前米兰达他们看到的那辆巨大的铁皮箱马车的简称,这辆马车沿着港区内架设好的这些铁轨环形,一共分为十二个站点,没个站点都立有这样的一个站牌,任何人只要在站牌前等候,等到马车到站停靠时便可以上车,上车后只需要交上两文钱,就可以乘坐这辆马车到其行经的任何一个站点下车,从而达到节省走路时间的目的。

通过为其讲解的路人米兰达还知道,这公车正是出自于他们领主陈光的手笔,而且除了公车之外,几乎整个福江港的所有公共基础建设亦都是陈光设计的。

公共交通的正式出现并开始应用原本是会出现在工业革命完成后的十九世纪初的英国伦敦,但是作为穿越者的陈光也是很不客气的将其应用到了自己的领地上,在将这一历史提前了数百年之久的同时还将其和铁轨交通结合到了一起,如今福江岛上的科技研究所关于蒸汽机的研发已经进入到了实际应用的阶段,相信用不了多久,蒸汽动力就会应用到各个方面,可以预见的是,届时福江岛将会取代历史上的英国,提前两百多年成为这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地方。

“这实在是太厉害了!”米兰达感叹道,也不知道是在说这公车还是说陈光。一旁的安德烈口里没说什么,但是心里对陈光的佩服也是深了几分。

既然提到了陈光,米兰达也是记起了自己来福江岛是来找陈光来着的,不过和安德烈沟通了一下后他们还是决定先逛完这商业区之后在说。

要说福江港商业区最热闹的地方是哪,自然就是进行水泥交易的地方,这水泥交易中心正设在商业区的最中间,占据了其中一大段的街道。许多来自日本各地和明朝的商人都聚在这里,进行了水泥的购买事宜。

这时安德烈才想到,自己这次过来福江港,因为来时被米兰达催的匆忙,什么货物都没带,直接空船就过来的,这会正好买些水泥,到时候返回堺港时再转手卖掉,也好赚上一笔钱来作为接下来旅行冒险的费用。于是安德烈一行人也是挤进了水泥交易中心来。

很快便有水泥交易中心的员工接待了安德烈,由于之前也有过不少的葡萄牙商人来这里购买过水泥,这名员工面对着安德烈他们这样一群红发碧眼的西方客人时也是十分的从容,在通过翻译船员得知了安德烈是来购买水泥的后,这名员工便要求安德烈先出示购买凭证。

原来之前因为水泥交易的火爆,福江岛方面每天用于对外出售的水泥份额总算在当天早上就被抢购一空,一些初来乍到不熟悉购买流程的商人往往要等上好几天才能买到水泥。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比较早接触到这水泥交易的商人也是从中看到了商机,于是很快便有一些商人联合到一起,每天早早的将当天出售份额的水泥抢购过来,然后稍微提点价钱,再转售给那些没能买到的商人,那些没买到水泥的商人想着自己船队在这边多呆一天就得多一天的花费,因此即便比官方售价贵上一点的价格,他们往往也会接受。这样一来,这些提前抢购水泥的商人只是简简单单的一个转售,便可以毫不费力的赚到不少的利润,而且几乎还是零风险。

为了杜绝这种情况,福江岛当局也是相处了应对的办法,即是每个来到福江港购买水泥的商人在购买水泥之前,都必须先在港区码头那边核实好其船只货仓的空载体积,码头这边会以此作为参考为其开出一张可以购买相应数量水泥的凭证,然后该船主需要用到这张凭证才能购买到相应数量的水泥。

该办法实施后,恶意抢购水泥的情况也是得到了取缔,福江港的水泥交易市场也从新恢复了稳定,随着水泥产量的日益提高,如今水泥交易中心对外出售的水泥数量也是十分的充足,很少会出现买不到水泥的情况发生。

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安德烈准备折回码头去办一下这水泥的购买凭证,然后先吧这水泥买了再说,在问过米兰达意见后,米兰达说要一个人在这边继续逛一下,等安德烈回码头办完手续后再在这里汇合。安德烈也是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