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3章 林钦差驾到(1 / 1)

晚清七十二变 梁二叔 4322 字 2014-11-19

禁鸦片是大事,派钦差去广州禁烟一线,小心谨慎的道光皇帝必须得考虑最合适的人选。

当时道光皇帝在决定人选的时候,手里有四张牌,首先是两江总督陶澍,陶澍是个老同志,有阅历,做事老练;第二个人选是直隶总督琦善,琦善脑袋瓜子转悠得快,做事果断;还有一个是云贵总督伊里布,这也是个人才,特长是镇抚边防事务;最后就是林则徐。

前三个能臣因为自身问题走不开,比如老陶的一亩三分地本来就临着海口,再加上年老体弱,平时就经常请病假,禁鸦片任务又重,出于对老同志身体的关心也不能派他去。琦善也去不了,直隶总督可不是闹着玩的,是含金量最高的地方总督,京津重地出点漏子可是了不得的,而且天津刚刚发现那么多鸦片,琦善也不能去。伊里布也不行,云南那边也乱着呢,再说伊里布出来边疆少数民族有两把刷子,跟洋鬼子打交道不一定能发挥作用。这样综合考虑的最佳人选就是湖广总督林则徐。

今天被捧上神坛的民族英雄林则徐是福建侯官人,据说他们家在大明朝的时候出过不少官员,可是满清入关以后他们林氏宗亲就都默默无语了,直到他**丝逆袭成功之前。

林则徐的老爹是个默默无闻的教书先生,看来这老先生还是一心望子成龙的。据说林则徐这名字就很有一番来历,他之所以叫则徐是因为他出生那天,正好赶上福建巡抚徐嗣曾及其随处从他们家门口经过,于是教书先生就给他取了这么一个名,有效仿徐巡抚的意思,但这种说法的真伪很成问题。

林则徐1804年中举,中举以后就给福建巡抚张师诚担任幕僚,可不能小瞧了这些做幕僚的,这些人都是人尖子,是地方督抚大员们自己掏钱雇佣的高参。有了给高官服务的经历,这位林则徐后来在官场上扶摇直上积累了不可或缺的经验。

林则徐在1811年考中进士,中进士以后,先前在京城,然后到地方,在地方工作时,工作调动频繁,今年在云南,第二年就调动浙江,紧跟着又调到江苏,然后又跑到陕西,中间父母亲病逝还得回家守孝三年,什么乱七八糟的活都干过,在翰林院做过编修,当过御史,主持乡试,抓过民政,搞过司法,还修理过黄河,1837年授湖广总督,可以抓地方的全面工作了。在林则徐这丰富的工作经验中,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当过知县,据说渴望基层经验的林钦差深以为憾。

除了“民族英雄”、“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这些不大好量化的称谓以外,林则徐在当时的美名还有两个,一个是勤政,一个是为官清廉。清廉这概念也挺模糊的,单论这种品质,倒也不见得他就真比别的官员强多少,估计自打嘉庆皇帝灭了举世贪官和珅以后,和珅的晚辈们都低调了,打大老虎一直不是晚清政治工作的重点,想必是老虎级别贪官不是很多,尽管苍蝇级别的基层小吏整天都在漫天嗡嗡。

至于说林则徐有多大的雄才大略,实在也没看出来,后世歌颂也是歌颂他的热情,道光皇帝说林则徐才情比当时的两广总督邓廷桢高,但是单从他们给皇帝写的奏折来看,实在瞧不出他哪里强得过邓廷桢。举国昏昏,雄才大略是高深奢侈的玩意,但是说林则徐认真办事的态度还是令人尊重的。

至于办事认真,有人说当时可谓无出其右者,林则徐的认真态度最符合道光帝的脾胃。1832年林则徐担任东河总督的时候,查验河防各厅准备防堵的料垛是否合格,他把料垛挨个翻检,看着不合格的一律拆开,按束称斤。这种精神,深得道光皇帝赏识。

林则徐被调到北京以后,短短的几个月连续被道光皇帝召见了十九次,而且还享受到“赏朝马”隆重待遇。这足以让当时的官员们羡慕红了眼,一般官员八辈子都享受不到在紫禁城策马扬鞭的特殊待遇。在禁烟这事上,道光皇帝对林则徐很是倚重,据说每次见面都是推心置腹一番,情至深处,道光皇帝还会眼含热泪对林则徐表示如果鸦片不除,他没有面目见列祖列宗。

道光皇帝这种态度对于林则徐的影响应该很明显,就像今天的政府官民蒙了最高领导的接见鼓励,私人晚餐,肯定会拿出粉身碎骨的精神给元首们解决困难,别管用什么方法,元首高兴就行。

道光皇帝心思很细,他担心已经豪情万丈的林则徐去了广州以后,广东那些地方大佬阳奉阴违地不配合钦差大臣的工作,专门下了旨意要求两广总督、广东巡抚、海关监督们好好配合他的工作。

这些布置完以后,林钦差就差启程了。

1839年1月8日,北京的天是晴朗的天,没有雾霾。

林则徐忙活着跟送行的人道完别,然后烧香磕头,钦差大臣发传牌开拔启程了。那时候,钦差大臣可了不得,手里的官印代表着皇帝的权力,戏台子上的钦差大臣一般都带着皇帝赐给的尚方宝剑,杀贪官斩奸佞,不用承担法律责任。

林钦差坐的轿是十二个人抬的大轿,带着一个管事,六个仆人,三个厨子,满满当当的三大箱子行李,雄赳赳气昂昂的由正阳门出了彰仪门,一路南下,直奔广东。

离开北京前,跟他关系不错的礼部主事龚自珍给他一些建议和意见,龚自珍的这些建议也非常适合林则徐的胃口,都认为白银不能再外流,抽鸦片有害健康,必须用重典,充分想象到了禁鸦片的难度,洋鬼子和鸦片贩子没准造反。

不知道是不是浪漫主义诗人都有激进的毛病,龚自珍就挺左的。他没搞清楚道光皇帝的确切想法,就建议林则徐如果可能就跟洋鬼子断绝贸易,别说鸦片,就连毛织品,钟表,玻璃什么的停止进口。最好把洋鬼子赶出广州,让他们回澳门,连珠江边的那几十顷地都不能给他们。洋人的店铺都赶到澳门。第三个很牛逼,有点洋为中用的味道,建议研究洋鬼子的火枪技术,然后招聘能工巧匠再改进。最后提醒林则徐要防止间谍。

林则徐是优秀的领导干部,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要求严格,要求秘书、勤务兵之类的不能打着他的旗号吃拿卡要。沿途各地的招待标准也是四菜一汤,家庭便饭,尤其不能上燕窝烧烤之类,连烧烤都不吃,林则徐同志的事迹,实在值得后世的各种名义的工作检查组学一学,珍禽异兽少吃一点,拉菲茅台少喝一点。

林则徐出北京到广东路上挺辛苦,尽管坐着十二大轿,估计在里面呆长了也不舒服。河北、山东、安徽这段很顺畅,一帆风顺的。快到江西南昌的时候正好赶上大年初一大清早,林则徐向北望阙叩拜,祝贺道光皇帝新年快乐,然后朝着福建方向烧香祭祖,节假日不休息,继续赶路,往前走了一百多里地,还赶上下雨,淋得跟落汤鸡似的。

第二天才到南昌,到了南昌后,和当地的官员以及包世臣这样的社会名流共进晚餐。南昌接连下了两天雨,他耽误了两天行程。天气稍微好转一点又开始日夜兼程,得把损失的时间补回来。又走路又坐船,从北京到广州折腾了六十天,行程将近四千里。

林则徐到广州是3月10日,这天上午,两广总督邓廷桢、巡抚怡良、海关监督豫坤等人迎接林则徐的到来。钦差大人来广州,引得百姓围观,据说有三个美国人就亲眼目睹了钦差大人的尊荣,并用了文学性语言描绘如下:气宇轩昂,坚毅威严,身体不高,肥硕,上嘴唇有短胡子,下巴上飘着长髯。估计林则徐长得老相,当时五十五岁,洋人们看着他跟六十似的。

林则徐把越华书院当成自己的办公地点,林钦差最初几天走访、调研,熟悉情况非常辛苦。

林则徐在禁烟这事上,国内国外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但策略不一样。对国内吸鸦片,贩鸦片的毫不客气,以雷霆万钧之势,主动重拳出击。对外国的鸦片贩子虽然也强硬,但先是采取积极防守的方式,因为来前道光皇帝有交代鸦片禁绝,但不能起边衅。

对待本国从事鸦片贸易的,早在林则徐没有到达广州的时间他就命令提前动手了。他还没有到广州前就写信通知广东的布政使,按察使,说他此行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镇压汉奸,他手里已经有了一份调查材料和黑名单,包括17名毒贩子还有参与此事的45名政府工作人员,他安排先把这些人调查清楚。他到了广州之后,这些人后来被抓被判刑,至少四个被处死了。

他到了广州之后,积极宣传禁烟工作,没收烟枪,成果斐然。林则徐干了三个月,比邓廷桢干三年抓的人都多,监狱里人满为患了。

鼓励百姓积极举报,林则徐这人其实也挺狡猾的。到了广州后,组织粤秀、越华和羊城三个书院的结业学生参加观风试,观风试有点类似于省考模拟考试的意思。

正常试题回答完毕以后,还有附加题,附加题是头天晚上才命好题,出题的先生迅速隔离,第二天早晨五点考生入场点名准备考试,考试挺辛苦,差不多考一整天,得十二个小时。附加题是举报鸦片店的名称、地址、名称还有禁烟,戒烟的办法,为了保证考生人身安全,答题纸上不必写姓名之类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