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刘协一大早就在凤儿的服侍下穿上了龙袍,这龙袍不断花纹繁杂,穿戴更是尤其复杂,不过好在穿在身上还算舒适。
刘协来到这个时代已经近半个月了,还是第一次正式地穿上龙袍,通过这些天的练武,刘协的气质已经有了不小的变化,龙袍穿在身上还真有那么些威武霸气。
皇宫很大,并不仅仅只有皇帝住的地方,更有上朝接见群臣,议政谋事的地方,只不过现在是曹操自封丞相,总领朝政大局,直接绕过了刘协这个皇帝,平时上朝他只需要往龙椅上一坐,然后看戏睡觉就行了。
但现在曹操出征了,许昌内困外交,刘协又曾久病不起,皇宫的议政早就也取消了,平时若是有事都是转到荀彧统管的许昌府进行的。
平时倒也罢了,这一次却是例外,江东有名的名士华歆被召入京,其后肯定也是会加以重用,成为大汉的中庸之臣,所以刘协接见是理所当然的。
坐在宣室殿的龙椅上,看着殿下站着的一排排文成武将,刘协倒是有那么一分豪情,仿佛天下尽在我手。
只不过这些都不是自己的人,刘协更是想象着自己什么时候也能够有着这样一批支持自己的人。
仔细看着殿下的文臣武将,刘协想认清他们,在右边为首站着的是荀彧,荀彧是曹操亲命的留守大臣,本身也是侍中郎兼尚书令,自然是站在文官首位的;
再朝着左边望去,一位威武高扬的武将,全身披甲,一张略宽的方脸上留着一缕小胡子,刘协也是从他身上感到了强大的气息,想必正是坐镇许昌的大将曹仁,位于武将首位。
看着曹仁,相比起荀彧对着刘协还有着基本的尊重,武将出身的他对刘协表现出来的完全是不屑,可以说,除了刘协坐上龙椅之时的参拜过,其后他根本就没有正眼看过刘协一次。
其实不仅仅是曹仁是这样,整个大殿上的文臣武将大多如此,知道今天是迎接华歆而召开的朝会,虽然刘协这个皇帝都是坐在大殿龙椅之上,但他们的目光都是投向荀彧,等待着荀彧的节奏。
朝堂如此,自然是很正常的,曹操迎献帝已经是将近五年了,这五年的时间中,曹操首先废除了汉朝的三公辅政,改设丞相一职,并且自己担任,然后又是将朝堂中的反对自己的人全部清除。
最后,耐心潜伏的残余也是在‘衣带诏’之时全部给端了出来,杀的杀,斩的斩,也就成了现在这种曹党独霸朝堂局面。
刘协本来在接受群臣参拜的时候还涌现出了一种皇帝的自大感,不过随后一干文物大臣对他的无视和蔑视也是让刘协从天堂掉下了地狱,不愿意看这些人丑陋的嘴脸,刘协将注意力放在自己眼前的一块印玺之上。
印玺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是始皇帝传下来的传国玉玺,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是“皇权神授、正统合法”的信物。
传国玉玺本来是存放在宣室殿由专门的掌印太监保管的,不过今天却是拿出来给华歆撑场子了。
“陛下,前豫章太守华歆受陛下诏令进京,正在殿外等候召见。”
见到时机差不多后,荀彧从文官队伍中出列,站到大殿中央一弯身对着刘协说到。
我召见?召尼玛个大头鬼,刘协心中这么想着,不过口中还是把早就准备好的台词讲了出来,毕竟只有一个字…
“宣”
刘协话一出口,身边便是有太监高声唱喝重复着刘协的话,一个声音接一个,从内里向外传去。
“宣华歆进殿面圣!”听着这男不男女不女的声音,刘协有种想踢他们蛋蛋的感觉,只不过前提是他们得有…
声音也就传了一会便是远去,不一会儿刘协就远远看到一个中年男人慢步朝着殿内走来。
中年男人约莫三十多岁,一身青色衣衫,着的是当时流行的儒士衣装,虽然是以着居高临下的角度观察,刘协依旧能够打量出男人身高约七尺,身材略微有些消瘦,身上透露着一种从骨子里散发出的儒雅气息,这应该就是华歆吧!
在刘协打量间,华歆从大殿的末端踏着君子步走到了大殿中央,对着龙椅上的刘协俯身朝着跪了下去,
“臣华歆拜见吾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华歆走到大殿中央,离着刘协近了些,刘协此刻能够清晰地看见他的面容,已经四十多岁的华歆看上去也就三十多的样子,放在后世怎么都快要称之为老帅哥,除了有点小帅似乎这华歆也没有什么独特之处,唯一算得上特别的就是他的身上能够无意识绽放一种让他看上去很和善的的笑容。
“爱卿平身,华爱卿能够不远千里听从朕的诏令进京,朕欣喜万分。”刘协脸笑肉不笑,他终于是相当一个词来形容眼前的华歆了——假善,不过虚伪也好,假善也罢,根本不管自己什么事,记起自己的台词后又是继续说道,“华爱卿乃国之栋梁,朕自然不会亏待。”
刘协倒是想着华歆与自己不会有着什么关系,不过若是他历史稍微学得好点,知晓这华歆便是日后直接逼死伏寿之人的话,估计他现在就不会这么淡定了。
这时刘协身边一个太监将一道圣旨拿出,大声道:“华歆上前听封!”
本来华歆就站得够靠前了,不过听到念旨太监一说,下意识又向前靠了半步跪下,
念旨的太监见到华歆已经跪下,便是大声念道:
“华爱卿对大汉的忠心可嘉,不远千里受诏而来,朕万分欣喜,今特封华爱卿为议郎,参司空军事。”
“臣华歆领旨!”
华歆在扣头谢恩后就退出了大殿,而刘协今天的任务就基本完成了,照着剧本念了一句:“诸位爱卿还有事要奏没,有事请奏,无事退朝。”
紧接着又是喝唱的太监将刘协的话如是重复了三遍,然后刘协的第一次上朝就以说了三句话结束了,对此刘协自己的评价是:打了个好酱油!
散朝以后,荀彧和往常一样,回到了许昌府。
不过荀彧前脚刚刚进门,曹仁后脚就跟了上来,然后严肃地对着荀彧说道:
“文若,前往议事堂,我有要事相商。”
片刻后,二人在许昌府的内殿坐定,曹仁这才是从身上掏出一封书信,递给了荀彧。
荀彧接过,直接拆开,发现信上仅仅一行字:
“刘备至汝南,策反刘辟,已经攻占汝南,正招兵买马,不日将攻打许都。”
*****************************************************************
许昌东郊,十余天前那所民宅中
“小姐,我们还要在许昌城里待多久啊?”女扮男装的书童对着一旁同样女扮男装的少年书生问到,
“不如去投靠枫少爷?”少年书生此刻正右手握着笔,淡定地在纸上写着字,露出皓白的手腕。
“是啊是啊!”书童听到书生的回答后连忙兴奋地点了点头,
“是你个头!给你说了多少次不要再提这件事了,该去的时候自然会去。”少年书生用手敲了敲书童的脑袋,没好气地说道。
却说这少年书生是黄巾军地公将军张宝的独女张灵儿,张宝兵败后,张灵儿不足两岁,被张宝的部下所救才捡了一条小命,不过张家却是被朝廷满门抄斩,捡了性命的张灵儿则是在太平道的掩护下隐姓埋名,淡出了朝廷的视线。
张宝是被朝廷大军剿灭,而其全家更是被灵帝下令处斩,从小张灵儿就认定灵帝为杀父仇人,只不过还没等待她长大,灵帝死了,当初剿灭张宝的将军黄埔嵩、卢植、朱儁也死了。
或死于天命或死于他人之手,这让在仇恨中长大的张灵儿实在难以接受,最终他只能够把自己的杀父仇人归根到现在即位的天子刘协身上,发誓此生必定手刃仇人。
“这么多天过去了,官兵也只是象征性地搜查了一次,城中百姓也没有披麻戴孝,官府甚至连一点动静都没有,这太不正常了。”
对于上次的刺杀张灵儿始终有些纳闷,刘协现在是个什么地位她是相当的清楚,她派出了自己手下武艺最高的刺客,又是以着曹丕家奴的身份,出其不意,刺杀本不应该有多大问题!
“会不会是官兵故意秘不发丧的啊!”
书童想了想问张灵儿,她是跟着张灵儿从小长大的丫头,叫做彤儿,胆小怕事,却对于张灵儿忠心不二。
“不可能,应该是三长老失败了,看来我们还是低估了狗皇帝身边的力量。”张灵儿还是比较理智,虽然她觉得照理不可能失败,但眼前所见的一切无一不是证明刘协应该没事。
“小姐,我觉得我们还是离开许昌吧,听说大耳贼伙同刘辟大军正朝着许昌而来,到时许昌戒严了我们就不好混出城了。”
“哼,他们来就来,这刘辟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当初不是爹爹,他能有今天,投了狗贼曹操不说,现在又和大耳贼混在了一起。”
两人一人一口大耳贼过来,一口大耳贼过去,这大耳贼自然指的是刘备,虽然当初打败张宝的是卢植和朱儁,但这刘备也是上去趟了浑水,偏偏还有点小出名,张灵儿自然也是把他给惦记上了。
“小姐,那我们现在到底怎么办啊?”彤儿很自然地又回到了这个问题上,许昌怎么都不像安全的地方,她很不想在这里呆了。
“等候时机,既然大耳贼和刘辟要来攻城,曹仁肯定会主动出击,到时荀彧会把注意力放在城防之上,我们可以趁机混入皇宫刺杀狗皇帝!”
张灵儿说得咬牙切齿,不过一旁的彤儿却是听得小心脏扑通扑通直跳,两眼翻白,她可是一心只想去投靠枫少爷,进宫刺杀皇帝这事儿也实在太刺激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