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下去吧。”回到承光殿,刘辩挥退了所有人。
他要一个人静一静。
却非殿中的一幕,还在他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
天子出其不意的这一招,让他想起了叶孤城,一剑西来,天外飞仙。
监国理事。
说实话,他实在猜不透天子的用意。
既然猜不透用意,那就不能随意接招,他可不是陆小凤。
他本不愿意接,甚至当场就推辞,但是天子一句话,要他“历练国事”堵住了他的嘴巴,谁让他是太子呢。
太子监国,从来都不是一件单独的事情,而是一个政治问题。
既要处理好政务,有不能让天子觉得太子侵夺了自己的权柄。所以太子监国,从来都是一个让太子十分伤脑筋的事情。
世宗孝武皇帝时,历次让戾太子监国。当时经过数次对外战争,国内民生凋敝,国库空虚。在此情况下,戾太子提出息兵止戈休养生息的政策,引起世宗皇帝的不满,多次驳斥与他,坚持对外用兵。再加上此时戾太子的后盾大将军大司马卫青和冠军侯骠骑将军霍去病皆已去世,朝中以贰师将军李广利为首的一干大臣谋立李夫人之子,故意处处刁难。到最后,酿成了一场悲剧。
而刘辩如今面对的情景,比之戾太子当初所面对的局面更加不堪。既要处理政事,又要满足天子,让他伤透了脑筋。
“殿下..”过了一会儿,高望走了进来。
“孤不是说了,都出去吗。”见有人打扰,刘辩火冒三丈,厉声道。
“殿下,太子太傅来了。”高望缩着脑袋,说到。
“让他..”话到了嘴边,刘辩方才反应过来。“快,把老师请进来。”
“喏。”高望退了出去。
“见过老师。”看到刘陶,刘辩急忙行礼。
刘陶也向刘辩行礼:“见过殿下!”
“老师怎么来了。”扶起刘陶,刘辩询问到。
“是为殿下而来。”刘陶顿了顿,问到。“陛下要殿下监国,殿下可想好要怎么做吗?这可是陛下对殿下的考验。”
刘辩摇摇头,叹了口气:“不怕老师笑话,孤正在为此事而伤脑筋,了无头绪啊。不知道老师可有策略教我。”
刘陶想了想,说到:“殿下只需提建议,交由陛下决断便是。”
刘辩眼睛一亮:“多谢老师!”
这确实是一个好主意。这样一来,即到达了天子要他历练的目的,又会让天子没有感到自己的权柄被侵夺。
后世不是有人说,面对领导,要做到多请示,多汇报,这样才能快速进步。
“后日就是朝会了,殿下要做好准备。”刘陶提醒了一句。
提到朝会,刘辩一下子又惶恐起来:“老师,孤该怎么做?”
“殿下不必担心,就按照刚才卑臣所说的去做就是了。”
刘辩点点头,这才放下心中的惶恐..
————————
看着眼前的文案,刘辩是头疼不已。
对于时局,刘辩虽然心中早有准备,但是没想到现实比他想象的还要严重,已经败坏如斯,用“四海沸腾”来形容甚至都不为过。
他的案头前,是并州刺史张懿连夜送抵洛阳的急报。急报上称,黄巾贼余孽郭太于西河白波谷作乱,寇略太原郡。
刘辩叹了一口气。
在中平元年被镇压下去后,沉寂了四年的黄巾余部复起。
熟悉这段历史的他知道,这还只是开始,等到四月的时候,汝南黄巾余部也复起,其它诸如青州、益州、徐州等地的黄巾也会接连起事。这一次虽然没有中平元年那次声势浩大,但是朝廷却几乎无力征伐。
因为,没钱!
中平元年,张角等人率领的黄巾之乱虽然被镇压下去,但是大汉帝国这四年以来却并不平静。
自中平元年十一月开始的西羌之乱,到现在也没有平息,反而声势越来越大。中平二年三月,叛军寇三辅,侵犯园陵,朝廷以槐里侯左车骑将军皇甫嵩为主将讨伐,不可。七月将皇甫嵩罢免。八月以司空张温为车骑将军主持平叛,十一月破叛军于美阳,叛军走榆中。张温派兵追击,结果大败而归。中平四年四月,凉州刺史耿鄙被杀,而扶风人马腾、汉阳人王国也加入了叛军。
中平二年十一月,鲜卑寇幽并二州。
中平三年二月,江夏兵赵慈反,杀南阳太守秦颉。一直到六月,荆州刺史王敏方才平定。
十一月,武陵蛮反叛,寇郡界,被镇压。
十二月,鲜卑寇幽并二州。
中平四年二月,荥阳民起事,杀中牟令落皓与主薄潘业。三月,河南尹何苗也就是刘辩的二舅率兵平定,升车骑将军。
中平四年六月,故中山相渔阳人张纯与同乡张举反叛,攻杀右北平太守刘政、辽东太守杨终、护乌桓校尉公綦稠,张举称天子。勾连乌桓,寇幽冀二州。
十月,长沙人区星作乱,新任长沙太守孙坚讨平之。
同月,零陵人观鵠自称“平天将军”,寇桂阳,长沙太守孙坚讨平之。从孙坚这件事情可以看出,朝廷对于地方的掌控已经开始失控,依汉律,郡守严禁跨境用兵。孙坚这次虽然做的很果断,但是依律当责罚,而朝廷不仅没有责罚,反而封爵乌程侯。
十二月,休屠各部造反。五年春正月,也就是上个月,休屠寇西河,杀西河太守邢纪。
接着就是这个月,黄巾郭太部又在西河反。
而这几年的气候也不平静,连年灾害不断。
光和六年,也就是刘辩穿越过来那一年,夏季大旱;秋天金城郡洪水;冬季时东海、东莱、琅琊三郡国冰冻。
中平二年,正月天下瘟疫,死着无数;夏四月,大风、冰雹;秋七月,三辅蝗灾。
天灾、**、战争。
这就是这几年来,大汉朝的主旋律。
这一桩桩、一件件,将刘辩压的喘不过气来。他甚至产生了自暴自弃的想法,干脆一闭眼拉倒,我死后管它洪水滔天。
可惜,他不能。
他的职责,注定他不能放弃。
历史上,刘备能从一无所有奋斗成一代帝王。他一个熟知历史的人,难道还不会借鉴吗?再说了,身边有那么多的能臣良将。
想到这里,刘辩握紧了拳头。
————————
又是一日逝去,今日就是朝会之日。
刘辩起了一个大早,换上了皇太子朝服。朝服上玄下纁,山龙九章纹饰。
收拾停当,登上太子青盖车,往却非殿而去。
太子依仗抵达却非殿外时,百官公卿早已经在却非殿中等候。
“太子驾到!”
刘辩踏进却非殿大门时,有赞者高声喊到。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太子千岁,千岁,千千岁!”百官公卿齐齐行礼。天子虽然不在朝,但是礼仪却半分不能缺。
“都起来吧。”刘辩道。
到了天子御座前,刘辩先向御座方向行了一礼,方才做到一旁的太子座位上。
看到太子如此知礼,多数大臣都暗暗点头。
坐下后,刘辩轻轻咳嗽了一声,缓解了一下紧张的情绪,这才开口:“父皇有旨,让寡人监国。今日朝会,就有寡人主持。都说说吧,今日有什么议题。”
“殿下!”刘辩话音刚落,何进就站了起来。
“大将军,请讲!”刘辩不紧不慢道。
看到刘辩如此沉稳,坐在自己位置上的刘陶暗暗点点头,如释重负。说实话,一开始他还是有些担心的。
若是第一次大朝会,太子因为紧张说不出话来,那可是要闹笑话的,对于刘辩的声望也将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殿下,昨日接到并州刺史张懿急报,并州黄巾余孽复起,以郭太为首,寇略太原郡。河东郡也传来急报,黄巾贼出没河东。”何进道。“微臣请早做断绝。”
刘辩点点头:“此事,昨日寡人已经得知。诸位爱卿,你们可有什么建议?”
“殿下!”何进刚回到自己位置上,何苗站了起来。
“车骑将军请讲。”
“微臣以为,应该早日出兵平叛。”何苗道。
“不错!”
“正该如此..”何苗语罢,有多人纷纷附和。
“殿下!”忽然又一个大臣站了起来。“臣请依平难中郎将旧例。”
刘辩闻言,眉头一皱。
对于此人,刘辩并不认识,扭头看向高望。
“殿下,这是大司农。”高望小声提醒到。
平难中郎将,刘辩是知道的,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黑山军首领张燕。
张燕原名褚燕,常山国真定人。
中平元年,黄巾乱起。褚燕聚集了一帮少年为强盗,四处转战,后来回到真定时,聚集了一万多人。
中平二年,博陵人张牛角聚集了一伙人,自称将军,与褚燕合军一处。褚燕推举张牛角为首领,攻打瘿陶,张牛角被流箭射中,身受重伤。临死前,让他的部下尊褚燕为首领。张牛角死后,众人推举褚燕为首领。褚燕改姓张,遂称张燕。
张燕身轻如燕,骁勇善战,人称“飞燕”。在他的带领下,队伍不断壮大,最多时达近百万人,时常与常山、赵、中山、河内、上党等地匪盗联系,号为“黑山军”。河北诸郡县时常受到劫掠,而朝廷被西北牵制,无力讨伐。张燕上书洛阳,请求归乡。天子就封他为平难中郎将,还允许他每年推举孝廉,派计吏向洛阳汇报。
“昏聩!”当即就有人站起来驳斥。
“一个郭太就要封官许愿,那朝廷的官也太不值钱了。”
“是啊..”
刘辩却并没有斥责,看向大司农问到:“大司农何出此言?”
虽没有斥责,但是不满的情绪却是溢于言表。
“殿下,国库已经没有余钱了。”
大司农一句话,让殿中一下子没了声音。
刘辩叹息一声:“诸位爱卿可有其它建议?”
“殿下!”又一个人站了起来。
“殿下,此人乃是太常刘焉。”看到刘辩扭头,高望急忙道。
“太常有何高论?”刘辩道。
“殿下,微臣以为,请立州牧!”刘焉拱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