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我见,我征服(二)(1 / 1)

“大战就要开始,身为将士,能参加如此大战,是我的荣誉,也是你们的荣誉”

“你们身后,是自己的家园和田地,是父老妻儿,高句丽人要抢走这些,他们想住你家里,吃你家的粮食,睡你女人,杀你父母,打你孩子。”

“你们愿意吗?”

不愿意

“那怎么办?”

干他娘的,

宰了这帮狗杂碎

——

公孙望:“士气高昂,刘公善于鼓动士气。”

太史登:“哈哈,刘公可不是普通人。”

刘舆命令:“快,让传令官找到刘裕,命令他尽快击溃围攻乐都县的敌军,然后从侧翼进军球场乡。”

————

高句丽大军,拖成长条,从清川江的河谷中出来。

伯固大笑:“这新来的太守不懂兵事,不将我等堵在山谷里,却缩在介川平原的西南角上。”

部族长优居说:“嘿嘿,这必然是乐浪太守畏惧我等,屯兵西南角以便逃跑。”

部族长然人说:“汉人狡诈,不可不防,还是小心为上。”

伯固:“然人族长,你怎么如此小心?这样吧,你守住东北面口子,若是战事不利,我们便退往。”

另一部族长说:“嘿嘿,一会抢到的东西,你可不要与我们争抢。”

————

高句丽军漫山遍野而来,平原上汉民们纷纷逃走,有的跑入山中,有的跑入介川山中,有的拖到汉军军阵之后。

介川乡堡被围住,高句丽人尝试攻城,因为缺乏器材,使得他们难以登上城墙。

几次攻城之后,高句丽人只是围住介川堡垒,与堡垒上互相以弓箭交锋。

太史登眯着眼睛:“高句丽人射箭既远,又准,其弓兵不一般啊。”

公孙望解释道:“高句丽人有气力,习战斗,比周边沃沮、东濊人都要厉害。高句丽中有一小部,叫小水貊,。其族人以渔猎为生,善射,善制造好弓,闻名周边的貊弓就是出产于这个部族及其周边。”

太史登:“喔,我青州山民也善于制弓,倒是要比一比。”口中较劲,心中却清楚,貊弓的材质取于长白山之中,取材地广泛,木材和弓弦材质相当之好,明显比青州山民的弓为好。

刘舆心中凝重,高句丽有弓如此,若是数量较多,骑兵冲锋必然为弓箭狙击,损失难以预料。

公孙望:“嘿嘿,这些小水貊为涓奴部所驱使、奴役,生活贫苦,虽然善射,却人数不多,不愿意拼死为高句丽奋战。这一队也就数十人而已。”

太史登想到,待会骑兵冲锋,要么避过这队弓兵,要么第一时间驱散或杀掉这队弓兵。

————

高句丽人数约有7000,伯固见汉军人少,便拉宽阵容,以半包围形式纵兵冲击汉军阵容。

双方先以弓弩互射,高句丽人更加善射,但汉军居于高处,铠甲完备些,双方各有少量损伤。

高句丽部族长优居率先带部队冲锋,骁勇异常,打得汉军后退。见汉军后撤,伯固命令数千人,便也跟上冲击汉军。伯固自己留在中军,观察汉军薄弱处。

高句丽人并不以军阵前进,而是数十、上百人一组,数十组一起突击,前面之人手持木制盾牌,后面跟着手刀矛,在战线上拍出一团团血色浪花。

伯固待到高句丽前军与汉军混战,又组织最武勇的贵族战士带头,在长达到数里的战线上,选择数处薄弱攻击。

数次差点被击透阵线。

刘舆、公孙望连忙聚拢军阵,以密集阵线,接阵抵抗。太史登领着青州精锐甲士,四处援助。

汉军有阵法,铠甲,兵器之利,略后退,继而聚拢,却也不乱。既是因为优居部勇猛,必得结阵自保,也是为了放高句丽人过河,背靠山面向河岸的平原,居高临下以获得优势。

数里宽的范围内,阵线犬牙交错,喊杀声、惨叫声随处可见,鲜血,将清川江支流边黄绿色的稻谷,染得绯红。

汉军刀盾兵居于前,跟着是矛戟兵,后面有手持钝器的力士,专门向敌军众多处乱砸,居于高处和侧翼的弓弩兵不断抛射,给护甲不齐的高句丽人不小打击。汉军兵种丰富,在中低级军官指挥下相互配合,高效反击着。

战斗从中午打到下午。

高句丽冲阵两次,伯固命令高句丽贵族数次从右侧偷袭,虽然穿透军阵,却为太史登的青州甲士阻断。丢下数百具尸体,受伤的有千人。

汉军亦伤亡上千人,甲士受伤较少,伤亡的多是农兵,在前几排首当其冲与敌接战。幸而战斗动员效果明显,农兵们是为了保卫自己家园而战,士气旺盛,没有溃败。

————

已经到了下午4点左右,高句丽人再次发动进攻。

伯固命令优居登几名部族长正面攻击正面战场,汉军通过前两次战斗,已经颇有经验,公孙望组织得当,战线稳定。

伯固亲冒矢石,带人绕道清川江下得河谷,突然出现在汉军左后,居高临下。

“杀”“跟大王一起杀啊”高句丽树起旗帜大喊。

“太守大人,高奴绕道我们身后”刘舆左侧山下是清川江,山势陡峭,哪里能预料到高句丽能翻上大山?故而部队都在前侧和右侧,仓促间身边仅仅数十亲兵。

“刘公,贼人众多,请您和帅旗暂避。”石大牛、余彪带着亲兵结阵御敌。

刘舆大吼:“战阵之中,主帅如何能避?尔等都在死战,我如何能退?”

拔出宝剑:“太史将军就侧翼不远,很快就来援助我们了。”

刘舆深知,大旗若是轻易便动了,高句丽人便会大呼“已斩了乐浪太守,尔等还不投降。”前方的本来占据优势的汉军士卒,就会心怀畏惧,甚至四散而逃。

伯固的亲兵,皆是族内英勇之士,有几人甚至能与虎狼搏斗的猛士。下户们也是颇有力气,或善射之山民。

几百人人人争功,如潮水一般涌来,尚未接阵,便是一轮散射。这或许是高句丽的特殊兵种,“步弓兵”。

两边亲卫,用盾牌和身体护住刘舆,不惜自身中箭。

刘舆老泪盈眶:“不要护着我,还击,射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