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天生莲足(1 / 1)

传说中的掩耳盗铃就是这样。

是,夫人。小月埋头答道。

柳如云前脚出门,小月就爬到了床上,娇声道:少爷,休息啦。

别闹,去,打水洗洗脚。

赶了一天路,确实是累了,倒在床上:你睡里边我睡外边,省的你掉床。

少爷,小月不掉床。

那也睡里边,我喜欢睡外边。哎哪里不对,杨漠拿起床边一双巴掌大的小鞋嫌恶的问道:小月,你裹脚?

柳如云习武不裹脚,瑶姬小时候生活很苦,四处流散朝不保夕,也没裹脚。杨漠看过裹脚的图片,感觉俩字:恶心。

没有的少爷。小月摸不清杨漠的脾气惊慌的说。

杨漠举起小鞋:没有怎么会这么小?

小月泣道:就是怎么小……说罢伸出尖尖的小脚,十指纤秀,足弓优美,确实没有裹脚。天生莲足!还真有这样的人。

小月抽泣道:小月长成就这样,少爷喜欢裹脚吗?小月明天就裹给少爷看。

杨漠道:不不,你误会了,我最讨厌裹脚。抓住小月的莲足轻轻把玩:我说你怎么走起路来蹦蹦跳跳的,原来是天生莲足。这丫头常穿长裙,脚被藏在裙子底下,这么久了居然没发现。

这个时代并不是所有人都裹脚,就连晚明小说金瓶梅里也只潘金莲裹得一双好脚,可见大多数人还是不裹脚,当然这也可能是由于处于平行时空的明朝,与另一个时空不同而已。

小月见杨漠喜欢,心里得意,假意抽了抽:少爷摸得好痒。

杨漠顿觉失态:好啦,别闹了,睡觉。又道:不许再说话,不许帖我太近。

15岁都不满小女孩,任凭怎么说也下不了手。

第二天一大早柳如云就来查寝,赞道:夫君好样的。

早饭吃的相当祥和,柳夫人一个劲儿的给杨漠夹菜,看来柳如云昨晚把事情都说明白了。

聊着聊着就说起了生意:哎,江南这边虽然富庶,商户也多,压力大。这段时间还好,铺子里还是有些盈余的。柳芳远自嘲道:急功近利的事我是再也敢不做了,哎,上次……把宝贝女儿被赔出去了。

柳夫人笑道:要不是这样,又怎么能得了这么个好女婿?

哎,人的命天注定,如云这孩子有福。以前我还担心女娃子耍刀弄剑的不好找婆家,没想到……,居然嫁了个如意郎君,还是个侯爷。柳芳远高兴的举杯道:来,女婿再干一杯。

柳家不是高门大户,人很爽朗,杨漠打心里喜欢,说道:我看江南这边十分富庶,消费能力应该很高。碰巧我想在这边卖镜子,可又没人打理,不如岳父大人替我代销怎么样?

柳芳远赞道:贤婿那玻璃镜子可是抢手的东西,要是能在杭州销售一定能卖出好价钱来。

杨漠道:既然岳父大人不反对,分玻璃厂一半的产量给岳父大人代售,批发价按青云阁零售价的八层,先货后钱。具体事情由如云负责,供货的事找小月就行了。

柳芳远激动的站来起来,一半的产量,两层的让利。现在的行情是一镜难求,金陵到杭州翻倍出售都没有问题,这分明是杨漠想送自家大礼:不,这样的话贤婿太亏了,你们青云阁卖什么价就什么价给我就行。

杨漠道:这件事交给如云了,岳父大人和她商量就行了。//自己擅长发明创造,却不大擅长渠道销售,更何况做销售非常劳神费力。能找个放心的渠道销售也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更何况肥水不流外人田,柳家是很合适的选择。

江南山明水秀,风景怡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即然来了就好好转转,有什么好玩的买一些带回去给老夫人瑶姬作礼物。

柳如云挽着杨漠的胳膊:夫君,你对我真是太好了,真怕这是一场梦。

别说傻话了,咱们还要白头到老一辈子呢。真要为我好的话,就跟瑶儿好好相处,别斗气,她年龄比你大,又是公主又是郡主,琴弹的又好,高傲的很。到了咱家,大气都不敢出一个,一口一个姐姐的叫你,以后别为难她了。

柳如云辩解道:其实我做的并不过分,夫君你不知道别家小妾的难处。

我当然知道,就说金陵余家二公子的小妾,因为不小心打碎了夫人陪嫁的花瓶就被活活溺死了。小妾根本不算人,法律规定:妾通买卖。就像货物一样。再想想遍体鳞伤的小荷……杨漠痛苦的摇了摇头:我知道妾低贱,你也知道,瑶儿更知道,可她还是愿意做妾,从这一点上来讲,我对瑶儿有亏欠,夫人,你明白吗?我希望你能帮我弥补这一点。

柳如云道:我明白了,夫君请放心,以后我一定把瑶姬当亲妹妹一样待。

我想不明白为什么你能容忍小月,却那么敌视瑶儿?

钱塘江壮阔如画,柳如云轻轻依在杨漠肩头:夫君不过是贪恋小月的身子,瑶姬却会夺走夫君的心……我害怕。

好啦,我的心在你这儿呢,走吧,那间铺子看起来不错,买点儿东西去。

杨漠定做了两枚戒指,一个刻漠云,一个刻漠瑶,最纯的金子打造,一个镶嵌金刚石一个蓝宝石。

又到琴行买了一把古琴,反正自己不懂,柳如云也一知半解,索性捡最贵的拿。柳如云给老夫人买了几匹上好的丝绸,杨漠又悄悄的拿一副红玉脚链。算下来居然花了6000多两,幸好现在不差钱,搁以前这样可玩不起。

货物一早送到,杨漠辞别了柳家众人,往金陵去了。

家里人来人往个个面带喜气,原本高高悬挂的“建威将军府”的牌匾已经换成了“英武侯府”。

瑶姬迎了出来:夫君,姐姐,你们回来了?

怎么家里这么热闹?

瑶姬说道:夫君封了侯,这些天前来道贺的人络绎不绝,碰巧夫君和姐姐又不在家。就只好由老夫人主持,我打打下手。

柳如云道:幸苦妹妹了。

别在外边说话了。杨漠说道:走,先去看看娘。

老夫人见杨漠回来非常高兴,笑着听了听一路的见闻。又夸了一回柳如云买的丝绸:这杭州的布就是比咱家庄子上产的好,看这细的。