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自杀?(1 / 1)

火色狼谍 孙帝洁 4268 字 2014-10-31

出席案情讨论会的人员级别很高,除了专案组成员和部分韩哲夫生前的工作人员、极个别的生前好友外,其余参加讨论会的当地干部最低级别也是省委委员。

会议的气氛很沉闷。鉴于此,专案组组长赵太吉不得不点名发言。刑侦专家组长、警卫专家组长、医疗保健专家组长、通讯专家组长、心理专家组长、当地省委等一一被点到。

刑侦专家组长老陈和警卫专家组长汇报说,目前没有发现自杀以外的线索,没有怀疑的对象。经过仔细勘察,没有他杀的嫌疑。

通讯专家组长报告说,经过对韩哲夫的各种通讯手段和记录的检查,没有发现可疑迹象。

医疗保健专家组长则扼要介绍了韩哲夫的身体情况,结论是韩哲夫身体上也没有不可忍受的病痛。

心理专家组长老赵被点名发言后,谈了他们专家组的看法:据他们所了解,韩省长的曾经有过少许不正常的表现,或者可以理解为反常行为。

最初的一次出现在2个月前的一次省委会议上,就一个干部的提拔任用问题,他和省委书记陈雄发生了争执。这是他们第一次在公开场合发生争吵,而这在韩哲夫的过往工作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他一向谦和,尊重省委书记这位老大哥。可那次争执,令陈雄大为诧异,因为韩哲夫对于这个干部的态度,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变。

就在那次会议前2周,韩哲夫在省委关于组织工作的会议上,曾和陈雄、组织部长谈到过这个干部,他并不看好这个干部。而且3个人对此意见一致。但那次会议上韩哲夫突然就此问题与他唱反调,显得非常奇怪,陈雄和组织部长对此感到震惊和不解。陈雄当时甚至怀疑韩哲夫的人品,是不是有人在私下对他施加了什么影响,导致他对这个干部的看法,甚至立场发生转变。

况且,先不论这个事情的幕后是什么情况,单就他这次的做事方式,作为二把手,在省委会议上与一把手发生如此的公开争执,在下级面前暴露省委主要领导干部的不团结,这就令人无法接受。

可是奇怪的是,会议刚一开完,没多会韩哲夫非常懊悔地突然找到陈雄道歉,说自己最近工作压力太大,做事欠妥当,不知道为什么在刚才的会议如此发言,因此请求收回自己的发言和意见,维持最初的一致看法,并向陈雄道歉。这令陈雄十分地诧异,不知道韩哲夫在演哪出戏。不过基于对他以往的了解,陈雄这次相信了他的解释,而且认为这只是一次工作上的分歧,大度地原谅了他,并劝他好好休息,不行就去检查一下身体,不要硬撑。他记得韩哲夫苦笑了一下,摇摇头走了。

这以后,又发生过2次类似的情况。事后,韩哲夫做了同样的举动一一道歉,请求撤销发言。陈雄问他到底怎么回事,韩哲夫说不知道为什么有的时候脑子里好像出现某种幻觉,驱使自己非得那么做,可是事后又觉得不妥。但当时是真的控制不住自己。陈雄当时心里认为这说明他在政治上还需要磨练,还需要成熟。

而心理专家调查到这个情况后,申请调阅了他生前最后2个月批示的文件,并仔细查看了所有的相关材料。发现有少数文件前后的批示有明显矛盾的地方,这似乎体现了他的一种矛盾心态,甚至是思维混乱。经过研究,他们的结论是韩哲夫的精神上可能出现了问题,具体而言可能是人格分裂(或精神分裂)。而人格分裂(或精神分裂)是会导致自杀行为的。

他的话音刚落,“胡说”这样的训斥之声充斥了会场。韩哲夫身边的工作人员和好友按捺不住情绪,甚至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大吼。

“安静、安静!坐下,坐下!”陈雄作为省委书记、会议主持人赶紧发言弹压,但是效果不大。情绪激动的几个人似乎并不买账。

陈雄气得狠狠地拍了一下桌子:“再胡闹就都给我出去!”看着陈雄气得有少许变形的脸,大家知道他动了真怒,会场有回归了寂静,只是偶尔传来几声抽泣。

作为省委书记的陈雄很是窝火。省长死亡,这是多么大一起政治事故。这样的事故,必须要有人来承担责任。自己是本省的一号首长,第一责任人,自然是由自己来承担这个责任,与其他的省委常委,关系不大。而如果这一事故只是单纯的自杀,而没有深层次的不可告人的情况在里面,他的责任就会轻许多。

“大家都调节一下自己的情绪,耐心听赵组长说完,让人说话天塌不下来。既然是案情讨论会,要让别人把话说完,是不是这个理啊?”专案组组长、中央政法委书记赵太吉温和地说道。

心理专家赵组长有些尴尬,他显然缺乏应对这样场面的经验。不过多亏陈雄弹压、赵太吉坐镇,现场又回复到刚才专注于他的解说上来。

赵组长平抚了一下情绪,继续说道:“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我要强调的是,我们是在基于目前搜集的材料,进行可能的分析,这样有助于我们接近真相。我们现在只是倾向于这个判断,毕竟现在还不能清晰地缕清他思维变化的原因与脉络。我们还有一系列的疑问没有答案,比如他为什么这样做,导致他人格分裂的原因是什么?如果他说自己背叛,那么谁是他所效忠的新对象?我刚才听了其他组长的发言,看来还没有找到答案。

至于自杀,请大家注意的是,这是基于精神压力的一种无奈选择,是一种有意识地、自愿地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或者说是一种自毁行为。自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古今中外都是存在的。但在现代社会中,自杀成了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这是由于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和社会状况的迅速变化,给人们的精神生活造成巨大的压力,特别是紧张情绪刺激,人际关系的淡漠和精神寄托的匮乏。

人处在社会关系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生活事件,如果是遇到那些引起感情危机或情绪障碍的事情,就容易产生应激性反应。当一个人遭受持续的挫折、或受到事物不和谐方面的影响,就会觉得世界丑恶,自己是生活在苦难之中,从而对人生目标失去信心或对生活产生过多的灰色评价,引起恶性循环。在这种不良情绪和不良认知的累积过程中,让人感觉到自己生活在痛苦和苦难之中,变成一种潜在的危险因素,精神就会出现问题,有的人患上了抑郁症,有的人精神分裂。

在这样情况下,当事人会感到无法控制自己的命运,对未来和前途心里无限焦急和忧虑,由此出现绝望的情绪状态,最终可能导致自杀悲剧的发生。韩哲夫省长虽然没有体现出明显的精神上的不正常状态,可能是这个情绪受到某种不为我们所知的刺激,而发生的应激反应,这个情绪的变化可能是一瞬的过程,医学上称之为一过性。

自杀一般是由于主观上或客观上无法克服的动机的冲突或挫折情境造成。不过对于每个人来说,动机冲突和挫折情境都是很难避免的。但由此而产生自杀行为的人毕竟只是极少数,这里,显然还有一个对动机冲突及挫折情境的耐受力问题,不同的个体差别很大。

那些心理承受力过低,心灵脆弱,人格及情绪处理之方式较不成熟,环境适应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较弱的人在面临挫折和困难的时候更容易自杀。有的人在极严重的挫折面前,坚韧不拔、百折不挠;有的人则在挫折面前束手无策,颓废沮丧,一蹶不振。按说以韩哲夫省长过往的经历来看,他是属于前者,可是他的内心深处也许有不为人知的弱点,使他又在潜意识里属于后者。那么如果我们排除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特定人格、安全感和社会归属感丧失等这些原因,仅仅是长期的压力也会造成脑功能的变化,导致心境障碍。当外加压力超过个人所能承受极限,尤其当患者神经系统或精神活动处于崩溃状态时(如神经症性抑郁、精神病性抑郁),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帮助,有可能会导致自杀发生。

需要指出的是,抑郁造成的自杀并不是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抑郁到极点才会自杀,实际上极度抑郁者已缺乏足够的精力来实施自杀,更多的是正处于抑郁加重或在力求摆脱又未能摆脱的过程中自杀的危险性和可能性才最大……”

讨论会开了很长时间,会后赵太吉又分别听取了各个专家组的单独汇报,这又持续了3天的时间。

终于,中央专案组召开了全体会议,做出了韩哲夫因长期工作压力过大,产生精神障碍无法纾解,因而自杀身亡的结论。

会上老欧还是想发表自己的意见,但是组长老陈特意坐在他的身边,和老焦一起把他夹在中间。老欧明白他们的态度,加之听到赵太吉说的关于顾全大局的讲话,又想到自己确实没有什么证据、线索来支持自己的怀疑,最终没有说话。

结果上报中央后,中央专案组结束了使命,乘专机返回了首都。国务院新闻办随即准备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通报该案件的进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