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 东瀛(1 / 1)

第一百七十六章 东瀛

第一百七十六章东瀛

侯城,战败被押解回国内的高拔奇没能再次奔赴战场,但是,高伯固亦是不愿让高男武独掌大权,所以,侯城的守将便换为了高伯固的心腹爱将,亦是高句骊的重将李元朝。

“将军,城外突然出现无数汉军,侯城已是被团团包围。”从昨夜城下汉军的动向传来,李元朝便趁夜起身,披着战甲登上城头,一直观察着城外扎营的汉军,虽是灯火通明,但是,那烛火之下的身影,却不一定能够轻易辨出真假。

“传令全军上下,迅速向国内求援,本将军估计,高显未有战报传来,二王子殿下定然已深陷重围,十余日,汉军便有数十万大军,亦是不能轻易攻克兵精粮足的高显,但若是分兵攻打吾侯城,断去大军后路,后果不堪设想。”

“诺。”目送传令兵远去,李元朝低头细数着城中仅有的两万步卒,已是最后的生力军,此番进犯大汉,高句骊前后挥师十余万人,而国内守军亦是不过四五万之众,若是高显告破,侯城独木难支,高句骊便离亡国不远了。

而城外,灯火通明的大营之中,无数人影在营帐中,被烛火照射下露出背影,不过,大部分却只是稻草结成的人,大营中,久驻兵马仅有太史慈派人充作威慑的一万精骑,自己却是带着其余四万大军入了林中埋伏。只要城中守军胆敢出城,无论是逃走亦或者是攻击城外大营,太史慈都可迅速做出反应。

高显,郭嘉定下围而不攻,故意露出东门漏防,显然城内亦是没有动向,一日一夜,皆未有动向,清闲的郭嘉此时却是突然接到辽东翻越山林传来的一封战报。

“哈哈,诸位将军,大喜啊。”郭嘉当即让黄忠击鼓聚将,随后,猛地抛出手中的战报,传递到营中众将手中,脸上憋不住的笑容,张开嘴便笑道:“哈哈,带方城捷报,三韩十万盟军,六万马韩大军亦是退去,主公必然已是在攻入马韩腹地,更有可能,已是打下王城。”

“哈哈,军师,汝手中战报已是过时了。”突然,大帐帘子被掀起,却是一身戎装的管亥快步步入帐中,高手一举手中战报,便迎着众将期待的目光朗声念道:“主公来报,已是与十日前攻下马韩王城,马韩上国柱将军车元奎亲率六万精锐兵临城下,相商之后,立下一纸合约。”

“什么合约?”众将军师一愣。

“主公愿率三万精骑突袭带防城外驻扎的辰韩、弁韩六万,于五日之内将其击溃,若成,马韩大军,自大将军车元奎以下,全部归降,并且助主公一臂之力,扫荡三韩之地。”管亥爽朗笑道。

“主公恩威并施,竟然攻克王城,此番,必然已是击溃韩军了罢。”郭嘉摇着手中鲁班作坊制作的羽扇道。

“军师果真神机妙算,主公星夜奔驰,却正遇上甘都督与严将军率冠军骑与两郡之兵列阵迎战城外韩军,主公于城外野槐坡阻击,阵斩辰韩上国柱金胜喜、弁韩大将军车俊恩,歼敌近五万步卒。一战除尽两韩精锐,然如今以于马韩王城下回合车元奎大军,兵发弁韩,欲要扫平三韩之地。还有.。”管亥念道最后,却是忍不住抬头看了一眼黄忠,面色有些犹豫。

“还有什么?汝怎的吞吞吐吐的,畅所欲言。”黄忠却是迎着帐中众将的目光,狠狠瞪了一眼管亥道。

“主公有言,三韩平定之日可待,然高句骊一城未破,汉升将军神箭无双,莫要落了后程。”

“额.。”众将皆是一头黑线,幽州军中,黄忠平日军容严肃,面上难以见到笑容,却也是只有张任能够与其开这般的玩笑了。

“回报主公,末将定迅速踏破高句骊国土。”黄忠面色平静,只是嘴角微微抽了抽,背过身,让人看不到他的表情。

“诺。”帐内亲兵应命前去传令,可是,帐中众将却是互相交换几个眼色,皆是包不住的笑意。

“此外,负责粮草押运的蔡大人传来急报,二十万石粮草已是从江南募集,正火速运往前线,而幽州百姓省吃俭用,为抵御进犯国土之地,已是备下五万石粮草,均已被蔡氏低价收购,应在半月之内能够运至玄菟郡。”

“哈哈,传令全军,火速准备攻城。”黄忠回过身来,面露喜色,果然,局势明朗之后,战机亦是接踵而至。

“都督?”郭嘉眉头微微一皱,莫非黄忠是被张任给气昏了头不成,如若立即攻城,那么攻心计成效岂不减半,而且,强行攻城,除了增加己方伤亡,没有任何成效,短时间之内,如何能够攻入高显。

“此番,主公远渡大海,俱已是收降马韩,击溃弁韩、辰韩联军,吾等坐拥二十余万之众,竟然被区区数万蛮夷之兵困守原地,未能陷得高句骊一城一土,如何回报身后那些拿出冬藏粮食的百姓,尔等可愿与本都督一同前去攻陷那高显城?”黄忠面色一板,却是猛然咆哮道。

“吾等愿与都督一同拿下高显,长驱直入,攻破高句骊王城。”众将亦是被黄忠一席话激起心中血性,纷纷起身应道。

“哎。”郭嘉一挥袖,却是撇过头去,不怕麾下这些武将发疯,但是,就怕他们热血上头,这是张任时常对他耳边说道的一句话,如今,他总算是明白其中道理。

辰韩,自从前方大军战败的急报传来,国内便陷入了一片死寂,辰韩国力不强,在这些年来,励精图治,暗地里拉拢马韩,方能逐渐崛起,但是,此战一战而损失四万精锐与上国柱大将军金胜喜,却是犹如晴天霹雳一般,将辰韩王室金氏一族的成员俱是吓得不轻,若是大汉当真有如此强盛,定当长驱直入,挥师南下,到时,辰韩数百年基业亦是朝不保夕。

“王上,大将军战死,吴国四万精锐竟失,如何能与大汉朝百万雄师相抗?”

“王上,还是早日乞降,大汉朝素以儒学为著,定然能够宽容吾等,数十年休养生息之后,吾国便能东山再起。”

“王上”

“王上”

这几日,在寝宫之内,辰韩大王金胜熙接到最多的折子便是向大汉朝乞降,他心里亦是苦闷,若是向大汉朝乞降,就等于葬送了辰韩数百年的祖宗基业,百年归老后,自己定然无颜到九泉之下面见列祖列宗,而刚刚战死沙场的胞弟金胜喜乃是辰韩大将军,起兵进犯乐浪郡的罪魁祸首,大汉朝如何能够不追究。但若是不降,凭着辰韩百万百姓,国内仅剩的六万大军,如何能够抵御大汉雄狮。

一日,南边临海的优由国的使者却是传来急报,一名来自海外大陆的使臣前来,愿意相助辰韩渡过难关,金胜熙不做多想,便召使臣入王城相见。

“参见王上。”来人身着一声素袍,身材很是矮小,下巴留着一撮短小的胡须,嘴鼻之间,还有一颗黑色的痣,甚是明显。

“汝来自何处?”金胜熙目光一扫,微微惊奇道。

“海外东瀛。久闻辰韩上国强盛,如今,却是被强敌肆掠,吾国国主愿助大王一臂之力,出兵八万,抵御强敌,不知大王意下如何?”那使臣微微抬头,目光极为隐晦的在金胜熙身侧的两名美貌的侍女身上游走便刻,微微俯身道。

“海外瀛洲?”金胜熙微微皱眉,久闻大秦国之时,有一国师徐福东渡,带着三千各童男童女拜访仙师,却未曾归去,莫非便是到了瀛洲,瀛洲素来与三韩并无交际,此番亦是从何得到战报?

“有何要求?”金胜熙当即双眉紧皱,朗声喝道。

“吾王今年二十有四,却吾婚娶,欲立三宫六院,还请大王成全。若是攻下大汉朝,吾国可取半份江山。”

“什么,三宫六院,半份江山本王可应允,不过,这三宫六院之求,莫非汝东瀛无所美人不成?”金胜熙面色愠怒,区区海外瀛洲,蛮夷之地,如何能够裂土封王。

“吾东瀛有百万人口,兵精粮足,自然有本国佳丽,但久闻三韩生产佳丽,还请大王许以三千佳丽,吾王不日便率军跨海驰援辰韩,抵御强敌。”小胡子道。

“三千太多。”金胜喜微微皱眉,若是只许一二人和亲,他倒是能够接受,若要征召三千佳丽,必要引起国中动乱,如今外地环视,如何还能自乱阵脚。

“相信大王能够感受吾国诚意。”小胡须却是把脸色一沉,不爽道。“那便让本王下去准备一些时日,今夜大人便在宫中歇息罢。”看着对面那双眼不断晃动的东瀛人一直留恋着自己身边的侍女,金胜熙很不耐烦的一挥长袖,便是起身离去,只是,许以小胡须留宿宫中,却不知好坏。“多谢大王。”小胡须喜梅颜开,出得朝堂,便迅速朝着后宫走去,当真是急不可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