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吴郡正太顾雍(1 / 1)

顾家家主现在是顾雍的祖父顾通。顾家在吴郡乃至整个江东,都是顶级的高门大族。连续几代人都有颇多族人为官为吏,多人做到两千石的高官。

顾雍的曾祖父顾奉在汉桓帝延熹九年(166年)出任颍川太守一职,祖父顾通曾经任职光禄勋,因为不满朝廷党锢之祸,同时担心不稳定的政治影响到自己家族,于是归隐于家。父亲顾向(字尊道)、叔父顾淑(字以平)现在外地做官,顾向也是一个饱学之士,而且精通当时人们所信从的卜筮。

刘裕对于这样的地头蛇,那是非常尊敬的,特别是顾氏一代一代还以“厚道”著称。

————

分宾主坐定,顾通先介绍了自己的长孙顾雍,顾雍有很礼貌得站起来向众人鞠躬。顾雍年龄12、3岁,人长得颇为高大,相貌英俊,脸有点圆,让人一见而生亲近。

接着刘裕介绍了太史慈、陈风、主父润、吴纬韬等人。

“久仰刘裕公子,太史将军大名,今日一见,过所望也。”顾雍睁着大眼睛,盯着刘裕和太史慈看个不停。

刘裕和太史慈很惊奇:“顾郎君客气了,久仰这个,裕还不敢当。”

顾通和蔼地笑笑:“刘郎中少年机变,太史慈将军的干练武勇,我们早就听闻传说了。前两天这位陈子安先生在酒楼说书,我和雍儿也听了几天说书。”

陈风:“窘迫而缺乏银两,陈风轻佻不当的行为让顾公见笑了。”

顾雍:“陈郎君亲历了平定黄穰的战争么?”

陈风:“是的,当时我族兄陈扬在刘公子属下,不过当时我认识刘公子,刘公子却不认识我。”

众人一阵哄笑,刘裕只好默默鼻子,做做检讨。

————

顾通缓缓道来:“刘郎中协助陆太守平定黄穰和江夏蛮叛乱,真是少年英雄,也是扬州两岸百姓的恩人,光临寒舍不胜荣幸。往日我与汝伯爷爷刘太尉(刘宠),爷爷刘山阳(刘舆),大伯刘岱都有接触,刘太尉在会稽做郡守时,与我父亲也颇多交往,对我家也颇有照拂。我做光禄勋时候,你父亲正在宫内作郎中。”

刘裕这才明白,原来是祖父辈的关系啊,不过顾氏一向厚道,也不知道所谓照顾是真有还是假的有,满脸堆笑地说:“感谢顾公对我父亲的照顾,平定叛乱上靠汉朝百年来的威望,中间靠陆太守和宗校尉的运筹指挥,下靠将士们的努力奋战、百姓们出钱出人出力,裕不过是动动嘴皮子,当不得称为英雄的称呼。”

顾通眼中闪过一丝异色,他有心将刘裕与自己孙儿顾雍比较,本以为刘裕少年立功,应该是得意非凡、智商突出的天才少年,却没想到如此稳重老成。东汉的天才少年并不少,大家士族多有6岁能诵,8岁能文的天才儿童,例如如孔融小时候的“想君小时,必是了了”的“佳话”,就是智力极佳,情商没有得到足够培养的典型例子。

顾氏一向厚重老成,顾通并不以少年天才为喜,例如顾雍,年少天才就不亚于孔融当年,顾雍拜蔡邕为师,学习弹琴和书法,他才思敏捷,心静专一,这几年艺业日进,深受蔡邕喜爱。

蔡邕甚至赠之以名,将顾雍改成与自己同名(“雍”与蔡邕的“邕”同音),意思是蔡邕认为顾雍以后能达到蔡邕一样地位或者学问水平。蔡邕对顾雍赞不绝口到极高程度,顾雍成年时候给顾雍取字元叹,意思是值得赞叹。

有顾雍这个天才儿童在身边,大儒蔡邕时常相处,顾通才不愿意出去再做官,他不仅仅好好调教顾雍的才干,还对顾雍的为人处世和习惯异常重视,简而言之,“做官先做人”是顾氏的理念。

顾通又道:“午时快到了,一会请各位贵客尝尝江南的风味。”

刘裕见顾通也不问来意,只是殷勤,还真是厚道:“好的,谢谢顾公款待。刘裕从北方过来,顾公可愿意看看刘裕的坐骑?”

顾通自然无可无不可。

————

顾通以前为光禄勋,光禄勋是九卿之一,其实就是郎中令,总管宫殿内除太监外的大部分事物,发展成为皇帝的顾问参议、宿卫侍从以及传达招待等官员的宫内总管。一是管理各类郎将,如武官中郎将、左右中郎将、骑都尉等中高级武官,二是管理各类郎中(包括羽林郎)等负责皇宫宫殿内部的部分护卫,三是管理太中大夫、光禄大夫等掌议论。

大部分孝廉都要做郎中,都属于光禄勋管理,这位顾通可是灵帝喜欢的臣子啊,关系网是非常广的,刘裕突然想,是否送一匹东北来的骏马给他。

顾通见过的马儿多了,关中马、河北马、乌桓马、西北羌马,河套马都见得多了,甚至还见过大宛马和阿拉伯马。在他看来,刘裕太史慈二人的马身高体肥,有点类似乌桓马与河套马却要高大些,膘肥意味着耐力好,骨架大意为着力量和爆发力,脾气与乌桓马河套马差不多,颇为温顺,确实是好马。但是高大健壮和快速方面,比起大宛马、阿拉伯马还是有些不足的。

顾通道:“真是好马,这二匹马(刘裕和太史慈的),在长江以南,有价无市,很难买得到。每到一匹,各家都是争相抢购,每匹价格20万钱以上。其他几人骑的马,也能卖到10万钱以上。”

刘裕指着一匹10万钱的马儿,说:“我看顾雍哥哥正到了学习骑射的时候,这匹黄马就送给顾雍哥哥吧。”

顾雍抚摸着马儿,爱不释手,神态却颇为平静,眼睛在刘裕和爷爷之间来回,爷爷不说同意,他也不接受。

顾通大吃惊:“这太贵重了,我们怎能接受?”但看到顾雍极为喜欢,心中一软,“刘公子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就直说嘛,让老头子给你参考参考。”

刘裕说:“顾公,我牟平刘家在东北有些关系,这样的马虽然好,却还可以进到货。”

顾通:“喔,你是想到吴郡售卖?”

刘裕说:“青州地区山多地少人多,粮食很紧张,一旦遇到灾荒年,粮食不够吃,则人民流离。”

顾通:“你是想贩卖北方物产到吴郡,购买粮食卖到青州?”

刘裕:“是的,长远来说,我是想组织船队,走海路来往吴郡和青州之间。这次离开吴郡之前,有两个事情想麻烦顾公,一是以顾公名义,组织几个大族,以粮食、布匹、铁器和部分现金换取马匹。”

顾通说:“老朽在吴郡还有些名气,过几日便是休沐日,我当广发帖子,请吴郡大族到太湖边上的庄子聚会。只是新米尚未上市,现在只有陈米啊?”

刘裕:“陈米也无妨,我爷爷被任命为乐浪太守,正在准备赴任,需要我迅速带壮丁们回去。”

顾通:“此粮草原来是军粮啊,关乎社稷,放心吧一定尽快办好此事。”

正在此时,一阵琴声传来,像是从行人从远方归家,开始时候缓慢悠扬,接着转为快速急促,继而欢快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