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不一样的队官(3)(1 / 1)

窃周 泥潭蚂蚁 4313 字 2014-11-21

“那周永厚点卯不到,更是数日不归营帐。依照我大周军律,此辈人物理当革职出军,以儆效尤。这种不思上进,目无军纪之辈,让本衙内为之兴师问罪,未免有些过了吧!?”衙内指挥署中,一身便装的高绍基面无表情,冷冷的看着下面一人,“另外,我还听闻,今日早晨,周永厚竟敢公然咆哮上官,无视尊卑,更是口出威胁之言,未免太过于跋扈了吧?不知观察大人可否知之?”

“衙内?!”下面之人显然没有想到高绍基会如此说,也是愣了一下。

“嘿嘿!此辈害群之马,委实是糜费粮饷而已,将之掦出,也是皆大欢喜。最起码,本衙内觉得分外的解气!”高绍基一双有些细长的眼睛,冷漠的盯着下面跪着之人,语气更是冷的吓人,“马推官,李彬为我高家几番在京城奔波,我高家这才能够坐于这个位置上,父帅也是一直对其信任有加。你说我要因这事而处置这个‘勇冠三军’的李炅,你觉得父帅会怎么看本衙内?”

“啊?”下面跪着之人顿时一身冷汗,这事本来就理亏,李彬若是真的闹腾起来,恐怕最后自己也得当了替罪羊。

一想到这儿,原本以为这是一个极好的讨好高衙内之事,也是顿时成了惹火上身。马推官顿时也是将自己这个小妾的哥哥恨之入骨,真是个不争气的东西。

“去吧,以后少弄这种事来烦我!”高衙内冷冷的说了句,挥挥手如同赶苍蝇一般的将马推官斥了出去。

看着马推官唯唯喏喏的远去,高绍基心中冷笑,李彬岂是这么容易就能扳倒的?这个李彬向来做事圆滑,而且父帅又对其信任有加,以这种理由找他麻烦,还不是自讨苦吃。但是这事,高绍基却是觉得不能就这么算了。李彬以后只是处理政务那也就算了,但是军队这方面自己是万万不容得李彬敢于插手,毕竟这是高家的立足之本!

这一次,李炅这个突然冒出来之人虽然令自己措手不及,而且更是风头极劲,名头响彻三军,这次更是依‘规矩’赶走了自己的人。这次他损了自己脸面,自己是没有什么办法收拾他,但是却不一定以后也没有办法。这个小小队官而已,并不值当自己花费多少时间,还能指望他那五十人翻出什么浪花?一军之帅,若是想找一个人的麻烦,那根本连麻烦也算不上。

“衙内,这次就么算了?”突然,一人从屏风后面走了出来,皱着眉头问道。

“还能如何?这小子是个狠角色,肤施城二百多号人,硬是被他带着十人不到的家奴给压了下去。有功不赏,岂是成军之道?不过,事情也得看长远,这小子翻不起什么浪来。”高绍基轻轻的吹了一口茶沫,漫不经心的道。

看着这人还是一脸不甘心的模样,高绍基却是镇定自若的道,“王司马,你掌控调军事宜,各部驻扎之地都有你而定。你觉不觉得城外的丰林山是一个好去处?党项人来来回回,我们总是措手不及,若是能够派军出城建一堡垒,附一烽火台,似乎对延州的安全也不无脾意?”

“你是说,将他们调出城出,在丰林山上驻扎,任其自生自灭?他从了是自寻死路,不从就算杀了他别人也没话说!”王司马有些惊喜的道,“确实是一个好主意,不过,李彬那老匹夫能同意么?”

“老东西不总是怪咱们无法护佑百姓么?本衙内这就调军出城,护佑百姓,我看他有什么好说的?”高绍基押了一口茶水,看着就想转身而出的王司马,慢悠悠的说道,“不过,这事不能急,如今这小子风头正劲,不适宜动他。缓过这阵再说吧。”

“衙内考虑周详,卑职佩服。”王司马应了一声。

王司马名为王源之,是彰武军行军司马,职位大概就是军队中的参谋长,调换军队驻地也是他的职权之内。高绍基这一招借刀杀人,也是极为高明,谁也说不出他什么。两人再商议了一会儿,便各自离去了。毕竟这事根本就不算什么事,一个公司董事长,给一个小科员穿小鞋,也无需多考虑什么。

……

正在城墙上晃荡的李炅,却是丝毫不知,高衙内对于他的恶感也是再次加深一层。

农历七月的延州,天气已经算是十分的火热。但是今日天气却是有些阴沉,数朵即厚又大的云朵也是拼命的遮挡着太阳照耀下来的光束,让大地一大片一大片的阴影。而倔强的太阳也是努力的将自己的光芒照耀下来,将厚厚的云朵边缘也是染上一层金边。

从城墙上放去,是望无际的田地。越是靠近城池的田地,就越是平整,而且还可以看出已经收割过麦子的痕迹,如今的麦茬只得人脚裸之际,再也遮掩不住田间地头的杂草,八月之际便即入秋,草木都已经枯黄了,但是其中生命力顽强的些许杂草还是透发着阵阵绿意,却是给这片枯黄的天地点缀出一丝丝活力。

更远处,则是大片大片抛荒的田地,有些胆大的还会在其中开辟一些荒地。因此看过去之时,大地上也是如同疤痢头一般,处处都是坑坑洼洼。看着都让人觉得伤感,但是这也是没办法之事,在党项人时不时都会来此‘转悠’的情况下,在外面种田简直就是找事。

肤施县东南有一座并不算险隘的大山,名叫丰林山,俗称卧牛山。延河水自山脚下蜿蜒流过,滋润了山上的水土植被,因此一到春夏之际这座山上郁郁葱葱煞是可爱。丰林山上有座宝塔,乃是唐代大历年间修建,经过多年兵乱,已经颇为破败,山高处还有两座高台,一个是延州城外最高的一座烽火台,另外一座建设在山峰最高处的望寇台。前者是为州城示警之用,后者却是四面观察敌情之用。因望寇台在峰顶,势若高悬,星辰逼临,故而又称作摘星楼。

山脚下有一条大路,穿越子午岭一路向北,可直达河套草原,这条路被称作秦直道,乃是关中通往河套一带最重要的军事通道。丰林山便矗立于这条大道之侧,南面可以俯瞰关中平原,北面则将秦直道上的情景一览无余。对于延州而言,这座山实际上是个战略要地,原先周密做延州节度之时原本在山上驻扎过一营兵士,高允权接手延州后废除了这个营的建制。

丰林山在这个时代还不是很有名,但是九十多年以后,在这里成为抵御西夏铁蹄的第一线之后,将有一位极为伟大的人物来到这里,在这里建立军寨,训练士兵,并在山上修建起一座书院,名曰嘉岭书院,这座山也因此人在山脚下留下的墨宝而改名“嘉岭山”

嘉岭书院后来又被称为范公书院,因为那位修建他的伟大人物,便是被西夏党项人称为“小范老子”的范仲淹。

丰林山上的宝塔在明代经过修缮,成为了一处风景胜地,嘉岭山也因此又得了一个在李炅那个时代可称如雷贯耳的名字——宝塔山。当然,那个时候,延州早已经恢复了隋时的故称——延安。

丰林山的山势平缓,水土肥沃,十分利于农作物的生长,除了地势因素之外,山上的坡地在其他条件上并不比关中平原上的土地来得差多少。

只是由于乱世的缘故,延州境内盗贼颇多,商贾往来往往要结队而行方才安全。而最大的盗贼就是党项人,自此山向北大约数十里外,则是芦子关,关外便是党项人的天下。而芦子关早已荒废,无数的党项人或成群结队,或数人串连便敢越过芦子关,深入延州腹地。

而延州的军队则是只会据城而守,完全没有出城野战的信心。几次三番得手之后,党项人也是愈加变本加厉,这些年来掳掠的次数也是越来越多,而且频率也是越来越密。就在李炅来这个时代之前的两个月内,大大小小的党项抢劫集团已经来过十数次,几乎将能抢的东西全部抢了个遍。

在乡间,除了如同豪强那般建堡自守,而且庄丁强劲的堡垒,延州乡下基本没有任何安全的地方。

但是奇怪的是,党项人却是从来没有抢过城池,甚至连兵围城池都从来没有做过。这也是让城内的兵丁放松了警惕,更加不愿意出城而战,久而久之之下,这些延州的‘骄兵悍卒’的战斗力,和战斗意志就可想而知了。

不过,此时的大周正是如日中天之时,党项人也是不敢太过于招摇,大举入寇基本上就没有发生过。

但是李炅却是并不怎么放松,他是后世人,知道未来历史上建立的大夏王朝党项铁骑会给宋人带来何等的灾难。但是如今的党项却是还没有完成内部统一的那一步,充其量也只是一个松散的部落联盟罢了,而且各自为政、相互攻伐的时候,远多于携手合作的时候。

“既然已经莫名其妙来到这个世界,总得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吧。也许党项就是最好的对象。大好山河,岂能就这么成为异族的跑马场?!”手抚着城垛,李炅以微不可察的声音感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