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许昌议事(1 / 1)

许昌城内外人喧马嘶各路大军正在紧张的集结起来,大将曹仁领军正徐徐开道前进。

司空府

一身甲胃的曹操捏着八百里加急的军情,脸色阴沉下来。

“并州急报:

将军乐进贪功冒进,被反贼围于关下,李典将军来救,遭遇伏击,贼首高干攻破大营,我军死伤三万有余,败退五十里。”

去年袁绍外甥高干领兵反叛,此时雄踞中原的曹操以为高干不足为虑,命乐进、李典二将统兵五万进攻壶关,已近半年寸土未进,如今遭次一败,令曹操左右为难起来。

高干不足为虑,匈奴才是大患啊!曹操长叹一声。

匈奴单于本受袁绍恩惠,以前作壁上观不肯出兵,一是畏惧我军兵峰,其二是蔑视高干,如今高干大胜,必然出兵相助。如此没有半年不能解决并州战事。

“咳咳!咳……”一个面色惨白年轻人连续咳了十几声,从容的从怀中掏出手帕把嘴角淡淡的血迹插去,一脸愁容。

曹操整理了思绪一脸坦然道:“我已命曹洪领军十万先行,现在该讨论讨论南边的事了。”

台阶下的官员,当然知道曹操所指是江东孙权,荆州刘表、刘备三人。原本南方诸事是郭嘉掌管,郭嘉病情渐重,暂由程昱代管,

程昱上前一步娓娓而道:“禀明公!江东山越暴乱,江东举郡平叛,无意对外用兵,荆州方面刘表长子刘琦荆山脱险后献计除桓阶,一改以前的作风,荆襄百姓大赞浪子回头。荆州现已发现荆鼎,刘表准备大宴宾客以谢天……”

“荆鼎?”曹操反问一句。

“对就是消失了数百年的周天子的九鼎中的荆鼎。”程昱解释道。

“他刘表何德何能,上天如此眷恋与他。嗯?”曹操抚掌大笑,区区一个周朝古鼎也值得大宴宾客,曹操内心鄙夷起来,“桓阶?可是劝张羡举兵的那个?”

“正是此人!”

“说起来他还是孤的恩人那,要不是张羡举兵孤官渡之战岂能放开手脚。死在刘琦手上可惜了。”曹操一拍脑门打趣道。

曹操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叨叨絮絮说起来,一直没有没有扯到刘备身上。

台阶下的郭嘉,五年前在江东养病,利用混杂在江东的细作在江东煽动人心,让扬言偷袭许昌,给曹操捅刀子的江东小霸王孙策死于暗箭之下,彻底扳开压在曹操心中的石头,对于南方细作的能力和势力最清楚不过了,知道有意让他提及,眉头一皱问道:“刘备那边怎么样?”

“暂时还没有消息。”程昱一脸无奈的回道。

“既然没有消息,就做最坏的打算吧。”不愧是一代枭雄曹操闻言决然道。

台阶下的郭嘉一脸喜色,躲在暗处的略有驼背的老头眼中闪出异样,军情紧急,万万不可在此纠结。冀州本袁绍大本营,袁尚尚在,如今曹军新败,高干更是有可能协匈奴十万余众乘胜进军,曹操若是在慢一步,整个冀州恐怕就要变天了。

“如今高干大胜,并州非一年半载不可下,如今天下明公最强,刘表又被刘备环视左右此人必定会在明公亲征时偷袭许昌”荀彧道

对于荀彧曹操是又爱又恨,恨的是荀彧对大汉忠心耿耿是典型的扶汉派,这与他未来的方向截然相反。

爱的是此人善于决断,总能在危机时刻做出正确的判断,

他聪明却不露锋;率直却不会当面给他难堪;

他能事事猜透他的心意,却不刻意逢迎;在有所争执时,都会为他预留台阶,让他下得了台。

“奉孝你有何良策?”曹操揉了揉脑袋问道。

“明公!文和久居南阳何不问他?”郭嘉一脸奸笑回道。

此时将目光投到台阶最下方的驼背老头身上,作为一手策划宛城事变的贾诩,转投曹操帐下一直以来沉默寡言,但是一直没人敢小鄙此人,面容病态的贾诩,内心狠毒他们早有耳闻。

“明公远征,刘表若决意来攻宛城。再驻军一万可守一月,三万可守半载,五万可保宛城不失。”一直微闭双眼的贾诩不紧不慢的说道。大厅内顿时炸开了锅,积弱不堪的刘表,需要如此费力才能阻挡,这未免太夸张了。

“文和夸大了吧?”曹操一脸淡定的问道。

“清君侧!”贾诩并没有回答曹操,像是回顾史料一样不紧不慢的说道。

大厅再次沸腾,曹操远征,驻守宛城的曹仁守住宛城以外,更重要的是要确保许昌无忧。曹军多为步卒在并州与高干匈奴骑兵作战处于不利状态,一旦曹操不能立即解决高干。

刘表只需向当年曹操那样矫诏一封,高举“清君侧”大旗,再让刘备伪造一封血诏送于西凉马腾,曹操即使被群起而攻,天下除了公孙度和汉中张鲁还有谁不相应。

到时候许昌面对的不仅仅是刘表,更危险的是西凉马腾。许昌一破,曹操就成了胁汉帝的****,到时必备群起而攻。如此天下哪里还有他们的容身之地。

司空府端坐的曹操脸色阴沉下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他到没想到刘表一旦发布了矫诏,自己可就成了当年的董卓遗臭万年了。站在曹操最近的郭嘉脸上也没有了往日的闲适,如此一来曹操已经进入进退两难的境地。冀州、许昌都需要自己坐镇,到底如何是好?

“文和可有良策?”曹操附身问道。

原本萎靡的贾诩两眼不住乱转,一直洞察入微的郭嘉知道,贾诩这老狐狸在犹豫,在等曹操一个承诺,轻咳一声示意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