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川捷报,长社大捷!”
“颍川捷报,长社大捷!”
“颍川..”
次日一早,捷报就到了洛阳。
接到捷报,天子刘宏大喜不已,召集三公,商议赏赐。最终以皇甫嵩为都乡侯,曹操为济南相;至于朱儁,因先有败绩,故不责不罚;而其他将士,则视功劳大小,依次晋升赏赐。并勉励三人率部再接再厉,早日平定豫州南部贼患。
诏书至颍川,眼见着全军上下俱都封赏,惟有朱儁无赏赐,皇甫嵩担心其心有疙瘩,遂宽慰到:“公伟..”
不想朱儁当即打断他的话,冲他抱拳祝贺起来:“义真兄,恭喜你封侯啊,从此也该以都乡侯称呼了。”
“公伟,你..”
朱儁哈哈一笑:“都乡侯,我可没有那么脆弱。”
皇甫嵩拍拍他肩膀,在没有说话。
第二日,皇甫嵩升帐议事,分配任务。豫州境内最大一股黄巾贼军被平定,汉军的心理也不复前段时间的低沉,反而是战意昂然。
“长社一战,豫州贼军去其大半,其他贼军不复为强敌。但是,我等也不可大意。至于今后,本将拟兵分两路,相互配合,一扫陈国、汝南郡贼军,诸位以为如何?”皇甫嵩沉吟着说着自己的计划。
“将军此策步步为赢,大道为正,卑职附议。”护军司马傅燮当即表示支持。
朱儁和曹操也先后表示支持皇甫嵩的意见。至于其他人,也先后附议。
“如此,诸位下去休整一番,待新任豫州刺史到来之后,我军再行进军。”既然策略商定,皇甫嵩当即散帐。
“将军,新任豫州刺史是谁?”散帐后,傅燮询问到。
三月时,先豫州刺史被攻杀,朝廷也因为没有合适的人选而一直空缺。
皇甫嵩笑了笑:“这个人,你也知他名声。侍御史王允王子师。”
“是他?”傅燮闻言一愣,而后笑了起来。“这倒是一个合适人选。”
王允,子子师,太原祁人。世仕州郡,为冠姓。少时好大节,有大志,常习诵经传,。同郡介休人“八顾”之一的天下名士,已经在建宁二年逝世的郭泰郭宗林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非常惊奇,并说:“王生一日千里,王佐之才也。”随后就和王允交往。
十九岁为郡吏,当时小黄门晋阳赵津贪横放恣,郡县患之,王允当即捕杀之,孝桓皇帝震怒,下狱论死罪。恰逢送丧平原,逃亡三年后方才归家。复为郡吏,因举报太守王球收受贿赂任命不学无术之路佛而差点被杀,并州刺史邓盛听闻急忙辟为别驾从事方才幸免。去岁,以司徒高第拜为侍御史。
“王子师世家名门,文武双全,如今豫州动荡不安,确实是豫州刺史最佳人选之一。”皇甫嵩点点头。“朝廷此番任命,倒也是人尽其才。”
五日后,新任豫州刺史王允就到了颍川,当即就来拜会皇甫嵩等人。皇甫嵩得到消息,当即和朱儁曹操一起,出城相应。
到了城外短亭前,远远就看到一对车驾沿着官道而来,旗幡高高扬起。
及车驾临近停稳,皇甫嵩等人当即起身,高声道:“当面可是豫州刺史王使君一行?”
第一辆车上当即下来一人。来人神情肃穆,一身正气,一双炯炯有神眼睛让人深刻。到了皇甫嵩面前,当即行礼道:“王允见过都乡侯,右中郎将。”
“见过王使君。”皇甫嵩与朱儁当即还礼。“盼了几日,总算是盼到了王使君。如此,这豫州就可交还到了王使君手中。公伟,我们可就成了客军了。”
“呵呵。可不是。”朱儁也笑道。“今后豫州境内作战,还要王使君鼎力相助才是啊。”
“都乡侯、朱将军说笑了。”王允笑了笑,而后又道。“就让允为都乡侯和朱将军介绍身后群贤。”
王允先介绍距离自己最近的人,此人相貌堂堂,正气浩然:“孔圣人之后,鲁国孔文举。”
孔文举,就是孔融。圣人孔子二十世孙,八世祖霸为孝元皇帝师,官至侍中。父宙为泰山都尉。
孔融少有异才。年十岁,随父亲入洛阳,拜会时为河南尹的李膺。李膺简重自居,不妄接宾客,非当世名士及通家之好不见。孔融至门,对门人道:“我是李君通家子弟。”
门人通禀,李膺见孔融却不认识,遂问到:“高明祖父尝与仆有恩救乎?”孔融说:“然。先君孔子与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义,而相师友,则融与君累世通家。”众人闻言,莫不赞叹。
太中太仆陈炜后到,听到这个消息后,对孔融道:“夫人小而聪了,大未必奇。”孔融当即反驳道:“观君所言,将不早慧乎?”李膺大笑赞叹道:“高明必为伟器。”
这就是孔融身上,著名的“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典故;至于另外一件则是“孔融让梨”的故事。
“豫州从事孔融,见过都乡侯、朱将军,见过诸位!”孔融向众人行礼。
“失敬!失敬!”皇甫嵩等人也都恭恭敬敬回礼。
皇甫嵩身后,傅燮却小声嘀咕道:“孔文举不是被举荐为侍御史吗?怎会到此?”
“他托病请辞了。”一旁的曹操对傅燮的话听得一清二楚,小声说到。
傅燮所说,是上个月,在京师发生的事情。
孔融先前为司徒杨赐属官。三月时,河南尹国舅何进晋大将军。杨赐就派遣孔融前去道贺。由于门人当时没有通禀,他当即夺过拜谒而归。河南尹的官署以此为耻,要派人刺杀他。有人当即制止,并劝何进道:‘孔文举有重名,将军若造怨此人,则四方之士引领而去矣。不如因而礼之,可以示广于天下。”何进深以为然,举高第,为侍御史。
大军出京的时候,傅燮只知道孔融被举高第,为侍御史。至于后来的事情,则不甚清楚。而曹操,却知道的是一清二楚。
“虽有高气,然才疏意广,不堪大任。”傅燮摇头道。
曹操嗤嗤笑道:“傅兄,背后论人非议,非为君子也。”
“我可是当面议论。”傅燮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